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3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学习目标
1.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掌握新闻事实。 2.学习“倒金字塔结构”,了解消息语言的特点。 3.体会诺贝尔奖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上的重大意义,感受诺贝尔人格魅力。
课前学习任务
1.结合教材第1页任务一新闻阅读指导,第一课《消息二则》回顾消息有关知识。 2.结合旁批,预习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积累字词,完成预习单。 课前预习单 (一)请同学们回顾《消息二则》,制作关于消息的知识卡片 (温馨提示:你可以从概念、结构、要素、语言等角度进行介绍) (二)快速浏览《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完成下面任务。 1.我的字词积累 2.初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了解到本则消息的发稿单位是 , 点名了发稿地点,1901年12月10日电是 。 3.关于诺贝尔和诺贝尔奖,你了解多少?请查找资料,为同学们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温故知新,消息知识点梳理 请同学们回顾《消息二则》,制作关于消息的知识卡片。 (温馨提示:你可以概念、结构、要素、语言等角度进行介绍) 消息知识卡片消息的定义消息六结构消息六要素消息特点
【学习任务二】 细读品味,百年好文章,好在哪里 核心任务:对照消息知识卡片,边读边思考,这则消息好在哪里?并在文中做好批注。 活动一:明结构 知内容 1.请同学们在课文中依次标注好这则消息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请同学们跳读课文、 抓关键词句,完成学习任务单2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3.概括新闻事实。 学习要求:快速浏览,结合旁批,梳理、概括新闻事实,完成学习任务单3.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新闻事实”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
讨论:假如你是编辑,你觉得这则消息的四部分内容可以更换顺序吗?学习本则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活动二:品语言 悟情感 编辑在审稿时,尝试对个别句子进行改动,同学们,你们支持谁呢?请你在下面三处改动中任选一处进行分析。 改动一: 原文: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改稿: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明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明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改动二: 原文: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还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得他获得巨额收入。 改稿: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先后发明了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这使得他获得巨额收入。 改动三: 原文: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改稿: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有所建树。 我选择改动 ,我觉得 更好,因为 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发现消息的语言具有 、 、 、 的特点。 【学习任务三】 学以致用 共读一则“好”消息 试写一则“好”消息 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对如何评价一则消息,已经有了较为专业的评价标准。 接下来,请同学们担任人民日报的编辑,对下面这则消息进行审稿,完成作业单 相应任务。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 本报福州5月24日电(记者刘晓宇、钟自炜、王云杉)24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1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本届峰会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为期两天。 本届峰会在总体方案设计上聚焦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充分发挥数据要 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聚焦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强化高水平数字化支撑;聚焦新一代数字技术,推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当天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数字中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日趋活跃,2023年数据生产总量达 32.85ZB(1个ZB约等于10 万亿亿字节),同比增长 22.44%。数字基础设施不断扩容提速,算力总规模达到 230EFLOPS(EFLOPS 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居全球第二位。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的一项重大举措,2018年至今已连续举办7届。出席此前6届峰会的专家学者超过1700位,参展单位超1800家,促成数字经济项目签约落地近2600 个。 本届峰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国家网信办、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人民日报 2024-05-25 00:00
推荐的学习资源
视频:《天才简史——诺贝尔》 2.书籍:《好新闻的样子 中国新闻奖作品赏析》 人民日报出版社(共28张PPT)
第3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年 级:八年级上册
学 科:语文(统编版)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消息知识卡片 消息定义
消息结构
消息要素
消息特点
真实 及时 简洁
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背景和结语往往暗含在主体中)
以简要的形式及时地反映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的新闻体裁。
学习任务单一
活动一:明结构 知内容
1.明确“消息六结构”
学习要求:
快速浏览
标注好消息的结构
活动一:明结构 知内容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电头
活动一:明结构 知内容
2.梳理“新闻六要素”
学习要求:
跳读
抓关键词句
完成学习任务单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六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1901年12月10日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
诺贝尔奖获得者
颁发诺贝尔奖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颁发给过去一年各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学习任务单二
活动一:明结构 知内容
3.概括新闻事实
学习要求:
快速浏览
结合旁批,梳理、概括新闻事实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新闻事实”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介绍了诺贝尔奖颁发,交代颁奖机构、时间及获奖条件
分别介绍了5位获奖者的情况,包括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即谁获奖。
明确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即谁颁奖,在哪颁奖。
介绍了奖金来源和运作模式,是对新闻背景的交代。
结构完整
要素齐全
内容详实
……
活动一:明结构 知内容
这则消息在各部分有何亮点呢?请同学们说说你的发现。
(1)标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标题作为新闻的眼睛,要简明、醒目、概括性强。“首届”意味着这是诺贝尔奖的第一次颁发,具有极大的新闻价值。“诺贝尔奖颁发”高度概括了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电头——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路透社是英国最大的通讯社,是世界前三大的多媒体新闻通讯社。电头既交代了发稿的时间、地点、发稿单位,也体现了该则消息来源可靠,增强可信度。
(3)导语
导语不仅概括了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而且巧妙地引用诺贝尔的遗嘱介绍了诺贝尔奖。
“倒金字塔结构”
最重要事实
次重要事实
再次重要事实
更次要事实
最次重要事实
按重要性递减安排事实
导语
主体
知识卡片
改动一:
原文: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改稿: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明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明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编辑在审稿时,尝试对个别句子进行改动,同学们,你们支持谁呢?
