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真题演练
《愚公移山》
(一)《愚公移山》《龙门子凝道记》比较阅读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西域贾胡有持宝来售,名曰瓓①者,其色正赤如朱樱,长寸者,直踰②数十万。龙门子问曰:“瓓可乐饥乎?”曰:“否。”“可已疾乎?”曰:“否。”“能逐厉③乎?曰:“否。”能使人孝弟乎?”曰:“否。”曰:“既无用如是,而价踰数十万,何也?”曰:“以其险远而获之艰深也。”龙门子大笑而去,谓弟子郑渊曰:“古人有云:黄金虽重宝,生服之则死,粉之入目则眯④。宝之不涉于吾身者尚矣。吾身有至宝焉,其值不特数十万而已也。水不能濡,火不能焫⑤,风日不能飘炙;用之则天下宁,不用则身独安, 乃不知夙夜求之,而唯此为务, 不亦舍至近而务至远者耶!”
(选自宋濂《龙门子凝道记·先王枢》)
【注释】①瓓(làn):玉的色彩。这里指玉。②踰(yú):超过。③厉:通“疠”,疫病。④眯:灰沙入眼而不能视物。⑤焫(ruò):烧。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居天下之广居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D.操蛇之神闻之 有闻而传之者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寓言的情节设计是为寓意服务的。如果把结局设计为愚公和他的子孙们经过世代努力终于移山成功,跟借助神力搬走大山这一结局相比,哪一个更好?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的表达意图有什么共同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愚公移山》《铁杵磨针》比较阅读
【甲】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要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真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式氏岩。
(选自《中国成语故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 ) (2)方磨铁杵(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这两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博雅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周亚夫军细柳》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宝元中,党项①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阵,遇寇多北②。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翼军③,使之出战。虏望其旗,易④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⑤。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⑥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⑦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佯却⑧;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⑨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注】①党项:北方少数民族。②北:失败。③虎翼军:打仗的劲旅。④易:认为……容易。⑤殆无遗类:全被歼灭殆尽。⑥预:事先。⑦钲(zhēng):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⑧阳却:装着退却。⑨遽:突然。
1.请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又 青 在 泾 原 尝 以 寡 当 众 度 必 以 奇 胜。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①使之出战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B.①天子为动 ②为“虎翼”所破
C.①皆执短兵器 ②群臣皆惊
D.①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 ②时虏人谓青为“天使”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虏人大笑,相谓日:“孰谓狄天使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起对对联”活动中,老师写出了上联,请你根据乙文对出下联。
上联:亚夫军细柳,军纪严明。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我最喜爱的古代将军”评选活动中,需要向活动组委会推选一位将军,并写出一段推荐词,请你从周亚夫和狄青中选出一位完成任务。(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愚公移山》《龙门子凝道记》比较阅读
【答案】1.D 2.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3.示例一:借助神力移山更好。理由:①说明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侧面表现了愚公移山的诚心和坚定的意志(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②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种富有想象力和浓厚神话色彩的结尾,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示例二:设计为愚公子孙后代移山成功更好。理由:①借助神力移走两座大山的结尾,实际上否定了愚公的执着,不利于表现对愚公移山精神的赞美(只有将结尾设计为靠人力成功移山,才能证明愚公的坚持是正确的);②有助于表现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表达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
4.示例:甲文愚公面对太行、王屋二山,认为依靠自己和子孙的力量能够将山挖平,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乙文龙门子认为,要重视自身价值的勤劳探求,不应舍近求远去追求物质层面的宝,可见两文都强调了人的价值。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居住/住宅;B.顽固/巩固;C.担心/使……痛苦;D.听说/听说。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的理解。重点词有:以,凭借。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如……何,把……怎么样。且,况且。焉,往哪里,在哪里。置,安放,放置。
3.本题考查结尾内容理解。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可认同愚公和他的子孙们经过世代努力终于移山成功,也可不认同,只需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有序即可。
示例一:愚公子孙后代移山成功更好。根据“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愚公对于移山有着坚定的信心,结尾以愚公子孙后代移山成功能更好地体现出对愚公执着的赞美,更能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品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表达了通过自力更生改造自然的愿望。
