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3.3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课件(5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3.3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课件(5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7 07:1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湘教版选必二 3·3——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当地形向两侧倾斜,使雨水分别汇集到两条河流中去,这一起着分水作用的脊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岭。
流域: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水系:河流干流和支流以及流域内的湖泊、沼泽、地下暗河彼此连接形成庞大的系统,又称河系。
1.流域的基本概念
(水系=干流+所有支流+所有湖泊)
2.河流水文特征
流量
水位/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
流速/水能
3.河流水系特征(关注河床)
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弯曲系数)、水系形状。
4.主要补给类型
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5. 流域水资源的功能
思考:人类通常会利用河流进行哪些社会经济活动?
生态保护
旅游
淡水养殖
水能发电
农业灌溉
发展航运
提供工业、生活用水
流域内的水资源具有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
对于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不同行业和部门具有开放共享性
长江流域概况
课时一
主干梳理
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雪峰,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97千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年径流量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以上。
发源地
注入
长江概况
1、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2、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11个)
3、找到长江的主要支流;(7条)
区域认知











唐古拉山
长江干流流经省区
——九省二市
区域认知
沱沱河



金沙江
















唐古拉山
长江主要支流及不同河段的别称
源头至当曲河口——沱沱河;
当曲河口至玉树——通天河;
玉树至宜宾——金沙江;
宜宾至宜昌——川江;
城陵矶至枝城——荆江;
镇江至扬州——扬子江;
川 江
荆 江
扬子江
重庆
武汉
宜昌
湖口
攀枝花
宜宾
上海
上游
中游
下游
干支流交汇处城市及上中下游划分
区域认知
想一想,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各有哪些优势自然资源?
上游——多峡谷、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优势自然资源
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及旅游资源,
如攀枝花的铁矿、六盘水的煤矿、自贡的天然气等。
主干梳理
中游——多曲流、支流和湖泊,提供灌溉水源和调蓄洪水。
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具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
如大冶的铁矿和铜矿、水口山的铅锌矿等。
主干梳理
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优势自然资源
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稳、少支流,江海相连,航运便利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不仅是“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主干梳理
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优势自然资源
长江流域上、中、下游都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旅游资源。
主干梳理
长江概况
长江流经我国1/5的陆地面积,养育了我国1/3的人口。长江流域土地肥沃,物华天宝,是我国的“粮仓”。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示意
重庆(朝天门)
重庆,我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央直辖市;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拥有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及国家级战略金融中心江北嘴。长江经济带的龙尾,重庆协调会(重庆市、四川省)的中心城市。
拓展延伸
长江流域沿岸重要城市
重庆
ChongQing
武汉(长江大桥和黄鹤楼)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东部,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的龙腰,武汉协调会(湖北省、湖南省)的中心城市。
拓展延伸
长江流域沿岸重要城市
武汉
WuHan
上海(浦东新区)
上海,我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央直辖市;拥有副省级、国家级新区——浦东新区及国家级战略金融中心陆家嘴。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上海协调会(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的中心城市。
上海
ShangHai
拓展延伸
长江流域沿岸重要城市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课时二
主干梳理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是我国的母亲河,横跨我国三大地形阶梯,上游、 中游、下游的情况迥然不同。长江流域集聚了众多人口、城镇和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长江流域的开发建设,需要统筹、协调处理好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的发展关系。
河源和上游地区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中下游地区
注重绿色发展和人居建设
重点依托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
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
要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
促进“两头”开发开放
(上海及中巴 ( 巴基斯坦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主干梳理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
长江流域三大经济区比较
经济区 经济中心 主要工业城市、部门 主要农业区 农作物
上游经济区
中游经济区 下游经济区 重庆
上海
武汉
成都、
攀枝花
十堰、湘中工业区(长沙、株洲)
南京、杭州
钢铁、机械、汽车、电力、飞机制造等
钢铁、汽车、纺织、电子、精密仪表等
钢铁、纺织、汽车、造船、冶金等
四川盆地(成都平原)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太湖平原、江淮地区
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蚕丝、淡水鱼等
长江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水 能 丰 富
航运价值高
“水能宝库”
“黄金水道”
蕴藏量占全国的1/3
建起了许多大型水电站
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
国家实施“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战略,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使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
长江水系自上而下,可分为6个区域性航道网。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我国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示范。
主干梳理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黄金水道
活动探究
④长江流域人口密集,城镇众多,工农业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⑤长江与其它交通线交织成网,便于联系东西、南北的交通。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①地处湿润地区,水量大,水位深;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流流速较慢,江阔水深;
③无结冰期,含沙量小,通航里程长;
长江上、中、下游合理打造黄金水道
分析长江“黄金水道”的形成原因。
总结归纳
河流航运价值分析思路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植被→
④水系→
流速;
降水量、季节分配→流量、水位;
最冷月气温、冬季长短→冰期(通航时间)
含沙量;
支流、河道→通航里程
①流经区经济、人口→航运需求量;
②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联运→提高航运价值
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其干流通航里程2800多千米,是我国内河运输的主动脉,沿线的石化、冶金、汽车等原材料运输对水运依赖程度高达80%。近20年来,随着中部经济与东部经济差距的拉大,长江河道治理和基础条件未得到有效改善,其运输能力仍有70%未能发挥,和欧洲的莱茵河相比,其水量是后者的10倍。但年运量仅为后者的20%。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利用程度较低。
对比莱茵河,说明长江航运能力低于莱茵河的自然原因
针对训练
气候原因:长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流量变化大;莱茵河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气候,全年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流量变化小。
地形因素:长江上游落差大,水流急,不利航运;莱茵河流经地区大部分河段地势低平,水流平稳;
