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预习衔接】2.4-2.5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预习衔接】2.4-2.5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11 00:2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排尿反射,成年人还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调节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课时你有了尿意,但可以憋到下课再去上厕所,其调节过程对应图中的4﹣2﹣1﹣3
B.体检时没有尿意,也能在医生的要求下排出尿液,过程对应图中的1﹣3
C.极度惊恐时易发生尿失禁,说明环境的强刺激会影响脊髓的功能
D.成年人有意识的憋尿过程体现了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2.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的K+浓度急剧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导致膝跳反射难以发生
B.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后,因感觉疼痛而迅速把手缩了回来
C.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范围大小与躯体相应部位的大小呈正相关
D.有些人由于外伤出现像婴儿样尿床的情况,这说明患者大脑皮层已损伤
3.2024年5月25日,全国女子足球乙级联赛全面展开。在小组赛首轮争夺中,山西女足1比0小胜山东队。足球运动员在球场上奔跑、接球等,需要体内多个器官、系统的配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在听到哨声后停止奔跑,需要大脑皮层的H区参与
B.运动员在奔跑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速度,说明大脑皮层能调控低级中枢
C.运动员夺取冠军时产生的兴奋,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
D.守门员经长期训练能够完成守门动作,可能与大脑皮层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4.当膀胱内尿量达400﹣500mL时,膀胱充盈、扩张,使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兴奋沿盆神经传导,到达脊髓排尿中枢,同时,脊髓排尿中枢产生兴奋,沿脊髓传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在环境条件允许时,便发生排尿反射。如图所示。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大脑接受信息后,直接通过支配副交感神经,导致膀胱缩小,完成排尿反射
B.大脑可以对脊髓的排尿中枢进行调控,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C.截瘫病人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无法完成排尿反射
D.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④→脊髓→②的途径传导至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5.人类说话和唱歌时,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这属于随意呼吸运动;睡眠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仍进行有节律性的呼吸运动,这属于自主呼吸运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意呼吸运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B.人体自主呼吸运动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C.大脑皮层受损的“植物人”仍能进行自主呼吸运动
D.睡眠时进行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属于条件反射
6.下列选项不能说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是(  )
A.指尖采血时,针刺指尖不能引起缩手反射
B.运动员听到枪声时迅速起跑
C.司机看见路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等候
D.婴儿膀胱充盈时,引起膀胱排尿
7.下列关于人的大脑皮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中相应部位大小成正相关
B.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低级中枢脊髓
C.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在大脑的右半球
D.韦尼克区(H区)受损后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却丧失了说话能力
8.中国科研团队开展了脑机接口的医学临床实验。一名四肢瘫痪患者接受了无线微创脑机接口实验,如图为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微电极采集到的脑部神经信号主要是S区神经信号
B.脑机接口中的“脑”就是指实验示意图中的微电脑
C.微电脑类似神经中枢将收集的信号转化成化学信号
D.该技术实现的生物学基础是“意念”会产生电信号
9.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学习和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密切相关
B.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四个阶段
C.重复训练是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重要措施
D.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可能是大脑皮层的S区出现问题
10.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和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人”的脑干和脊髓的中枢都不能发挥调控作用
B.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D.语言、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短时记忆与新突触建立有关
11.研究发现“哭泣”可以给情绪降温,泪腺的活动同时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但是副交感神经发挥更为核心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副交感神经末梢及支配的泪腺构成了效应器
B.“憋”住不流泪,是泪腺受大脑皮层分级调节的结果
C.情绪属于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消极情绪积累会产生抑郁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
12.高考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在考试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拿到试卷时,交感神经兴奋使瞳孔扩张,利于看清题目
B.考试铃声响起同学们开始答题,是条件反射
C.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精准支配手指的书写运动
D.遇到不会的题目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
13.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上的运动区位于左右半球的中央后回
