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检索整理诚信的经典论述,探究“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
2.正确理解和评价诚信行为,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3.结合具体事例和自己生活经验,明白诚信的意义,做诚信之人。
【重点难点】
1.探究“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
2.掌握演讲技巧,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诚信美德。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诚信典故
子贡问政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备足粮食,充足军备,获得人民的信任。”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充足的食物。自古以来谁都会死,但如果没有百姓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2.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信,诚也。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信”的基本内涵: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诚信”就是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
3.导入新课
“信”即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在现在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是最基本和根本的道德要求,也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诚信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
人无信不立,民无信不可,国无信不威。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人无信不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起去探诚信、说诚信、宣诚信,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二、任务:引经据典解“信”
任务要求: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古代先哲在思考“信”时,留下了很多精彩论述;古今的道德楷模践行“信”的美德、品行令人景仰。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及其他经典论述,并按标准分类。
分类提示:可先按类别划分为观点类和事例类,再一步划分为“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也可以将所有资料划分为“正面”和“反面”两类。
1.活动一:“诚信”成语我来填
一言九(鼎) 一言为(定) 一(诺)千金
(驷)马难追 言而有(信) 季布一(诺)
(恪)守不渝 言行一(致) 言出必(行)
2.活动二:“诚信”名言我来解
(1)理解下列文言名句。
①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六十三章)
[释义]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
②无转其信,虽危不动,贞信以昭,其乃得人。(《逸周书·大戒》)
[释义]不要改变诚信,即使危难也不动摇。正直诚信显著,才能得到人的鼎力支持。
③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释义]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
④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释义]儒者认为金银珠宝并不值得宝贵,忠诚和诚信才值得宝贵。
⑤人倍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丛》)
[释义]人违背了信义,那么名声就不会通达。
⑥若有人兮天一方, 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释义]人若心中有他人,即使天各一方,用诚信也可以架筑彼此的友谊桥梁。
⑦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
[释义]三杯热酒下肚,便慷概许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2)补充下列名言的上句或下句
①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论语》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庄子》
活动三:“诚信”故事我来讲
请选择你搜集到的“诚信”故事讲一讲并说说启示。
故事一:曾子烹彘(zhì,猪)
原文:曾子之妻之[到……去]市,其子随[跟从]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你]还,顾[等到]反[同“返”,返回]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阻止]之曰:“特[不过,只是]与婴儿戏[开玩笑]耳[而已,罢了]。”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认知]也,待[依靠]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哭,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儿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是教孩子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启示:①做人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
故事二:商鞅立木
令既[已经]具[准备好],未布,恐[担心]民之不信,已乃[于是]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招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对……感到奇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就]予五十金,以明[表明]不欺。卒[最终]下令。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sì,继承]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qíng,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刻字,再涂以墨。]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遵从]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同悦,高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yì,城镇]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译文: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终颁布了法令。
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商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反。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人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将别人丢的东西据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启示:做人就要言出重如泰山,不轻易改变,否则就会失去他人对自己的信任。
故事三:烽火戏诸侯(播放视频)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导致诸侯们都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西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开始了东周时期。
故事四:季布一诺(播放视频)
秦末汉初楚国人季布,楚汉战争中做过项羽的大将,后来归顺西汉高祖刘邦,担任河东太守,一生特别讲信用,只要答应办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从没有失信于人。他以侠义闻名,重守诺言,因此人们常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活动四:“诚信”意义我来说
1.结合上面的材料探究: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有哪些含义?
