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二2.3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共7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必二2.3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共7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4 11:2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4张PPT)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发展
第二章 第二节
【课程标准】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资源枯竭型地区:是指原来依靠本地自然资源作为发展根基,后来因为资源消耗殆尽或资源价值下降而衰落的地区。
我国国务院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占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的26.3%。
如:河南焦作(煤)、辽宁阜新(煤)、黑龙江伊春(森林)、山西景德镇市(瓷土)等。
活动探究
Activity
P-63
一般来说,资源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可分为开发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或再生期)。
@图2-30 资源型地区发展生命周期示意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分析每个阶段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枯竭阶段既是以前区域发展模式的衰退期,同时,有可能成为该区域转型发展的再生期。
发展阶段 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
开发期 资源开发程度低,生态环境良好
成长期 资源开发规模扩大,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
稳定期 资源开发规模最大,生态环境恶化
衰退期 资源趋于枯竭,生态环境严重失衡
活动探究
Activity
P-63
一般来说,资源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可分为开发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或再生期)。
@图2-30 资源型地区发展生命周期示意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分析每个阶段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枯竭阶段既是以前区域发展模式的衰退期,同时,有可能成为该区域转型发展的再生期。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资源型城市的稳定期,利用资源开发积累下来的资源、技术、人才等,重点培育非资源支柱产业,减少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01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02
CONTENTS
德国鲁尔区的成功转型,为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繁荣
区位优势
衰落
原因
振兴
措施
本节课探究主线
分析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鲁尔区地理概况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土地面积4435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2%
人口约53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5%
鲁尔区


利珀河
鲁尔河
莱茵河
@图2-24 鲁尔区城市分布
鲁尔区城市分布
鲁尔区由50多个大小城镇组成,较大城市有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
埃森现为鲁尔区最大的机械制造和电子工业中心
杜伊斯堡位于菜茵河与鲁尔河交汇处,
是欧洲最大的河港,莱茵河西岸钢铁
厂林立
多特蒙德是鲁尔区第三大城市,德国
第七大城市,是德国新兴科技产业中心
鲁尔区的繁荣——区位优势
@图2-25 鲁尔区煤炭资源分布及铁矿石来源
【P60活动探究】
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条件。(结合教材P59—60)
鲁尔区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质好,煤种全,品位高。
鲁尔区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4条运河,又有纵横交织的铁路、公路网络,构成了高效率的综合交通系统。便利的水陆运输,为本区发展“移铁就煤型”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鲁尔区铁路营运里程9850千米,占全国近1/5,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
发展钢铁工业所需要的铁矿,可从法国、瑞典、荷兰、俄罗斯等国获得。莱茵河纵贯鲁尔区,可通行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级顶推船队,并与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保持紧密联系。
鲁尔区煤炭资源储量大、品种全、品位高、埋藏浅、露天多,利于开采,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鲁尔区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的繁荣——区位优势
@图2-25 鲁尔区煤炭资源分布及铁矿石来源
【P60活动探究】
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条件。(结合教材P59—60)
地理位置优越: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大、品种全、品位高、埋藏浅、露天多,利于开采
离铁矿区近:法国洛林(陆路)+瑞典、俄罗斯(海运→
荷兰鹿特丹港→莱茵河)
水源充足: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
水陆交通便利:内河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稠密的公路铁路网,
便于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
市场广阔: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
(2023·山西晋城期末)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其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完成1~2题。
1.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A.水资源    B.铁矿石   C.石油   D.煤炭
2.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交通 D.丰富的煤炭


核心归纳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
鲁尔区的工业结构
19世纪上半叶,该地区开始大规模地采煤和炼钢,逐渐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机械为核心的重工业区。鲁尔区的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现在在德国经济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鲁尔区以采煤业起家,加强煤炭的综合利用,炼焦、电力、煤化工等部门相继崛起,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机械、化肥、建材等工业,形成内部联系密切、布局高度集中的工业地域综合体。与此同时,纺织、服装、啤酒等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图2-26 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工业分布
鲁尔区的工业结构
【P60活动探究】
分析鲁尔区的工业结构特点及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工业结构特点:偏重化工业,工业结构比较单一
