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预习衔接】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预习衔接】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11 00:3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干旱可诱导植物体内脱落酸(ABA)增加,以减少植物体失水,N是催化ABA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干旱促进ABA合成的过程中,分泌型短肽(C)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干旱条件下ABA合成的机制,某小组用微量(0.1μmol L﹣1)的ABA或C分别处理拟南芥根部后,检测叶片气孔开度,结果如图1所示,N基因表达量相对值和ABA含量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ABA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的休眠状态
B.直接施用ABA比施用等量C降低叶片气孔开度的效果更明显
C.C通过抑制N基因表达来促进ABA合成
D.C基因缺失突变体的ABA含量均低于野生型的
2.棉花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顶端优势的现象。PIN蛋白是生长素流出载体,PIN蛋白网络系统决定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它在细胞中的不对称分布决定细胞间生长素运输方向。干旱胁迫状态下,棉花体内脱落酸含量显著增加,同时,顶端优势现象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IN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个体,顶端优势现象会更明显
B.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干旱胁迫下,棉花体内生长素的合成速度可能会降低
D.干旱时,棉花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
3.为了验证生长素的运输方向,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玉米胚芽鞘、琼脂块和14C﹣IAA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应充分浸泡胚芽鞘片段,排除内源性激素对结果的干扰
B.单侧光照射下,①中受体块左右两侧14C﹣IAA的含量差异显著
C.①②对照,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不受重力作用的影响
D.①③对照,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4.某同学将多颗枇杷种子分别播入不同花盆的土壤中,一段时间后,种子萌发并长成幼苗。图甲、乙分别为枇杷幼树的照片以及对枇杷幼苗的不同处理,图丙为枇杷不同器官(包括芽、根、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茎的背地性能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图乙不能体现
B.图甲的B点对应图丙曲线Ⅲ的C点之后
C.若图乙幼苗茎中E侧生长素的浓度为m,则F侧生长素浓度大于m且小于p
D.Ⅰ、Ⅱ、Ⅲ器官中生长素浓度分别为a、b、c时,均表现为不生长
5.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水稻和突变型水稻(乙烯受体缺失)等作为材料,探究乙烯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组别 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 根系长度
① 野生型水稻 +++ +++
② 突变型水稻 + +
③ 突变型水稻+NAA + +++
④ 乙烯受体功能恢复型水稻 +++ +++
注:+越多表示相关指标的量越大
A.第④组中的水稻只能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
B.第②组与第③组对比说明乙烯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
C.第③组与第④组对比说明NAA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
D.实验结果说明乙烯可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进而调控根系的生长
6.拟南芥的ABCB19蛋白一直被认为是生长素的运输蛋白,我国科学家近期发现ABCB19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与其他生长素运输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的表型并不完全一致,研究人员发现油菜素内酯能显著促进ABCB19蛋白能量的消耗,并进一步追踪到了ABCB19蛋白运输油菜素内酯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CB19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与其他生长素运输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的组别构成相互对照实验,不需另设对照组
B.ABCB19蛋白既能运输生长素又能运输油菜素内酯,不具有特异性
C.油菜素内酯具有促进花粉管伸长、种子萌发、果实发育等不同于生长素的作用
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②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③青少年儿童早熟,是因为吃了含有大量激素的反季节蔬菜水果
④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根的分化
⑤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根失去向地生长的特性
⑥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叶片脱落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两重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④⑥
8.研究人员测量云南重楼种子萌发不同阶段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水杨酸(SA)三种内源激素的比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AA、ABA、SA都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B.从休眠到萌发阶段,植物体内SA含量一直在增加
C.ABA相对含量的增加有利于解除种子休眠
D.IAA和ABA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
9.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如图表示说明顶端优势机理的一种观点,图中IPT基因是指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CKX基因是指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来自顶芽的生长素会抑制IPT基因的表达和促进CKX基因的表达
B.与顶芽相比,侧芽细胞分裂素水平过高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C.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但会抑制芽的分化、侧枝发育
D.细胞分裂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催化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非常重要
10.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在植物生命周期中是必不可少的。为探究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在伸长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科学家对大麦胚芽鞘进行了不同处理,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表示添加该试剂) 净生长量/cm