明确:诚实不欺,恪守信用,实践诺言等
2.“信”对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意义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
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经商之道,诚信是立国之本。
三、课堂训练
1.下列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关于“诚信”的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 )
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学校开展“人无信不立”主题演讲,你将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
(1)主持人的开场白可以引经据典。下列不属于诚信故事的有 (填序号)。
①一言九鼎 ②驷马难追 ③卧冰求鲤 ④闻鸡起舞 ⑤一诺千金
(2)活动即将结束,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从以下三位人物中推荐一位人物做诚信典范。请选择推荐者并概括该人物事迹。
A曾子 B.商鞅 C.季布
【答案】
(1)③④
(2)示例:曾子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答应儿子回来了杀一头猪吃,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自己只是和孩子闹着玩,曾子仍坚持把猪杀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四、课堂总结
诚信的长河
诚信从名言妙语中浮现/它是韩非子的小信成则大信立/它是孔子的言必行,行必果
诚信从经典影视中走来/它是《阿甘正传》里的约定/它是《善意谎言》里的希望
诚信从古典名著中浮现/它是《水浒传》里鲁智深为信义野猪林里救林冲/它是《红楼梦》里刘姥姥守诺言危难之时救巧姐
诚信从经典故事中走来/它是曾子杀猪教子的不欺不骗/它是商鞅扛木赏金的取信于民
五、布置作业
小组将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成小册子或放到班级的博客、网络论坛里共享。
【板书设计】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
诚信的成语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诚信的名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诚信的故事 曾子烹彘 商鞅立木
诚信的意义 立身之本 立国之本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朗诵欣赏:诗歌朗诵《诚信之歌》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诚信的内涵与价值,刚才我们又聆听了《诚信之歌》的朗诵,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诚信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一起思“信”,说“信”,践“信”。
二、任务一:环顾身边思“信”
1.活动一:“诚信”故事分享
故事1:信义兄弟一一孙东林接力还薪,感天动地。
2010年春节前夕,武汉东方建筑集团公司项目经理孙水林为赶在年三十前给武汉黄的工友们发工钱,携带一家四口人开车回黄,不料路上雪大路滑,遭遇车祸,一家四口全部罹难。弟弟孙东林得知哥哥一家的遭遇之后,万分悲痛。但想到哥哥一家是为了给工友们发工钱才出了这样的事,“今生不欠来生债,新年不欠旧年薪。”这是哥哥二十年来一直坚守的一个信条。如今哥哥走了,作为弟弟一定要为哥哥完成这个遗愿,于是,东林不顾工友们的劝阻,四处借钱,准备年三十替哥哥为工友们发工钱。
此时,孙东林的父母也从电视新闻上知道了儿子一家遇难的消息,为了能让东林顺利的把工钱给工友们发下去,他们也强颜欢笑,准备着年饭,像往年一样招待工友们。
发工钱的时候,账本在车祸现场丢了,工友们凭着信义自己报账,中间钱不够了,东林母亲拿出自己的储蓄一万元添上去最后一分钱也不差,全部给工友们发完了。完成了孙水林的遗愿谱写了一曲兄终弟及,接力还薪,感天动地的信义赞歌。
故事2:诚信少年——中学生撞车留条,主动赔偿。
2012年11月2日,江苏省扬州市某中学一位学生,在放学骑车回家途中,不慎撞坏了一辆停在路边的轿车。他没有逃走,而是在远处等了约半个小时,后来给车主留下一张纸条,着才骑车离去。不久后,车主发现了这张纸条,上面写道:
“尊敬的苏XXX(车牌号)车主:我是XX负重的一名学生,在今天中午放学途中,我不小心弄坏了您的车。主要是有一道划痕及左右后视镜损坏,我无法及时赔偿。联系方式:XXX。对不起!”
车主看到纸条后深受感动,联系到这位同学,表示不需要赔偿。他在自己微博写道:“我们下一代若都如此,社会必有希望!”
这件事经过网络传播,引发网友热议。这位同学也被称赞为“诚信少年”。在参加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2”年度网络人物颁奖典礼时,这位年龄最小的获奖者说:“我们90后是一个正直向上的群体,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坚守一生!”
