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神舟十三号”上的三位宇航员在太空时有非常明显的失重感,失重时人体的液体静压丧失,人体的感受器感到体液增加,机体通过体液调节减少体液,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导致水盐更多地从尿中排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代谢紊乱
B.液体静压丧失,导致腿部体液转移到人的身体上部,出现鸟腿(腿部变细)现象
C.多尿导致水分大量流失可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体液调节
2.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核心体温迅速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射病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
B.热射病患者因温度过高,酶活性升高导致代谢紊乱
C.高温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兴奋
D.意识障碍及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是细胞代谢紊乱导致
3.如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食后②水平升高可促进糖原合成,说明胰岛素具有催化活性
B.当处于炎热环境时,汗腺受到激素调节后开始分泌汗液,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
C.a表示胰岛B细胞,其细胞至少有葡萄糖、神经递质受体
D.某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其耗氧量会增加
4.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肾小管细胞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重吸收水分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B.大脑皮层是水平衡调节中枢和感觉中枢,缺水时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
C.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水盐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
5.如图为人由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郊后,机体发生的部分生理变化过程,数字代表相关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骨骼肌的过程不受意志控制
B.骨骼肌细胞膜上既有神经递质受体,又有激素①②③的受体
C.激素①和激素②对垂体分泌活动的作用效果不同,分别是促进、抑制
D.图中有关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和激素①②③都属于信号分子
6.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复杂的调节机制,如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环境温度0℃以下时,细胞代谢速率提高,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B.X代表甲状腺,激素d的主要靶细胞除骨骼肌细胞、肝脏细胞外,还包括垂体细胞和下丘脑细胞
C.图中e在下丘脑合成,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会导致其分泌量增加
D.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调节促进皮肤血管舒张使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7.垂体后叶素的主要成分是抗利尿激素,在临床上常用于止血,但垂体后叶素在体内积蓄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引发低钠血症等药物副作用,具体机制如图。脑桥有大量神经细胞聚集,极易在渗透压剧烈变化时发生髓鞘溶解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低钠血症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
B.醛固酮分泌减少会进一步促进低钠血症的发生
C.V2受体抑制剂可以特异性阻止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影响钠盐代谢
D.出现低钠血症后在停用垂体后叶素的同时需要快速补充大量的高渗盐水
8.寒冷条件下人体发抖是抵御寒冷的自然反应,其调节过程既有神经冲动也有激素参与,调节途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下丘脑相关区域受到损伤,则机体不能感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
B.人体进入寒冷环境,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经反馈调节促使下丘脑和垂体减少相关激素的分泌
C.TH对垂体的反馈调节表现为既抑制TSH基因的表达又降低垂体细胞对TRH的敏感性
D.该调节过程涉及的信号分子有三种,分别为TRH、TSH和TH
9.慢跑是一种有氧运动,能增进健康,已成为众多运动爱好者的选择。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慢跑过程中呼吸能保持相对稳定,其调节的基本活动中枢位于脑干
B.慢跑过程中的热量主要来自肝脏、脑等器官中细胞的代谢产热
C.慢跑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肝糖原分解加快、非糖物质转化增多
D.慢跑过程中汗腺分泌增加,垂体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
10.如图是正常人处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皮肤血管血流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与0﹣5分钟内相比,因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所以10~15分钟内人体散热量更小
B.ab段引起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C.ab段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内分泌系统
D.d点以后机体大量出汗,只需及时补充大量水分即可
11.热射病属于中暑最严重的一种情况,当人体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时,体温调节功能失衡,导致核心体温(人体内部器官的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症状。如图为某热射病患者核心体温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射病由位于下丘脑和脊髓的相关中枢失调所致
B.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是细胞代谢紊乱所致
C.t1~t2体温变化是甲状腺及肾上腺活动增强的结果
D.t2~t3过程中人体皮肤血管收缩从而使血流量减少
12.正常人体感染病毒引起发热,其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感染发烧期间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B.体温上升期,机体会感觉到发冷,产生冷觉的场所是大脑皮层中央后回
C.高温持续期,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还可能会出现脱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D.体温下降期,机体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量上升,这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13.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B.当人的手被针扎缩回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C.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4.如图为人在失血后血压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
(1)引起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的调节方式是 。与过程B相比,过程A具有 等调节特点。
(2)不同类型的血管紧张素经 运输到全身,但仅作用于靶细胞,是由于相应的受体只分布在靶细胞中,其根本原因是 。
(3)临床上,医生诊断高血压病人的病因时,通常需要B超检查肾上腺皮质是否增生,这是因为肾上腺皮质增生会导致 ,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Na+,使血浆渗透压 ,引起血量增加。
(4)若某人在车祸中受伤失血的同时下丘脑也受损,则血量恢复正常会更难,原因是 。
(5)如图2所示,动脉血进入单层细胞组成的毛细血管后血压将会 ,你的理由是 ,主要意义是 。
15.如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激素,A、B、C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感受器兴奋,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发生电位变化的原因是 ,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传至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温恒定。产生冷觉的A表示 。
