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纪实作品的阅读
分别阅读下列作品,完成任务。
《红星照耀中国》
任务一 把握作家作品
2005年,为了纪念斯诺,某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斯诺与中国》一书,十年后塔订新版时,书名更改为《报春燕:埃德加·斯诺》。请结合斯诺所创作的《红星照耀中国》,谈谈你对更改后的书名的理解。
任务二 了解纪实文学
在以“纪实文学”为主题的读书沙龙上,同学们围绕《红星照耀中国》的“真实性”和“文学性”展开了讨论,请你一起参与。
(1)纪实文学的创作建立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如埃德加,斯诺在去红都的路上采访了红军领袖之一 (填人名),这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面容英俊、头脑冷静、态度温和,曾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的秘书,组织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等大量艰苦的革命斗争。如斯诺虽然并没有采访到 (填人名),但是从他的自传中得知一些真实情况,他天性极端温和,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两个孪生天才”之一,他难能可贵的个性几乎能立刻博得众人的爱戴,但是敌人却认为他是凶神的化身。如斯诺通过采访 (填人名)的二三事,了解到他英勇无畏,小的时候别人在桌下开枪他也面不改色;他口才很好,在哥老会中名望极高,有人说他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如斯诺用大量的篇幅报道了 (填人名)的故事:他看上去很像林肯,熟读世界历史,对于欧洲社会和政治的情形也有实际的了解,有人用世界上最高的赏格缉拿他的首级。
(2)作者运用多种文学和艺术手法,使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学性,请从下列文学和艺术手法中选择一项,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作品的文学性。
A.象征 B.典型环境创设 C.对比和衬托 D.议论和抒情
我选( ) 。
《长征》
任务一
《长征》是一部全景式的纪实长篇巨著,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展示了各路红军在不同地点进行的战斗。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战役,借助表格理清这次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并摘录其中体现红军精神的语句。
表3-7 战役梳理
战役名称 ①
起因 ②
经过 ③
结果 ④
表现红军精神的语句(至少三句) ⑤
任务二
《长征》这部作品内容浩瀚,人物鲜明,既有对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革命领袖坚贞革命信仰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周仁杰、方志敏、易荡平、李桂英、黄古文、杜中美等许多普普通通红军战士的生动记述,请选择一位最令你感动的红军人物,在班级交流会上向同学讲述他的故事。
任务三
《长征》生动而客观地还原了红军长征的原貌,它具有纪实文学作品的两大特点:一是用事实说话,记录历史或叙写现实,内容真实;二是既写了宏大的历史事件,又有生动的历史细节描写。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解说《长征》所具有的这两大特点。
《飞向太空港》
任务一
李鸣生在某座谈会中提到《飞向太空港》的主题,他说:“有人认为是向科学家们学习精神品质,也有人认为是用高远的目标让人们在地球忙碌奔走之时拥有广阔的胸怀,还有人认为是创造一种空间文明的历史······”请结合整本书的阅读,谈谈你的理解。
任务二
标题是报告文学的眼睛,往往力求产生吸引力和震撼力,具有艺术性的特点。请任选一个标题,从“文学性”的角度进行点赞赏析。(要求:结合手法、内容和主题,写出你点赞的理由;可以从下列标题中任选一个,也可以选择其他令你记忆深刻的标题。)
标题:
十六:美国“新娘”,入了中国“洞房”
二十九:西装·领带·先生和小如
三十五:加注!加注!
