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5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 白杨礼赞(第2课时)授课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5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 白杨礼赞(第2课时)授课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6 09:3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15 白杨礼赞
第二课时
语 文
RJ
8年级上册
课前资料
新课导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知识链接字词梳理
学习目标
朗读/整体感知/细读分析/深入探究/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思维导图
01
02
03
04
1.朗读课文,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昂扬向上精神的赞美之情。
2.理解烘托、对比、抑扬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并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3.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作品的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
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
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
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新课导入
《蜗牛》的歌词与《白杨礼赞》在写作手法上有没有相似之处
都运用了象征手法。
《蜗牛》的歌词中,蜗牛象征着每一个努力追逐梦想的普通人。
《白杨礼赞》中,白杨树象征着英勇不屈的广大抗日军民。
细读分析
写法探究
1.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提问: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高原的景象是一望无际的,“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高原上有黄色的土和绿色的麦浪,像“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这里用的是烘托技巧。写高原景象是为了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出场进行铺垫、蓄势。
细读分析
写法探究
2.本文在写法上有扬有抑,富于变化。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1)第2自然段描述完高原景色后,接着写这样的景色带给作者的感受——先是感受到 了“雄壮”,接着又觉得有一些“单调”,这是为接下来写猛然见到白杨时“惊奇地叫了一声”作衬托,为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蓄足气势,这就是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抑扬手法的使用,一是可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二是可更加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细读分析
写法探究
(2)第7自然段前两句先说白杨树可能不美,算不得“好女子”,紧接着说它“伟岸,正直,朴质”等等,夸它是“伟丈夫”,也是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细读分析
写法探究
3.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是不是有些多余 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不多余,这是为了与白杨树形成对比。
两种树的品格不同,一是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一是贵族化;两种树所代表的人也不同,一是代表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一是代表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
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小结:
好的文章常会使用一些特殊的技法来增强表这效果,如铺垫、伏笔、烘托、渲染、抑扬、对比等。我们今天学习了烘托、抑扬、对比,同学们不妨尝试将这些技巧运用于自己的写化实践,为自己的作文增色。
细读分析
写法探究
1.本文是借白杨树来象征北方广大抗日军民,这就是托物言志,采用的是象征手法。我们以前也接触过,比如《金色花》中的“金色花”,《荷叶·母亲》中的“荷叶”。你能说说象征手法的特点吗
象征手法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一般来说,象征之物和被象征之物之间必须有某种相似的特点。
象征手法
深入探究
2.《白杨礼赞》中作者是如何建立起白杨树和北方广大抗日军民之间的联想的 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思考这一问题。
伟岸 、正直、质朴、坚强不屈、傲然挺立、守卫家乡、力求上进。
象征手法
深入探究
严肃 、坚强不屈、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紧密团结、力求上进。
结合特定的写作背景,得出:白杨树象征着英勇不屈的广大抗日军民。
象征手法的解读思路是:
象征手法
深入探究
把握物象特点
结合背景分析
关联相似性
解读象征意义
3.听歌曲《红梅赞》,思考歌曲中的红梅的象征意义。
深入探究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 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 新春来 新春来
象征手法:《红梅赞》
创作背景
这首歌曲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歌。“江姐”是小说《红岩》中的人物江雪琴。《红岩》描写了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狱中地下革命斗争,而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狱中进行了英勇战斗,虽然这些共产党人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这些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象征手法:《红梅赞》
解读红梅的象征意义。
深入探究
把握物象特点
结合背景分析
关联相似性
解读象征意义
红梅的特点:不惧严寒、昂首怒放。
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英勇无畏。
红梅象征着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
“江姐”“共产党人”
象征手法:《红梅赞》
4.读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思考诗中梅花的象征意义。
深入探究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象征手法:《卜算子·咏梅》
创作背景
1960年6月,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会上苏共代表团和中共代表团发生激烈争论。会后,苏联撤走了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了几百个协定和合同,停止向中国供应重要设备。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一直对华实行经济封锁。 苏联的这一措施 ,实际上就等于断绝了中国从国外获取先进技术装备的正常渠道。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卜算子·咏梅》
创作背景
1961年12月,毛泽东正在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作着准备。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辞好,但意志消沉,于是他写了一首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目的是鼓励大家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在严重困难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大无畏的气概,顶住了大国沙文主义的压力。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也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赞誉。
《卜算子·咏梅》
解读梅花的象征意义。
拓展延伸
把握物象特点
结合背景分析
关联相似性
解读象征意义
梅花的特点:坚韧不拔、谦虚、乐观自信。
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坚决不向困难低头、勇于战胜困难。
梅花象征着英勇无畏、蔑视各种困难的中国共产党人。
“苏联撤走专家”“三年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卜算子·咏梅》
①往往使用象征手法,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表达作者的思考。
②细致描绘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从而与被象征的事物建立起某种关联。
③有时因写作时限于某种特定的背景,所以才使用象征手法来表达某种不能直接表达的含义。
深入探究
5.《白杨礼赞》是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我们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对这篇散文有了一定的认识。请以小组为单位,以《白杨礼赞》为例,归纳托物言志散文的主要特点。
示例 白杨树还可以象征中国航天人。他们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埋头苦干,他们乐于奉献,追求卓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是具有白杨精神的人。
拓展延伸
作者用白杨树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西北敌后抗日军民,你觉得白杨树还可以象征哪些人 请举一例并阐述理由。
这篇文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白杨树挺拔、向上而又不平凡的特点,与作家心目中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形象在本文中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作者把歌颂党、歌颂抗日军民这样鲜明的政治观点和炽烈的民族情感全部倾注在白杨树上。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2.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写一个作文片段。200字左右。
1.背诵课文第6~8段。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