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严重依赖煤炭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等
丰富的
煤炭资源
运入铁矿石
钢铁工业
煤炭工业
丰富的水源
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
机械工业
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
鲁尔区的衰落过程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欧洲钢铁市场萎缩
煤炭危机
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
采煤量、就业人数下滑、矿井关闭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新材料出现
煤、钢产业陷入危机
20世纪70年代
采矿处境进一步恶化
钢铁危机
整个煤炭、钢铁产业陷入危机
海外廉价石油和
低成本煤炭的大量输入
其他国家钢铁业不断发展
鲁尔区的衰落原因:①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煤炭危机)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煤炭开采深度加大,
使得开采成本不断增加
廉价的石油和天然气广泛使用,
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减小
随着鲁尔采煤区的逐渐北移,矿井平均深度不断加深,目前现有的矿井已经超过1200米
鲁尔区的衰落原因:②世界性钢铁过剩(钢铁危机)
产量 德国 日本 世界 全球需求
1940年 3180万t 580万t 1.4亿t 约2亿t
1970年 5940万t 9332万t 6亿t 约5亿t
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
铝合金
钢产品的替代品(塑钢、合金、工程塑料等)广泛利用
鲁尔区的衰落原因:③生产结构单一
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并高度集中于少数工业部门,生产结构单一,某一工业部门的衰落,将会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鲁尔区的衰落原因:④环境污染严重
地面沉降:全区地面沉降达4—12米,埃森市下沉达19—20米
河水污染:矿区的河水经埃姆舍河汇入莱茵河,每年的污水排放量达6亿吨,莱茵河成为欧洲的下水道
(P61阅读:昔日污染严重的莱茵河)
空气污染:工业烟尘排放量较大
森林植被减少: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鲁尔区的森林面积50年内减少了15%
P61阅读-昔日污染严重的莱茵河
莱茵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流经德国865千米。流域面积占德国总面积的40%;流经鲁尔区的莱茵河,有运河与多瑙河、塞纳河、罗讷河等河流相通,形成四通八达的水运网。
鲁尔区的重化工企业,不但从莱茵河取水,而且又将大量废水排进莱茵河,致使莱茵河水质恶化,更破坏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20世纪70年代,莱茵河污染甚为严重,河水散发出一股焦油的味道,有人戏说“可以直接用莱茵河水来冲洗胶卷”。莱茵河鲁尔区段,鱼虾几乎绝迹,完全丧失了昔日的风采。
@图2-27今日的莱茵河
鲁尔区的衰落原因:⑤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铝合金
钢产品的替代品(塑钢、合金、工程塑料等)广泛利用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形成于19世纪中叶,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经济开始衰落。20世纪70年代以后,鲁尔区开始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据此完成1~2题。
1.该工业区得以发展的资源基础是
A.石油资源丰富 B.煤炭资源丰富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铁矿石资源丰富
2.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区一度衰落,其内在原因是
A.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
D.产业结构单一


鲁尔区的衰落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重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内因
外因
主要原因
根本
原因
【P64活动探究】
20世纪50-70年代,鲁尔区陷入危机的内外因分别有哪些?
-02-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振兴措施
@图2-26 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工业分布
【P63-64活动探究】
鲁尔区早期工业布局,侧重接近原料地,以钢铁、煤炭、化工为重点。
20世纪80年代开始,结合区域综合治理,鲁尔区对传统重化工企业有序实施关停并转。钢铁工业布局不再沿袭以往的“就煤模式”, 而是立足水运,在莱茵河港口城市兴建企业。
向西转移
@图2- 28 20 世纪末鲁尔区工业分布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振兴措施
改造传统工业:合并煤炭、钢铁工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汽车、电子、石油加工)和服务业
调整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西转移;新兴工业布局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
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发展科技,推动产业转型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图2- 28 20 世纪末鲁尔区工业分布
活动探究
Activity
P-64
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
时期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至70年代 20世纪70至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主要产业 采煤、钢铁、 化学、机械等 钢铁、化学 机械 机械、电子 新兴产业
发展态势 蓬勃发展 陷入危机 结构转型 整体提升
19世纪上半叶至今,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
传统的采煤、钢铁、化学等产业地位下降;
新兴电子工业、新能源、物流、高科技等产业地位上升。
议一议,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①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②水陆交通便利发达;
③消费市场巨大;④劳动力充足等。
核心归纳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兴盛
衰落
振兴
区位优势
原因
措施
①地理位置优越;②煤炭资源丰富 ;③离铁矿区较近;
④水源充足;⑤水陆交通便利;⑥市场广阔
①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生产结构单一;⑤环境污染严重
①改造传统工业:合并煤炭、钢铁工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
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汽车、电子、石油加工)和服务业
③调整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西转移;新兴工业布局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
④治理污染,美化环境;⑤发展科技,推动产业转型;
⑥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鲁尔区全面转型的三个阶段