生长素(200μmol/L) 油菜素内酯(1μmol/L) TIBA(50mg/L)
1 0.71
2 + 1.04
3 + 1.12
4 + + 1.53
5 + 0.46
6 + + 0.94
7 + + 0.77
注:TIBA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A.微量植物激素可以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影响
B.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对胚芽鞘的伸长生长有协同作用
C.施用生长素不能减弱TIBA对胚芽鞘伸长生长的抑制作用
D.油菜素内酯促进胚芽鞘伸长生长可能依赖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11.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在植物生命周期中是必不可少的。为探究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在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科学家对大麦胚芽鞘进行了不同处理,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表示添加该试剂) 净生长量/cm
生长素(200μmol/L) 油菜素内酯(1μmol/L) TIBA(50mg/L)
1 0.71
2 + 1.04
3 + 1.12
4 + + 1.53
5 + 0.46
6 + + 0.94
7 + + 0.77
注:TIBA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表示添加该试剂。
A.微量植物激素可以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影响
B.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有协同作用
C.施用生长素不能减弱TIBA对胚芽鞘生长的抑制作用
D.油菜素内酯促进胚芽鞘生长可能依赖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12.赤霉素(GA3)可以影响苹果试管苗α﹣淀粉酶活性。如图为某实验小组研究GA3处理柱型苹果试管苗和普通型苹果试管苗所得的结果(处理时间均为15天)。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不同GA3浓度下柱型苹果试管苗的α﹣淀粉酶活性可能相等
B.GA3对两种苹果试管苗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与其浓度无关
C.柱型苹果试管苗对GA3的响应比普通型苹果试管苗更为敏感
D.GA3对两种苹果试管苗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能与处理时间有关
13.我国科学家揭示了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BR)调控水稻穗粒数形成复粒稻的机制,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R只存在于水稻的特定部位并在该部位发挥作用
B.BR的产生减少是水稻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复粒稻形成过程中BRD3与RCN2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
D.实现水稻增产的思路是喷洒BR抑制剂从而激活BRD3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4.生长素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多种调节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缺锌时植物体内色氨酸和生长素含量显著下降,给缺锌植物施用微量锌肥后几十小时内,色氨酸和生长素含量均迅速增加。这一事实说明    。
(2)科研人员构建了用DR5(一段人工合成的碱基序列)作为启动子的GUS(存在于细菌内的基因片段)报告基因表达载体(DR5:GUS)。受生长素诱导,报告基因GUS表达后可以使植物产生蓝色反应,可以根据蓝色的深浅程度精确显示生长素在植物体相关部位的产生量和分布情况。若将该表达载体(DR5:GUS)导入拟南芥植株中,在单侧光照射下,预计    (填“向光侧”或“背光侧”)蓝色更深,理由是    。报告基因表达载体(DR5:GUS)的构建需要的工具酶有    (答出两种)。
(3)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为研究植物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植物茎伸长生长的作用,研究人员利用豌豆黄化苗进行相关实验: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GA抑制剂和IAA抑制剂处理豌豆茎切段,测量并记录结果(如图)。综合分析,GA和IAA对豌豆茎切段的伸长均起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低浓度的IAA抑制剂处理后,豌豆茎切段的伸长量高于其他组,可能的原因是    。
15.植物的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式,请据图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图1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不同器官生长反应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是    (填名称)。图中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芽生长的效应分别是    和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除受激素调节外,还受    的调节与调控。
(2)图2表示某实验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验证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请据图回答: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一段时间后,在    组的空白琼脂块中能检测到生长素。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段的运输方式是    (填“极性运输”或“非极性运输”)。
(3)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不同浓度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图3为实验示意图。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
①α的范围为    (填“180°>α>0°”“180°>α>90°”或“90°>α>0°”)。
②在用两块所含生长素浓度未知的琼脂块进行实验时,若α相同,则两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③α角形成的原因    。
新课预习衔接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干旱可诱导植物体内脱落酸(ABA)增加,以减少植物体失水,N是催化ABA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干旱促进ABA合成的过程中,分泌型短肽(C)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干旱条件下ABA合成的机制,某小组用微量(0.1μmol L﹣1)的ABA或C分别处理拟南芥根部后,检测叶片气孔开度,结果如图1所示,N基因表达量相对值和ABA含量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ABA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的休眠状态
B.直接施用ABA比施用等量C降低叶片气孔开度的效果更明显
C.C通过抑制N基因表达来促进ABA合成
D.C基因缺失突变体的ABA含量均低于野生型的
【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坐标曲线图;植物激素调节.
