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请认真研读课文,按要求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填写下面的评价表。
表5-3 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表
任务名称 自主完成/合作完成 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
学习任务一快速浏览,把握说明顺序
学习任务二 细读文章,理解说明内容
学习任务三 品读体会,发现语言特色
学习任务四 读写结合,拓展说明之旅
学习任务一 快速浏览,把握说明顺序
1.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请根据提示,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关键词,填写相关内容,把握说明顺序,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A.台阶-平台- -两侧上部- (由下而上)
B.题词-碑文(由 到 )
C.双层汉白玉栏杆-碑身- (由四周到中央)
D.销毁鸦片烟-金田起义······
E.碑主题-碑文- (由主到次)
F.第6段-第7到10段(由 _ 到 )
A、B、C的说明顺序是 _ 顺序;D是 顺序,兼有方位顺序;E、F的说明顺序是 _ 顺序。
(2)课文还是一篇“瞻仰记”,以纪念性的建筑物为说明对象,以作者的行踪为说明顺序。请先从文中摘录体现说明顺序的相关词句,再阅读作者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采写回忆》一文中关于“瞻仰记”来历的详细说明,结合你初读课文的体验,谈谈采用这种方式写作的好处。
【材料】
我在采访大量素材的同时,脑海中就开始思索和提炼此文的主题思想。这篇说明文的中心思想是,表述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雄伟的特点,反映1840年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究竟采用什么方式来介绍这座纪念碑呢?当时,我曾设想了两种方式。一是既反映纪念碑的建筑特点,又反映全国亿万人民为了表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所作出的贡献。比如,中央领导同志如何关心,建筑师如何设计,雕塑家如何创作,建碑工人如何劳动,全国各地如何支援,等等。二是采用瞻仰的形式,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围绕纪念碑的特点,按照顺序一层一层地进行有条有理的说明。······我决定采用第二种方式表述。
-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采写回忆》
学习任务二 细读文章,理解说明内容
2.课文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为主标题,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造型及意义。请细读文章,完成课文内容梳理。
图5-5 课文内容梳理
3.课文以大量的笔墨介绍了镶嵌在大碑座四周的10块汉白玉大浮雕,这些浮雕记述了自1840年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的英雄事迹。请根据提示,完成学习任务。
(1)课文对每块浮雕所反映的斗争场面、各种人物的表现,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绘,很好地把概述事件、摹写状貌和阐释意义三者融为一体。细读课文,参照示例,填写相关内容,了解波澜壮阔的历史,夯实思想之基。
表5-4 浮雕内容梳理
汉白玉大浮雕 概述事件 摹写状貌 (摘录原文) 精彩赏析 阐释意义
《烧鸦片》(曾竹韶塑) 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 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窖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 “愤怒的”“一箱箱”“一股股”,写出了群众的情绪和销烟的细节 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
《武昌起义》(傅天优 堑) ① ② ③ ④
《八一南昌起义> (萧传玖 窒) ⑤ ⑥ ⑦ ⑧
我还喜欢浮雕⑨ ⑩ 11 12 13
(2)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写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对渡江战役有了初步的认知。请细读课文引用的碑文和第10段的内容,思考:为何将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设计制作成最大的一块?
学习任务三 品读体会,发现语言特色
课文是一篇介绍纪念性建筑物的说明文,为了使读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全面的了解,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用语准确,表达生动,文章不仅具有一般说明文客观、真实的特点,而且语言富于变化、介绍细腻生动。细细品味课文,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1)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落成”能否改为“建成”?“瞻仰”能否改为“参观”?)
(2)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加点的部分换成“接下来”会不会更简洁?)