示例二:借助神力移山更好。本文为一篇寓言故事,具有神话色彩,古代人民擅长发挥想象,创造神话来寄托美好的愿望,根据“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可知,愚公用自己的坚定信念与实际行动感动了天帝,使得天帝也来帮助愚公,提前结束了移山行动,这体现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表达了对愚公移山的诚心和坚定意志的赞美。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及理解写作意图。
根据甲文“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愚公面对太行、王屋二山,认为依靠自己和子孙的力量能够将山挖平,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体现了“人”的重要性;
乙文中门子一连问了几个问题“珊可乐饥乎?”“可已疾乎?”“能逐厉乎?”“能使人孝弟乎?”,回答都是“否”,因此得出结论:宝物对我们自身没有什么好处。结合“其值不特数十万而已也。水不能濡,风日不能飘炙;用之则天下宁,不用则身独安”可知,我们自身就有无价之宝。因此,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珠宝金玉并不可贵,世上最可贵的是人的才能智慧和道德品质。人,要认清自我,发现自身的价值所在,而不要一味的舍本逐末。
【点睛】参考译文:
【乙】西域的一个经商的胡人,拿着一件名叫瓓的宝玉前来出售。宝玉的颜色像樱桃一样鲜红,直径不过一寸,价值却过了数十万。龙门子问道:“可以充饥吗?”回答说:“不可。”“可以治病吗?”说:“不可。”“能够驱灾免祸吗?”说:“不能。”“能够使人孝敬父母、尊重爱护兄弟姐妹吗?”说:“不能。”龙门子说:“既然这样无用,为什么价值高达数十万呢?”胡商说:“因为它藏于遥远险峻的地方,很难获得。”龙门子大笑,拂袖离去,对弟子郑渊说:古人曾经讲过,黄金虽然贵重,但生吞下去,人就会死去,它的粉末进入人眼里,人就会变瞎。宝物对我们自身没有什么好处。其实,我们自身就有无价之宝,它的价值绝不只数十万;而且水不能淹没它,风吹日晒也不能损它;应用它可以使天下安宁,不用它也可以保重自身。这样宝贵的东西居然不知日夜探求,而专为寻找其他一类的宝物去忙碌奔波,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愚公移山》《铁杵磨针》比较阅读
【答案】1. 苦于 正在 同“返”,往返 说
2.(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意对即可)
3.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4.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1)句意: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苦:苦于。
(2)句意:正在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方:正在。
(3)句意:才往返一次。反:同“返”,往返。
(4)句意:那位老妇人自称姓武。言:说。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
(1)汝:你。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固:顽固。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2)感:感动。意:想法。还:回去。卒:完成。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作用的分析。根据甲文“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可知,写作对象是愚公,其余的人或物都是为塑造愚公形象服务的,写山的高峻,烘托了愚公决心之大;遗男的相助烘托了愚公此举赢得了人们的支持;智叟的阻止烘托了愚公的智慧之高;神的搬山烘托了愚公精神的感人,这些都是从侧面烘托愚公的形象,使愚公直面困难、坚持不懈、为子孙造福的形象更加形象生动。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启示。甲文中,移山成功,是因为“其不已也”,“不已”即坚持不懈;乙文中,李白完成学业,是因为“太白感其意”,老婆婆誓把铁杵磨成针的毅力感动了他。由此可见,愚公与李白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就是坚持。因此,可围绕“坚持”来谈自己的启示。
示例:坚持,是最强大的力量。要坚持就必须有毅力,一个人的毅力不是先天决定的,是后天培养的。一件事只要坚持十天那么这件事就会成为一个习惯,不会觉得痛苦,再坚持下去就成了习惯。
【点睛】参考译文:
(乙)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放弃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打算(用这根铁棒)做一根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于是)回去完成了自己的学业。那位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周亚夫军细柳》
【答案】1.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 2.D
3.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入营慰劳军队。”
敌人大笑,互相说:“谁说狄青是天使神勇?”
4. 狄青打胜仗 出其不意。或:狄青出奇兵,大获全胜。(意思对,押韵即可) 5.例:周亚夫,你是真正的将军。你治军严明,在你心中,皇帝的威严也比不上如山的军令;你恪尽职守,心中只有作为军人对国家的责任;你手持兵器行礼,尽显刚正不阿之骨气。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答题时要先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
本句意思是:另一次,狄青在泾原(带兵),曾经要以少数兵力抵挡人数众多的敌人,思虑到必须用计谋才能取胜。根据句意可断。
“泾原”为“青”的宾语,“尝”为一般句首标志词,所以在中间停顿;“以寡当众”是说狄青作战勇猛,以少敌多,“度必以奇胜”是说狄青有过人的谋略,所以在中间停顿。
故断句为: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使:动词,派遣/动词,派遣;B.为:表被动/表被动;
C.皆:副词,全,都/副词,全,都;D.谓:动词,告诉/动词,称;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字词:
①上:皇上;乃:就;使:派遣;使:使节;持节:手持符节;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诏:告诉。
②虏:胡人;相:相互;孰:谁。
4.本文考查拟写对联。
结合材料内容,结合上联,可以用“狄青用神兵,大败敌寇”来对。
5.本文考查拟写推荐语。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本题要从文中的人物形象入手,如军纪严明,刚正不阿等角度赞美周亚夫;从智计百出、骁勇善战的角度来赞美狄青,任选其一,注意字数。
示例:狄青,你是一位伟大的将军。你巧换战旗,大获全胜;你佯装退却,出其不意;你骁勇善战,屡建奇功,你,是敌人心目中的“天使”,是我们心中的“真将军。”
【点睛】参考译文
[乙]宝元年间,党项人常常侵犯边境,当时刚刚招募的“万胜军”还没有经过作战阵法的演习,与敌人作战经常败北。狄青当了将领后,有一天,把“万胜军”的旗帜全部交给“虎翼军”让他们出战迎敌。敌人望见这些旗帜,认为容易对付,全军径直冲过来,结果被“虎翼军”打败,兵士几乎所剩无几了。另一次,狄青在泾原(带兵),曾经要以少数兵力抵挡人数众多的敌人,思虑到必须用计谋才能取胜。事先告诫全军都放下弓筋,一律使用短兵器。传令全军,听到一声钲响就停止前进,听到第二声就严整阵容假装撤退。钲声一停就高喊着冲向敌人。士兵们都像他要求的那样上阵。刚一遇敌人,还没有接战,声立刻响了起来,土兵们都停止前进:第二次声响起,又都撤退。敌人大笑互相说:“谁说狄青是天使神勇啊?”当时敌人称狄青为“天使”。钲声突然停止,兵们一下子冲向敌人,敌兵阵脚大乱互相踩踏致死的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