B.小脑是许多重要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
C.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也是神经中枢
D.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4.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AD主要病理特征是神经细胞外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会导致相关神经细胞功能下降。最近研究表明,AD病变过程与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紊乱有着密切的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   (填“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有关。
(2)Aβ本身可以产生活性氧(ROS),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诱导ROS的产生,使神经细胞中自由基浓度升高。从自由基学说的角度分析AD病变过程与线粒体功能紊乱有着密切联系的原因    (答出两点)。
(3)线粒体功能紊乱会严重影响神经细胞之间兴奋的传递,原因是    。
(4)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蛋白(MCU)位于线粒体内膜,是线粒体摄取Ca2+的主要通道。AD患者MCU表达异常,引起神经细胞线粒体内Ca2+浓度显著增加,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损伤。为验证MCU低表达可以减少Aβ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活性下降,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补充实验预期结果。
实验材料:动物细胞培养基、小鼠海马神经细胞、Aβ溶液、干扰MCU表达的RNA序列、不干扰MCU表达的对照RNA序列
实验思路:将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分为4组,进行如表处理:
组别 处理
A组 小鼠海马神经细胞
B组 小鼠海马神经细胞+Aβ溶液
C组 小鼠海马神经细胞+Aβ溶液+不干扰MCU表达的对照RNA序列
D组 小鼠海马神经细胞+_____
然后将4组细胞放入动物细胞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活性。
①完善实验思路表格D组处理    。
②预期实验结果如图,请补充画出B、D组实验结果    。
15.对果蝇的研究发现,果蝇能记住去避开一种气味,训练的方法是接触这种气味之前伴随着电击。果蝇的这种记忆由一种被称为蕈形体神经元的细胞管理,如图1和图2。电击能将多巴胺传递给蕈形体神经元,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存储了将电击与气味联系起来的记忆,但这段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运动、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上述反应和过程,有研究表明,睡眠促进记忆的过程可能依赖于抑制主动遗忘的过程。
(1)学习和记忆都是脑的高级功能,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    ,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学习也是建立    反射的过程。
(2)果蝇避开某种气味的反射建立过程中,   是非条件刺激,   属于无关刺激。
(3)据图分析,蕈形体神经元上识别多巴胺的受体是    ,其中    对应基因的变异可导致学习障碍,   对应基因的变异将阻碍遗忘。
(4)“遗忘”能够提高大脑效率,其原因包括    。
A.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忘记一些细节,有助于提取信息共性,进而提高对处理未知情况的灵活性和预见性
B.使多巴胺与DAMB受体持续结合,为dDA1受体发挥作用提供机会
C.保证大脑留出足够的储存空间,从而不影响下一次的学习效果
新课预习衔接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排尿反射,成年人还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调节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课时你有了尿意,但可以憋到下课再去上厕所,其调节过程对应图中的4﹣2﹣1﹣3
B.体检时没有尿意,也能在医生的要求下排出尿液,过程对应图中的1﹣3
C.极度惊恐时易发生尿失禁,说明环境的强刺激会影响脊髓的功能
D.成年人有意识的憋尿过程体现了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
【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C
【分析】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婴儿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
【解答】解:A、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大脑皮层通过对脊髓的控制实现憋尿、有意识地排尿。据图可知,大脑皮层产生尿意的途径是膀胱内壁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4(传入神经)→脊髓,脊髓再通过神经2传到大脑皮层,再传至1,最后到3,A正确;
B、排尿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体检时没有尿意的情况下也能在医生的要求下排出尿液,这是条件反射,说明高级中枢通过对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而控制排尿,该过程对应图中的1﹣3,B正确;
C、排尿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内,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极度惊恐时高级中枢对脊髓的控制发生障碍,故会出现尿失禁的现象,C错误;
D、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的“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上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排尿反射相关内容,难度不大,考生需理解图像信息再结合各选项问题分析解答。
2.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的K+浓度急剧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导致膝跳反射难以发生
B.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后,因感觉疼痛而迅速把手缩了回来
C.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范围大小与躯体相应部位的大小呈正相关
D.有些人由于外伤出现像婴儿样尿床的情况,这说明患者大脑皮层已损伤
【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A
【分析】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解答】解:A、膝跳反射依赖于兴奋的传导和传递,兴奋传导过程中静息电位的形成和恢复都与血液中K+浓度有关系,所以血液中的K+浓度急剧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导致膝跳反射难以发生,A正确;
B、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后,发生脊髓控制的缩手反射,兴奋转自脊髓比到大脑皮层更早,应该是先手缩回来再感觉到疼痛,B错误;
