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检测(二) 体液调节(含解析)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阶段质量检测(二) 体液调节(含解析)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13 21:1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阶段质量检测(二) 体液调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50分。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酶、激素以及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激素和神经递质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B.激素种类多、量极微,不组成细胞结构
C.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改变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
D.酶、激素和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灭活
2.甲状腺激素在调节新陈代谢、胎儿发育和心血管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天气寒冷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会出现手脚冰冷、精神不振的症状
B.适当补充碘可以预防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
C.甲亢病人容易情绪激动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
D.母亲怀孕期间患甲状腺疾病可能影响胎儿大脑及神经认知发育
3.促胰液素对胰酶分泌有一定的加强作用,若与促胰酶素一起给予,则明显增加胰酶的分泌。促胰液素对人、狗、大鼠的胃酸分泌和胃肠道活动有抑制作用。已知两种激素都是蛋白质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进行实验时给实验动物饲喂促胰液素和促胰酶素
B.促胰液素和促胰酶素在促进胰酶分泌上具有协同作用
C.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D.切割动物胰腺后,可以从胰腺研磨液中提取到促胰液素
4.血液中的CO2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与水结合生成碳酸后解离出H+,H+刺激位于延髓的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进入血液可参与体液调节
B.CO2刺激呼吸运动加深、加快的过程依赖完整的反射弧
C.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后,可使感受器神经元膜受刺激部分的Na+内流
D.若某人患病导致呼吸困难,则会引起体内乳酸增加和CO2含量减少
5.在激烈的体育比赛时机体会出现大量产热、出汗、肌细胞代谢产物增多等生理状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激烈比赛的运动状态下,运动员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
B.剧烈运动时会生成乳酸,生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比赛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多,促进Na+的重吸收
D.运动过程中心率加快此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6.“失温”即人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5 ℃,失温者会出现颤抖、心率升高、协调性下降,甚至晕厥,严重者会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轻度失温状态时,人体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B.失温现象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人体核心温度降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刺激并产生冷觉
D.失温的原因是人体长时间处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的状态
7.健康人的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图1、图2分别为甲、乙、丙三人空腹及餐后的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可能为糖尿病患者,丙个体正常
B.甲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异常患者
C.乙可以通过口服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浓度
D.胰岛素可以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发挥作用
8.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主要受如图所示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影响,同时血钠浓度也会影响醛固酮的分泌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相同,但二者在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种类不同
B.血钠含量升高后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醛固酮的分泌
C.当机体大量丢失水分时会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醛固酮
D.肾素作为酶参与图示过程,醛固酮属于信息分子
9.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a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
B.b引起下丘脑分泌并释放②抗利尿激素
C.c引起下丘脑分泌③胰高血糖素
D.d引起下丘脑产生④电位变化
10.将实验狗分成A、B两组,均摘除胰腺使它们患糖尿病,随后向A组注射提取液①,B组注射提取液②,结果发现两组狗的血糖均恢复正常。提取液①和提取液②的制备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组别 对胰腺的处理 加入酒精 研磨 提取液
甲狗 结扎胰管使其萎缩 - + ①
乙狗 - + + ②
注:“+”表示有处理或加入,“-”表示不做处理。
A.摘除胰腺后,狗的原尿渗透压会高于摘除胰腺之前的渗透压
B.结扎胰管后,甲狗肝糖原的分解速率可能会减慢
C.酒精可能使胰液中的蛋白酶失活但不破坏胰岛素
D.实验摘除胰腺运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11.为提高绵羊产仔率,研究人员给母羊肌肉注射促性腺激素并取得显著效果。右图是绵羊体内的相关调节机制,其中的甲、乙、丙代表器官,a、b、c代表激素,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a代表促性腺激素,能促进卵巢分泌雌激素,使更多的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B.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能作用于甲的根本原因是受体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雌激素b的分泌过程中的调节方式有分级调节、负反馈调节、体液调节
D.绵羊受到惊吓时下丘脑控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过程也可用上图来表示
12.人在睡梦中偶尔会出现心跳明显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惊叫。如果此时检测这些人的血液,会发现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不受大脑皮层控制
