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昆明的雨
请认真研读课文,按要求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填写下面的评价表。
表4-5 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表
任务名称 自主完成/合作完成 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
学习任务一 了解内容,积累诗歌
学习任务二 梳理内容,分析写法
学习任务三 品析语言,体味风格
学习任务一 了解内容,积累诗歌
1.默读课文,努力做到不停顿、不回读,同时标注段落编号,并画出生字、生词。读完后根据下列注音和注释写词语。
(1)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xiānyú (新鲜肥美)。
(2)城春草木深,mèngxià(夏季的第一个月)草木长。
(3)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fāngbǐ(比较,比得上)。
(4)入口便会使你zhāngmùjiéshé(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这东西这么好吃?!
(5)Mìzāzā(非常浓密的样子)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2.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时隔四十年之后,作者汪曾祺回忆了哪些与“昆明的雨”有关的景和事呢?请你边读课文边做圈点勾画,并将要点记录在横线上。
3*.《昆明的雨》中提到了四首诗歌,分别是杜甫的《春望》、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一)、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和文末汪曾祺自己创作的一首诗。请抄写《春望》和汪曾祺的诗,默写《夜雨寄北》。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背诵《读<山海经>》(其一)。
读《山海经》(其一) 〔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学习任务二、梳理内容,分析写法
4.跳读课文,在第2题的基础上,圈画出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较为重要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将下面这张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图4-2《昆明的雨》内容和结构梳理
5.对于本文的写作,甲、乙、丙三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修改建议。请你和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各选一名同学的建议替作者进行回复,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甲:本文的题目是“昆明的雨”,可里面提及雨的文字并不多,大多数文字是在写雨季里昆明的一些小物、小事。所以,我觉得题目改为“雨季的昆明”更好。
乙:我觉得开篇第1段文字有些多余,可以删去。直接以“我想念昆明的雨"开头,以“我想念昆明的雨”结尾,前后呼应,多好。
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是热烈而深沉的,而用来承载情感的载体却很小,如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小酒店、小酌······这两者之间有点不匹配。我觉得应该选择那些大一些的、更有名些的载体来表现作者对昆明的爱。
我选择回复 的建议。
学习任务三 品析语言,体味风格
6.欣赏美文,完成相应的任务。
(1)[雨季之美]四十年后,作者再忆昆明的雨,满满都是对雨的美好记忆。请你按照表格的要求,从文中找出能直接或间接体现“昆明的雨”的特点的句子,并简要概括其特点。
表4-6 昆明的雨的特点
句子 特点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①
② 滋养万物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③
④ ⑤
(2)*[情感之美]精读课文倒数第2段,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文:作者说“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可我觉得那天的“情味”并不是乡愁。你怎么看?
小语:
(3)[语言之美]汪曾祺曾说:“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请你从课文中摘录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并做赏析。
摘录:
赏析:
(4)*[文化之美]有人说,汪曾棋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文化:民俗文化、农业文化、美食文化、胡同文化、诗词文化······请你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根据示例,填写下表。这些随处可见的“文化味”是否会冲淡汪曾祺散文平淡、自然和家常的特点?谈谈你的观点。
表4-7 汪曾祺作品的“文化味”
文化 课文相关内容
诗词文化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文末作者创作的诗
民俗文化 ①
农业文化 ②
美食文化 ③
④ ⑤
我的观点:
答案
(1) 鲜腴 (2) 孟夏 (3) 方比 (4) 张目结舌 (5) 密匝匝
2. 略。
3*. 略。
4.[示例]
5.[示例一]甲 原题更好。虽然少有文字提到“雨”,但所有的景物和事情都是和“雨”有关 的;“雨”是本文的线索,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以“昆明的雨”为题,更有画面感,更有诗 意,而“雨季的昆明”就过于笼统,失掉了这种美感。 [示例二]乙 不能删去。因为这样的开头有很多好处:用倒挂的仙人掌引出昆明的雨季,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为下文仙人掌及青头 菌、牛肝菌等的出现埋下伏笔,也使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更加自然真切。 [示例三]丙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情感的载体越小,越显出爱的真切和醇厚;文中的那些情感载体都 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作者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 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之入文,自然、家常,情真意切。
6.(1)[示例]①时下时停,使人舒畅 ②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 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③能让人内心安静柔软 ④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 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⑤滋润万物 (2)*[示例]我觉得这种“情味”里是 有乡愁的。①“雨”在古典诗词中本身就是一个带有愁绪的意象,下雨天,两个年轻人,坐在异乡 的小酒店里,心里定当涌起思乡之情;②那在异乡投湖自尽的陈圆圆的石像,也会让一个游子泛 起思乡之情;③那极具异乡风情的木香,时刻提醒作者身处异乡,自然也会使他由此心念故乡; ④四十年后为回味那天的情味而写的那首诗,也是在抒写作者当时的思乡之情,如“少行人”“苔 痕一寸深”就给人孤独寂寞之感,而“浊酒一杯”更是让人联想到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勒归无计”一句中蕴含的思乡之情。 (3)[示例]摘录: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 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赏析:这句话,表述不复杂、不夸饰、不刻意,而是简单、自然、家常。 (4)*[示例]①门头挂八卦镜和仙人掌 ②菜园周围种 仙人掌防猪羊进去吃 ③各类菌子的做法和味道 ④语言文化 ⑤缅桂花的各种叫法 观点:[示例]汪曾祺总能站在“文化”的高度表达对事物独到的领悟和审美发现,所以,他总能帮助人们 发现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其散文的“文化味”于不经意、不刻意中自然传递出来,绝无“掉书 袋”之嫌,反倒贴近生活,充满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