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定义 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患者的抗体和T淋巴细胞攻击自身的组织
针对对象 非致病性抗原(致敏原) 自身抗原(自身组织或细胞)
分类 速发型、迟发型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攻击一种器官)、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波及全身)
举例 花粉、螨虫、灰尘等引发的过敏反应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特别提醒
(1)致敏原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抗原包括致敏原,抗原不一定能使人发生过敏反应。
(2)致敏原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过敏体质的人致敏原可能不同,例如,有人对青霉素过敏,有人
对花粉过敏。
1.免疫缺乏病的类型
(1)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先天性缺乏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对“非己”成分缺乏免疫应答
能力。
(2)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如艾滋病。
2.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
(2)艾滋病的致病机理
知识点 2 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免疫缺乏病
重点强调
(1)HIV具有脂质层,HIV组成成分包括RNA、蛋白质和磷脂。
(2)HIV识别辅助性T细胞后,以“膜融合”的形式侵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3)HIV入侵细胞时,将RNA和逆转录酶一起注入辅助性T细胞。
(4)HIV侵入机体初期,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但不是全部)。
(5)随着HIV浓度增加,辅助性T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易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妊娠、分娩或哺乳)。
(4)艾滋病的危害
①患者免疫功能逐渐衰退。
②患者易被感染且无法控制,以致产生致命的后果。
③患者往往身体消瘦,也可能出现痴呆。
④从症状出现时起,患者预期寿命只有1~3年。
(5)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①洁身自爱,避免不正当的性关系。
②输血要严格检查,严格消毒。
③远离毒品。
④对已感染HIV的孕妇应用药物控制,实施剖宫产,并对其婴儿采用人工哺乳。
特别提醒 HIV不会通过一般的身体接触或空气途径传播。HIV不能经昆虫传播,也不会通
过食物、握手传播。
知识辨析
1.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其治疗关键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这种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的疾病,因此可通过给予免疫抑制剂等
方法进行治疗。
2. HIV侵染宿主细胞时,只有核酸能够进入宿主细胞,这种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HIV侵染宿主细胞时,核酸和逆转录酶一起进入宿主细胞。
3.感染HIV的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抗体检测来诊断,这种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HIV侵入机体后,可引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通过抗体检测来诊断。
提示
提示
提示
关键能力 定点破
定点 区别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过敏反应
激发因素 抗原 致敏原
反应时机 第一次或以后每次接触抗原 第二次或第二次以后每次接触致敏原
抗体分布 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外分泌液中 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反应结果 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细胞释放组织胺等,从而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典例 如图是外源性致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致敏原初次进入过敏体质者体内不引起免疫应答
B.乙过程为辅助性T细胞将抗原-MHC复合体呈递给B细胞,引起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C.丁过程只属于体液调节,不属于体液免疫
D.致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分布相同
C
思路点拨 联系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的相关过程,识别图中各细胞。
解析 致敏原初次进入过敏体质者体内会引起免疫应答,但不会发生过敏反应,A错误;乙过
程为辅助性T细胞与致敏的B细胞相互接触并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致敏的B细胞,T细胞不具
有呈递抗原的作用,B错误;丁过程是组织胺、白三烯等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只属
于体液调节,不属于体液免疫,C正确;致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往往被某些细胞吸附,而正
常免疫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D错误。
癌症是由机体细胞失去正常调控,过度增殖而引发的疾病。针对癌症有多种疗法:手
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其中,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包括使用
PD-1阻断药物或CTLA-4阻断剂等途径,这是一种激活自身免疫细胞,使其对肿瘤细胞产生杀
伤的有效治疗手段。
学科素养 情境破
情境探究
素养 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癌症的免疫疗法
问题1 传统疗法中的手术、放疗、化疗有何局限性
手术用于切除癌变的实体肿瘤,放疗指用射线抑制和杀灭癌细胞,化疗指用化学药物
杀灭癌细胞。这三种治疗方式特异性不强,对正常细胞有杀伤作用。
问题2 免疫疗法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细胞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推测其激活的免疫细胞种类
是什么
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的对象包括被病原体侵染的体细胞、自身癌变细胞和异体细
胞,而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问题3 推测免疫疗法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有何优点