【答案】C
【分析】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解答】解:A、脱落酸(ABA)能够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抑制种子的萌发,维持种子的休眠,A正确;
B、由图1可知,直接施用ABA比施用等量C降低叶片气孔开度的效果更明显,B正确;
C、分析图2可知,干旱处理后,C基因缺失突变体的N基因表达量和ABA含量均低于野生型的,因此C可能通过促进N基因表达来促进ABA合成,C错误;
D、C可能通过促进N基因表达来促进ABA合成,由此可知,C基因缺失突变体的ABA含量均低于野生型的,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分布及功能,掌握相关的应用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棉花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顶端优势的现象。PIN蛋白是生长素流出载体,PIN蛋白网络系统决定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它在细胞中的不对称分布决定细胞间生长素运输方向。干旱胁迫状态下,棉花体内脱落酸含量显著增加,同时,顶端优势现象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IN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个体,顶端优势现象会更明显
B.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干旱胁迫下,棉花体内生长素的合成速度可能会降低
D.干旱时,棉花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
【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专题】正推法;植物激素调节.
【答案】A
【分析】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有两种:①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有单侧光或者重力的作用);②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和单侧光的影响)。
【解答】解:A、PIN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个体,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顶端优势现象会减弱,A错误;
B、一般情况下,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而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B正确;
C、干旱胁迫下,棉花体内脱落酸含量显著增加,顶端优势现象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说明棉花体内生长素的合成速度可能会降低,C正确;
D、脱落酸具有促进气孔关闭的作用,干旱情况下为了避免气孔开放导致水分大量流失,故棉花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为了验证生长素的运输方向,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玉米胚芽鞘、琼脂块和14C﹣IAA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应充分浸泡胚芽鞘片段,排除内源性激素对结果的干扰
B.单侧光照射下,①中受体块左右两侧14C﹣IAA的含量差异显著
C.①②对照,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不受重力作用的影响
D.①③对照,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专题】模式图;植物激素调节.
【答案】D
【分析】图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燕麦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解答】解:A、本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IAA,不需要排除内源性激素干扰,A错误;
B、图中①不含有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分布不受单侧光照射影响,①中受体块左右两侧14C﹣IAA的含量不显著,B错误;
C、①②的自变量是供体块放置的位置,②中受体块不会出现14C;②③的实验结果可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不受重力作用的影响,C错误;
D、①③的自变量为形态学上下端的位置,两者对照,可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进行极性运输,即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某同学将多颗枇杷种子分别播入不同花盆的土壤中,一段时间后,种子萌发并长成幼苗。图甲、乙分别为枇杷幼树的照片以及对枇杷幼苗的不同处理,图丙为枇杷不同器官(包括芽、根、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茎的背地性能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图乙不能体现
B.图甲的B点对应图丙曲线Ⅲ的C点之后
C.若图乙幼苗茎中E侧生长素的浓度为m,则F侧生长素浓度大于m且小于p
D.Ⅰ、Ⅱ、Ⅲ器官中生长素浓度分别为a、b、c时,均表现为不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专题】坐标曲线图;植物激素调节.