(3)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纪念碑是用17000余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该句的语言特色。)
5*.课文说明生动形象、内涵丰富、意蕴深远,这与作者深谙民族文化和熟练运用象征手法有很大的关系。请仿照示例,从下面的原句中任选一件事物,根据课文内容,联系阅读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
原句: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金水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分析:作者介绍纪念碑碑身四周围的栏杆是由汉白玉制成的,引导我们联想到天安门前金水桥的栏杆,甚至故宫等地的汉白玉栏杆。汉白玉美好素洁、高贵耀眼,在这里象征着先烈们的高尚节操,寄托着全国人民的无限哀思。
原句: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
我选择( )这一事物,
学习任务四 读写结合,拓展说明之旅
6.从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到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再到东阳革命烈士陵园;从73011部队军史陈列馆,到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再到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浙江这片土地上分布着众多与百年以来中国革命密切相关的建筑,它们见证了我们民族的荣辱兴衰和初心不改。请你从中选择熟悉的一处建筑或建筑的某个部分,搜集资料,尽可能实地探访,了解它的建筑特点、相关史实和历史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借鉴课文的写法,完成一个200字左右的介绍片段。
周定舫的写作提示
要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极据自己的观察所得,按照逻辑程序,条理分明,层次清楚,生动具体地加以说明,使人们读了有清晰亲切之感 要写好说明文,必须对事物进行精细的观察、科学的分析,既要熟悉它的全貌,又要了解它的削节;既要有到它的外部特征,又要掌握它的内在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简明、准确的说明文。 要写好说明文,尚需讲究文字简洁,语言朴素,表达准确。 要写好说明文,还要重视开头和结尾,从头到尾必须设想周到。开头结尾,是全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心思想不明确,材料组织得不好,就无法写出好的开头和结尾。 -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采写回忆》
答案
1.(1)A. 碑身 碑顶 B. 正面 背面 C. 碑心石 E. 装饰花纹、大花圈 F. 整体 局部 空间 时间 逻辑 (2)[示例]“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 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 层平台”“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瞻仰”“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碑身的西面”“最后来到碑 身的正面”“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等(举出1—2例即可) 采用“瞻仰记”的方式写作,边瞻仰,边介绍,方便从纪念碑各个组成部分的关 系中找出一个合理的瞻仰顺序,条理更清晰。这样介绍纪念碑,容易让读者对纪念碑有全面的了 解,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说明文的要求来看,采用第一种方式写,也许会比较生动翔实,但过 多的事例千头万绪,不能充分地展现说明对象的特征,也不符合文体特征。
2. 万分崇敬 巍峨 雄伟 庄严 周围环境 兴建过程 伟大意义 题字 碑文 民族 风格 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纪念碑10幅浮雕的形象及其含义
3.(1) ①1911年,起义的新军和市民占领湖广总督府 ②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 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 ③“熊熊的火焰”“打断”“撕碎”“践踏”这些词语,写出了新军和市民冲进总督府时的场景和人民高涨的革命热情 ④表现中国人民对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不满和推翻封建统治的决心 ⑤1927年8月1 日,中国共产党领导自己的武装部队宣布起义 ⑥一个指挥员挥着左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士兵 们举着起义的信号——马灯,光辉的红旗举起来了,战马在呼啸,劳动人民在帮助搬运子弹,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 ⑦“起义的信号——马灯”“光辉的红旗”“战马在呼啸”“搬运子弹”“激昂地 高呼着”,摹写了一系列起义的象征物和人们的行为,写出起义的声势浩大 ⑧展开了以革命武 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斗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示例] ⑨五四爱国运动⑩1919年5月4日,为了反对二十一条,北京爱国学生齐集天 安门前举行示威游行 11.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 12.“慷慨激昂”“愤激”“怒形于色”等
词语写出了爱国运动中人民群众对于卖国贼的痛恨和谴责 13.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2) 在新闻消息的写作中,毛主席真实地记录了人民解放军渡江的速度之快,以及在渡江战 役中我军表现出的英勇善战和锐不可当,也正是这次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宣告 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覆灭。联系课文所引碑文的第一句“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 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幅浮雕最大,是为了体现出人民解放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最后 推翻国民党的血腥统治、掀掉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的重要意义,以及我们对英雄先烈的万分 崇敬之意。另外,这幅浮雕两旁的装饰性浮雕展现了广大群众支援渡江作战,使革命战争迅速取 得彻底胜利的场景,这也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富于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
4.(1) 句子中用“落成”一词,而不用“建成”,是因为“落成”含有庄重、庆贺的意味,人民英 雄纪念碑的兴建意义十分重大,如果用“建成”等词就无法表现作者崇敬的心情。作者用了“瞻 仰”,也是因为“瞻仰”表示恭敬地看,表现作者是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更贴切、庄重。 (2) 文中交代了纪念碑的北面为正面,这里用“往南”点明了“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所在的方位,用“转到碑身的后面”和纪念碑的北面为正面相呼应,进一步点明了其位置,也显得更准确。用“接下来”并不能写出确切的位置。 (3) 句子中的“中国”表示范围,“自古以来”表示时间,“最大”表 示程度,通过这一连串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了纪念碑的特点。“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纪念碑巍峨、雄 伟的特点。最后一句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增加了表述的生动性。
5*.[示例一]红星 作者介绍了装饰花纹中有“红星”的元素,我们可以联想到《红星照耀中 国》《闪闪的红星》等红色文学作品。红星代表着光明和希望,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色革命的象 征,也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的象征。(选择松柏、旗帜,与此分析类似,联系阅读经验, 象征意义合理即可) [示例二]荷花 作者介绍大花圈,写到了其中的“荷花”元素,我们可以联 想到《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是清高雅致、不同流俗的君子之花,象 征着革命先烈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人民深切缅怀之意。(选择牡丹花、菊花,与此分析类似,联系阅读经验,象征意义合理即可)
6.[示例]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受降厅)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受降镇宋殿村,旧址坐 北朝南,泥石木结构,为重檐亭式房屋。受降厅用蜡像还原了当时的受降场景,八仙桌的左侧是 中方受降代表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德勤等四人,右侧则是日方代表侵浙日军133师团参谋长 樋泽一治大佐等六人,日方投降代表立正脱帽向受降长官鞠躬,呈缴证明书、官兵花名册等。遥 想1945年9月4日,日方毕恭毕敬地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并把装有投降书的木盒子双手捧着,小 心翼翼地呈送给中方受降代表韩德勤的场面。那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一天,也是由无数牺牲 换来的胜利时刻,受降厅作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见证,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