免疫疗法可以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不会对自身正常细胞产生杀伤作用。
提示
提示
提示
讲解分析
1.PD-1/PD-L1抗体介导的免疫疗法
PD-1蛋白存在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面,肿瘤细胞会产生一个免疫球蛋白样的分子——PD-L
1,PD-1与PD-L1结合后产生一个分子信号,降低T细胞的活性,这样,肿瘤细胞可以逃避免疫系
统的攻击。
PD-1/PD-L1抗体药物能够与T细胞的PD-1蛋白或者肿瘤细胞的PD-L1分子结合,阻断PD-1与
PD-L1结合,进而有效地阻断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蒙蔽”,让T细胞能有效对付肿瘤细胞。
2.CTLA-4抗体介导的免疫疗法
T细胞上的CTLA-4和CD28两种蛋白质与吞噬细胞上的B7分子竞争性结合,若CD28与B7结
合,则T细胞被激活;若CTLA-4与B7结合,则T细胞活性被抑制。
CTLA-4抗体可与CTLA-4结合,使用CTLA-4抗体可阻止CTLA-4与B7的结合,则可以解除
CTLA-4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
典例呈现
例题 肠道菌群与肿瘤密切相关:一方面可促进肿瘤的形成;另一方面益生菌群能促进树突细
胞的成熟与激活,且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产生重要影响。免疫检查点是指免疫系统中
存在的抑制受体和抑制信号通路,主要包括CTLA-4(表达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PD-1(多
种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能在多种肿瘤细胞上表达)。
(1)肠道菌群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NF-κB信号通路,已知该通路与Bcl-xL、Bcl-2等抗凋亡基因
的表达有关,推测肠道菌群对肿瘤形成有促进作用的原因是 。
(2)T细胞需要信号刺激才能被充分激活,已知CD28是T细胞表面的一种信号刺激受体,CTLA-
4和CD28有共同的配体(配体能与受体结合),CTLA-4作为免疫抑制受体抑制T细胞活化的可
能机制是 。
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增强抗凋亡基因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增殖
CTLA-4与配体的亲和力强于CD28(或CTLA-4与CD28竞争性结合配体),能阻止CD28活化T细胞,从而阻止T细胞的活化
(3)在肿瘤患者体内PD-1与PD-L1的表达均上调,分析由此出现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原因是
。
(4)针对上述免疫逃逸,科研人员研制了免疫受体抑制剂,以 (填“阻断”或“促
进”)免疫检查点分子与配体的结合。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中富含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小鼠
与缺乏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小鼠相比较,应用PD-L1抑制剂后,富有双歧杆菌的小鼠体内肿瘤
的生长速度减缓,对照小鼠对PD-L1抑制剂治疗无明显反应。若要进一步验证上述益生菌的
作用,需要进行的实验处理是 。
T细胞表面的PD-1一旦被PD-L1激活,将启动自身的凋亡程序,这一识别作用将使肿瘤细胞逃
避免疫监视
阻断
给对照小鼠口服含有双歧杆菌的益生菌
解题思路 (1)分析题干信息: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CD28可活化T细胞。CTLA-4和CD28有共同的配体,若CTLA-4与配体
的亲和力强于CD28(或CTLA-4与CD28竞争性结合配体),则会阻止CD28活化T细胞,从而抑
制T细胞的活化,因而CTLA-4可作为免疫抑制受体抑制T细胞的活化。(3)根据题干信息可
知,PD-L1可与PD-1结合,使T细胞程序性死亡。在肿瘤患者体内PD-1与PD-L1的表达均上调,
PD-1被PD-L1激活,启动T细胞的自身凋亡程序,从而导致了肿瘤细胞的逃逸。(4)针对题述免
疫逃逸,科研人员研制了免疫受体抑制剂,以阻断免疫检查点分子与配体的结合,即阻断PD-1
和PD-L1的结合。若要进一步验证双歧杆菌的作用,需要进行的实验处理是给对照小鼠口服
含有双歧杆菌的益生菌,即补充双歧杆菌,然后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过敏反应
1.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与淋巴细胞无关
B.过敏反应是针对各种抗原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致敏原即产生过敏反应
2.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严重者会发生休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致敏原都是蛋白质
B.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C.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该青霉素制剂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D.在注射青霉素制剂前,需要进行皮试以确定病人是否会过敏
3.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了花粉等致敏原,产生了抗体,进而使机体产生相关过敏症状,作用过程如图所示。目前有一种新的治疗方案——SLIT,该方案的具体操作是将致敏原制成滴剂,让过敏患者在舌下含服,通过逐渐增加致敏原的浓度的方式来对过敏患者进行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致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能与致敏原相结合的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
C.过敏性鼻炎一般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但可能遗传给后代
D.SLIT治疗的原理是避免接触致敏原,减少过敏反应发生
题组二 自身免疫病
4.有一种疾病被称为重症肌无力,病人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致使神经冲动传递速率低下、病人肌无力,其发病机理与哪种病最为相似(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艾滋病
C.过敏反应 D.骨质疏松症
5.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细胞是浆细胞,a细胞及分泌的抗体均具有抗原识别功能
B.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
C.b细胞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裂解抗原-抗体复合物
D.花粉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相同
题组三 艾滋病
6.(易错题)艾滋病是一种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潜伏期长达数年。HIV的模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通过表面蛋白来识别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侵入细胞
B.HIV侵入人体后辅助性T细胞迅速大量减少导致免疫力低下