C、人类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范围大小与躯体部位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C错误;
D、有些人由于外伤出现像婴儿样尿床的情况,有可能是兴奋传导出现问题,兴奋无法传至大脑皮层,如高位截瘫,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024年5月25日,全国女子足球乙级联赛全面展开。在小组赛首轮争夺中,山西女足1比0小胜山东队。足球运动员在球场上奔跑、接球等,需要体内多个器官、系统的配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在听到哨声后停止奔跑,需要大脑皮层的H区参与
B.运动员在奔跑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速度,说明大脑皮层能调控低级中枢
C.运动员夺取冠军时产生的兴奋,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
D.守门员经长期训练能够完成守门动作,可能与大脑皮层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语言功能及其分区;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专题】对比分析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C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一个应答反应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称为反射,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解:A、大脑皮层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在听到裁判的哨声后停止奔跑,该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H区参与,A正确;
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可通过对脊髓中低级神经中枢的调控进而控制躯体的运动,运动员在奔跑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速度,与大脑皮层对低级中枢的调控有关,B正确;
C、完整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基本条件,在大脑皮层产生感觉的过程不属于反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
D、守门员经长期训练能够完成守门动作,属于长时记忆的形成,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系统的结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层次的考查。
4.当膀胱内尿量达400﹣500mL时,膀胱充盈、扩张,使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兴奋沿盆神经传导,到达脊髓排尿中枢,同时,脊髓排尿中枢产生兴奋,沿脊髓传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在环境条件允许时,便发生排尿反射。如图所示。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大脑接受信息后,直接通过支配副交感神经,导致膀胱缩小,完成排尿反射
B.大脑可以对脊髓的排尿中枢进行调控,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C.截瘫病人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无法完成排尿反射
D.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④→脊髓→②的途径传导至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
【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D
【分析】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膀胱壁存在牵张感受器,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该反射活动可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解答】解:A、大脑通过控制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来控制排尿,A错误;
B、大脑可以对脊髓的排尿中枢进行调控,体现了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B错误;
C、截瘫病人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脊髓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但是仍可以完成排尿反射,C错误;
D、大脑皮层产生尿意的途径是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④传入神经传导至脊髓,脊髓再通过神经②传导至大脑皮层,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主要是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学生通过分析模式图、归纳总结等方式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调节过程进行理解是关键,还要能够准确分析题中信息作答。
5.人类说话和唱歌时,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这属于随意呼吸运动;睡眠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仍进行有节律性的呼吸运动,这属于自主呼吸运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意呼吸运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B.人体自主呼吸运动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C.大脑皮层受损的“植物人”仍能进行自主呼吸运动
D.睡眠时进行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属于条件反射
【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专题】对比分析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D
【分析】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
【解答】解:A、呼吸运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脑干,脑干呼吸中枢对脊髓呼吸中枢起了调节作用,这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A正确;
B、人体自主呼吸运动受呼吸中枢的调节和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共同调节,B正确;
C、大脑皮层受损的“植物人”下丘脑和脑干结构和功能完整,仍能有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C正确;
D、睡眠时进行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不属于条件反射,而是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6.下列选项不能说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是(  )
A.指尖采血时,针刺指尖不能引起缩手反射
B.运动员听到枪声时迅速起跑
C.司机看见路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等候
D.婴儿膀胱充盈时,引起膀胱排尿
【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的活动.