点费:
任务三
《飞向太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中国航天人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刻画了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如上官世盘、宋建元、乌可力、任新民等,真实地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航天岁月。请选取一位最感动你的人物,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形象。
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
任务一 斯诺冲破新闻封锁,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对苏区军民生活和民情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并创作了《红星照耀中国》,对红军将领和长征过程进行如实报道。斯诺对中 国共产党的采访、描述和评价,不仅解除了外界对共产党和红军的误解,还向全世界传递了共产 党领导下的革命必胜的信息,所以将斯诺称为“报春燕”。
任务二 (1) 周恩来 朱德 贺龙 毛泽东 (2)[示例一]A 红星在书中指中国红军及 其领导人,也象征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中国共产党及其 领导的红色革命正犹如一颗闪耀的红星,帮助农民走出剥削与压迫的生活,使他们看到生活的希 望。它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示例二]B 如写周恩来,斯诺写道:“当他和我沿着安静的小路,经过芝麻田和小麦田,走回百家坪的时候,任何关于‘红色土匪’的那 些形容词,都不适合用到他的身上。恰恰相反,他似乎真正是充满了愉快和生命的爱恋,像神气 活现地跟在他旁边的‘红小鬼’一样,他的手臂正靠着‘红小鬼’的肩膀。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 得很俊秀,身材苗条,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创设了典型环境来塑造典 型人物,周恩来不同于很多革命者,他出身书香世家,温文儒雅,他所表现出来的儒雅平和和对生 活的热爱都尽在那宁静的田野之中,这样的描写使得人物的形象更丰满、更亲切、更生活化。
《长征》
任务一 略。
任务二 [示例一]方志敏:在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后,方志敏拒绝化装出逃,最终被俘,在狱中 受尽折磨的他却给今天的中国写下了最美好的期望,最后英勇就义。 [示例二]易荡平:在尖峰 岭战役中,面对黑压压的敌军,五团政委易荡平带领官兵顽强坚守阵地。最后,负伤的易荡平命 令战士突围,自己却夺过警卫员的枪朝头部扣动了扳机。 [示例三]李桂英:担任中央红军担架 连指导员的她,怕挑夫丢下伤员,就把自己的一茶缸米饭给挑夫,自己一直靠吃野菜行军打仗。 在枪林弹雨中,她一直守护珍贵的X光机。她组织川南游击纵队战斗,不幸被俘后遭受了比死更 残酷的折磨,却始终拥有坚定的革命信念。
任务三 [示例]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史料,如记叙土门战役时,引用川军的作战记录再现 战况的惨烈,在叙写大渡河战役时,引用当时的报纸新闻,分析蒋介石不相信毛泽东会选择与石 达开完全一样的渡江路线的心理,全文还大量引用了红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战时电报来解析战争形势。
《飞向太空港》
任务一 [示例一]书中有很多情节都在向读者介绍中国科学家和百姓用手拿肩扛的方式在原始作坊里搞现代化事业,表现出中国科学家不怕困难、勇于牺牲、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精神, 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示例二]全书在表现中国科研人员伟大精神的同时,刻画了从总 理到普通百姓所有人对航天事业的支持,写出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忘梦想、敢想敢做并创 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表现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崇高理想和广阔胸襟。
任务二 [示例一]十六:美国“新娘”,入了中国“洞房” 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中美在航 天事业中的无间合作。 [示例二]二十九:西装·领带·先生和小姐 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中 美双方科学家在文化和生活中的差异和碰撞。 [示例三]三十五:加注!加注! 用了反复的手法和两个感叹号,写出在危机时刻,中方人员不顾生命危险努力完成任务的品质。
任务三 [示例一]上官世盘,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温文尔雅,气度非凡,既有学 者的气派,又有外交家的风度,精明练达,善于在夹缝中求生存,善于在没有条件把事情办成的情 况下把事情办成。他对航天事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具有忧国忧民的情 怀。 [示例二]乌可力,中国长城工业公司的两位副总经理之一,他个子高大、腰板粗壮,胸怀宽 广,十分睿智,对中国和世界航天的局势有着透彻的分析和科学的预测。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 成功后,他和陈寿椿、黄作义等人,很快想到了如何把“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市场的问 题。 [示例三]任新民,中国通信卫星工程五大系统的总设计师,瘦高个儿,总穿蓝色或黑色的 工作服,非常质朴。他工作认真,为人谦虚,胸怀宽广,心怀宇宙。他在工作上是一位非常严厉的 师长,在生活中是一位慈祥、仁爱的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