【答案】C
【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情况下,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分析图丙可知,图中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生长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超过该范围则抑制植物器官的生长;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引起的生理效应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曲线体现了Ⅰ、Ⅱ、Ⅲ器官的敏感程度大小为Ⅰ>Ⅱ>Ⅲ,根、芽、茎的敏感程度大小为根>芽>茎,所以Ⅰ、Ⅱ、Ⅲ分别是根、芽、茎。
2、根的向地性:根的向地性是由于受重力影响,根的近地侧(如图甲C点)生长素浓度高而被抑制生长,生长慢,远地侧(如图甲A点)生长素浓度低被促进生长,生长快,导致根向地心方向生长。
3、茎的弯曲:图甲B点和D点因为重力影响,导致D点生长素浓度比B点大,造成D点比B点生长快;图乙的植物受单侧光刺激后,F点生长素浓度比E点大,造成F点比E点的细胞生长快,因而使植物出现向光性弯曲。
【解答】解:A、图甲中茎的背地性和图乙向光性都不能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A错误;
B、B点为促进生长,C点之后为抑制生长,B错误;
C、F侧生长素浓度高于E侧,且F侧促进作用强,若图乙幼苗茎中E 侧生长素的浓度为m,故F侧生长素浓度大于m且小于p,C正确;
D、Ⅰ、Ⅱ、Ⅲ器官中生长素浓度分别为 a、b、c 时,生长素对相应器官的生理作用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与促进作用相比较,植物体相应器官表现为生长缓慢,并不是不生长,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水稻和突变型水稻(乙烯受体缺失)等作为材料,探究乙烯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组别 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 根系长度
① 野生型水稻 +++ +++
② 突变型水稻 + +
③ 突变型水稻+NAA + +++
④ 乙烯受体功能恢复型水稻 +++ +++
注:+越多表示相关指标的量越大
A.第④组中的水稻只能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
B.第②组与第③组对比说明乙烯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
C.第③组与第④组对比说明NAA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
D.实验结果说明乙烯可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进而调控根系的生长
【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数据表格;植物激素调节.
【答案】D
【分析】1、生长素合成部位主要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
2、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等。
3、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
4、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乙烯的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
5、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
【解答】解:A、第④组中的水稻可能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也可能通过基因突变等方面获得,A错误;
B、第②组与第③组对比说明NAA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B错误;
C、第③组与第④组有两个变量(乙烯和NAA),不能说明NAA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C错误;
D、第②组与第④组结比可知,有乙烯后生长素含量增加、根系生长量增加,实验结果说明乙烯可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进而调控根系的生长,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6.拟南芥的ABCB19蛋白一直被认为是生长素的运输蛋白,我国科学家近期发现ABCB19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与其他生长素运输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的表型并不完全一致,研究人员发现油菜素内酯能显著促进ABCB19蛋白能量的消耗,并进一步追踪到了ABCB19蛋白运输油菜素内酯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CB19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与其他生长素运输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的组别构成相互对照实验,不需另设对照组
B.ABCB19蛋白既能运输生长素又能运输油菜素内酯,不具有特异性
C.油菜素内酯具有促进花粉管伸长、种子萌发、果实发育等不同于生长素的作用
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正推法;植物激素调节.
【答案】D
【分析】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
【解答】解:A、ABCB19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与其他生长素运输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的组别构成相互对照实验,需另设对照组比较不同运输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表型的变化,A错误;
B、ABCB19蛋白能选择性运输生长素和油菜素内酯,具有特异性,B错误;
C、生长素也具有促进种子萌发、果实发育的作用,C错误;
D、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需要各个器官、组织、细胞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作用完成,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分布及功能,掌握相关的应用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②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③青少年儿童早熟,是因为吃了含有大量激素的反季节蔬菜水果
④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根的分化
⑤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根失去向地生长的特性
⑥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叶片脱落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两重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④⑥
【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专题】正推法;植物激素调节.
【答案】B
【分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就是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解答】解:①植物激素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是存在相互联系,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①正确;
②赤霉素能够促进淀粉酶的产生,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淀粉酶以降低啤酒成本,②正确;
③植物激素不会对人体起作用,③错误;
④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④正确;
⑤太空失重状态下,根失去向地生长的特性,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仍然存在,⑤错误;
⑥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抑制作用,并没有体现两重性,⑥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分布及功能,掌握相关的应用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8.研究人员测量云南重楼种子萌发不同阶段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水杨酸(SA)三种内源激素的比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AA、ABA、SA都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B.从休眠到萌发阶段,植物体内SA含量一直在增加
C.ABA相对含量的增加有利于解除种子休眠
D.IAA和ABA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
【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坐标曲线图;植物激素调节.
【答案】A
【分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脱落酸的作用: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生长素的作用: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②促进细胞核的分裂。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IAA、ABA、SA都是内源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微量有机物,A正确;
B、据坐标图分析,从休眠到萌发阶段,SA/ABA的比值先增大后减小,植物体内SA的含量不是一直在增加,B错误;
C、据坐标图分析,种子从休眠阶段到萌发阶段初期,IAA/ABA和SA/ABA的比值均增大,说明ABA相对含量的减少有利于解除种子休眠,C错误;
D、据坐标图分析,IAA/ABA的比值在出苗阶段陡增,说明IAA和ABA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表现出相反的作用,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分布及功能,掌握相关的应用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9.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如图表示说明顶端优势机理的一种观点,图中IPT基因是指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CKX基因是指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来自顶芽的生长素会抑制IPT基因的表达和促进CKX基因的表达
B.与顶芽相比,侧芽细胞分裂素水平过高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C.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但会抑制芽的分化、侧枝发育
D.细胞分裂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催化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非常重要
【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专题】模式图;植物激素调节.
