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拔高练(含解析)-《精讲精练》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备课资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内环境与稳态 综合拔高练(含解析)-《精讲精练》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备课资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8 14:1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拔高练
高考真题练
考点 内环境与稳态
(2019浙江4月选考,1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
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高考模拟练
应用实践
1.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至少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
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D.肝细胞、甲、乙三个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2.初到高原的人往往发生高原反应,出现呼吸困难、发热、尿量减少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肺气肿;重返平原后会发生低原反应(俗称“醉氧”),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原反应引起尿量减少与机体流向肾脏的血液减少有关系
B.肺气肿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肺部组织液增多
C.“醉氧”是内环境中血红蛋白增多导致运输氧气能力过强
D.“醉氧”患者发生严重腹泻时,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要补充无机盐
3.将单细胞动物变形虫置于人工设置的液体环境中,定期测定变形虫和环境中的离子浓度,下表为离子浓度稳定后的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Na+ K+ Cl- HC
变形虫(μmol/mL) 1 42 3 119
体外环境(μmol/mL) 21 16 41 119
A.变形虫维持这个状态需要消耗ATP
B.变形虫与体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依赖内环境
C.该人工设置的液体环境中不可能只含Na+、K+、Cl-和HC四种离子
D.HC在变形虫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
4.如图甲是人体局部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示意图,乙是细胞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假定呼吸底物均为葡萄糖)。请分析回答:


(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    ;a、d、f分别表示           ;d与f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d中含有较多的    ;
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字母)。
(2)图甲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所经过的途径为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O2从外界环境运输到人体肝细胞内被利用的过程中,至少需经过     层生物膜,需氧呼吸利用O2的过程是    (用图中序号表示)。
(3)图乙中厌氧呼吸强度降为0时所对应的氧气浓度是    (填字母);细胞呼吸对有机物中能量的利用率最低时对应的氧气浓度是    。若图中YZ∶ZX=4∶1,则需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量的    。
迁移创新
5.英国老年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脑梗死病人的脑中有新生神经元存在,这为治疗包括脑梗死在内的脑猝死提供了可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脑部神经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组织液,血管阻塞使相关部位的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        (填写两个)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神经元代谢紊乱,最终导致其坏死,由此可知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
(2)大脑中的兴奋产生与传递与体液中K+、Na+有关。尝试构建人体Na+、K+的动态平衡模型(在图1中用箭头表示,不考虑红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等特殊细胞)。
图1
(3)如图2为人体某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回答:
图2
①能够与淋巴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字母)。
②CO2不能从b进入a的原因是              。
③b的来源是                ,b的去向是               。
④图中细胞与其各自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双向箭头说明                ,请简述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综合拔高练
高考真题练
D 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和单细胞动物(如变形虫)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D错误;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C正确。
高考模拟练
1.D 分析题图:
获取图中信息 得出结论
甲可以直接与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甲为组织液
乙与甲(组织液)可以进行物质交换 乙为血浆
丙只能来自甲流向乙(血浆) 丙为淋巴液
综上所述,A正确。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至少需要穿过一层细胞膜,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故至少需要穿过两层磷脂分子,B正确。肝细胞需氧呼吸产生CO2,CO2通过扩散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故肝细胞、甲、乙三个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组织液)>乙(血浆),D错误。
2.C 高原反应会使心脏的最大心输出量减少,机体流向肾脏的血液减少,导致尿量减少,A正确;肺气肿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对水的吸引力增大,使肺部组织液增多,B正确;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无机盐参与内环境渗透压的维持,患者发生严重腹泻时,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要补充无机盐,以维持渗透压的平衡,D正确。
3.B 变形虫需要逆浓度梯度从体外环境吸收K+,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而变形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没有内环境,B错误;变形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需要从该人工设置的液体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故该人工设置的液体环境中不可能只含Na+、K+、Cl-和HC四种离子,C正确。
4.答案 (1)2/3 淋巴液、血浆、组织液 蛋白质 d、f (2)e→d→c→f→g 11 ④ (3)I 0 1/13
解析 分析图甲:a表示淋巴液,b表示淋巴管壁,c表示毛细血管壁,d表示血浆,e表示红细胞,f表示组织液,g表示组织细胞。分析图乙:D点只进行厌氧呼吸,F点开始只进行需氧呼吸,G点需氧呼吸达到最大值。(1)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d血浆与f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2)红细胞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所经过的途径为e红细胞→d血浆→c毛细血管壁→f组织液→g组织细胞。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人体肝细胞参与需氧呼吸,至少需要穿过肺泡壁(2层细胞膜)、穿过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进出红细胞(2层细胞膜)、穿过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穿过肝细胞膜(1层细胞膜)、穿过线粒体膜(2层膜),共11层膜。细胞需氧呼吸利用O2的过程是④。(3)由图乙可知,氧气浓度是I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即此时只进行需氧呼吸,厌氧呼吸消失。厌氧呼吸有机物中的大部分能量都没有释放出来,对能量的利用率较低,氧气浓度为0时,厌氧呼吸最强,细胞呼吸对有机物中能量的利用率最低。若图乙中YZ∶ZX=4∶1,由图可知,YZ为厌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设为4a,ZX为需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设为a,则需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为1/6a,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为2a,则需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的1/6a÷(2a+1/6a)=1/13。 
5.答案 (1)酸碱度、渗透压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
(3)①c、d ②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CO2浓度 ③血浆和细胞内液的渗透 血浆、淋巴液和细胞内液 ④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 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协调统一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解析 (1)血管阻塞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会使相关部位的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结合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的联系构建人体Na+、K+的动态平衡模型。血浆与组织液可进行物质交换,组织细胞浸在组织液中,组织液与组织细胞内液可进行物质交换。(3)由题图2可知,A为毛细血管、B为毛细淋巴管、C为组织细胞、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d为血浆。①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则能够与淋巴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对应c、d。②细胞内液中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CO2浓度,CO2只能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③组织液的来源是血浆和细胞内液,组织液的去向是血浆、淋巴液和细胞内液。④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即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目前普遍认为,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