(2)全身冰水浇湿后,下丘脑会分泌①,①促使B分泌②,②促使甲状腺分泌③,该过程中②表示 ,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 调节;当激素③以B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 调节机制,③对B的作用效应有 、 。
(3)饥寒交迫时, 细胞分泌的④ (填激素名称)含量增加,④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在血糖调节方面与其相互拮抗的激素是 。
(4)人在炎热环境中大量出汗后,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 增多,由垂体释放,作用于 ,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新课预习衔接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神舟十三号”上的三位宇航员在太空时有非常明显的失重感,失重时人体的液体静压丧失,人体的感受器感到体液增加,机体通过体液调节减少体液,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导致水盐更多地从尿中排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代谢紊乱
B.液体静压丧失,导致腿部体液转移到人的身体上部,出现鸟腿(腿部变细)现象
C.多尿导致水分大量流失可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体液调节
【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答案】D
【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失调,稳态遭到破坏后,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A正确;
B、失重时液体静压丧失,会导致腿部体液转移到人的身体上部,出现鸟腿(腿部变细)现象,B正确;
C、盐随尿液排出时会带走部分水分,可能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正确;
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实例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学生把握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再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2.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核心体温迅速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射病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
B.热射病患者因温度过高,酶活性升高导致代谢紊乱
C.高温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兴奋
D.意识障碍及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是细胞代谢紊乱导致
【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
【专题】正推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答案】D
【分析】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原因是在寒冷条件下,体温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大,人体散热量增加,为了维持人体体温恒定,机体通过减少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从而使散热量等于产热量。
【解答】解:A、热射病患者体温稳定时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升高时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由于体温高于正常温度,因此机体通过调节血管舒张增加散热量,A错误;
B、高温会导致酶活性丧失,因此热射病患者因温度过高,酶活性降低或丧失导致代谢紊乱,B错误;
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高温环境下细胞内酶活性丧失,导致细胞代谢紊乱,从而引起意识障碍及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如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食后②水平升高可促进糖原合成,说明胰岛素具有催化活性
B.当处于炎热环境时,汗腺受到激素调节后开始分泌汗液,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
C.a表示胰岛B细胞,其细胞至少有葡萄糖、神经递质受体
D.某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其耗氧量会增加
【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
【专题】模式图;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答案】C
【分析】剧烈运动时,体温维持相对稳定,即产热量和散热量相同;人在炎热环境中,通过增加散热途径调节体温,不能减少产热;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不自主的战栗是一个快速产热途径,增加产热;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解答】解:A、进食后,血糖水平会升高,这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即图中的②)。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然而,胰岛素并不具有催化活性,它并不直接催化糖原的合成。糖原的合成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而胰岛素则是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来间接促进糖原合成的,A错误;
B、当人体处于炎热环境时,皮肤的温度感受器会感受到高温刺激,并通过神经调节将信号传递到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会发出指令,通过神经调节使汗腺分泌汗液,汗液蒸发时会带走体表的热量,从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直接涉及到激素的调节,B错误;
C、a表示胰岛B细胞,它是胰岛素的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能够感知血糖水平的变化,并据此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同时,胰岛B细胞还能接受神经递质的调节,当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会改变胰岛B细胞的膜电位,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此外,胰岛B细胞在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葡萄糖作为能源,因此胰岛B细胞上至少应有葡萄糖受体和神经递质受体,C正确;
D、甲状腺激素是一种能够促进细胞代谢的激素,它能够增加细胞的耗氧量。当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细胞的代谢活动会减弱,从而导致耗氧量减少而不是增加。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肾小管细胞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重吸收水分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B.大脑皮层是水平衡调节中枢和感觉中枢,缺水时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
C.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水盐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
【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
【专题】正推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答案】D
【分析】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调节水的摄入;另一方面使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正常。相反,当人因饮水过多或盐丢失过多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时,就会减弱对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也就减少了对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肾脏排出的水分就会增加,从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恢复正常。
【解答】解:A、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分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A错误;
