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1课时)-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1课时)-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1 09:2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语 文
RJ
8年级上册
课前资料
新课导入/作者简介/字词梳理/知识链接
学习目标
朗读/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深入文本/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思维导图
01
02
03
04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了解新闻相关文体知识。
2.了解新闻主要内容,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3.学些航天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4.培养对中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学习目标
历史时刻!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看完这段激动人心的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余建斌 人民日报社记者,长期从事科技领域报道,重点关注航天、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发展,作品以专业性和深度分析见长。
作者简介
吴月辉 人民日报社记者,主跑科技新闻,擅长解读科技创新政策与重大科技突破,报道风格严谨、视角独特。
刘诗瑶 人民日报社记者,专注科技、环保等领域报道,善于用通俗语言传递复杂科学议题,作品兼具科学性与可读性。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是一个重大历史时刻和难忘瞬间。为此人民日报社派出3名记者组成航天报道一线团队,奔赴一线采访,这些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两地进行了多天前期采访。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中国空间站
G
基本概况
名称:天宫空间站(Tiangong Space Station)
建设阶段:2021-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
运营阶段:长期有人驻留,设计寿命10年以上
K
核心组成
天和核心舱:主控舱段,提供航天员生活和
工作支持
问天实验舱:侧重空间生命科学研究
梦天实验舱:专注微重力科学与技术实验
载人飞船(神舟):航天员天地往返
货运飞船(天舟):物资补给
I
国际合作
首批国际合作实验项目已入选,向全球科学家开放
未来可能对接外国舱段或航天器
S
意义
中国首个长期在轨载人空间站
标志中国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
推动全球太空科研合作
字词梳理
字音字形
获悉 驻留 关键

zhù
jiàn
得到消息知道(某事)。
获悉
会合;相交。新闻中指飞船与核心舱会合。
交会
停留。
驻留
字词梳理
词语释义
字词梳理
词语释义
“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人类实现中、长期载人航天飞行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能在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为航天员创造一个适于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并提供必需的生活支持保障。
再生生保
最关紧要的。
关键
注意:
1.学生齐声朗读新闻,了解新闻主要内容。
朗 读
2.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气势。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找出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引题: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正题: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交会对接过程以及航天员进入空间站的各个环节等。
概述航天员后续工作。
合作探究
1.分析标题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直接点明了核心事件,突出了主要人物(三名航天员)和关键行动(进驻天和核心舱)。
标题
引题: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正题: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进一步强调了事件的重大意义。
引题和正题中“顺利进驻”“首次”突出了这一事件在中国航天史上的开创性,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合作探究
2.新闻导语部分有什么作用 它包含了哪些关键信息
导语部分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让读者迅速了解事件的关键信息,如发射时间、发射地点、飞船及航天员等。
合作探究
3.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和对接过程中有哪些关键信息 这些信息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哪些特点
发射时间6月17日9时22分;
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
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构成组合体;
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这些信息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高精度、自主性、高效性等特点。
合作探究
4.航天员进驻空间站的过程是怎样的 这一事件对于中国航天事业有怎样的意义
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核心舱舱门,然后进入天和核心舱。
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里程碑,为后续长期在轨驻留、空间科学实验等工作奠定基础;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彰显了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
深入文本
1.“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句中“准确”“顺利”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
不能,“准确”“顺利”这两个词精准地描述了飞船发射升空后的状态,体现了我国航天技术的高超水平和可靠性,表明此次发射任务的成功。去掉这两个词,就无法准确传达出载人飞船升空后的状态和我国航天技术水平的高超。
品味语言
深入文本
2.“北京时间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 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分析句中具体时间和航天员名字的表述作用 )
“17日18时48分”精确到分钟,不仅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更让读者感受到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一历史时刻的庄重;先后列举航天员的名字,使进入天和核心舱这一事件更具画面感,增加新闻的真实感和可信度;突出了这三位航天员的个体贡献。
品味语言
拓展延伸
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不超过20个字)
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互动环节
标题评选大会
写完标题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换并打分评价,每组推选一个最优标题。
步骤1
最优标题班级展示,大家共同投票选出最佳标题。
步骤2
从准确性、简洁性、吸引力等方面给出评价理由。
提示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以新闻的视角展现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等环节,不仅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成熟和先进,也展示了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收集我国近期关于航空领域的新闻报道,探究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成就的原因。
2.完成《课时A计划》本课习题。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