【解答】解: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神经活动,指尖采血时,针刺指尖不能引起缩手反射,说明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故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A正确;
B、运动员听到枪声时迅速起跑属于条件反射,需大脑皮层和脊髓等中枢的参与,故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B正确;
C、司机看见路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等候,属于条件反射,需大脑皮层和脊髓等中枢的参与,故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C正确;
D、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膀胱充盈时,引起膀胱排尿,说明大脑皮层不能抑制脊髓的低级中枢,故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7.下列关于人的大脑皮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中相应部位大小成正相关
B.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低级中枢脊髓
C.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在大脑的右半球
D.韦尼克区(H区)受损后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却丧失了说话能力
【考点】人脑的其他功能;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B
【分析】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
【解答】解:A、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中相应部位大小无关,与精细程度有关,A错误;
B、大脑皮层是机体的最高级中枢,可以通过调节低级中枢脊髓的活动而实现分级调节,B正确;
C、大多数人主导言语的区域在大脑的左半球,C错误;
D、H区受损后,听不懂别人说话,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脑皮层的功能,需要识记大脑皮层不同区的作用等,本题较为简单。
8.中国科研团队开展了脑机接口的医学临床实验。一名四肢瘫痪患者接受了无线微创脑机接口实验,如图为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微电极采集到的脑部神经信号主要是S区神经信号
B.脑机接口中的“脑”就是指实验示意图中的微电脑
C.微电脑类似神经中枢将收集的信号转化成化学信号
D.该技术实现的生物学基础是“意念”会产生电信号
【考点】人脑的其他功能;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D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解答】解:A、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负责说话,而该患者是四肢瘫痪,即大脑皮层中支配躯体运动的中枢没有办法将信息传递到四肢发挥调控作用,因此微电极采集到的脑部神经信号主要是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信号,A错误;
B、脑机接口中的“脑”是指人体的大脑,B错误;
C、微电脑类似神经中枢将收集的电信号转化成控制电动假肢的命令,而非转化为化学信号,C错误;
D、该技术实现的生物学基础是大脑皮层形成的“意念”会产生电信号,用微电脑可收集这些电信号,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9.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学习和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密切相关
B.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四个阶段
C.重复训练是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重要措施
D.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可能是大脑皮层的S区出现问题
【考点】语言功能及其分区.
【专题】对比分析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D
【分析】学习和记忆:(1)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其中前两个阶段属于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属于长期记忆。(2)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答】解:A、海马脑区是大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参与高等动物的学习与记忆,A正确;
B、人类的记忆过程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根据记忆的阶段性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第三级级记忆,B正确;
C、人的记忆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可以通过短时记忆的不断重复达到,C正确;
D、如果听不懂别人说的话,是大脑皮层的H区出了问题,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理解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形成,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和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人”的脑干和脊髓的中枢都不能发挥调控作用
B.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D.语言、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短时记忆与新突触建立有关
【考点】人脑的其他功能;神经系统的结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B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解答】解:A、脑干是呼吸中枢,脊髓是控制排尿反射等的低级中枢,“植物人”的大脑受损,脑干、脊髓的中枢仍能发挥调控作用,A错误;
B、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正确;
C、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视觉,C错误;
D、语言、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长时记忆与新突触建立有关,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11.研究发现“哭泣”可以给情绪降温,泪腺的活动同时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但是副交感神经发挥更为核心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副交感神经末梢及支配的泪腺构成了效应器
B.“憋”住不流泪,是泪腺受大脑皮层分级调节的结果
C.情绪属于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消极情绪积累会产生抑郁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
【考点】人脑的其他功能;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专题】对比分析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C
【分析】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解答】解:A、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而传出神经末梢及支配的泪腺构成了效应器,A正确;
B、控制泪腺流泪的低级中枢“泪腺核团”位于脑干,下意识地“憋”住不流泪,是泪腺受大脑皮层分级调节的结果,B正确;
C、语言、学习和记忆、情绪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错误;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自主神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2.高考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在考试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拿到试卷时,交感神经兴奋使瞳孔扩张,利于看清题目
B.考试铃声响起同学们开始答题,是条件反射
C.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精准支配手指的书写运动
D.遇到不会的题目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
【考点】人脑的其他功能;神经系统的结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专题】信息转化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D
【分析】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中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相互协调的。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当机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有利于保护机体。
【解答】解:A、该同学拿到试卷后,心情紧张交感神经兴奋使瞳孔扩张,有利于看清题目,A正确;
B、考试铃声响起同学们开始答题,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是条件反射,B正确;
C、躯体运动受大脑皮层的分级调节,因此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精准支配手指的书写,C正确;
D、遇到不会的题目时,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3.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上的运动区位于左右半球的中央后回
B.小脑是许多重要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
C.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也是神经中枢
D.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考点】人脑的其他功能.