活动二:品语言 悟情感
改动二:
原文: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还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得他获得巨额收入。
改稿: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先后发明了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这使得他获得巨额收入。
编辑在审稿时,尝试对个别句子进行改动,同学们,你们支持谁呢?
活动二:品语言 悟情感
改动三:
原文: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改稿: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有所建树。
编辑在审稿时,尝试对个别句子进行改动,同学们,你们支持谁呢?
消息语言 客观、准确、简练、平实
要边读边揣摩作者的态度和倾向。
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往往隐含在字里行间。阅读时要注意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任务一 新闻阅读
活动二:品语言 悟情感
除了对获奖者的赞美,作者的新闻立场,还表现在哪里?请同学们再读新闻,寻找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立场。
活动二:品语言 悟情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活动二:品语言 悟情感
对获奖者的敬佩与赞美
对诺贝尔奖的权威性与公信力的肯定
对诺贝尔本人的崇敬与赞美
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立场:
核心任务
从结构上看,这则消息结构完整,要素齐全,内容详实,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范文。
从语言上看,这则消息语言客观、准确、简练、平实,体现典型的新闻语言特点。同时,作者的思想感情隐含在字里行间,有明确的新闻立场。
细读品味,百年好文章,好在哪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如何评价一则消息,已经有了较为专业的评价标准。接下来,请你来担任人民日报的编辑,对下面这则消息进行审稿。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
本报福州5月24日电(记者刘晓宇、钟自炜、王云杉)24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1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本届峰会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为期两天。
本届峰会在总体方案设计上聚焦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充分发挥数据要 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聚焦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强化高水平数字化支撑;聚焦新一代数字技术,推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当天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数字中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日趋活跃,2023年数据生产总量达 32.85ZB(1个ZB约等于10 万亿亿字节),同比增长 22.44%。数字基础设施不断扩容提速,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EFLOPS 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居全球第二位。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的一项重大举措,2018年至今已连续举办7届。出席此前6届峰会的专家学者超过1700位,参展单位超1800家,促成数字经济项目签约落地近2600 个。
本届峰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国家网信办、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人民日报 2024-05-25 00:00
书面作业布置:
【固核心知识 共读一则“好”消息】
阅读消息《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完成作业单上相应的任务。(必做)
【聚核心素养 试写一则“好”消息】
近日,我校举行了新团员入团仪式,请你代表校广播站写一则消息。同时,自制一张评价量表,对你或同学写的消息进行评价。(选做)
观看视频《天才简史——诺贝尔》
推荐阅读《好新闻的样子 中国新闻奖作品赏析》 人民日报出版社
活动作业布置:
感谢观看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3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作业练习
【固核心知识】共读一则“好”消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如何评价一则消息,已经有了较为专业的评价标准。接下来,请同学们担任人民日报的编辑,对下面这则消息进行审稿,完成相应任务。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 本报福州5月24日电(记者刘晓宇、钟自炜、王云杉)24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1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本届峰会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为期两天。 本届峰会在总体方案设计上聚焦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充分发挥数据要 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聚焦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强化高水平数字化支撑;聚焦新一代数字技术,推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当天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数字中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日趋活跃,2023年数据生产总量达 32.85ZB(1个ZB约等于10 万亿亿字节),同比增长 22.44%。数字基础设施不断扩容提速,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EFLOPS 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居全球第二位。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的一项重大举措,2018年至今已连续举办7届。出席此前6届峰会的专家学者超过1700位,参展单位超1800家,促成数字经济项目签约落地近2600 个。 本届峰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国家网信办、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人民日报 2024-05-25 00:00 任务一:审结构 一则规范的消息,通常由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和背景和结语六部分构成,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请你作为编辑,审核该消息是否结构完整、要素齐全、内容详实。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消息结构 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消息要素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消息内容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