【答案】B
【分析】1、生长素: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②主要生理功能: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细胞分裂素: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②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解答】解:A、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根据题意和图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抑制侧芽中IPT基因的表达,减少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同时促进CKX基因的表达,增加细胞分裂素的降解,从而导致侧芽中细胞分裂素水平较低,抑制侧芽的生长,A正确;
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抑制侧芽中IPT基因的表达,减少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因此侧芽细胞分裂素水平较低而不是过高,B错误;
C、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但在高浓度时会抑制芽的分化和侧枝发育,C正确;
D、细胞分裂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非常重要,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了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获取信息和审题的能力。
10.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在植物生命周期中是必不可少的。为探究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在伸长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科学家对大麦胚芽鞘进行了不同处理,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表示添加该试剂) 净生长量/cm
生长素(200μmol/L) 油菜素内酯(1μmol/L) TIBA(50mg/L)
1 0.71
2 + 1.04
3 + 1.12
4 + + 1.53
5 + 0.46
6 + + 0.94
7 + + 0.77
注:TIBA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A.微量植物激素可以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影响
B.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对胚芽鞘的伸长生长有协同作用
C.施用生长素不能减弱TIBA对胚芽鞘伸长生长的抑制作用
D.油菜素内酯促进胚芽鞘伸长生长可能依赖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专题】正推法;植物激素调节.
【答案】C
【分析】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解答】解:A、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微量植物激素可以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影响,A正确;
B、与表中2、3组分别单独加生长素、油菜素内酯和相比,4组同时入二者可植物净生长量的增加幅度更大,据此可知,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对胚芽鞘的伸长生长有协同作用,B正确;
C、对比表中1、5、6组结果可知,施用生长素能减弱TIBA对胚芽鞘伸长生长的抑制作用,C错误;
D、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对胚芽鞘的伸长生长有协同作用,油菜素内酯促进胚芽鞘伸长生长可能依赖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在植物生命周期中是必不可少的。为探究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在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科学家对大麦胚芽鞘进行了不同处理,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表示添加该试剂) 净生长量/cm
生长素(200μmol/L) 油菜素内酯(1μmol/L) TIBA(50mg/L)
1 0.71
2 + 1.04
3 + 1.12
4 + + 1.53
5 + 0.46
6 + + 0.94
7 + + 0.77
注:TIBA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表示添加该试剂。
A.微量植物激素可以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影响
B.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有协同作用
C.施用生长素不能减弱TIBA对胚芽鞘生长的抑制作用
D.油菜素内酯促进胚芽鞘生长可能依赖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考点】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数据表格;植物激素调节.