阶段 时间 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 20世纪60年代 主要是制定方案,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抓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第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代 对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第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 利用区内产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的优势,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鲁尔区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人地关系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使区域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为此,需要通过转型、调整,以寻求新的发展。据此完成1~2题。
1.为治理鲁尔区的环境污染,营造绿色空间,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
A.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净化系统
B.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回收有害气体和烟尘,变废为宝
C.植树造林,扩大人均绿地面积
D.禁止钢铁、煤炭工业在该地存在
2.德国鲁尔区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措施有
①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③改造钢铁工业  ④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鲁尔区的转型效果
原先的煤炭、钢铁工业多已全面改造,电力、化学、石油、军事等工业部门在欧洲占据突出地位。
鲁尔区已成长为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为引领、多行业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区。
环境污染得到彻底治理,环境优美宜人。
鲁尔区改造后的发电厂
杜伊斯堡景观图
鲁尔区振兴计划——旧工业区改造
鲁尔区振兴计划的成功实施,为旧工业区改造提供了范本
它的策略是通过改变原有建筑、设施及场地的功能,再现工业区的历史,为人们提供文化娱乐生活的园地。
@图2- 31 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线路示意图
鲁尔区将濒临倒闭的工业企业景观
变成巨大的博物馆和秀美的娱乐休闲地
鲁尔
博物馆
杜伊斯堡
P65阅读-杜伊斯堡旧工业区改造
杜伊斯堡是鲁尔区的对外门户,欧亚铁路终点城市之一。从杜伊斯堡到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的水上距离为230千米。在其周围150千米半径内,是欧洲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拥有巨大的物流需求和市场潜力。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原本是一个建于20世纪初期的钢铁厂。1985年关闭后,员工陆续撤离,小动物却住了进来,荒草长到半人多高,洼地蓄满积水,水生植物丛生。20世纪80年代末,政府牵头开展遗址改造工程,耗时四年,终于掩去了旧工业时代的灰暗,使之成为一个明媚可人的观光休闲公园。登上高达80米的5号高炉观景平台,鲁尔区的景观尽收眼底。铁锈斑驳的高炉和管道,在一片绿色的掩映中,犹如旧时代的“定格”。昔日的废水池波光粼粼,废料区成为温馨的小花园,孩子们在钢管滑梯上嬉戏,攀岩爱好者在被称为“蒂森山”的混凝土墙上展示攀岩技巧。入夜时分,厂区成为奇妙的科幻世界。炉渣堆上搭建的露天剧场里,时常有摇滚乐队在炼钢炉的背景下引吭高歌。就地取材,“让自然说话”,成为德国工业遗存改造和保护的突出特点。
旧厂房前变身露天音乐广场
工业遗物——万吨轮螺旋浆
由厂房衍生成的古生物化石馆
改造后的夜景
炼钢高炉化身观光塔
旧厂房被装上奇幻的现代灯饰
洗煤厂里的书店
集装箱旅馆
配电站改造为餐厅
炼焦厂的酒吧餐厅
利用混凝土墙壁作为攀岩的载体
煤气储罐改造成潜水中心
鲁尔
大学
多特蒙德是鲁尔区第三大城市,德国第七大城市
20世纪50年代开始,多特蒙德的煤炭和钢铁两大支柱产业相继陷入危机
P58活动:“多特蒙德计划”
@图2-23“多特蒙德计划” 目标构成
为应对经济衰退,多特蒙德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2000年, 多特蒙德启动了“多特蒙德计划”,旨在通过该计划振兴地区经济,推动城市转型。
该计划共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给予高科技企业最优条件,打造新的支柱产业;
二是提供高品质大学教育,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
三是改造旧城区,将旧工业区转型为新的生活场所和科技园,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在“多特蒙德计划”的刺激下,多特蒙德现已成为德国新兴科技产业中心,完全摆脱了原本的重工业经济模式,其大学数量在鲁尔区也遥遥领先
经济结构的变化推动了城市空间功能的转型,多特蒙德现已成为拥有现代化科技园区和宜居的高品质住宅区的现代化城市
P58活动:“多特蒙德计划”
@图2-23“多特蒙德计划” 目标构成
“多特蒙德计划”将提供高品质大学教育列为城市转型的重要内容。想一想,高品质大学教育对城市转型的作用有哪些?
建设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不仅利于培养、引进科研和创新人才,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人力资源,还能够吸引众多的与之相关的高技术机构、企业在此集聚,促进区域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P58活动:“多特蒙德计划”
@图2-23“多特蒙德计划” 目标构成
我国有不少资源枯竭型城市也正面临着产业发展的难题。多特蒙德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启示?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转型发展行动规划并严格实施;
发挥科技园的辐射作用,促进新兴企业的发展,带动传统企业的技术改造;
发挥主导产业的而带动作用,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提高核心竞争力。
P65活动探究
2013年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计划,其核心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把资源、机器、产品和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涵盖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三大主题。鲁尔区是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区域,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物流、精细化工、创意研发、金融商务等部门。
(1)德国制造业已经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为什么还要推行工业4.0战略计划?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从外部环境来看: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德国制造业出口增长乏力,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竞争力增长迅速;
从德国自身来看:面临着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竞争力下降的双重压力,以及制造业规模相对萎缩的现实等。
P65活动探究
2013年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计划,其核心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把资源、机器、产品和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涵盖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三大主题。鲁尔区是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区域,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物流、精细化工、创意研发、金融商务等部门。
(2)鲁尔区作为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区域,其规划发展对于我国工业基地的改造提升有哪些启示?
