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7 藤野先生
第二课时
语 文
RJ
8年级上册
课前资料
新课导入/作者简介/背景链接/知识链接/字词梳理
学习目标
阅读积累,交流分享/概括事件,品析细节/研读结尾,体悟情感/概括事件,分析文体特点/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回看全文,理解叙事特点/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思维导图
01
02
03
04
1.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明确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学习融情于叙事中的写法。
3.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效果。
4.学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受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完成了四项学习任务 :
1.交流了初读课文的心得;
2.结合关键句积累了词语 ;
3.概括了描写藤野先生的关键事件,品读了语言细节,提炼了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
4.体悟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情感态度 。
回忆性散文,是站在“我”的视角回忆和“我”相关联的人和事 。这篇文章除了写“我” 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外,还写了“我”的哪些经历和哪些事呢 ?在这些事当中,又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文章在语言表达上又有怎样的风格特点呢?
复习导入
概括事件,分析文体特点
1.默读课文,根据提示,概括文章所写的事件。
(第1-2自然段)“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4自然段)“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自然段)“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东京见到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记下了去仙台途中的两个地名。
(第6-10自然段)“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15自然段)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19自然段)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仙台颇受优待。
初识藤野先生。
帮“我”添改讲义。
帮“我”纠正解剖图。
概括事件,分析文体特点
(第23自然段)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4-28自然段)“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9-31自然段)“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2-35自然段)“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6-38自然段)“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22自然段)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遭遇“匿名信”事件。
经历“看电影”事件。
与藤野先生惜别。
对藤野先生的别后思念。
2.根据以上概括,以及第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说说回忆性散文的特点。
(1)所写的事件是“我”所经历的,是真实的、典型的。
(2)注重细节描写。
(3)既写了回忆对象的事件,也写了回忆者的经历,两个方面交织在一起,即回忆对象与回忆者交织在一起。
(4)站在现在回忆过去的事情的角度,以写过去为主,但也会写现在的事情,即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
概括事件,分析文体特点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阅读写“我”的部分,理解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加上“花下”,表意更准确,且使“清国留学生”的形象增添了一份轻薄 、浮华的意味。 加上“成群结队”,表明这不是偶然、个别的行为 ,而是他们的普遍行为,表现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讽刺。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 ,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在“地板”前加上“有一间的”,表达更准确 。“咚咚咚”则形象地烘托出当时那种喧闹、浮华的气氛。“精通时事”凸现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务正业 、腐朽堕落 。
(2)但到傍晚 ,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弱国”和“低能儿”之间并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这句话是在模拟 “爱国青年”的语气 , 说的是反话,表达了强烈的愤慨和讽刺。
(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我”的心始终与多难的祖国和同胞在一起 ,影片的内容牵动着“我”的心 ,因此,当“我”听到“万岁”的欢呼声时,内心会受到极大剌激,感受到极大的阵痛,所以听得特别刺耳。
(4)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增加“而且增加勇气了”一句,坚定地表现出作者在严酷的国内政治环境中 ,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和继续战斗的决心。“于是点上一枝烟”,增添了形象感,表现出作者对“正人君子”们的蔑视。
(5)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2.通过以上分析你发现作者“写滕野先生”与“写其他人物和事件”,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充满崇敬和热情,描写时注意细节刻画,语言质朴。
写藤野先生
写其他人物和事件
冷峻 、犀利 、辛辣,常用反语,充满讽刺。
文章标题是《藤野先生》,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笔墨写“我”的其他经历和见闻?
从情节发展、情感关系、文章体裁来思考
回看全文,理解叙事特点
(1)从情节发展看 ,“我”在东京见到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离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我”遭遇“匿名信” 事件从反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 ,经历“看电 影”事件是“我”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2)从情感关系看 ,“我”对其他事件的厌恶、愤慨、深恶痛疾,都有效衬托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鼓励和帮助,以及“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正因为有了这种种遭遇 、不平和愤慨,藤野先生给予“我”的关心才显得更为可贵。
(3)从文章体裁看,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而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就是将“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的经历”交织着写,通常是两条线索并进 ,即既写回忆对象,也写回忆者 自身。
回看全文,理解叙事特点
拓展延伸
“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中的大事,除了课文,还有一些文章对此也有记述,如《〈呐喊〉自序》。读一读,加深对鲁迅这一人生选择的理解。联系实际,说说鲁迅的人生选择给了你哪些启示。
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升华。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走进散文《藤野先生》,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刻地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重读《植树的牧羊人》《皇帝的新装》《 邓稼先》《说和 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取文中的语言细节描写,说说这几篇文章在写人上有哪些不同。
2.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和《范爱农》,尝试着给鲁迅笔下的老师各写一篇小传。
3.完成《课时A计划》本课习题。
知识链接
(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恒三郎说)40年前,也就是鲁迅逝世的那一年,有一位记者拿来了一张鲁迅逝世时的照片给我叔父严九郎看。这时,我叔父才知道鲁迅逝世的消息,当时,严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张照片举过头顶,然后提笔写了《谨忆周树人君》,由此可见,藤野严九郎对鲁迅的关爱之情多么深切!
(摘自《心随东棹忆华年》,1976年11月7日《人民日报》)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回忆
知识链接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学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我要是早读到该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
——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