【专题】对比分析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C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解答】解:A、大脑皮层上的运动区位于左右半球的中央前回,中央前回顶部控制对侧下肢运动,中央前回底部控制的是头部运动,A错误;
B、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小脑快于维持躯体平衡,B错误;
C、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也是水盐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C正确;
D、膝跳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能完成膝跳反射,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组成、脑的高级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4.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AD主要病理特征是神经细胞外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会导致相关神经细胞功能下降。最近研究表明,AD病变过程与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紊乱有着密切的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 短时记忆 (填“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有关。
(2)Aβ本身可以产生活性氧(ROS),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诱导ROS的产生,使神经细胞中自由基浓度升高。从自由基学说的角度分析AD病变过程与线粒体功能紊乱有着密切联系的原因  自由基攻击线粒体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破坏膜结构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自由基攻击线粒体DNA时,可引起线粒体基因突变;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线粒体膜蛋白或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酶活性改变 (答出两点)。
(3)线粒体功能紊乱会严重影响神经细胞之间兴奋的传递,原因是  由于线粒体功能紊乱供能不足,导致突触前膜无法正常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从而使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受阻 。
(4)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蛋白(MCU)位于线粒体内膜,是线粒体摄取Ca2+的主要通道。AD患者MCU表达异常,引起神经细胞线粒体内Ca2+浓度显著增加,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损伤。为验证MCU低表达可以减少Aβ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活性下降,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补充实验预期结果。
实验材料:动物细胞培养基、小鼠海马神经细胞、Aβ溶液、干扰MCU表达的RNA序列、不干扰MCU表达的对照RNA序列
实验思路:将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分为4组,进行如表处理:
组别 处理
A组 小鼠海马神经细胞
B组 小鼠海马神经细胞+Aβ溶液
C组 小鼠海马神经细胞+Aβ溶液+不干扰MCU表达的对照RNA序列
D组 小鼠海马神经细胞+_____
然后将4组细胞放入动物细胞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活性。
①完善实验思路表格D组处理  Aβ溶液+干扰MCU表达的RNA序列 。
②预期实验结果如图,请补充画出B、D组实验结果   。
【考点】人脑的其他功能.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1)短时记忆
(2)自由基攻击线粒体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破坏膜结构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自由基攻击线粒体DNA时,可引起线粒体基因突变;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线粒体膜蛋白或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酶活性改变
(3)由于线粒体功能紊乱供能不足,导致突触前膜无法正常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从而使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受阻
(4)Aβ溶液+干扰MCU表达的RNA序列 见解析
【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答】解:(1)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海马区。
(2)自由基攻击线粒体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破坏膜结构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自由基攻击线粒体DNA时,可引起线粒体基因突变;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线粒体膜蛋白或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酶活性改变,由此可知AD病变过程与线粒体功能紊乱有着密切联系。
