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课件+分层练习-《精讲精练》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备课资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课件+分层练习-《精讲精练》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备课资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7 17:31:15

文档简介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
D.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骨髓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2.下列有关免疫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B.胸腺器官在不同年龄段大小具有差异性
C.淋巴结沿着淋巴管遍布全身,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D.脾能参与制造血细胞和清除衰老的血细胞
3.(易错题)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除了具有抗原呈递功能外还能吞噬病原体
B.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均位于淋巴液中
C.巨噬细胞分布范围比树突状细胞广
D.免疫细胞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4.下列有关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B.抗体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各个部位,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特异性反应
C.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都属于细胞因子
D.溶菌酶既具有催化作用,又具有免疫作用
5.某同学的扁桃体总是反复发炎,医生建议他进行扁桃体切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扁桃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B.扁桃体总是反复发炎,有可能引起邻近器官或其他系统的感染
C.反复发炎的扁桃体仍然能执行免疫功能,不需要手术切除
D.扁桃体肿大对机体的健康有害无益
题组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
6.如图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B.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C.丁是接触病原体后才获得的免疫
D.第三道防线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7.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所以我们虽然时刻处于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一般情况下不会被感染,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针对性强
C.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8.人体免疫系统最重要的特征是能辨别种系和个体本身,并且能辨认非种系和非个体本身的异物。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免疫系统能清除体内恶性病变及异常增殖的细胞,从而保持机体健康
B.人体免疫系统能清除体内的衰老或受到损伤而不能修复的细胞
C.人体免疫系统能防御病原体的侵害,即防止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
D.人体免疫系统能对进入人体的所有有毒物质进行识别
9.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与免疫监视有关,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其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监视功能降低,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病毒感染的可能
B.颗粒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
C.NK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
D.免疫监视主要是对外来抗原起作用
10.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非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免疫器官包括          (答出2个即可)等。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      。
(2)环境中的病毒侵入人体,首先要突破的免疫屏障是    。
(3)感冒后上呼吸道感染常会引起颌下淋巴结肿大,原因是                    。服用抗生素往往能加快感冒康复,原因是                。
11.树突状细胞(DC)在免疫反应中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如图甲所示。图乙为树突状细胞与T细胞的作用模式图(S1、S2表示信息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树突状细胞接受病毒、细菌等外来物质刺激后,可通过    的方式将其摄取,并进行处理、呈递,由此推测树突状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功能与    细胞类似。
(2)树突状细胞具有长的突起,其生理意义是          。
(3)树突状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后,可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并与T细胞表面相应的    结合,激活T细胞内的信息分子,从而引起T细胞的免疫反应。
(4)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对机体的免疫系统有抵抗和抑制作用,使得免疫细胞不能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科学家将肿瘤患者的单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并制成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再将这些树突状细胞注入患者体内以刺激体内的肿瘤杀伤性淋巴细胞增殖,进而恢复患者免疫系统的    功能。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基础过关练
1.C 2.A 3.B 4.A 5.B 6.B 7.C 8.D
9.D
1.C 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是淋巴细胞,C错误。
2.A 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地(免疫细胞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T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结、扁桃体等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A错误。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B正确。淋巴结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C正确。脾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和清除衰老的血细胞,D正确。
3.B 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A、C正确。免疫细胞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因此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B错误,D正确。
4.A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A错误;溶菌酶是一种酶,具有催化作用,能水解细菌细胞壁,同时又作为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具有免疫作用,D正确。
5.B 免疫细胞在骨髓中生成,其中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在胸腺成熟,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之一,A错误;扁桃体总是反复发炎,有可能引起邻近器官或其他系统的感染,虽然扁桃体仍然能执行免疫功能,但会导致机体功能异常,需要手术切除,B正确,C错误;机体有炎症时,扁桃体可能会肿大,此时有利于炎症的消除,对机体的健康是有利的,D错误。
6.B 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B错误。
7.C 泪液、唾液不是体液的组成部分,其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溶菌酶清除细菌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C错误。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针对性强,指第三道防线,B正确。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D正确。
易错提醒 
  (1)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2)不属于体液的组成成分的,也不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唾液、胃液等中的溶菌酶、盐酸等杀菌物质不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而属于第一道防线。
  (3)血浆(属于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
8.D 人体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
功能 免疫对象 发生作用
免疫防御 外来抗原性异物 免疫防护,C正确
免疫自稳 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B正确
免疫监视 突变的细胞 防止肿瘤发生,A正确
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为抗原,免疫系统对不具备抗原的有毒物质是没有识别功能的,D错误。
9.D 免疫监视是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当该功能降低时,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病毒感染的可能;免疫防御主要针对外来抗原性异物起作用,A正确,D错误。颗粒酶和穿孔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NK细胞能非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通过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C正确。
10.答案 (1)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答出2个即可) 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2)皮肤、黏膜
(3)颌下淋巴结与上呼吸道相对较近,病原体通过循环到达淋巴结,产生免疫反应,引起淋巴结发炎 抗生素能杀灭细菌
解析 (1)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2)环境中的病毒侵入人体,首先要突破的免疫屏障是皮肤、黏膜,即人体的第一道防线。(3)淋巴结主要由淋巴细胞构成,感冒后上呼吸道感染,而颌下淋巴结与上呼吸道相对较近,病原体通过循环到达淋巴结,产生免疫反应,引起淋巴结发炎。服用抗生素能杀灭细菌,进而加快感冒康复。
11.答案 (1)胞吞 巨噬(或B细胞和巨噬)
(2)增大了与T细胞的接触面积,利于树突状细胞呈递抗原
(3)(特异性)受体 
(4)免疫监视
解析 (1)树突状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特异性免疫中与其功能相似的有B细胞和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可通过胞吞的方式将抗原摄入细胞进行处理、呈递。(2)树突状细胞可以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其长的突起增大了与T细胞的接触面积,利于树突状细胞呈递抗原。(3)树突状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后,可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并与T细胞表面相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T细胞内的信息分子,从而引起T细胞的免疫反应。(4)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其中,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是免疫监视。
1(共7张PPT)
1.免疫系统的组成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免疫系统的组成
2.抗原和抗体的比较
抗原 抗体
化学本质 大多数为蛋白质 蛋白质
特性 免疫原性、抗原性 特异性
存在形式 或部位 游离或存在于细菌、病毒等
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胞上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
组织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
胞表面
生理作用 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
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通过与抗原结合,发挥免疫作

易混易错 溶菌酶≠溶酶体
溶酶体是一种细胞器,内含多种水解酶,而溶菌酶是一种蛋白质。
1.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知识点 2 免疫系统的功能
特别提醒 不属于体液的组成成分的,也不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由于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所以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中所具有的溶菌酶、盐酸等杀菌物质不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而属于第一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联系
(1)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2)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
知识拓展
功能 免疫对象 发生作用 功能异常时的表现
免疫防御 外来抗原性异物 免疫防护 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
免疫自稳 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 突变的细胞 防止肿瘤发生 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
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3.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知识辨析
1.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是否正确
不正确。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不产生免疫细胞。
2.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都由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是否正确
正确。免疫细胞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3.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是否正确
不正确。T细胞、B细胞属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不是淋巴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是否正确
不正确。免疫活性物质如溶菌酶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
提示
提示
提示
提示
5.溶菌酶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否正确
不正确。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泪液、消化液等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6.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是否正确
不正确。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属于免疫自稳功能。
提示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