综合评价量表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评价量表 评价要素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结构完整要素齐全内容详实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其他
任务二:品语言 在写作这则消息时,记者刘晓宇、钟自炜、王云杉对消息中的语言表述存在一些分歧,请你参与讨论。 小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确实概括了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但在开幕前加上“隆重”二字,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大家怎么看? 我:加上“隆重”确实更能夺人眼球,但是 ① 。 小王: “出席此前6届峰会的专家学者超过1700位,参展单位超1800家,促成数字经济项目签约落地近2600 个。 ”在介绍前6次峰会成效时,语言是不是可以再简洁一点,用“颇有成效”代替这一系列的数字,是否可以? 我:消息语言确实要追求简练,但是 ② 小钟:我赞同你的观点,但是,“(1个ZB约等于10 万亿亿字节)(EFLOPS 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这些括号里的补充数据是否有必要呢? 我: ③ 小刘:这样客观、准确、简练、平实的新闻语言,能体现我们的新闻立场吗? 我: ④ 【聚核心素养】 试写一则“好”消息 近日,我校举行了新团员入团仪式,请你代表校广播站写一则消息并向全班同学进行播报。同时,请你自制一张评价量表,对你或者同学的消息进行评价。(选做,作业超市中的素材根据写作需要,自行取用) 作业超市A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介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B入团流程1.上团课,接受团前教育。2.递交入团申请书,申请入团。3.品学兼优者经提名推荐,成为入团积极分子。4.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获得团校结业证书,通过考核。C 入团仪式相关环节全体起立,奏唱国歌。2.德育处主任宣布新团员名单。3 入团介绍人为新团员佩戴团徽。4.庄严宣誓5.新团员代表、团委书记讲话。
【参考答案】 【固核心知识】共读一则“好”消息 任务一:审结构 1.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消息结构 标题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电头本报福州5月24日电(记者刘晓宇、钟自炜、王云杉)导语4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1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本届峰会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为期两天。主体第2、3两段背景第4、5两段结语暗含在背景中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消息要素 何时2024年5月24日为期两天何地福建省福州市何人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国家网信办、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何事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1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何故聚焦新一代数字技术,推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本届峰会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为期两天。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消息内容 第一段导语,介绍活动名称,举办地点,主题和事件第二段用三个聚焦,介绍峰会总体方案第三段解读当日发布的重要报告第四段峰会背景及从首次举办到现在的开展情况和成效介绍第五段介绍活动主办机构
综合量表答案不唯一,有理有据即可。 任务二:品语言 ①这则消息主要报道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侧重于对峰会总体方案的介绍和当日发布的报告的解读。标题要具有高度概括性,这则消息,并未强调开幕式的隆重程度,所以不可以为了夺人眼球而言过其实。 ② 颇有成效虽然高度概括了内容,但读者看完是没有概念的。专家学者超过1700位,参展单位超1800家,项目签约落地近2600 个,一系列的数字让读者对峰会的影响力有更为直观的感受。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客观、准确。 ③ 括号里的补充说明很有必要,EFLOPS普通读者是看不懂的,(EFLOPS 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的解释让读者有具体的概念和认识。 ④ 这则消息,作者的立场是对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充满期待的。消息中虽然没有明显表达作者主观感情的词,但通过主体部分的三个聚焦、对当日发布的重要报告的解读,对历年峰会成果的回顾,都能感受到作者对此次峰会的开幕充满期待。 【聚核心素养】 试写一则“好”消息 本题为开放性问题,采用选做模式。下面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写作: 青春誓言 共筑梦想 ——我校举行新团员入团仪式 2024年5月4日,我校隆重举行了新团员入团仪式,标志着又一批优秀的青年学子正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全体师生起立,高唱国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敬意。随后,德育处主任宣布了新团员名单,并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戴上团徽那一刻,意味着他们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员,每一个团员都深知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紧接着,新团员们在领誓人的带领下,面对团旗,庄严宣誓。他们用坚定的声音表达了对共青团的忠诚和对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决心。宣誓完毕后,新团员代表张正阳同学发表了感言,表达了对成为团员的自豪和将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决心。校团委副书记在仪式上发表了讲话,多新团员们提出了殷切希望。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在团歌激昂的旋律中,入团仪式愉快而庄重地落下帷幕。团歌的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诉说着青春的梦想与力量,激励着他们在新的人生阶段勇往直前,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自制评价量表评价要素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自评他评师评结构完整要素齐全内容详实采用“倒金字塔”结构语言准确、简洁、客观、平实其他加分项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3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掌握新闻事实。 2.学习“倒金字塔结构”,了解消息语言的特点。 3.