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拔高练
高考真题练
考点1 全球性生态问题的成因及改善措施
1.(2023浙江6月选考,2)自从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以来,“酸雨”在我国发生的频率及强度都有明显下降。下列措施中,对减少“酸雨”发生效果最明显的是( )
A.大力推广风能、光能等绿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B.通过技术升级使化石燃料的燃烧率提高
C.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集中排放
D.将用煤量大的企业搬离城市中心
2.(2023浙江1月选考,1)近百年来,随着大气CO2浓度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加剧。为减缓全球变暖,我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CO2排放目标,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措施不利于达成此目标的是( )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B.积极推进植树造林
C.大力发展风能发电 D.广泛应用节能技术
3.(2021浙江6月选考,1)下列关于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能吸收紫外线和 X 射线
B.臭氧减少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加
C.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D.避免臭氧层破坏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
4.(2020浙江1月选考,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B.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断地增长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
考点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5.(2024浙江1月选考,5)白头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通过多年努力,其数量明显增加。下列措施对于恢复白头叶猴数量最有效的是( )
A.分析种间关系,迁出白头叶猴竞争者
B.通过监控技术,加强白头叶猴数量监测
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白头叶猴栖息地
D.对当地民众加强宣传教育,树立保护意识
6.(2022浙江1月选考,12)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物种,我国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措施与该计划的目标不符的是( )
A.管控船舶进出禁渔区域,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干扰
B.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
C.建立江豚的基因库,以保护江豚遗传多样性
D.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考点3 生态工程和可持续发展
7.(2023浙江1月选考,7)在我国西北某地区,有将荒漠成功改造为枸杞园的事例。改造成的枸杞园与荒漠相比,生态系统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防风固沙能力有所显现
B.食物链和食物网基本不变
C.土壤的水、肥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D.单位空间内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明显增多
8.(2022浙江1月选考,5)垃圾分类是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害垃圾填埋处理可消除环境污染
B.厨余垃圾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
C.生活垃圾发酵能产生清洁可再生能源
D.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
9.(2022浙江6月选考,18)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种群内个体的竞争
B.套种、间种和轮种体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C.风能和潮汐能的开发技术不属于生态工程范畴
D.“过腹还田”可使农作物秸秆得到多途径的利用
高考模拟练
应用实践
1.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B.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C.相比于自驾,步行、骑行或乘坐公交出行更符合“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D.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禁止CO2的排放是达成碳中和目标的主要措施
2.西溪湿地被誉为“杭城之肾”,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增加空气湿度等作用,同时也是唯一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其中朱鹮是该湿地公园最珍贵的鸟类之一,素有“吉祥之鸟”的美誉,也是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朱鹮的基因库,可以保护朱鹮的遗传多样性
B.如果湿地中出现了大量外来物种,可能会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C.对朱鹮进行人工繁育,扩大其种群后,再将其放飞回归,这属于迁地保护
D.西溪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3.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邛崃山脉东南坡,是建立在大熊猫自然栖息地的大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护区的建立有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B.对大熊猫而言,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属于就地保护
C.为提升对大熊猫的保护效果,应在保护区内砍伐森林,并大量种植竹子
D.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的结构比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依据生态学原理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减少人口数量即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先保证经济发展,才能在今后治理环境的过程中解决更多的问题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
D.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对自然资源、能源等的开发和利用
5.第十一个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日,中国的主题是“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通过数字化监测系统、远红外相机、AI识别等手段实现对野生动植物的有效保护和管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对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植物也要进行保护
B.远红外相机可以提供动物种类、数量、行为等信息
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D.全球气候变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6.凤眼莲因为繁殖能力超强,吸收N、P能力非常强大,可以用于治理河道水体污染,净化水体。同时,它既可作为动物饲料,还可捕捞晒干后施于土壤,作为植物“绿肥”。凤眼莲被引入中国,现在被称为“水上绿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凤眼莲既可净化水体,又可作为动物饲料、“绿肥”,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价值。
(2)作为外来物种,凤眼莲的种群数量几乎呈现指数增长的原因是 (答出2点即可)。
(3)夏季来临,蓝细菌等迅速繁殖,在一些富含营养的水体中,会发生水华现象。严重的水华会导致沉水植物大量死亡,主要原因是 。蓝细菌与凤眼莲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 ,两者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是 。
(4)通过测算单位时间内各 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通过投入生态浮床和种植挺水植物,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分析其原因: (答出2点即可)。利用生物种间关系,你认为控制水华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5)浮床上的凤眼莲能富集镉、汞等,不适合做家畜饲料,原因是 。
7.(某天然水库,因被垂钓者大量投放饵料后引起了水体富营养化。回答下列问题:
(1)水体富营养化的出现说明垂钓者投放饵料等外界干扰超过了该生态系统的 。在此过程中某些藻类大量增加,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并由于 调节的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2)某研究小组建议投放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关系,调查该水库鲢、鳙的 和 的生物量。该方法通过调整该水库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量的 ,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3)另一研究小组提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该水库,示意图如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
①B处水样中N、P等无机盐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②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③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迁移创新
8.前些年,杭州西湖曾由于污染物排放超标等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通过综合考量,科研人员利用沉水植物在杭州西湖进行生态修复工程。
(1)湖泊可以通过 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这一能力通常与 呈正相关。“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污染加重,这一调节方式是 。
(2)科研人员现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西湖不同处理区域进行实验,并测量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甲、图乙所示:
甲
乙
①图甲说明: 。
②水样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以代表 (填生物)的多少。由图乙可知,沉水植物可以 “水华”的暴发。
(3)经治理,西湖富营养化得到了有效缓解。借鉴西湖治理经验,为加速慈溪大塘河生态系统的恢复,请从水体中氮、磷的输入和输出角度各提出一条修复措施:
①水体中氮、磷输入角度的措施是 ;
②水体中氮、磷输出角度的措施是 。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高考真题练
1.A “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化石燃料燃烧时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使用绿色能源可以有效减少“酸雨”发生,A正确。
2.A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不利于达成题述目标;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大力发展风能发电和广泛应用节能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有利于达成题述目标。
3.C 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氟利昂等的大量使用,C错误。
4.B 人口增长受到环境、资源等的限制,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地球上的人口不能持续增长,B错误。
5.C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故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白头叶猴栖息地是恢复白头叶猴数量最有效的措施,C符合题意。
6.D 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物种,而清理淤泥、疏浚河道,可能会破坏水域中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不符合该计划的目标,D符合题意。
7.B 将荒漠改造为枸杞园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更加复杂,抵抗干扰的能力更强,防风固沙能力增强,A正确,B错误;枸杞园植被增多,保水能力上升,土壤的水、肥条件得到很大改善,C正确;枸杞园植被增多,单位空间内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明显增多,D正确。
8.A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过期药物等,将有害垃圾填埋处理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如其残留的重金属等会污染地下水资源等,A错误。
9.D 生物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如捕食关系,A错误;套种、间种和轮种是合理使用资源,无物质循环的体现,B错误;风能和潮汐能的开发技术属于生态工程的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C错误;“过腹还田”是指将农作物秸秆喂养牲畜,再将牲畜粪便施放到农田,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D正确。
高考模拟练
1.D 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不能禁止)CO2的排放是达成碳中和目标的主要措施,D错误。
2.D 如果湿地中出现了大量外来物种,可能导致生态入侵,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下降,B正确;间接使用价值是指对环境和生命维持系统的调节功能,也包括为后人提供选择机会的价值,西溪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D错误。
3.C 保护区内砍伐森林,并大量种植竹子,会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降低,不利于对大熊猫的保护,C错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弱;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比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更强,D正确。
4.C 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但减少人口数量也不一定能够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除了与人口增长过快有关外,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A错误;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最终达成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先破坏再治理的想法是不可取的,B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D错误。
5.D 对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植物仍然有必要进行保护,A正确。远红外相机能够记录动物的生活轨迹、行为习惯等,可以提供动物种类、数量、行为等信息,B正确。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消失、退化、片段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D错误。
6.答案 (1)间接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 (2)繁殖能力强(或出生率高而死亡率低)、无天敌、环境适宜等 (3)严重的水华会覆盖水面,导致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 生产者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4)营养级 生态浮床和挺水植物可遮挡阳光或与藻类竞争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吸收水中N、P等无机盐抑制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放养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等 (5)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进入人体
解析 (3)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凤眼莲是真核生物,两者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4)生态浮床和挺水植物能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的原因:一方面能够有效遮挡或与藻类竞争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与藻类竞争吸收N、P等无机盐,抑制藻类的生长和繁殖。在发生水华的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利用浮游植物和植食性鱼类之间的捕食关系来制约浮游植物的数量,这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7.答案 (1)自我调节能力 正反馈 (2)食物 天敌 比例 (3)①出现富营养化的水体流经稻田时,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营养元素 ②异养型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③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解析 (1)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某些藻类大量增加;藻类与鱼类争夺氧气,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水质进一步恶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该过程为正反馈调节。(2)通过投放鲢、鳙,该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的生物量发生了改变,故可通过人为调整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量的比例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3)出现富营养化的水体流经稻田时,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故B处水样中N、P等无机盐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稻田中的异养型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流出稻田的水体中有机物大量减少,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由于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等因素,导致藻类数量减少。
8.答案 (1)自我调节 营养结构 (正)反馈调节 (2)①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总氮和总磷(或TN、TP)含量,但菹草能更有效降低总氮含量,苦草能更有效降低总磷含量 ②浮游藻类(单细胞藻类和蓝细菌) 抑制 (3)①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污水中的N、P等污染物的排放;污水要经过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等 ②种植菹草和苦草;种植多种适合本地生长的沉水植物,并比较其修复水体的能力,选择最合适的沉水植物大量种植;混合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多种沉水植物;加强湖区底泥疏浚等
解析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湖泊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一般来说,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越强,因此自我调节能力通常与营养结构呈正相关;“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污染加重,而污染加重又会加重“水华”现象,这一调节方式是正反馈调节。(2)②叶绿素a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之一,水样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以代表浮游藻类(单细胞藻类和蓝细菌)的多少;由图乙可知,经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叶绿素a的含量均下降,故沉水植物可以抑制“水华”的暴发。(3)要加速慈溪大塘河生态系统的恢复,从水体中氮、磷的输入和输出角度提出修复措施:
角度 措施
输入 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污水中的N、P等污染物的排放
污水要经过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输出 种植多种适合本地生长且吸收N、P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
加强湖区底泥疏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