【答案】C
【分析】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解答】解:A、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微量植物激素可以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影响,A正确;
B、与表中2、3组分别单独加生长素、油菜素内酯相比,4组同时加入生长素和油菜内酯素可使植物净生长量的增加幅度更大,据此可知,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对胚芽鞘的伸长生长有协同作用,B正确;
C、对比表中1、5、6组结果可知,施用生长素能减弱TIBA对胚芽鞘伸长生长的抑制作用,C错误;
D、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对胚芽鞘的伸长生长有协同作用,油菜素内酯促进胚芽鞘伸长生长可能依赖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赤霉素(GA3)可以影响苹果试管苗α﹣淀粉酶活性。如图为某实验小组研究GA3处理柱型苹果试管苗和普通型苹果试管苗所得的结果(处理时间均为15天)。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不同GA3浓度下柱型苹果试管苗的α﹣淀粉酶活性可能相等
B.GA3对两种苹果试管苗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与其浓度无关
C.柱型苹果试管苗对GA3的响应比普通型苹果试管苗更为敏感
D.GA3对两种苹果试管苗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能与处理时间有关
【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坐标曲线图;植物激素调节.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赤霉素(GA3)处理普通型苹果,在较低浓度条件下,即0.5mg/L﹣1.0mg/L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α﹣淀粉酶活性增加;在1.0mg/L﹣2.5mg/L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α﹣淀粉酶活性有所下降,在2.5mg/L﹣3.0mg/L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α﹣淀粉酶活性几乎不变;赤霉素(GA3)处理柱型苹果,在1.5mg/L﹣2.0mg/L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α﹣淀粉酶活性增加;在2.0mg/L﹣3.0mg/L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α﹣淀粉酶活性有所下降;2.0mg/L时,α﹣淀粉酶活性最高。
【解答】解:A、由图可知,在最适浓度的两侧,不同的GA3浓度下柱型苹果试管苗的α﹣淀粉酶活性相同,则不同GA3浓度下柱型苹果试管苗的α﹣淀粉酶活性可能相等,A正确;
B、据题图分析可知,两种苹果试管苗α﹣淀粉酶活性与GA3的浓度有关,B错误;
C、柱型苹果试管苗对GA3的响应变化较为明显,普通型苹果试管苗的曲线相对平缓,因此柱型苹果试管苗对GA3的响应比普通型苹果试管苗更为敏感,C正确;
D、实验中处理时间均为15天,即处理时间为无关变量,实验中自变量为GA3浓度和苹果种类,但随着苹果的成熟度不同,可能会导致苹果中α﹣淀粉酶活性变化,故GA3对两种苹果试管苗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能与处理时间有关,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我国科学家揭示了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BR)调控水稻穗粒数形成复粒稻的机制,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R只存在于水稻的特定部位并在该部位发挥作用
B.BR的产生减少是水稻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复粒稻形成过程中BRD3与RCN2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
D.实现水稻增产的思路是喷洒BR抑制剂从而激活BRD3
【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模式图;植物激素调节.
【答案】B
【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解答】解:A、BR属于植物激素,能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故并非只存在于水稻的特定部位,A错误;
B、BR属于植物激素,受基因的控制,故BR的产生减少是水稻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
C、据图可知,复粒稻形成过程中BRD3基因被激活,其表达增多,而RCN2表达也增多,说明复粒稻形成过程中BRD3与RCN2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C错误;
D、结合图示可知,BRD3激活后导致BR减少,实现水稻增产的思路是喷洒BR抑制剂从而调控RCN2基因表达,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分布及功能,掌握相关的应用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4.生长素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多种调节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缺锌时植物体内色氨酸和生长素含量显著下降,给缺锌植物施用微量锌肥后几十小时内,色氨酸和生长素含量均迅速增加。这一事实说明  锌能够影响色氨酸的合成,进而影响生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
(2)科研人员构建了用DR5(一段人工合成的碱基序列)作为启动子的GUS(存在于细菌内的基因片段)报告基因表达载体(DR5:GUS)。受生长素诱导,报告基因GUS表达后可以使植物产生蓝色反应,可以根据蓝色的深浅程度精确显示生长素在植物体相关部位的产生量和分布情况。若将该表达载体(DR5:GUS)导入拟南芥植株中,在单侧光照射下,预计  背光侧 (填“向光侧”或“背光侧”)蓝色更深,理由是  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发生横向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诱导报告基因GUS表达更强烈,从而使植物产生的蓝色反应更明显 。报告基因表达载体(DR5:GUS)的构建需要的工具酶有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 (答出两种)。
(3)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为研究植物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植物茎伸长生长的作用,研究人员利用豌豆黄化苗进行相关实验: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GA抑制剂和IAA抑制剂处理豌豆茎切段,测量并记录结果(如图)。综合分析,GA和IAA对豌豆茎切段的伸长均起  促进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低浓度的IAA抑制剂处理后,豌豆茎切段的伸长量高于其他组,可能的原因是  IAA抑制剂本身会有微弱的促进生长作用 。
【考点】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植物激素调节;基因工程.