体会诺贝尔奖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上的重大意义,感受诺贝尔人格魅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通过梳理新闻要素的方式,把握消息内容。 2.结合旁批,理清新闻事实,学习“倒金字塔结构”并运用到实际的消息写作中。 3.通过品味语言,了解消息的语言特征。 4.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体会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教学难点: 1.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并运用到实际的消息写作中。 2.通过语言品味,感受消息的语言特点和隐藏的作者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生活中,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同学们每天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看到各种各样的新闻。 作为新时代的公民,在阅读报纸,浏览网站时,要具备基本的新闻阅读能力。今天,我们继续开启阅读消息的新闻之旅。我们将通过阅读一则消息,共同聚焦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新课教学 学习任务一 温故知新,消息知识点梳理 通过《消息二则》的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建立了消息这一体裁的知识体系,请同学们回顾《消息二则》,说说你对消息的认识和了解。(你可以从概念、结构、要素、语言等角度进行介绍) 消息的定义以简要的形式及时地反映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的新闻体裁。消息六结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人民解放军为例)(幻灯呈现)消息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消息特点真实 时效 篇幅小
过渡:感谢同学们的分享,下面,我们将带着这些知识储备,来共同阅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学习任务二 核心任务:细读品味,百年好文章,好在哪里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这则消息到底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呢?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参考学习任务一的知识点梳理,边读边思考,这则消息好在哪里?并在文章边做好批注。(温馨提示:关注课文旁批,对你有帮助噢) A活动一:〔明结构 知内容〕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常用文体,有相对规范的写作格式。 ①消息一般由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六部分构成。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在课本中标注好本则消息的结构。 ②我们再来梳理该则消息的六要素。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 抓关键词句,完成学习任务单2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③概括新闻事实。 学习要求:快速浏览,结合旁批,梳理、概括新闻事实,完成学习任务单3.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新闻事实”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
④除了结构完整,要素齐全,内容详实这则消息在各部分有何亮点呢?请同学们说说你的发现。 小组讨论并发言 课堂预设: (1)标题高度概括且有吸引力 导语概括主要内容且引用诺贝尔遗嘱,有权威性 (3)电头信息量大…… ⑤讨论:假如你是编辑,你觉得这则消息的四部分内容可以更换顺序吗?学习本则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B活动二:〔品语言 悟情感〕 过渡:这则消息结构完整,要素齐全,内容详实,内容安排上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依次排列,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范文。那么,它在语言上有什么亮点呢? (1)编辑在审稿时,尝试对个别句子进行改动,同学们,你们支持谁呢?请小组内任选一组,展开交流讨论。 改动一原稿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改稿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明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明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改动二原稿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还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得他获得巨额收入。改稿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先后发明了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这使得他获得巨额收入。改动三原稿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改稿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建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言。 得出结论: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发现消息的语言具有客观、准确、简练、平实的特点。 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往往隐含在字里行间。这则新闻,你能读到作者的新闻立场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具体句子讨论并交流。 课堂预设:对获奖者的敬佩与赞美 对诺贝尔奖的权威性与公信力的肯定 对诺贝尔本人的崇敬与赞美 C活动小结 核心问题:百年好文章,好在哪里?你有答案了吗? 学生发言 课堂预设: (1)从结构上来看,这则消息结构完整,要素齐全,内容详实,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范文。 (2)从语言上来看,这则消息语言客观、准确、简练、平实,体现典型的新闻语言特点。 (3)作者的思想感情隐含在字里行间,有明确的新闻立场。 学习任务三 学以致用 编辑我来当 活动一: 共读一则“好”消息 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对如何评价一则消息,已经有了较为专业的评价标准。接下来,请同学们担任人民日报的编辑,对下面这则消息进行审稿。 活动二:试写一则好消息 近日,我校隆重举行了新团员入团仪式,请你代表校广播站写一则消息并向全班同学进行播报。同时,请你自制一张评价量表,对你或者同学的消息进行评价。(选做) 学习任务三作为课内外衔接,课堂完成部分,未完成的作为回家作业。 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 【固核心知识 共读一则“好”消息】 (1)阅读消息《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完成作业单上相应的任务。(必做) 【聚核心素养 试写一则“好”消息】 近日,我校举行了新团员入团仪式,请你代表校广播站写一则消息并向全班同学进行播报。同时,请你自制一张评价量表,对你或者同学的消息进行评价。(选做) 活动类作业: 观看视频《天才简史——诺贝尔》 2.推荐阅读《好新闻的样子 中国新闻奖作品赏析》 人民日报出版社 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一则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