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子湖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4周第7.8课时
主备人: 彭文龙 审核人: 审批人:
学 科: 历史 班级:701 上课时间:
课 题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授课人
课 型
新授
班班通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的了解,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通过想像唐人的生活,培养丰富的想像力。想像一下自己作为一个唐代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以此了解唐朝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像唐人时的衣食住行情况,借此体会盛唐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教材分析
重 点
秦汉的建立与发展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制度,推动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影响着那个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精神风貌。
难 点
针对与唐朝人密切相关的科举制和衣食住行以及反映出的精神风貌展开合理想象
教 学 方 法
谈话法、讲解法、图示法
教 具 准 备
准备有关资料,准备一些便于复习巩固的练习,将收集到的资料和课本板书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 法 指 导
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情境导入
设置环节:〖穿越时光的隧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乘坐时光列车超越时空隧道,做个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去唐都长安赶考吧。赶考的人很多,竞争很激烈,你一定不要输给别人哦!
明确目标
了解唐朝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知道唐朝长安人的衣食住行时尚以及所反映出的精神风貌。
新授内容
一、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设置环节:〖知己知彼〗
1.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2.重在考查哪些能力?
设置环节:〖你说我说〗
说说唐朝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们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开创出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赋予了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过渡:〖出发咯〗
恭喜你!如今你已金榜提名落户长安。请带我们一起走进长安人的日常生活,去体验他们的衣食住行吧!注意别忘了展现博大宏伟的盛唐精神。(展开小组讨论)
二、衣食住行时尚
教师借助图片展示唐朝人的衣食住行
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你在长安城里感受到的盛唐精神是什么呀?
重温目标,解决重难点。
〖体验历史〗
。
板书设计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饮茶风俗风靡全国是在唐代。(我国是茶的故乡)
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盛唐时期,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作业布置
补充作业和填充图册
教学反思
结合相关资料,重点要进行总结和分析,课后要加强练习。
课件54张PPT。1复习提问1.隋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唐朝的建立时间—— ,建立者——都城——
3.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皇帝——,地位——,三点——,四段————,五河————,历史作用——————
4.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什么?
5.贞观新政的内容?
6.贞观遗风的内容?
7.开元盛世的内容?
8.中国古代的盛世局面有哪些?分别的皇帝是谁?
9.唐朝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在位时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史称她的统治有什么?她统治的时期,在唐朝社会的发展中居于什么地位?
(3)图三中的人物是谁?他统治的前期,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4)依据所给材料,图中三位人物在治国措施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复习旧知3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科举制 41.知道科举制的创立,内容,主要作用
2.想像唐人的生活情况,体会盛唐时代生机勃发的活力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塑造自信大度的气质。
学习目标5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晋书·王沈传》只 注 重 门 第科举制诞生的背景(20页最上面小字)6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乘坐时光列车穿越时空隧道,做个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去唐都长安赶考吧。赶考的人很多,竞争很激烈,你一定不要输给别人哦!穿越时光的隧道71.科举制首创于哪个朝代?完善于什么时候?
2.科举制的含义是什么?
3.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4.科举制重在考查哪些能力?8科举制度创立:完善:含义:科目:隋朝唐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为选官标准的原则明经 进士(受人民推重)儒家经典策问、经史、杂文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9科举科目:明经和进士1011开考了12大雁塔唐代进士及第
后,要题名大
雁塔,考中进
士称为“雁塔
题名”。13千万不能作弊141516登 科 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矣,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17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18寒窗苦读春闱应考赴京考试秋闱大考金榜题名游长安19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瓒绂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科举制度的确立,使没有家世背景的人可以指望通过它来提高门第,世家大族也可指望通过它来维持高门,否则都将导致家族的衰败。20〖你说我说〗说说唐朝科举制的历史作用。中央政权国家机构士子社会→扩大社会基础→增强活力和办事效率→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21 恭喜你!如今你已金榜题名落户长安。请带我们一起走进长安人的日常生活,去体验他们的衣食住行吧!注意别忘了展现博大宏放的盛唐精神。22二、衣食住行时尚 骑马出行普遍而富于情趣1.吃(喝)2.行3.穿饮茶习俗 、 胡食在唐朝风靡全国唐朝人喜爱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中原地区的双面锦等丝织品面料也传到新疆4.住居住条件大大改善23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为什么? 国运鼎盛、政局安定、制度创新……24唐朝长安人流行穿胡服耶!衣25唐代花式糕点新疆吐鲁番出土的馕食26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27美酒千杯难知己,清茶一盏也醉人。 以茶会友28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以茶入诗29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行3031唐代圆领袍衫及幞头“云想衣裳花想容”323334唐朝仕女35363738 美国的唐人街 拉美的唐人街39 你在长安城里感受到的盛唐精神是什么呀? ?40昭陵六骏41〖讨论〗 你在长安城里感受到的盛唐精神是什么呀?体现了:
展示了:
激荡着:胡汉交融、中西贯通博大开放、汇纳百川、充满活力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42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科举制焕发的活力表现原因衣食住行时尚 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鼎盛的国运科举制度的激发一系列社会改革为盛唐时代注入了生机与活力431.(2013·聊城学业考试)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
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
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C442.(2013·山西中考)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
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
了三分之二。这种变化说明 ( )
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 B. 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
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 D. 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B453.(2010·重庆中考)唐朝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
A.辛勤耕作 B.作战立功
C.经商致富 D.参加科举考试
4.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
醋茶。”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DB465.如果让你作一个介绍唐代社会精神风貌的发言人,你可
以选择下列哪一项作为标题 ( )
A.多元化的交融、碰撞 B.盛世时代的奢华
C.大一统的宏大气度 D.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D47练习:1、下列各项制度中,为隋朝创立的有:
①郡县制②均田制③三省六部制④科举制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B482、对科举制度,不正确的评价是( )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对当时历史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C.扩大了官吏来源,巩固了封建国家统治 的基础
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B493、科举制度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 )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A、才能 B 家世背景
C 人品 D 修养A504、科举制度的影响,我们从侧面来分析,下面分 析不正确的是( )
A、“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科举考试最大的获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B、参加科举考试人数众多——科举考试笼络了一大批读书人。
C、科举考试明经科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科举制度控制了读书人
D、“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人们普遍推重明经考试。D515、茶是故乡浓,有关唐朝茶文化内容不正确的是( )
A.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B.品茶是美的享受,以茶会友,以茶入诗,蔚然成风。
C.茶作为普通饮品已经超过酒的作用。
D.茶税成为国家财政的来源之一,茶成为中原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品。C527、唐代盛行骑乘之风,其中最流行的交通工具是( )
A.骑马 B.肩舆
C.骑驴 D.驿驴A538、下面有关唐朝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博大宏放出现的原因是:国运鼎盛,政局安定,制度创新。
B.唐朝不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C.体现了唐太宗“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的追求。
D.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B549、下列描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句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李白激昂奔放,自我肯定的精神境界
B.表现出盛唐无所羁束和激昂豪迈的精神风貌
C.李白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复杂感情
D.唐代社会不重视人才的现象非常突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