C.HIV的逆转录酶是在宿主细胞的DNA指导下合成的
D.HIV的遗传信息以半保留复制方式传递给子代
7.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主要是HIV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的初期不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
D.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数量上升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快速分化成熟的结果
8.艾滋病被认为是20世纪的瘟疫,传染性极强,近些年的情况表明,HIV感染人群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可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也可由母亲遗传给子女
B.艾滋病属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的疾病
C.当HIV侵入机体时只有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D.艾滋病患者最终死于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9.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尝试将病毒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如HIV通过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入侵到T细胞(如图甲),若给艾滋病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如图乙),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此细胞中无法增殖,最后随此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
(1)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由免疫系统将其清除。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 (至少答两种)等免疫活性物质组成。一个B细胞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可以产生 (填“一种”或“多种”)特异性的抗体。T细胞和红细胞共同来自 细胞。
(2)CD4是HIV识别T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该物质最可能的成分是 。
(3)被HIV入侵后的红细胞衰老后将成为 ,由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
(4)目前有人认为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HIV的抗体来判断人是否已经感染了HIV,你是否认可 (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能力提升练
题组 综合分析免疫失调的疾病及机理
1.下图为机体内发生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的流程图,图中甲~丁代表不同物质,字母代表不同的细胞,数字代表不同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呈递抗原的过程是②
B.据图可知,第二次接触甲时,产生的浆细胞只来源于C
C.与体液免疫相比,过敏反应特有的过程包括⑧⑩
D.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免疫细胞是图中的A
2.致敏原可激活体液免疫产生IgE,当致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等物质,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引起过敏症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过强引发的先天性免疫缺乏病
B.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两者结合后将阻止致敏原与IgE的结合
C.二次致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的受体相结合,引起组织胺的释放
D.IgE的产生可能需要辅助性T细胞参与
3.临床上发现,原本生育能力正常的青年男子因外伤导致输精管和附睾破裂,精子进入血液。外伤治愈后,精液中精子数量正常,但均不具有活性,其原因最可能与下列哪种现象的机理相同( )
A.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产生强烈免疫反应
B.接受肾脏移植治疗的患者需要较长时间服用免疫抑制剂
C.被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免疫系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D.注射乙肝疫苗使机体产生乙肝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Graves病发病原因如下图所示,患者产生的某种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激发,产生高水平X激素。研究发现寡核苷酸UDP能够减弱Graves病症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Graves病是自身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属于此类疾病
B.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后,能起到与Y激素相似的功能
C.患者血液中Y激素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水平
D.UDP能减弱Graves病症状可能与UDP抑制效应B细胞分泌该种抗体有关
5.免疫调节剂包括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和双向免疫调节剂。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及其作用机理,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名称 泼尼松 胸腺素 环孢素 胸腺五肽
作用 机理 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组织胺的形成与释放 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增强T细胞免疫功能 阻断T细胞进入S期,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 促进低下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的同时又使异常过高的免疫状态得到抑制
A.泼尼松为免疫增强剂,可以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B.胸腺素为免疫增强剂,可以用于治疗艾滋病
C.环孢素为免疫抑制剂,T细胞在增殖阶段对环孢素较敏感
D.胸腺五肽可能作用于不同的免疫细胞,发挥双向调节作用
6.风湿性心脏病是因风湿热引起的一种累及心脏瓣膜的慢性疾病,下图为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机理。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
