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神经调节 本章复习提升(含解析)-《精讲精练》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备课资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神经调节 本章复习提升(含解析)-《精讲精练》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备课资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8 14:1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不能正确区分不同中间神经元的作用
1.屈反射是当机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肢体的屈肌强烈收缩、伸肌舒张使肢体脱离伤害性刺激,如缩手反射。如图表示人体屈反射的部分反射弧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示中间神经元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兴奋可使其受到抑制
B.神经递质释放到c处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C.传入神经元兴奋后,屈肌和伸肌的效应不同时发生
D.c处属于内环境的组分,该处Na+、K+的改变将影响兴奋的传递
易错点2 不能正确分析电位计的指针偏转情况
2.取两个新鲜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进行如图所示连接,图中①②分别指控制右肌肉和左肌肉的坐骨神经。对S点的适宜刺激可引起图中右肌肉收缩,左肌肉随后也收缩。a点是电位计甲与神经接触的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增强,肌肉收缩增强,说明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B.给a点适宜强度的刺激,左、右肌肉均收缩,电位计乙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给a点小于能引起兴奋的刺激,两电位计的指针均不发生偏转
D.在S点给予适宜强度刺激,电位计乙的指针先向右偏一次,后向左偏两次,说明各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不同
易错点3 不能正确分析化学物质对神经冲动传导、传递的影响
3.利多卡因是一种常见的局部麻醉药。在患者神志清醒状态下,将利多卡因施用到身体局部使机体部分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阻断,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或有不同程度被阻滞状态。利多卡因能插入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并阻断神经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手指局部麻醉处理后,患者不会产生痛觉,手指也不能运动
B.利多卡因可能具有亲脂性、易与蛋白质结合等特点
C.施用利多卡因后相关部位的感觉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会改变
D.利多卡因抑制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A 传入神经元兴奋可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伸肌运动神经元受到抑制,A错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B正确;传入神经元兴奋后,通过中间神经元作用于伸肌运动神经元耗时较长,屈肌的收缩与伸肌的舒张不同时发生,C正确;c处为突触间隙,充满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组分,该处Na+、K+的改变将影响兴奋的传递,D正确。
易错分析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收上一神经元的信号,自身可产生兴奋,但会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对下一神经元产生抑制。
2.D 图中①②分别指控制右肌肉和左肌肉的坐骨神经,对S点的适宜刺激可引起图中右肌肉收缩,左肌肉随后也收缩,说明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由右向左。兴奋产生后,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不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A错误;给a点适宜强度的刺激,左、右肌肉均收缩,电位计乙的指针不偏转,B错误;在a点给予小于能引起兴奋的刺激,电位计甲发生偏转,电位计乙不发生偏转,但左、右肌肉均不收缩,C错误;一条坐骨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的,在S点给予适宜强度刺激,电位计乙的指针先向右偏一次,后向左偏两次,说明各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不同,D正确。
特别提醒 (1)电位计指针偏转次数计算:指针回到初始状态,计算为一次偏转。
(2)当电位计的两个电极都置于膜外时,指针偏转记忆口诀为“兴奋到哪往哪偏”。
(3)当电位计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膜外和膜内时,指针初始有偏转,兴奋传到电极所在处则往反方向偏转一次。
3.B 分析题意,可知:
根据以上分析,A错误,B正确。静息电位主要由钾离子外流引起,而利多卡因作用于钠离子通道,不会改变感觉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C错误。利多卡因的作用原理是阻断钠离子通道,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D错误。
归纳总结 化学物质对神经系统影响的可能情况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