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唐诗五首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唐诗五首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8 12:3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唐诗五首
【课前预学】
预学一 先给下面诗句中的加点字注音,再反复朗读五首唐诗,读至顺畅、流利。
东皋( )薄( )暮望,徙倚欲何依。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 )空悠悠。
萧关逢候( )骑,都护在燕( )然。
渡远荆( )门外,来从楚国游。
预学二 下列诗句摘自几名同学的默写本,每句都有一个错别字。对照教科书,把错别字圈出来,并仿照示例进行讲解。
【示例】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
“辉”字写错了,应为“晖”。“辉”是“光彩、光辉”的意思,“晖”是“阳光”的意思。“落晖”是指“落日”,与“薄暮”呼应。
(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彩薇。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3)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
(4)度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预学三 阅读教科书第63页关于律诗的介绍,联系五首唐诗,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感受律诗的特点。
律诗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 ”或“ ”。本课中,如《 》是一首五言律诗,而《 》是一首七言律诗。
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分别称 、 和 。、
(3)一般来说,律诗 、 两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在本课的五首唐诗中,“ "“ , ”等诗句就很好地表现了律诗的这个特点。
(4)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如《黄鹤楼》押的是 _ 韵,《使至塞上》押的是 韵,《钱塘湖春行》押的是 韵。读这三首诗,我们还可以发现,韵都押在了第 、 、 、 句。律诗的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课堂导学】
导学一 颔联和颈联往往是一首律诗中最出彩的部分。《野望》中的颔联和颈联就描绘了富有田园牧歌气息的山野秋景。请你从下面三个角度中任选其一,欣赏《野望》的颔联和颈联。
①动与静 ②人与物 ③情与景
我选 (填序号)。
导学二 小文的哥哥学习中国画,要在假期完成“为诗歌画插图”的作业。他决定选《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作画。请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完成下页的对话。
小文:哥哥、你为什么要选这句诗呢?
哥哥: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选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作画,我认为是诗、画的最佳组合。
小文:那你决定用横幅还是竖幅构图呢?
哥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 ”与“ ”这两个意象在空间上是平旷、悠远的,在绘图时要表现出延展性。所以,我打算用横幅构图,展现这平、远的景象给人的 的感受。
小文:这幅画里最有特点的风景当属“孤烟”与“落日”了吧?
哥哥:你说得很对。先是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 _ 的特点,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 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却用一“圆”字,给人以 的感觉。
小文:上课时老师说过,这符合大漠的景观特点,果真如此!
导学三 细读《黄鹤楼》,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赏诗中“画”。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感诗中“情”。
尾联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请你与同学探讨:诗人“愁”的是什么?
(3)*品诗中“味”。
清代赵臣瑗读《黄鹤楼》这首诗时提出:“妙在一曰黄鹤,再曰黄鹤,三曰黄鹤,令读者不嫌其复,不觉其烦,不讶其何谓。尤妙在一曰黄鹤,再曰黄鹤,三曰黄鹤,而忽然接以白云,令读者不嫌其突,不觉其生,不讶其无端。此何故也?”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可以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把你的思考写下来。
导学四 在游历中,诗人们受到自然的陶冶、事物的启迪,触发情致,创作出优秀的诗作。请你读读《渡荆门送别》和《钱塘湖春行》,完成下表。
表3-4 吟游唐诗
唐诗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游历地点 ① 西湖
游历见闻 大山平野、江水荒原、明月海楼 ②
诗中的妙语 “随”:随字既写出了人坐船上、船行江中的动感,又让我们感到视野逐渐开阔、心胸舒展 ③
④ “乱”:乱本是汝乱的意思,诗人独其匠心地将其与“花”搭配,写出了春来古花盛开、春光烂漫的景色
诗人的情致 ⑤ 早春游湖无比喜悦,西湖炎景令人肉价
【课后拓展】
朗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回答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于愁何在,没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诗人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版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渠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以饱含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1)根据平时的积累,推测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③却看妻子愁何在
④青春作伴好还乡
(2)*本诗的尾联包含了四个地名,从律诗对偶和诗人情感表达这两个角度说说这一联连用地名的妙处。
答案
预学一 ɡāo bó zǎi hòu yān jīnɡ
预学二 (1)“彩”字写错了,应为“采”。“采薇”是“采食野菜”的意思,比喻隐居不仕。 (2)“凄凄”写错了,应为“萋萋”“。萋萋”是指草木茂盛的样子。 (3)“燕”字写错了,应为“雁”。“归雁”是指北归的大雁。“雁”常常寄托着诗人思乡怀亲之情。 (4)“度”字写错了,应为 “渡”。李白此时行船江上,所以应写成“渡”。
预学三 (1) 五律 七律 渡荆门送别(或:野望、使至塞上) 黄鹤楼(或:钱塘湖春行) (2)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3) 二(或:颔联) 三(或:颈联)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或: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4) ou ɑn i 二 四 六 八
导学一 [示例一]①树林、山野是静谧的背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是动态的,动静结合,描 绘出一幅有着田园牧歌式气氛的画面。 [示例二]② 山林静谧,在一片秋色、遍野落日余晖 中,驱赶牛群的牧人、骑马打猎的猎人回归家园,人与物既形成对比,又融为一体。 [示例三] ③ 举目四望,皆是秋色,余晖下萧瑟、静谧的景色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驱赶牛群返家的牧 人、收获猎物归来的猎人更加深了诗人心中徘徊惆怅的情绪。
导学二 大漠 长河 苍茫空旷 单调(或:空旷、寂寥) 劲直挺拔 温暖圆融
导学三 (1)[示例]晴空万里,白云悠悠,汉水奔腾,波光粼粼;艳阳之下,树木郁郁葱葱,清 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如茵,洲边江水急流,惹人情思…… (2) 诗人遥望远方,在茫茫的暮色 中,不知故乡在何方,思乡之情漫上心头;时光流逝,人去楼空,诗人在凭吊古人、古迹之时,更有岁月飞逝的人生感慨。 (3)* 三个“黄鹤”的意思是有所区别的。第一个“黄鹤”是神话中仙人 所乘的黄鹤,充满了神话色彩。第二个“黄鹤”是指“黄鹤楼”。第三处“黄鹤”还是指仙人的黄鹤,与第二句的“黄鹤”相接,语气连绵起伏,与第一句的“黄鹤”相呼应,回环往复。第四句的“白云” 衬托前三句的“黄鹤”,色彩分明,动静相宜,“白云千载空悠悠”,发出了仙人已去、空余此楼的感 慨,自然天成。
导学四 ①长江 ②孤山贾亭、春季湖水、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 ③[示例] “暖”:可爱的早莺争抢向阳的树,显现出春日活泼明快的气息,“暖”一方面是指阳光融融带来的暖意,另一方面何尝不是指因为活泼可爱的早莺在树上或跳跃或栖息而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暖意呢 ④[示例]“飞”:诗人以奇幻的想象,将月亮比作从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写出了夜晚舟行江 上忽见明月的欣喜,充满了浪漫的色彩 ⑤诗人自水路出蜀,充满了欣喜、幻想与期待
拓展 (1) ①黄河 ②眼泪 ③回,返 妻子儿女 ④春光 (2)* 尾联四个地名既形成了句内对偶,又形成了句与句的对偶,“巴峡”对“巫峡”“,襄阳”对“洛阳”,对仗工整,形式上具有美感。更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心中对归家的想象,虚写了一日千里的行程,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