(1)风湿性心脏病由免疫系统的功能 (填“过强”或“过弱”),攻击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导致,理由是 。致病机理是否和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相似 (填“是”或“否”)。
(2)链球菌作为 ,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后暴露出来的抗原需与 结合,形成 ,呈递到细胞表面。
(3)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过程中, 免疫发挥主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被激活后,会分泌出 ,在免疫中发挥信号作用,促使淋巴细胞开始进入细胞周期。
(4)据图分析,请你提出2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措施: 。
7.(经典题)细胞因子风暴(CS)又称炎症风暴,是指人体内因剧烈刺激(如感染、药物等)所引起的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趋化因子等)迅速大量产生的现象。研究人员发现,某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往往不是死于病毒感染,而是死于肺部组织形成的CS。
(1)感染该病毒后,人体通过免疫系统的 功能清除病毒,在此过程中通过 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病毒结合,从而抑制 。
(2)该病毒侵入机体后,受感染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引起更多免疫细胞透过毛细血管聚集到病变部位并被激活,激活的免疫细胞则会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即CS,该过程属于 (填“正”或“负”)反馈调节。
(3)人体被该病毒感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过程如图。
在临床上,往往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压制人体的CS,由图分析可知,其原理是
,以减轻免疫反应对组织器官的损伤破坏;同时配合抗菌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防止并发感染出现。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
基础过关练
1.C 过敏反应过程中致敏原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抗体的分泌与淋巴细胞有关,A错误。过敏反应是针对非致病性抗原(而不是各种抗原)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B错误。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该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正确。过敏反应是指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机体首次接触致敏原不产生过敏反应,D错误。
2.D 致敏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比如灰尘,A错误;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B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该青霉素制剂后会发生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C错误。
3.D 致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正确;由题图可知,致敏原初次进入机体内,有关细胞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B正确;许多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过敏性鼻炎一般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但可能遗传给后代,C正确;由题意可知,SLIT治疗的原理是通过逐渐增加致敏原的浓度的方式来对过敏患者进行治疗,D错误。
4.A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是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属于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理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似,A符合题意。
5.B 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因此图中a细胞表示的是浆细胞,但浆细胞没有抗原识别功能,A错误;b细胞是吞噬细胞,能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C错误;根据图示“抗自身红细胞抗体”可知该免疫失调病是自身免疫病,花粉过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的致病机理不同,D错误。
6.A HIV通过表面蛋白特异性识别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并侵入细胞,A正确;HIV潜伏期长达数年,HIV侵入人体后,刚开始,免疫系统正常,辅助性T细胞并不会迅速大量减少,B错误;宿主细胞并不含有指导逆转录酶合成的DNA,逆转录酶来自HIV,C错误;HIV为逆转录病毒,通过其RNA逆转录为DNA再合成子代病毒的RNA,其遗传物质是RNA,半保留复制为DNA复制的方式,D错误。
7.B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不能在内环境中增殖,A错误;HIV进入人体后,需要细胞免疫将细胞内的HIV释放到内环境,同时还需要体液免疫将内环境中的HIV杀死,故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人体感染HIV后,其血清中会含有一定量的HIV抗体,故曲线CD段的初期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C错误;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数量上升是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快速分化成熟的结果,D错误。
8.D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艾滋病不是遗传病,不能遗传,A错误;艾滋病是由感染HIV而引起的严重的免疫缺乏病,B错误;当HIV侵入机体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发挥作用,C错误;HIV进入人体后,破坏辅助性T细胞,使免疫调节能力下降,患者最终死于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D正确。
9.答案 (1)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 一种 骨髓造血干 (2)糖蛋白 (3)抗原 (4)是,HIV侵入人体会引起体液免疫产生抗体
