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不能正确分析不同培养基上的微生物的生长
1.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及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尿素固体培养基可迅速杀死其他微生物,从而保留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
B.配制培养基时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调整培养基的pH
C.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糯米淀粉发酵得到糯米酒
D.适宜浓度的酒精可使醋酸菌活化
2.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A所示的实验。同学甲进行过程④的操作时,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A
图B
A.步骤③与步骤②中培养基成分的最大区别是步骤③的培养基中石油是唯一碳源
B.步骤⑤振荡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同时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C.图B培养基的结果可能是由涂布不均匀造成的
D.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
易错点2 混淆传统发酵技术的具体原理和操作
3.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腌制泡菜时,发酵温度过低可能会使泡菜“咸而不酸”
B.啤酒发酵过程中,需始终保持严格的无菌和厌氧环境
C.在果酒基础上进行醋酸发酵时,产生的气泡量明显增加
D.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只能装八成满以利于乳酸菌繁殖
4.醪糟又叫酒酿,其特殊的甘甜芳醇,能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其制作过程为:糯米浸泡→蒸熟自然凉至40 ℃加入酒曲→放入消毒无油的容器→中间挖坑密封容器→32 ℃、48 h制成醪糟。有时制作酒酿会出现霉变导致制作失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酒曲中的主要成分是乳酸菌
B.醪糟制作过程中,酒和水同时出现
C.醪糟出现霉变的原因可能与发酵所用容器消毒不彻底有关
D.只要升高醪糟的制作温度就会缩短制作的时间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易混易错练
1.A 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上,不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不能生长繁殖,从而使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保留下来,并非杀死其他微生物,A错误;不同的微生物所需的pH不同,所以配制培养基时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调整培养基的pH,B正确;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应先用酒曲中的霉菌把淀粉糖化,再用酵母菌发酵得到糯米酒,C正确;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可利用酒精产生醋酸,D正确。
2.D 该实验的目的是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因此步骤③与步骤②中培养基成分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步骤③的培养基中石油是唯一碳源,A正确;步骤⑤振荡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时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B正确;图B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出现图B结果(菌落分布不均匀)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涂布不均匀,C正确;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筛选出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步骤③的目的是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D错误。
易错分析 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碳源、氮源、O2、pH等条件不同,解题时应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等对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
3.A 泡菜“咸而不酸”可能是食盐浓度过高、发酵温度过低抑制乳酸菌产生乳酸所致,A正确;啤酒发酵过程中,为了缩短发酵时间,发酵初期应适当提供氧气,有利于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快速繁殖,B错误;果酒发酵的时候会产生二氧化碳,醋酸发酵过程中无气体产生,C错误;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只能装八成满,主要是为了防止发酵液溢出,D错误。
4.C 酒曲中的主要成分为酵母菌,A错误;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即酒和水不同时出现,B错误;达到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酵所用的时间反而越来越长,D错误。
易错分析 酒、醋、泡菜等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
传统发酵食品 酒 醋 泡菜
主要利用菌种 酵母菌 醋酸菌 乳酸菌
代谢类型 异养兼性厌氧型 异养好氧型 异养厌氧型
发酵原理 将葡萄糖氧化为乙醇 将葡萄糖/乙醇氧化为醋酸 将葡萄糖氧化为乳酸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