B、水平衡调节中枢是下丘脑,B错误;
C、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有利于散热,但是大量出汗不能维持体内渗透压,C错误;
D、水盐平衡是在神经—体液调节方式下进行的,需要相应的反射弧和激素的参与,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5.如图为人由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郊后,机体发生的部分生理变化过程,数字代表相关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骨骼肌的过程不受意志控制
B.骨骼肌细胞膜上既有神经递质受体,又有激素①②③的受体
C.激素①和激素②对垂体分泌活动的作用效果不同,分别是促进、抑制
D.图中有关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和激素①②③都属于信号分子
【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
【专题】模式图;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答案】B
【分析】据图可知,激素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
【解答】解:A、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骨骼肌,使骨骼肌不自主的收缩,即骨骼肌颤栗,这一过程不受意志控制,A正确;
B、激素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骨骼肌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受体,也有②受体,但不存在激素①③的受体,B错误;
C、激素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为抑制,C正确;
D、图中有关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和激素①②③都属于信号分子,信号分子都可使相应的靶细胞等生理活动发生改变,起调节功能,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体温调节实例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学生把握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再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6.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复杂的调节机制,如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环境温度0℃以下时,细胞代谢速率提高,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B.X代表甲状腺,激素d的主要靶细胞除骨骼肌细胞、肝脏细胞外,还包括垂体细胞和下丘脑细胞
C.图中e在下丘脑合成,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会导致其分泌量增加
D.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调节促进皮肤血管舒张使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
【专题】模式图;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答案】B
【分析】1、据图分析: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e表示抗利尿激素,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d表示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3、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解答】解:A、环境温度0℃以下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以促进细胞的代谢速率,这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A错误;
B、X代表甲状腺,激素d即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激素d甲状腺激素的主要靶器官除图示的肌肉、肝脏外,还包括垂体、下丘脑,B正确;
C、图中e是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会导致其分泌量增加,C错误;
D、在炎热的环境中,机体通过调节促进皮肤血管舒张,增加散热,但散热量与产热量仍然保持动态平衡,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垂体后叶素的主要成分是抗利尿激素,在临床上常用于止血,但垂体后叶素在体内积蓄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引发低钠血症等药物副作用,具体机制如图。脑桥有大量神经细胞聚集,极易在渗透压剧烈变化时发生髓鞘溶解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低钠血症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
B.醛固酮分泌减少会进一步促进低钠血症的发生
C.V2受体抑制剂可以特异性阻止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影响钠盐代谢
D.出现低钠血症后在停用垂体后叶素的同时需要快速补充大量的高渗盐水
【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
【专题】概念图;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答案】D
【分析】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的,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2、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释放的,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解答】解:A、神经和肌肉细胞的兴奋与Na+内流进入细胞有关,血液中的钠离子含量降低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A正确;
B、醛固酮分泌减少会降低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作用,促进低钠血症的发生,B正确;
C、V2受体抑制剂可以抑制抗利尿激素和V2受体结合,导致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细胞外液减少,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多,从而影响钠盐的代谢,C正确;
D、出现低钠血症后在停用垂体后叶素的同时快速补充大量的高渗盐水,容易引起渗透压剧烈变化,发生髓鞘溶解症,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寒冷条件下人体发抖是抵御寒冷的自然反应,其调节过程既有神经冲动也有激素参与,调节途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下丘脑相关区域受到损伤,则机体不能感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
B.人体进入寒冷环境,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经反馈调节促使下丘脑和垂体减少相关激素的分泌
C.TH对垂体的反馈调节表现为既抑制TSH基因的表达又降低垂体细胞对TRH的敏感性
D.该调节过程涉及的信号分子有三种,分别为TRH、TSH和TH
【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
【专题】正推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答案】C
【分析】寒冷时,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相关激素的分泌。
【解答】解:A、感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下丘脑受损不影响感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A错误;
B、寒冷时,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相关激素的分泌,B错误;
C、TH对垂体的反馈调节表现为既抑制TSH基因的表达又降低垂体细胞对TRH的敏感性,从而及时有效地降低体内TH的含量,C正确;
D、由题意可知,该调节过程除了图示过程外,还有神经冲动参与,即信号分子除了TRH、TSH和TH,还有神经递质,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的有关知识,考生要识记相关知识准确作答。
9.慢跑是一种有氧运动,能增进健康,已成为众多运动爱好者的选择。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慢跑过程中呼吸能保持相对稳定,其调节的基本活动中枢位于脑干
B.慢跑过程中的热量主要来自肝脏、脑等器官中细胞的代谢产热
C.慢跑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肝糖原分解加快、非糖物质转化增多
D.慢跑过程中汗腺分泌增加,垂体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
【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血糖平衡调节.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A