长江干支流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可开发量为1.9亿千瓦,占全国可开发量的一半以上。
长江宜昌以上的河段水能资源占全流域的80%以上,且主要集中在金沙江段和长江三峡段。
主干梳理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水能资源
图3-25 长江流域水电站分布
(1)自然条件:
条件 具体内容
资源条件(水能丰富程度) 落差大,水能丰富
流量大,水能丰富
工程条件 峡谷河段,筑坝工程量小
地质基础好,安全性好
(2)社会经济条件:
水能开发条件评价——影响水电站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水能开发条件评价=自然(流量+落差+峡谷)+社会经济(市场需求+资金+技术)
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①市场条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②工程条件: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实施。
梳理归纳
地理三峡与三峡工程
这是习近平在察看升船机运行情况
航运——加深加宽上游河道,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
发电——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供电范围华中、华东等
这是习近平视察左岸发电厂中央控制室。
防洪——首要任务,调节洪峰、拦蓄洪水
这是习近平在坝顶察看三峡工程全貌
长江三峡工程
the Project of the Three Gorges of Changjiang River
长江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三峡大坝长3035米,高185米,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约1000亿千瓦时。
长江三峡
(1)对于协调长江上、中游之间的关系, 三峡工程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①三峡水库可以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对中游洪水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②三峡水库可以加宽、加深上游航道,使水流趋缓,增加中游枯水期流量,减轻中游航道泥沙淤积,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上、中游物资流通。
③三峡水电站可以向中、上游供电,缓解电力紧张状况。
④三峡工程的兴建可以在中游农业、城市供水、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效益
南水北调
城市供水
水产养殖
旅游
发电
防洪
航运
灌溉
拓展补充:水库消落带
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
水库消落带,是水库周边被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干湿交替的特殊区域,也是生物多样性较少的区域。它是由水库周期性蓄水或泄水所导致的水位升降造成的。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三峡水库,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米,消落带面积达400多平方千米。库区淤积的泥沙主要来源于消落带的水土流失,使消落带成为三峡库区蓄水以来生态治理的重点。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课时三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在保护生态的条件下,有序推进长江流域的发展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含义
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流域建设的总体原则
主干梳理
阅读-回归的麋鹿
Reading - returning elk
1991年,在此设立麋鹿自然保护区,面积15.67平方千米,主要保护麋鹿及其生境。
麋鹿在此实行自然放养,注重恢复野生习性,种群数量由最初的64头发展到如今的上千头,每年还在不断增加,成为全球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
Reading - returning elk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
延伸拓展
据统计,长江流域分布有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00多种,长江特有的鱼类170多种。长江流域是我国众多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繁衍场所,拥有中华鲟、白鲟、江豚、大鲵、胭脂鱼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即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实行为期10年的天然渔业资源禁止生产性捕捞,为多数鱼类争取2-3个世代繁衍,让长江休养生息,也为长江珍稀物种保护带来曙光。
1.长江流域代表性的珍稀动物白鱀豚已不见踪影,说一说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过度捕捞鱼虾,白鱀豚食物来源减少;
人类过度开发长江,白鱀豚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
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生存环境恶化,繁殖能力减弱;
过往船只多,威胁白鱀豚的生存;
人类乱捕滥杀。
状况:整体良好,但局部污染严重。
局部污染严重的根源:排污。
措施:严格管控流域内的各种排污口,开展污染源综合整治;
重点保护好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
湖和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等重要湖泊水库。
生态环境的修复——水污染的治理
主干梳理
议一议,保护长江流域的湖泊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有哪些重要意义
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调蓄洪水,降低洪涝(旱涝)灾害的影响;
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说一说长江流域湖泊的重要功能;
湖泊面积变大,湖泊蓄水能力增加,减小下游防洪压力;
控制入湖污染物总量,改善水环境,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建立地区间、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主干梳理
1、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建立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明确各地区环境容量,制订负面清单,强化日常监测和监管,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责制度。对不符合要求占用的岸线、河段、土地和布局的产业,必须无条件退出。
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主干梳理
2、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
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完善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预警应急体系,推行环境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建立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的区域联动机制,研究建立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
河湖长制即河长制、湖长制的统称,是由各级党政负责同志担任河湖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治理和保护的一项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通过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主干梳理
3、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等方式,激发沿江省市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动力。依托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实行分类分级的补偿政策。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上中下游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进行横向生态补偿。
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主干梳理
武汉市通过《长江武汉段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办法》
在长江武汉段左右岸共设置13个监测断面,对市域内各区长江断面水质进行严格的常态化、信息化监测,每月通报辖区内水质状况,警示、倒逼各区及时解决问题。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Establish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探索建立奖罚分明的长江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共抓长江大保护的长效机制。
We will explore and establish a reward and punishment 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the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section with clear rewards and penalties,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all parties, and form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jointly grasping the great prot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4、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全面贯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推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效模式。
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主干梳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