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免疫调节 本章复习提升(含解析)-《精讲精练》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备课资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免疫调节 本章复习提升(含解析)-《精讲精练》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备课资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8 14:1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不能正确分析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的功能
1.某男子在抗体检测中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在其体内发生的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将病毒的抗原蛋白吞噬消化为肽段,肽段与吞噬细胞内的MHC分子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B.B淋巴细胞可直接识别抗原,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才能快速增殖分化
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需接受吞噬细胞的呈递才能识别抗原
D.在感染HIV前,该男子体内已经存在带有该病毒受体的淋巴细胞
2.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后,会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并传递给T细胞。抗原侵入人体后引起免疫应答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T细胞释放的白介素-4(一种细胞因子)能诱发支气管哮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和T细胞都可在人体第三道防线中发挥重要作用
B.图中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与精卵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相同
C.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后,即能激活B细胞
D.服用药物来阻断白介素-4的信号通路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途径之一
3.HA和NA是流感病毒(RNA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某研究小组研究感染流感病毒后21天、63天的两位康复者体内NA抗体(分别为D21、D63)、对照抗体,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A和NA作为抗原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
B.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D63
C.因免疫过程可以产生记忆细胞,故不需要每年进行预防接种
D.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流感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
易错点2 不能正确区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实线表示细胞免疫,虚线表示体液免疫
B.图中甲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乙不能识别抗原
C.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与记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有关
D.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会引起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易错点3 不能理解疫苗的作用机理
5.人若被发疯动物严重咬伤头、颈等部位,不仅需多次接种狂犬病疫苗,还需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细胞的激活需要狂犬病毒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提供信号
B.多次接种可引起机体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C.抗狂犬病血清中主要有效成分为抗狂犬病毒抗体
D.抗狂犬病血清的保护时间要比狂犬病疫苗持久
6.接种疫苗是预防某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乙肝疫苗是从婴儿出生起就开始接种的疫苗,需要接种3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被疫苗多次刺激后迅速增殖并分泌大量抗体
B.多次接种疫苗后,浆细胞不都来源于记忆B细胞
C.参与免疫应答的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构与T细胞的相同
D.接种疫苗和注射康复者的血清都属于主动免疫
7.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家族中增加的新一代疫苗——DNA疫苗,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可以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下列关于DNA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疫苗进入人体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B.导入人体的DNA可以作为抗原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
C.DNA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微生物感染的目的
D.DNA疫苗接种到人体后,浆细胞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易错点4 不能区别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乏病
8.下列与免疫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产生的抗体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致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B.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弱造成的
C.接触花粉后引起的荨麻疹属于自身免疫病
D.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给后代,属于一种遗传病
9.马多次接种破伤风梭菌后,其血清内产生大量的抗破伤风抗体,可以用来医治破伤风梭菌感染者,部分感染者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呼吸急促、脉搏加速等强烈反应,如不及时治疗可以导致死亡,上述病症最可能属于哪一种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疾病(  )
A.过敏反应  
B.先天性免疫缺乏病
C.自身免疫病  
D.获得性免疫缺乏病
10.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时发现Ash1l分子可以阻止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其机理是通过一系列机制抑制MAPK(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NF-κB(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炎症信号通路及白细胞介素-6(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基因的表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可能与基因缺陷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有关
B.白细胞介素-6有利于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不属于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
C.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相似
D.利用Ash1l治疗自身免疫病主要是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过程实现的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C 吞噬细胞将病毒抗原蛋白吞噬消化为肽段,肽段与吞噬细胞内的MHC分子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A正确;B淋巴细胞可直接识别抗原,细胞因子作用于致敏的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B正确;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C错误;免疫系统具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健康人在感染HIV前,机体内已经存在带有该病毒受体的淋巴细胞,D正确。
2.C 吞噬细胞和T细胞都可参与特异性免疫,即可在人体第三道防线中发挥重要作用,A正确;吞噬细胞和T细胞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精卵细胞也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B正确;B细胞需要与病原体接触,同时还需要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才能被激活,C错误;T细胞释放的白介素-4能诱发支气管哮喘,因此,服用药物来阻断白介素-4的信号通路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途径之一,D正确。
特别提醒   (1)识别抗原:吞噬细胞非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识别抗原,其余淋巴细胞可特异性识别抗原。
(2)增殖能力:浆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不具备增殖能力。
(3)裂解靶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4)产生抗体:浆细胞。
3.C 根据图中曲线可知,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D63,因为D63的抑制率更高,B正确;虽然免疫过程中产生了记忆细胞,但由于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易发生变异,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所以仍需每年进行预防接种,C错误。
4.A 图中物质戊可与抗原结合,应为抗体,故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虚线代表的免疫结果为丙细胞凋亡,故虚线表示细胞免疫,A错误。图中甲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致敏的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可特异性识别抗原;乙细胞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正确。
归纳总结 三看法辨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5.D 多次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正确;抗狂犬病血清中含有抗狂犬病毒抗体,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主要是起治疗作用,C正确;抗狂犬病血清不是抗原,不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且抗狂犬病毒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较短,故抗狂犬病血清的保护时间要比狂犬病疫苗短,D错误。
6.B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疫苗),也不能增殖,A错误;多次接种疫苗后,浆细胞来源于记忆B细胞和B细胞,B正确;不同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参与免疫应答的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构与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构不同,C错误;接种疫苗属于主动免疫,注射康复者的血清属于被动免疫,D错误。
7.B DNA疫苗进入人体,相关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A正确,B错误。
归纳总结   (1)区别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主动免疫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是机体自己产生的;被动免疫的抗体等来自外来注射。
(2)区别不同疫苗
①重组蛋白疫苗——主要成分为抗原蛋白(一般不侵染进入细胞)。
②腺病毒载体疫苗——通过技术手段将病毒的核酸片段装到经过安全处理的腺病毒内(侵染进入细胞后表达形成抗原)。
③核酸疫苗——成分为RNA或DNA,进入细胞后表达出相应蛋白质发挥抗原作用。
8.A 重症肌无力可能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既与病毒结合也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B错误;有的人接触某些花粉后引起的荨麻疹属于过敏反应,C错误;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给后代,属于传染病,不是遗传病,D错误。
9.A 过敏反应是针对非致病性抗原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非致病性抗原包括花粉、某些食物、某些药物等。血清相当于一种药物,故题干中的病症最可能是过敏反应。
10.D 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起的,A错误;白细胞介素-6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属于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B错误;艾滋病属于免疫缺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均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题干信息显示,利用Ash1l分子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机理包括抑制MAPK和NF-κB炎症信号通路及白细胞介素-6基因的表达,故利用Ash1l分子治疗自身免疫病主要是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过程实现的,D正确。
易错分析 免疫异常的判断方法
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