【分析】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体温、摄食行为、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生物节律等重要生理过程;脑干包含中脑,桥脑和延髓,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解答】解:A、呼吸的调节中枢在脑干,因此呼吸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基本活动中枢位于脑干,A正确;
B、慢跑过程中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中细胞的代谢产热,B错误;
C、慢跑过程中血糖不断消耗,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肝糖原分解加快、非糖物质转化增多,C错误;
D、慢跑过程中汗腺分泌增加,下丘脑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如图是正常人处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皮肤血管血流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与0﹣5分钟内相比,因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所以10~15分钟内人体散热量更小
B.ab段引起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C.ab段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内分泌系统
D.d点以后机体大量出汗,只需及时补充大量水分即可
【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
【专题】坐标曲线图;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答案】B
【分析】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与0﹣5分钟内相比,10﹣15分钟内温度更低,产热量更大,散热量也更大;故与0﹣5分钟内相比,因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所以10﹣15分钟内人体散热量更大,A错误;
B、ab段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导致的,受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B正确;
C、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其直接受交感神经支配,ab段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结构基础是神经系统,C错误;
D、d点以后汗腺的分泌活动增强,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考查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1.热射病属于中暑最严重的一种情况,当人体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时,体温调节功能失衡,导致核心体温(人体内部器官的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症状。如图为某热射病患者核心体温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射病由位于下丘脑和脊髓的相关中枢失调所致
B.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是细胞代谢紊乱所致
C.t1~t2体温变化是甲状腺及肾上腺活动增强的结果
D.t2~t3过程中人体皮肤血管收缩从而使血流量减少
【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
【专题】坐标曲线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B
【分析】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解:A、体温调节中枢存在于下丘脑,A错误;
B、高温会导致酶活性丧失,因此热射病患者因温度过高,酶活性降低或丧失导致代谢紊乱,酶促反应不能正常进行,从而导致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B正确;
C、t1~t2体温变化(体温升高)是由于机体不能正常散热导致的,C错误;
D、t2~t3过程中(产热小于散热,体温下降)人体皮肤血管舒张从而使血流量增加,从而增加散热量,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正常人体感染病毒引起发热,其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感染发烧期间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B.体温上升期,机体会感觉到发冷,产生冷觉的场所是大脑皮层中央后回
C.高温持续期,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还可能会出现脱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D.体温下降期,机体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量上升,这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
【专题】正推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答案】D
【分析】在体温上升期,体温的调节方式既包括神经调节,也包括体液调节;高温持续期,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中,并且容易出现脱水现象;在体温下降期,机体可以增加汗腺分泌和通过皮肤血管舒张来散热。
【解答】解:A、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病毒感染发烧期间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A正确;
B、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主要是运动区,中央后回主要是感觉区,故人体的冷热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后回,B正确;
C、高温持续期,体温仍是恒定的,此时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但大量散热会带走大量水分,可能会出现脱水现象,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正确;
D、体温下降期,机体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量上升,这是神经调节的结果,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的机理、过程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3.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B.当人的手被针扎缩回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C.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反射的过程;血糖平衡调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
【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过程为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参与,体液调节通过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参与。
【解答】解:A、血糖平衡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也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
B、人手被针扎属于神经调节,通过A→B→E来实现,B正确;
C、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通过抗利尿激素作用于靶器官,C错误;
D、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也可以通过A→B→E来实现,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能结合题图,分析各调节路径属于什么调节,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4.如图为人在失血后血压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
(1)引起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的调节方式是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与过程B相比,过程A具有 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准确 等调节特点。
(2)不同类型的血管紧张素经 体液(血液) 运输到全身,但仅作用于靶细胞,是由于相应的受体只分布在靶细胞中,其根本原因是 基因选择性表达 。
(3)临床上,医生诊断高血压病人的病因时,通常需要B超检查肾上腺皮质是否增生,这是因为肾上腺皮质增生会导致 醛固酮分泌增加 ,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Na+,使血浆渗透压 升高 ,引起血量增加。