【答案】(1)锌能够影响色氨酸的合成,进而影响生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2)背光侧 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发生横向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诱导报告基因GUS表达更强烈,从而使植物产生的蓝色反应更明显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
(3)促进 IAA抑制剂本身会有微弱的促进生长作用
【分析】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
【解答】解:(1)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微量元素锌起着重要的作用。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的前体物质,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调节作用。当植物缺锌时,色氨酸和生长素含量显著下降,而补充微量锌肥后几十小时内,色氨酸和生长素含量均迅速增加。这表明锌能够影响色氨酸的合成,进而影响生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2)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会在背光侧分布更多。因为生长素具有背光运输的特点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而题目中提到受生长素诱导,报告基因GUS表达后可以使植物产生蓝色反应,所以预计背光侧蓝色更深。报告基因表达载体(DR5:GUS)的构建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酶)和DNA连接酶。限制酶能够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切割DNA 分子,以获取目的基因和切割载体DNA连接酶能够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分子。
(3)图1中,随着GA抑制剂浓度的升高,对豌豆茎切段的抑制作用增强。IAA和GA被抑制后茎的伸长量减小,说明二者对茎切段的伸长起促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可知,随着GA抑制剂浓度的升高,茎切段伸长量减小,说明对豌豆茎切段的抑制作用增强。图2中低浓度的IAA抑制剂豌豆茎切段的伸长量高于其他组,可能的原因是IAA抑制剂本身会有微弱的促进生长作用。
故答案为:
(1)锌能够影响色氨酸的合成,进而影响生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2)背光侧 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发生横向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诱导报告基因GUS表达更强烈,从而使植物产生的蓝色反应更明显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
(3)促进 IAA抑制剂本身会有微弱的促进生长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调节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生理功能,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作答。
15.植物的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式,请据图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图1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不同器官生长反应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是  吲哚乙酸 (填名称)。图中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芽生长的效应分别是  抑制 和  促进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除受激素调节外,还受  基因表达和环境因素 的调节与调控。
(2)图2表示某实验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验证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请据图回答: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玉米胚芽鞘放置方向 。一段时间后,在  甲 组的空白琼脂块中能检测到生长素。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段的运输方式是  极性运输 (填“极性运输”或“非极性运输”)。
(3)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不同浓度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图3为实验示意图。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
①α的范围为  90°>α>0° (填“180°>α>0°”“180°>α>90°”或“90°>α>0°”)。
②在用两块所含生长素浓度未知的琼脂块进行实验时,若α相同,则两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③α角形成的原因  琼脂块中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去顶胚芽鞘左侧生长,胚芽鞘左侧比右侧生长的快,从而形成α角 。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专题】坐标曲线图;模式图;正推法;植物激素调节.
【答案】(1)吲哚乙酸 抑制 促进 基因表达和环境因素
(2)玉米胚芽鞘放置方向 甲 极性运输
(3)①90°>α>0° ②不一定 ③琼脂块中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去顶胚芽鞘左侧生长,胚芽鞘左侧比右侧生长的快,从而形成α角
【分析】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运输: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横向运输:在单侧光或重力作用下还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茎、根等处的横向运输,这种运输往往与单方向刺激有关。
【解答】解:(1)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是吲哚乙酸。图中看出,中间一条实线以上表示促进作用,以下代表抑制作用。图中A点对于的生长素浓度大约为10﹣6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抑制生长,对茎和芽的作用是促进生长。植物的生长发育除受光等环境因素的调节外,还受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植物激素的综合调节。
(2)本实验甲乙组玉米胚芽鞘放置方向不同,其他都相同,所以玉米胚芽鞘放置方向是自变量。由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为极性运输,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对应图中就是只能从a向b方向运输,此实验一段时间后,甲组空白琼脂块能检测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3)①由于琼脂块中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去顶胚芽鞘左侧生长,使胚芽鞘向右弯曲,图中在最适浓度之前,随浓度增加,弯曲度越大,a越大,但是超过最适浓度,促进作用越来越小,弯曲度越小,而a值越小,因此a的范围为90°>α>0°。
②由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存在两个促进作用相同的生长素浓度,因此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不一定相同。
③琼脂块中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去顶胚芽鞘左侧生长,胚芽鞘左侧比右侧生长的快,从而形成α角。
故答案为:
(1)吲哚乙酸 抑制 促进 基因表达和环境因素
(2)玉米胚芽鞘放置方向 甲 极性运输
(3)①90°>α>0° ②不一定 ③琼脂块中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去顶胚芽鞘左侧生长,胚芽鞘左侧比右侧生长的快,从而形成α角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