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5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 藤野先生(第1课时)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5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 藤野先生(第1课时)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1 09: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7 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语 文
RJ
8年级上册
课前资料
新课导入/作者简介/背景链接/知识链接/字词梳理
学习目标
阅读积累,交流分享/概括事件,品析细节/研读结尾,体悟情感/概括事件,分析文体特点/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回看全文,理解叙事特点/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思维导图
01
02
03
04
1.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明确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学习融情于叙事中的写法。
3.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效果。
4.学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受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鲁迅先生最为敬重的老师有三位。你知道都是谁吗?
塾师
寿镜吾
日本
老师
藤野
青年
时期
恩师
章太炎
鲁迅在回忆中所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的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 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让鲁迅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藤野先生。
作者简介
鲁 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思想家、文学家。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等。鲁迅被称为“中国的民族魂”“中国现代文学之父”。
背景链接
1902年4月,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想通过医学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26年8月底,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写的,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纪念。
知识链接
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
朝花夕拾
知识链接
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知识链接
散 文
1.概念
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知识链接
2.特点
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
3.回忆性散文
回忆性散文也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只是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不逊 绯红 诘责 解剖
瞥见 匿名 挟 畸 形 教诲
深恶痛疾 杳无消息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piē
xùn
fēi
xié
字词梳理
字音字形
jié
pōu


huì

jiàn
yǎo
cuò
正像,好像。
宛如
鲜红。
绯红
责问。
诘责
找借口。
托辞
字词梳理
词语释义
傲慢无礼。逊,谦虚。
不逊
一眼看见。
瞥见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匿名
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杳无消息
字词梳理
词语释义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疾,痛恨。
深恶痛疾
阅读积累,交流分享
默读课文 ,圈点你认为好的句子和词语 ,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阅读积累,交流分享
根据课文,在下列句子中填入适当的词语,并反复朗读这些句子。熟读几遍之后 ,同学之间相互问答。
①上野的( )烂熳的时节 ,望去确也像( )的轻云。
②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 ,除下帽来,( ),( )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 )极了 。
③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
樱花
绯红
油光可鉴
宛如
标致

④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 ),爱国青年也愤然 。
不逊
⑤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 ,一同去( )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诘责
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干事却又竭力运动 ,要收回那一封( )信去。
⑦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 ),便说了 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匿名
凄然
⑧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 ,( )了。
杳无消息
阅读积累,交流分享
⑨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 ),小而言之, 是为中国 ,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
教诲
⑩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 )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 )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 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于是点上一枝烟 ,再继续写些为“( )” 之流所( )的文字。
瞥见
抑扬顿挫
正人君子
深恶痛绝
阅读积累,交流分享
概括事件,品析细节
浏览课文,圈出描写藤野先生的关键段落 ,看看作者写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从语言细节上,你感受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和性格特点。
(1)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藤野先生添改讲义。
概括事件
语言细节
“每一星期”(频率高);“从头到末” “都”“ 不但也 ”“一一订正”(范围广);“许多”(数量多) ;“添改”“增加”“订正”(方法多);“一直继续”(时间长)。
伟大品质
对工作兢兢业业 、认真负责。
概括事件,品析细节
(2)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 ,他又叫我去了 ,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所以很担心 ,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现在总算放心了 ,没有这回事。”
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概括事件
语言细节
“又”(频率高);“很高兴”“极有抑扬的声调 ”(热情);“很担心”"怕你”(程度深);“现在总算”(时间长)。
伟大品质
对教学充满热情,真诚关心学生。
概括事件,品析细节
(3)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 ,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 ,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 ,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藤野先生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概括事件
语言细节
“听说”“问我”“看一看”(求实精神);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专业志趣)。
伟大品质
富有求实精神和专业志趣。
从整体看 ,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平等对待来自弱国的“我”。
概括事件,品析细节
概括事件,品析细节
(1)概括事件,要找到关键动词,并用“陈述对象+陈述内容”的格式表达。
(2)品析人物形象,要从细品语言细节开始。
教师小结
研读结尾,体悟情感
文章标题是《藤野先生》,那么,在“我”的眼中藤野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对他又怀着怎样的情感呢?“我”的这些情感表现在哪些事件上?请到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寻找答案。
“伟大”的老师,“给我鼓励”的老师。
藤野先生
情 感
“最使我感激”,“我”敬重他,怀念他,学习他。
事 件
收藏讲义、悬挂照相、继续写作。
这节课,我们交流了初读课文的心得,并结合关键句积累了词语,在概括事件、研读细节中理解了藤野先生的伟大品质,知晓了鲁迅先生为什么感激藤野先生 ,也感受到了文章“纪实写人”的特点。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它的纪实性和“人物通讯”“传记”不同,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也就是说文章中还有一个“我”存在。那么,这篇文章又写了“我”的哪些事呢 ?除了表现“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外,还表现了“我”的哪些情感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