解析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HIV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依靠辅助性T细胞内的物质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等。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具备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结构,所以无法提供HIV增殖所需要的条件,HIV在红细胞内就无法完成增殖。CD4是HIV识别T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该物质最可能的成分是糖蛋白。
能力提升练
1.B 题图为机体内发生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的流程图,据图分析:A表示吞噬细胞,B表示辅助性T细胞,C表示B细胞,D表示浆细胞,E表示记忆B细胞;甲表示抗原,乙表示细胞因子,丙表示抗体,丁表示细胞集团或沉淀被消化成的小分子物质。图中②代表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的过程,A正确;第二次接触甲时,产生的浆细胞来源于C(B细胞)和E(记忆B细胞),B错误;过敏反应中,物质甲为致敏原,与体液免疫相比,过敏反应特有的过程包括产生的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并且在第二次致敏原刺激时引发机体的过敏反应,即过程⑧⑩,C正确;A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
2.D 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过强导致的,不是免疫缺乏病,A错误;由题图可知,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但两者结合后并不影响二次致敏原与IgE的结合,B错误;由题图可知,二次致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上结合的IgE相结合,引起组织胺的释放,C错误;IgE的产生涉及体液免疫过程,需要辅助性T细胞参与,D正确。
3.C 题干信息中,精子均不具有活性,很可能是体内产生了抗精子抗体,属于自身免疫病。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产生强烈免疫反应,这属于过敏反应,A不符合题意;接受肾脏移植治疗的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是因有免疫排斥反应,B不符合题意;免疫系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属于自身免疫病,C符合题意;注射乙肝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这属于正常的体液免疫,D不符合题意。
4.C 分析题干可知,Graves病为自身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均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由题干信息“患者产生的某种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激发,产生高水平X激素”可知,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后,起到与Y激素(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其能促进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相似的功能,B正确;Graves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较多,通过反馈调节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水平,C错误;Graves病的发生与某种抗体有关,结合题干信息“寡核苷酸UDP能够减弱Graves病症状”可知,UDP能减弱Graves病症状可能与UDP抑制效应B细胞分泌该种抗体有关,D正确。
5.A 根据作用机理可判断,泼尼松能降低过敏反应,为免疫抑制剂,A错误;胸腺素为免疫增强剂,可以用于治疗免疫缺乏病如艾滋病,B正确;环孢素能阻断T细胞进入S期(环孢素在T细胞增殖阶段发挥作用),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环孢素为免疫抑制剂,C正确;胸腺五肽促进低下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的同时又使异常过高的免疫状态得到抑制,说明胸腺五肽可能作用于不同的免疫细胞,发挥双向调节作用,D正确。
6.答案 (1)过强 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结构与某种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分子相似,免疫系统将其作为抗原进行攻击 否 (2)抗原 MHC 抗原-MHC复合体 (3)细胞 白细胞介素-2(或细胞因子) (4)可使用抗生素控制链球菌感染,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风湿热
解析 (1)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可能攻击自身组织,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结构与某种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分子相似,免疫系统将其作为抗原进行攻击,说明风湿性心脏病是由免疫系统的功能过强导致的。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体内缺乏T细胞,几乎没有特异性免疫,属于免疫缺乏病,故风湿性心脏病与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致病机理不同。(2)链球菌可引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属于抗原。(3)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过程中,攻击的主要是心脏细胞,细胞免疫发挥主要作用。(4)链球菌属于细菌,对特定的抗生素敏感,可使用抗生素控制链球菌感染;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风湿性心脏病是因风湿热引起的一种累及心脏瓣膜的慢性疾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风湿热。
7.答案 (1)免疫防御 浆 病毒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正 (3)利用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
解析 (2)分析该病毒侵入机体后的过程,如图所示:
该病毒侵入机体
受感染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
多种细胞因子
更多免疫细胞透过毛细血管聚集到病变部位并被激活
更多的细胞因子
更强的免疫反应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过程的调节为正反馈调节。(3)分析题图可知,该过程有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激素的参与,涉及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在临床上,往往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压制人体的CS,以减轻免疫反应对组织器官的损伤破坏;同时配合抗菌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防止并发感染出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