B.睡梦中惊叫等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
C.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
D.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素释放进而引起心跳加快,说明内分泌腺可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13.为探究下丘脑对哺乳动物生理活动的影响,某学生以实验动物为材料设计一系列实验,并预测了实验结果,不合理的是 (  )
A.若损毁下丘脑,再注射甲状腺激素,可抑制TRH分泌
B.若切除下丘脑,将无法合成抗利尿激素,可导致机体脱水
C.若损伤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可确定体温调节中枢的具体部位
D.仅切断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联系,短期内恒温动物体温稳定
14.红光和蓝光是可见光中不同波段的光。科研人员测定夜间不同光照条件下人体进食后的血糖水平,结果如图1。图2中AUC值用于衡量血糖调节能力,两者通常是负相关关系。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
A.30分钟后血糖降低是因为胰岛素的作用
B.夜间光暴露会导致血糖调节能力增强
C.蓝光对血糖调节能力的影响更严重
D.夜间应减少使用电子设备(发蓝光)
15.某科研小组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相同
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
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
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16.如图表示正常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共有3种激素的本质不是蛋白质或多肽
B.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②产生渴觉
C.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都与①有关
D.血糖低于正常值时,④和⑥可起协同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
17.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睡眠过程中人体内褪黑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B.图中的调节过程中,信息分子既有神经递质也有激素
C.有灯光存在会影响睡眠质量,因为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减少
D. 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18.研究人员在白天和夜晚分别设置光照和黑暗两种条件,对人体血糖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如图。据图推测,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白天时,人体的血糖代谢较夜晚旺盛
B.夜晚时,人体胰岛素的分泌量较白天低
C.夜晚黑暗时的血糖代谢较白天黑暗时的旺盛
D.夜晚光照时的胰岛素含量可能较白天光照时低
19.抗利尿激素(ADH)也称为血管升压素,该激素可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ADH属于多肽类激素,其受体位于靶细胞膜上
B.ADH能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C.ADH由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
D.ADH通过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促进水的重吸收
20.生理学家提出,含氮类激素把某种信息由分泌细胞带到靶细胞,这些激素物质是“第一信使”。含氮类激素到达靶细胞后,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进而引起细胞原有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激活的腺苷酸环化酶可促进细胞内的ATP转化为第二信使cAMP
B.图中5'-AMP转化为ATP的过程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C.由于性激素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中,因此细胞膜上可能没有性激素受体
D.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为第一信使,则其受体分布在肾上腺皮质细胞的细胞膜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1.(8分)雌二醇是一种性激素,雌二醇水平的测定可以帮助判断卵巢功能以及协助诊断相关疾病,如黄体(黄体为卵巢的一部分)功能不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雌二醇的分泌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通过垂体对卵巢分泌的雌二醇进行调节,这种分层调控属于    调节。雌二醇在作用于靶细胞时,能以      方式跨膜运输。
(2)胰岛素在抑制血糖来源方面的作用是 

(3)1型糖尿病(由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患者往往会出现卵巢功能异常,据图分析,原因可能是机体分泌的胰岛素水平降低导致             ,影响到卵巢的功能;同时卵巢功能的异常使雌二醇分泌    (填“增加”或“减少”),导致黄体生成素分泌     (填“增加”或“减少”),进一步加深对到卵巢功能的影响。
22.(14分)如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a~d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        ,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
(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     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     (填a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吸收方式主要是     。
(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主要通过          和           等途径增加散热;激素b的名称是           ,其生理作用是                    。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体温调定点,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体温调定点为37 ℃左右。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38.5 ℃时,与正常状态相比,调定点   (填“上移”“下移”或“不变”),此时机体产热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
23.(12分)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位于下丘脑,某生物兴趣小组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中有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
Ⅰ.取两只性别、年龄和生理状况一致的成年小白鼠,标记为甲组、乙组,并测定体温;
Ⅱ.用手术方法破坏甲组小鼠的下丘脑,乙组小白鼠相同位置手术但对下丘脑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Ⅲ.把甲组小鼠置于10 ℃环境中,乙组小白鼠置于30 ℃环境中;
Ⅳ.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在这期间,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些不妥之处,请提出改进意见a. 