由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
从资源依赖型、环境破坏型、劳动力与资本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驱动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等。
鲁尔区注重吸收外来的资金和技术
一方面加快老企业的改造,另一方面大力扶持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迅速发展起来
鲁尔区振兴计划的成功实施
P66活动探究:河南焦作
河南焦作是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该市经济增长乏力、环境污染严重。2008年,焦作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由此开始了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之路。
焦作明确提出创建新型工业城市、山水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焦作逐渐形成了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支柱产业的新型工业体系;另外,焦作以旅游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太极圣地·山水焦作”城市品牌,实施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转变,现已成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图2-34焦作市旅游资源分布
河南
焦作
P66活动探究:河南焦作
@图2-34焦作市旅游资源分布
(1)查阅资料,分析焦作因煤而兴的资源条件,并指出其主要的传统产业。
资源条件:①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②煤田面积广,储量大,品位高(单一优质无烟煤);③耐火黏土、石灰石、铁矿石等资源丰富。
主要的传统产业:煤炭开采、金属和非金属矿采选、金属冶炼加工、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
P66活动探究:河南焦作
(2)焦作打造山水旅游城市有哪些优势条件?
焦作周边山水自然景观壮美,
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客源市场广阔;
旅游基础设施完善,
交通通达度高;
政府主导,树立城市旅游品牌等。
P66活动探究:河南焦作
@图2-34焦作市旅游资源分布
(3)焦作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培育新的产业集群;
以旅游开发为龙头,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加强政府主导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
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安徽省淮南市作为全国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现在淮南把产业转型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根本支撑,不断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据此完成1~2题。
1.淮南作为资源型城市,曾经发展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有
①煤炭资源逐渐枯竭 ②产业结构单一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劳动力短缺 ⑤水资源严重短缺 ⑥国家产业政策调整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2.淮南未来城市转型发展,将要
①着力发展煤发电行业 ②重点发展钢铁行业 ③产业发展多元化 
④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 ⑤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⑥加强环境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读世界某地区图(图1)和该区产值构成图(图2,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
1.下列属于该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的有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优质的铁矿
③便利的水陆运输  ④地理位置优越 
⑤广阔的市场  ⑥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③④⑤⑥
2.图2中反映该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A.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B.汽车、石化及劳动密集型工业比值下降
C.通信、交通、旅游等部门就业人数上升 D.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蔬菜花卉等比重增大
3.该区将钢铁企业向左图所示位置甚至荷兰沿海集中,主要是为了
A.集中处理固体废弃物 B.改善大气污染 C. 降低运费 D.加强科技协作
4.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油的广泛使用 B.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C.煤炭资源的枯竭 D.钢材市场的萎缩
5.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该区采取的措施有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
6.下面四幅示意图表示该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正确的是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辽中南工业区钢铁工业、
机械制造工业的优势区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  )
A.丰富的煤铁资源 B.便利的水陆交通
C.资源型缺水严重 D.良好的农业基础
课时作业
6.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
辽中南工业区发展经济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B.治理环境污染,改善投资环境
C.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为企业培养人才
D.以重工业为主,发展高耗能产业
课时作业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7~8题。
7.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人口锐减 B.资源耗竭 C.产业升级 D.生态恶化
8.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
A.改善生态环境 B.优化交通布局
C.发展旅游产业 D.促进商业发展
课时作业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白银市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区,地貌特征以基岩山地和山间盆地为主,地表基岩裸露。白银市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也是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国“铜城”。经过50多年的开采,白银市已探明的铜矿资源濒临枯竭,伴生矿产资源也开始萎缩,支柱产业辉煌不再,2008年白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典型资源枯竭转型城市。下图示意白银市的地理位置。
课时作业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白银市20世纪50年代开发矿产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白银市开发矿产资源对当地有利的影响。
(3)请为白银市这一国家级老工业基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合理化建议。
课时作业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白银市20世纪50年代开发矿产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
地表基岩裸露,埋藏浅,开采难度小;
临近黄河,水资源丰富等。
课时作业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说明白银市开发矿产资源对当地有利的影响。
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吸引人口迁入,促进矿业城市的形成;
带动与矿产资源开发相关的产业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等。
课时作业
(3)请为白银市这一国家级老工业基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合理化建议。
加大资金投入,治理和修复当地的生态环境;
淘汰落后产能,引进新兴产业;
引进高端人才,为产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管理经验;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加大政策扶持等。
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