(3)由于线粒体功能紊乱供能不足,导致突触前膜无法正常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从而使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受阻,故线粒体功能紊乱会严重影响神经细胞之间兴奋的传递。
(4)本实验为验证MCU低表达可以减少Aβ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活性下降,所以需有MCU低表达量的实验组,即D组处理为小鼠海马神经元+Aβ溶液+干扰MCU表达的RNA序列。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结果已知,即MCU低表达可以减少Aβ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活性下降。已知Aβ沉积会导致神经细胞损伤,A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的活性大于B组,且AD患者MCU表达异常,引起神经元线粒体内Ca2+浓度显著增加,说明AD患者体内MCU表达量较高,即B组MCU表达量高于A组;干扰MCU表达的RNA序列可有效感染细胞,使MCU表达量降低,即含干扰MCU表达的RNA序列实验组MCU表达量小于B组,海马神经元相对活性高于B组;不干扰MCU表达的RNA序列可有效感染细胞,则MCU表达量正常,因此含不干扰MCU表达的RNA序列实验组MCU表达量以及海马神经元相对活性与B组相同。因此B、D两组具体实验结果如下

故答案为:
(1)短时记忆
(2)自由基攻击线粒体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破坏膜结构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自由基攻击线粒体DNA时,可引起线粒体基因突变;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线粒体膜蛋白或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酶活性改变
(3)由于线粒体功能紊乱供能不足,导致突触前膜无法正常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从而使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受阻
(4)Aβ溶液+干扰MCU表达的RNA序列 见解析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对果蝇的研究发现,果蝇能记住去避开一种气味,训练的方法是接触这种气味之前伴随着电击。果蝇的这种记忆由一种被称为蕈形体神经元的细胞管理,如图1和图2。电击能将多巴胺传递给蕈形体神经元,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存储了将电击与气味联系起来的记忆,但这段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运动、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上述反应和过程,有研究表明,睡眠促进记忆的过程可能依赖于抑制主动遗忘的过程。
(1)学习和记忆都是脑的高级功能,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  接受刺激 ,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学习也是建立  条件 反射的过程。
(2)果蝇避开某种气味的反射建立过程中, 电击 是非条件刺激, 气味 属于无关刺激。
(3)据图分析,蕈形体神经元上识别多巴胺的受体是  dDA1受体和DAMB受体 ,其中  dDA1受体 对应基因的变异可导致学习障碍, DAMB受体 对应基因的变异将阻碍遗忘。
(4)“遗忘”能够提高大脑效率,其原因包括  AC 。
A.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忘记一些细节,有助于提取信息共性,进而提高对处理未知情况的灵活性和预见性
B.使多巴胺与DAMB受体持续结合,为dDA1受体发挥作用提供机会
C.保证大脑留出足够的储存空间,从而不影响下一次的学习效果
【考点】人脑的其他功能;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1)接受刺激 条件
(2)电击 气味
(3)dDA1受体和DAMB受体 dDA1受体 DAMB受体
(4)AC
【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答】解:(1)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学习是后天训练习得的,故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2)果蝇避开某种气味是建立在电击这种刺激之上的,是后天习得的,属于条件反射,反射建立过程,是气味与无关刺激电击关联形成的,该过程中电击属于非条件刺激,气味属于无关刺激。
(3)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据图可知,蕈形体神经元上识别多巴胺的受体是dDA1受体和DAMB受体;据图1可知,学习主要与dDA1受体与多巴胺结合后引发Ca2+内流有关,故若与dDA1受体对应基因变异将导致学习障碍;据图2可知,遗忘主要与多巴胺与DAMB受体结合后引起的效应有关,故DAMB受体对应基因的变异将阻碍遗忘。
(4)分析题意可知,遗忘能够提高大脑效率的原因:一方面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忘记一些细节,有助于提取信息共性,进而提高对处理未知情况灵活性和预见性;另一方面遗忘能保证大脑留出足够的存储空间,从而不影响下一次的学习效果。
故选:AC。
故答案为:
(1)接受刺激 条件
(2)电击 气味
(3)dDA1受体和DAMB受体 dDA1受体 DAMB受体
(4)A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