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5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9课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第1课时)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5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9课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第1课时)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1 09:2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第一课时
语 文
RJ
8年级上册
课前资料
新课导入/作者简介/知识链接/写作背景/字词梳理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理解人物/把握内容/品析语言/合作研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思维导图
01
02
03
04
1.了解传记的文体特点,把握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结构方式。
2.通过梳理南仁东的人生经历,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品味文章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学习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4.学习南仁东的品格与精神,领悟人物传记的文化内涵。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南仁东:打造中国天眼
看完这段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文体知识
传记
含义 :
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
分类 :
人物传记、自传、评传等,人物传记表现手法接近小说但需符合真实性原则,自传是第一人称叙述的自述性文学作品,评传则是记叙与评论相结合的文体。
写作特点 :
开头一般写人物基本简介,采用叙述、说明等表达方式,适当议论抒情,可按时间或人物为序,以事实为根据。
王宏甲(1953年- )
当代著名作家、报告文学作家、学者。擅长创作纪实文学和人物传记,关注科技、教育、历史等领域,作品以深入调研和情感真挚著称,注重挖掘人物精神内核。代表作品有《中国天眼:南仁东传》《智慧风暴》《长征》等。
作者简介
知识链接
中国天眼FAST
知识链接
了解人物:南仁东
南仁东(1945-2017),吉林辽源人,满族,天文学家。曾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南仁东“人民科学家”称号。
“中国天眼”自建成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南仁东及其事迹的文学创作应运而生。王宏甲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天眼:南仁东传》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王宏甲为了创作这部作品,深入南仁东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进行
采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使得该作品翔实生动、细节丰富。
写作背景
字词梳理
字音字形
潜质 尴尬 筛选 篝火
严丝合缝 瞠目结舌 热泪盈眶 朝气蓬勃
qián
gān' gà
shāi
gōu
fèng
chēng
kuàng
péng
指缝隙密合,也用来形容言行周密,没有一点儿漏洞。
严丝合缝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瞠目结舌
泪水充满眼眶。形容非常激动。
热泪盈眶
形容粗略一看就把事物尽收眼底。
一览无余
字词梳理
词语释义
形容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朝气蓬勃
整体感知
1.请默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4段)
南仁东少年求学的往事。
第二部分(第5~7段)
南仁东青年工作学习的经历。
第三部分(第8~20段)
南仁东主持大射电望远镜的选址工作。
第四部分(第21~39段)
南仁东主持开展的“中国天眼”落成并启用。
第五部分(第40~42段)
南仁东逝世,但“南仁东星”永远闪耀。
整体感知
2.作者从“看星星”的往事写起,有什么用意
介绍南仁东从小对看星星感兴趣,为他后来研究“中国天眼”,取得成就做铺垫;以看星星串起全文,使文章思路清晰。
理解人物
1.请结合课文中的批注“多处提到年份和传主的年龄,形成一条自然的线索”,按年份完成关于南仁东的人物档案表。
姓名:南仁东
生卒年月:1945年2月~2017年9月
籍贯:吉林辽源
理解人物
经 历 1963年(18岁)
南仁东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1968年
南仁东被分配到吉林省通化市无线电厂做“小
金工”
1978年(33岁)
南仁东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录取为天体物理学研究生
1993年9月
南仁东向中国科学院提出报告,争取把国际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
1994年春夏之交
南仁东主持大射电望远镜的选址工作
理解人物
经 历
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正式立项
2011年3月25日
工程正式开工,南仁东担任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
2015年11月21日
南仁东目睹最核心部件馈源舱成功地在大窝凼的上空升起
2016年9月25日(71岁)
“中国天眼”正式落成启用
2007年7月10日(62岁)
2.根据文章第一、二部分的内容,分析南仁东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少年南仁东对星星的追问,体现他主动探索的精神;
(2)初三受老师启发后努力学习,展现出他善于反思、积极进取的品质;
(3)在通化无线电厂面对挫折,他深刻认识到做事要“一丝不苟”;
(4)成功研制十千瓦电视发射机,表现出他具有坚韧不拔、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
理解人物
3.结合第一、二部分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南仁东形象的。
①通过对南仁东少年时期和通化无线电厂经历中的典型事例进行细致描写,如对星星的追问、受老师启发后的努力、在无线电厂面对挫折时的坚持等事件。
②在叙述中穿插语言描写,如“怎么不可能”,生动地展现了南仁东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为下文写他取得的成就做铺垫。
理解人物
这节课我们通过梳理南仁东的人生经历,初步感知了他的性格特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文章,探究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南仁东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收集关于射电望远镜的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天眼”对中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