故事3:信义少年——叶石云主动寻账,替父还债。
叶石云出生在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09年,叶石云11岁时父母在49天内先后因病去世,留下他和爷爷一老一少相依为命,雪上加霜的是母亲去世前已生病多年,家里因此欠下不少债务母因病离世,留下3万元债务。
当时仅有11岁的少年叶石云,毅然决定用瘦小的肩膀扛起责任,他和爷爷根据亲友提供的线索,挨家挨户核实了20多笔债务。为替父母还债,叶石云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就去捡废品挣钱。到2015年底叶石云共计挣到22800元,加上他平日省吃俭用的积蓄,终于还清了父母生前所欠的债。还清最后一笔100元债务那天,他给爸妈写了这样一封信:“亲爱的爸爸妈妈,时间过得真快,你们过得好吗?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村里人,我把钱都还给他们了……”
2.活动二:“诚信”专题采访
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确定采访对象(可以是当事人:孙东林、叶石云、中学生,也可以是旁观者:班级同学、老师以及长辈们),设计采访问题,了解他们对诚信的理解。
示例:
采访对象:孙东林
采访问题:作为弟弟,你为什么要替哥哥为工友们发工钱?你是如何理解诚信的?
3.活动三:“诚信”缺失评说
(1)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司机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 (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
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6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示例一:司机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当今社会诬陷好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司机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依然心存善念,救助老人,是值得肯定的。
示例二:司机的行为不正确,因为人要常存善念,司机在救助他人之前,不应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应以救人为先,急人之所急。
(2)请列举身边或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的反面事例,小组展开讨论: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不诚信的现象:
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借东西不还;说谎……
碰瓷、讹人;缺斤短两;假文凭;假冒伪劣产品……
诚信缺失带来的不良影响:
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互相害提防、更加冷漠。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网络、电信诈骗影响社会稳定。
三、任务二:班级演讲说“信”
班级将要开展以“奏响诚信的美妙乐章”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为了配合这次活动,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做“诚信”演讲方案
在正式演讲比赛之前请,你根据比赛的主题确定自己的演讲内容,做好充分准备,设计好方案。
整理资料:注重采集观点并有条理地表达,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呼唤“诚信”意识。
撰写讲稿:小组内共同完成,通力合作修改演讲稿,并为演讲者出谋划策。
熟悉讲稿:背诵演讲稿
演进比赛:恰当运用演进技巧
2.活动二:拟“诚信”宣传标语
为了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拟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标语。
示例:与诚信相伴,和美德同行
3.活动三:写“诚信”演讲结语
你作为小组的推荐选手参加班级演讲,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作为演讲的结束语,不少于60字。
示例: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同学们,让我们播下诚信的种子绽放绚丽的诚信之花。
四、任务三:反观自我践“信”
反观自己,我们有哪些不诚信的行为呢?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在平时生活中,你将如何做一个诚信之人?
学生反思存在的不诚信行为:如抄作业,撒谎,作伪证,闯红灯等。
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同人民一起奋斗,同人民一起前进,同人民一起梦想,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
五、课堂训练
诚信,乃做人之本。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诚信意识,八(1)班开展“人无信不立”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材料一】摘抄
①人而无信,不知共可也。(《论语·为政》)
②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左传·德公二十五年》)
③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兼持诚实,恪守承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七条)
【材料二】对话
小语:你怎么能偷瞄别人的试卷呢?
小文:现在学习竞争压力山大,一道选择题可能就会让我的名次落后几十位;有偷瞄机会的话我还是不会放过的,但我会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诚信底线。
【材料三】漫画(见下侧)
(1)班级准备举办“诚信”演讲,请你根据【材料一】,列出你演讲的一个观点。(不超过15字)
(2)读【材料二】的对话,你赞同小文的说法吗?请对小文说几句话,阐明理由。
(3)仔细观察【材料三】漫画,请说说该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
【答案】
(1)示例: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2)示例:小文,千万不要忽视这种小错误。分数诚可贵,诚信价格更高,虽然偷瞄别人的试题,能让自己的成绩获得“提升”,但是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品质“诚信”;况且,如果我们在小事面前都不能坚守诚信的底线,大是大非面前就更容易放弃原则了。
(3)示例:每个人都是社会诚信的构建者。
六、课堂总结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从解诚信到践诚信是一个纵向学习的过程,在了解诚信的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应结合自身诚信情况用行动“守诚信”,在学习生活中做一个践行诚信之人!目前我们作为中学生,第一要务就是(学习)。作为学生,我们要信守曾经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承诺,做新时代好少年。
七、布置作业
围绕“诚信”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板书设计】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
引经据典解“信”
环顾身边思“信”
班级演讲说“信”
反观自我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