(4)若某人在车祸中受伤失血的同时下丘脑也受损,则血量恢复正常会更难,原因是 下丘脑损伤会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血量减少 。
(5)如图2所示,动脉血进入单层细胞组成的毛细血管后血压将会 降低 ,你的理由是 毛细血管的总横截面巨大 ,主要意义是 血压降低,血流速度降低,有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借助组织液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
【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准确
(2)体液 基因选择性表达
(3)醛固酮分泌增加 升高
(4)下丘脑损伤会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血量减少
(5)降低 毛细血管的总横截面巨大 血压降低,血流速度降低,有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借助组织液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分析】据图分析,血压的调节是一个神经—体液调节过程,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是作用于靶细胞心脏细胞,促进心跳,作用后立刻被灭活;激素只能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本身并不参与代谢,迷走神经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脏细胞表面的受体发挥作用。激素与神经递质作用的共同点主要有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都立刻被灭活或运走,都属于信息物质,不参与代谢,只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
【解答】解:(1)由图可知,引起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与过程B激素调节相比,过程A神经调节具有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准确等调节特点。
(2)不同类型的血管紧张素经体液运输到全身,但仅作用于靶细胞,是由于相应的受体只分布在靶细胞中,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3)肾上腺皮质增生会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Na+,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血量增加。因此医生诊断高血压病人的病因时,通常需要B超检查肾上腺皮质是否增生。
(4)下丘脑损伤会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血量减少,所以下丘脑受伤后血量恢复更困难。
(5)由于单层细胞的毛细血管的总横截面巨大,导致动脉血进入单层细胞组成的毛细血管后血压将会下降,血压下降,可降低血流速度,有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借助组织液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故答案为: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准确
(2)体液 基因选择性表达
(3)醛固酮分泌增加 升高
(4)下丘脑损伤会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血量减少
(5)降低 毛细血管的总横截面巨大 血压降低,血流速度降低,有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借助组织液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点评】本题以血压的调节为背景,主要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5.如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激素,A、B、C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感受器兴奋,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发生电位变化的原因是 神经元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进入神经细胞 ,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传至位于 下丘脑 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温恒定。产生冷觉的A表示 大脑皮层 。
(2)全身冰水浇湿后,下丘脑会分泌①,①促使B分泌②,②促使甲状腺分泌③,该过程中②表示 促甲状腺激素(或TSH) ,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 分级 调节;当激素③以B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 (负)反馈 调节机制,③对B的作用效应有 抑制B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 促进B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
(3)饥寒交迫时, 胰岛A 细胞分泌的④ 胰高血糖素 (填激素名称)含量增加,④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糖 ,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在血糖调节方面与其相互拮抗的激素是 胰岛素 。
(4)人在炎热环境中大量出汗后,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 抗利尿激素 增多,由垂体释放,作用于 肾小管、集合管 ,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答案】(1)神经元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进入神经细胞 下丘脑 大脑皮层
(2)促甲状腺激素(或TSH) 分级 (负)反馈 抑制B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B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3)胰岛A 胰高血糖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糖 胰岛素
(4)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分析】图中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②为促甲状腺激素(TSH),③为甲状腺激素,④为胰高血糖素,A为大脑皮层,B 为垂体,C为肝脏、脂肪细胞等。
【解答】解:(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感受器兴奋,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发生电位变化的原因是:当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通道打开,Na+内流导致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等,所以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产生冷觉的部位A是大脑皮层。
(2)全身冰水浇湿后,身体感受到寒冷的刺激,下丘脑会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使B垂体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TSH),②促甲状腺激素(TSH)促使甲状腺分泌③甲状腺激素,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B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体现了激素的(负)反馈调节机制。③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可以抑制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同时也可以促进B细胞(垂体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3)饥寒交迫时血糖会降低,胰岛中胰岛A细胞分泌的④胰高血糖素含量会增加,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糖,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在血糖调节方面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的激素是胰岛素。
(4)人在炎热环境中大量出汗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抗利尿激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故答案为:
(1)神经元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进入神经细胞 下丘脑 大脑皮层
(2)促甲状腺激素(或TSH) 分级 (负)反馈 抑制B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B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3)胰岛A 胰高血糖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糖 胰岛素
(4)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