;
b. 

预期结果与结论:
(2)改进实验后,若                                       ,则假设成立;若                  ,则假设不成立。
24.(16分)研究发现,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等应激状态下,易引起血糖升高进而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部分机理如图1,其中CORT(皮质醇,一种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Ins(胰岛素)会竞争性结合InsR(胰岛素受体),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回答下列问题:
(1)过度紧张、焦虑时,机体能调控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后,“ ”处的生理效应是 

(2)图1中激素a为          ,与CORT共同作用的靶器官是   。交感神经兴奋使肠道L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     。
(3)据图1分析,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等应激状态下血糖升高,一方面机体经          轴促进CORT的分泌,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另一方面交感神经兴奋使        ,从而直接或间接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糖升高,诱发2型糖尿病。
(4)研究发现,糖尿病脑病是大脑海马组织中神经细胞长期暴露在高糖环境中引起细胞凋亡所致,其部分信号通路如图2,其中IKKs、NF-xB、Klotho(一种抗衰老蛋白)和PRX2(一种抗氧化蛋白)均为细胞内蛋白质。利拉鲁肽(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与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与高血糖刺激相似)对糖尿病脑病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为探究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动物 皮下注射处理 (400 μg·kg-1· d-1,持续8周) 8周后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相关蛋白质的表达量/β-Actin蛋白的表达量)
IKKs NF-xB Klotho PRX2
1 正常大鼠 生理盐水 0.39 1.0 0.45 0.36
2 糖尿病脑 病大鼠 生理盐水 0.76 2.8 0.23 0.43
3 糖尿病脑 病大鼠 利拉鲁肽 0.58 1.6 0.53 0.58
①图中,高糖应激下经过程A、B会进一步加剧炎症,加速神经细胞的凋亡,这种调节机制为       。
②实验中,由于β-Actin蛋白在细胞中表达量是相对稳定的,故计算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时以β-Actin蛋白作为参照。与组别1相比,组别2中PRX2表达量升高的原因是在高血糖环境中,       含量上升,诱发炎症反应,进而激活氧化激酶,最终导致PRX2表达量升高。
③综上研究,利拉鲁肽对糖尿病脑病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理是 

阶段质量检测(二)
1.选D 酶发挥作用前后自身不发生任何改变,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或回收,激素在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D错误。
2.选C 天气寒冷时机体散热多,需要机体通过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低,而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天气寒冷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会出现手脚冰冷、精神不振的症状,A正确;碘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甲状腺激素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适当补充碘可以预防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B正确;甲亢病人容易情绪激动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的兴奋性,C错误;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和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母亲怀孕期间患甲状腺疾病可影响胎儿大脑及神经认知发育,D正确。
3.选B 促胰液素和促胰酶素都是蛋白质类激素,若饲喂,会被消化道内的消化酶水解,A错误;由题意可知,促胰液素对胰酶分泌有加强作用,若与促胰酶素一起给予,则明显增加胰酶分泌,故促胰液素和促胰酶素在促进胰酶分泌上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不能促进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错误;胰腺研磨液中含有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会将促胰液素水解,故切割动物胰腺后,从胰腺研磨液中不能提取到促胰液素,D错误。
4.选D CO 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呼吸作用产生的CO 2进入血液可参与体液调节,A正确;一定浓度的CO 2通过反射弧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B正确;H +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后,可使感受器神经元膜受刺激部分的Na +通道打开,引起Na +内流,C正确;若某人患病导致呼吸困难,则会导致O 2的吸收、CO 2释放困难,因此引起体内乳酸增加和CO 2含量增加,D错误。
5.选C 运动时,骨骼肌是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A错误;肌细胞无氧呼吸生成乳酸,该过程发生在细胞中,而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比赛时,由于大量出汗,Na +流失较多,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 +的重吸收,C正确;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心率加快,此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D错误。
