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美丽的颜色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美丽的颜色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6 20:5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美丽的颜色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记述的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感受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出的坚忍、忘我、淡泊的人格魅力。(重点)2.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重点)3.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中的情味。(重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同学们,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下面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记述的就是居里夫妇提取镭元素的工作过程。
1.走近作者
艾芙·居里(1904—2007),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代表作品是撰写其母的传记《居里夫人传》。曾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的伊雷娜·约里奥居里是她的姐姐。
2.知识链接
(1)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一般有两类:记述自己的生平和记述他人的生平。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两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真实性和文学性),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人物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居里夫人及《居里夫人传》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激励了很多人。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3年后写成的。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并描写出了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谦虚、视金钱如粪土的可贵精神。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居里夫人年表,是一本很翔实的个人记录。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27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3.积累字词
(1)读读写写
微(wēi)妙   简lòu(陋)   zào(燥)热
jīn(筋)疲力尽 沥(lì)青 炽(chì)热
窒(zhì)息 来回踱(duó)着 骤(zhòu)雨
猝(cù)至 酸渍(zì) 小心翼(yì)翼
吹嘘(xū) 轮廓(kuò)    搅(jiǎo)动
嘎(gā)嘎地响 yíng(荧)光 镭(léi)盐
金属钋(pō) 和颜yuè(悦)色
(2)解释词语
①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
②炽热:温度高,极热。
③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④吹嘘:夸张地宣扬。
⑤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⑥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探究一】 细读文本,探寻“美丽”
1.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2.仔细阅读课文,概括文中体现的居里夫人的精神品格。
明确:①坚定的信念。当时居里夫妇对镭的判断只是一种推断,很多科学家并不相信。但居里夫人相信自己的判断,并为之付出了巨大而艰辛的努力,最终证明了自己的推断。
②对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热情。高难度的科研项目,极端艰苦的工作条件,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都不能阻挡居里夫人的科研热情,她着迷于这种神秘的材料,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它,尽管工作辛苦,但仍然觉得很快乐。
③时刻保持专注。科研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居里夫人几乎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工作上。不管是体力工作还是脑力劳动,居里夫人都全神贯注。就像她自己所写的那样“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
④科研中注重效率,懂得分工协作的重要性,并任劳任怨。为了提高效率,居里夫妇做了分工,皮埃尔在棚屋里做细致的实验,而居里夫人选择了“男子的职务”。她每天烧火、上煤,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冒着刺鼻的浓烟,拿着差不多和自己一般高的铁条,连续搅动熔化锅中沸腾着的材料……但居里夫人从无怨言并乐在其中。
3.文章开篇说“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结合全文说说“艰苦”以及“微妙的快乐”体现在哪里。
明确:
艰苦:①工作环境恶劣——“娄蒙路的棚屋……忍受室外的严寒”。
②工作条件简陋——“他们炼制……露天地里进行……不至于因烟窒息”。
③工作强度大——“有时候我整天……筋疲力尽”。
④技术落后,工作难度大——“最困难的……分离出来”。
微妙的快乐:在新领域中的期盼、科学研究上的兴趣、“意外发现”的惊喜。
【探究二】 研读文本,理解“美丽”
1.本文的标题是《美丽的颜色》。“美丽的颜色”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请跳读课文,依次找出含有“美丽的颜色”的句子,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明确:①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②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
③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
从句中可以发现,对“美丽的颜色”,人物情感经历了从“期待”到“确信”最终“惊喜万分”的变化。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妇对待镭,如同对待自己无比深爱的孩子一般,体现了他们献身科学的热情。
2.“美丽的颜色”仅仅指镭的颜色吗
明确:“美丽的颜色”不仅仅指镭的颜色,也指居里夫妇在艰难条件下坚持科研的美丽人格和科学精神。
【探究小结】事实上,课文标题《美丽的颜色》具有一语双关的内涵美。第一,指居里夫妇凝望着的那美丽的颜色,“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这是镭的颜色之美。第二,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守是美丽的,在艰苦工作中感受到微妙的快乐更是一种美丽,这是居里夫妇的人格美;居里夫妇把“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忘我地工作,终于揭开了镭的“秘密”,这是居里夫妇求真的科学美。
【探究三】 品读文本,赏析语言
1.作为一篇传记,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许多“美丽”之处。请同学们分析下面的语句,品析这些“美丽”。
(1)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明确:细节描写,再现了居里夫人炼制镭时的情景,“在院子里”“被风吹”“周围的烟”写出了工作环境的恶劣;“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飘起来”、“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写出了她炼制镭的劳动强度之大、工作之艰辛,突出了她不畏艰难、热爱科学、乐观坚定的科学精神和任劳任怨的崇高品格。
(2)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玛丽比作“一家工厂”,进一步强调了玛丽的工作量之大,表现了她的能干与工作的艰辛,这是主观评价,又是客观事实,既富有诗意又意味深长,包含着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敬仰和爱戴。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女儿,她写居里夫人,既是写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在写自己崇敬的母亲。这就使得本文在客观的真实里,始终洋溢着诗意和温情。
(3)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镭”以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提炼“镭”的艰难。
(4)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皮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
明确:运用顶真的手法,突出此次科学研究的难度大、时间长,但居里夫妇浑然不觉,对科学的热爱使得他们沉醉其中,痴迷不已,表现出两位科学家勇于应对挑战的精神。
(5)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
明确:这里连用四个“转向”,最后定格在“他们的镭”上,仿佛一个慢镜头,把人物内心的激动和期盼清晰细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传记作者在叙事的同时,有时会根据情节的需要,引用传主的一些书信、日记以及他人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本文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找出两处,体会其作用。
资料卡
人物传记中“引用”的作用
①可以凸显传主的精神面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起到增加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传主角度)
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文本角度)
③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作者角度)
④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传主。(读者角度)
明确:(示例一)第6段的引用,补充了居里夫妇在棚屋的生活细节,展示了他们当时的心理感受,突出了他们坚定乐观的精神和对科学的热爱,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
(示例二)第14、15段的引用,写出了居里夫妇在科研路上虽然孤独,遇到了困难,但二人相互鼓励,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并且和志同道合的科学家交流,体会到平静而专注的快乐,表现出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探究小结】引用居里夫人的原话,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现了传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同时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1.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居里夫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科学研究,她的这种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要求每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情况进行讨论。
2.全班分享
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像居里夫人一样坚持不懈、勇于克服。
  读传记,就如同与伟人对话。读懂了传记的美丽,我们便都拥有了美丽的颜色!希望同学们在美好灵魂的相伴下,把自己的人生也涂上美丽的颜色!
美丽的颜色热爱科学
痴迷科学
献身科学
教学亮点
1.文本解读到位: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分析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艰难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她对科学的执着。
2.情感共鸣:通过讲述居里夫人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对其科学精神的敬佩,引发情感共鸣。
不足
1.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参与度不高。
2.拓展不够:仅局限于课本内容,没有对镭的应用、科学精神在当代的意义等进行拓展。
改进措施
1.丰富教学方法:增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2.加强拓展延伸:引入镭的应用实例,组织学生讨论科学精神在当下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