6.选C 轻度失温状态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减少散热,A正确;人体有维持体温稳态的能力,但长时间产热量小于散热量,导致“失温”,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B、D正确;体温降低,冷觉感受器受刺激,将兴奋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而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冷觉,C错误。
7.选A 由图1可知,甲、乙餐前和餐后的血糖浓度均高于正常值,符合糖尿病的血糖标准,说明甲、乙两人均为糖尿病患者,丙为正常人,A正确;甲餐后的胰岛素浓度很低,但是血糖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值,说明甲的胰岛素含量异常,B错误;乙餐后的胰岛素浓度很高,但是血糖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值,故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异常,导致乙的靶细胞膜上受体与胰岛素的结合能力较低,使胰岛素不能很好地发挥降血糖的作用,而且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失效,C错误;激素是信息分子,并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D错误。
8.选C 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都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但二者在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种类不同,A正确;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血钠的吸收,当血钠含量升高后才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醛固酮的分泌,B正确;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C错误;图中肾素具有催化作用,作为酶参与该过程,醛固酮是激素,属于信息分子,D正确。
9.选D 当人过度紧张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中的相关细胞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下丘脑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使尿量减少,B错误;血糖含量降低时,由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C错误;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产生电位变化,D正确。
10.选B 摘除胰腺后,狗由于不能产生胰岛素而患上糖尿病,糖尿病狗的原尿中出现葡萄糖,狗的原尿渗透压会高于摘除胰腺之前的渗透压,A正确;结扎胰管会引起胰腺的萎缩,但胰岛的功能正常,甲狗肝糖原的分解速率可能不会减慢,B错误;向A组注射提取液①,B组注射提取液②,结果发现两组狗的血糖均恢复正常,说明乙狗的胰腺加入酒精研磨后的提取液②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说明酒精可能使胰液中的蛋白酶失活但不破坏胰岛素,C正确;摘除胰腺属于人为减少了影响因素,实验摘除胰腺运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D正确。
11.选D 分析题图可知,b可以作用于器官甲和器官丙,所以b表示性激素,乙为性腺,那么a为促性腺激素,能促进卵巢分泌雌激素,使更多的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A合理;甲为垂体,c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作用于甲的直接原因是甲细胞表面有相应的受体蛋白,根本原因是受体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合理;雌激素b的分泌过程中的调节方式有分级调节、负反馈调节和体液调节,C合理;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但肾上腺素是由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而不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腺体轴完成的,D不合理。
12.选A 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A错误;睡梦中惊叫属于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B正确;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C正确;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进而引起心跳加快,说明内分泌腺可受外周神经系统的调节,D正确。
13.选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若损毁下丘脑,则机体无法分泌TRH,A不合理;下丘脑可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若切除下丘脑,将无法合成抗利尿激素,可导致机体脱水,B合理;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因此损伤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可确定体温调节中枢的具体部位,C合理;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若仅切断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联系,短期内恒温动物仍可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D合理。
14.选B 人体进食后体内血糖水平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因此30分钟后血糖降低是因为胰岛素的作用,A正确;AUC值用于衡量血糖调节能力,两者通常是负相关关系,由图2可知,与黑暗相比,夜间光暴露AUC值升高,因此夜间光暴露会导致血糖调节能力减弱,B错误;由图1、图2分析可知,蓝光对血糖调节能力的影响更严重,C正确;夜间光暴露会导致血糖调节能力减弱,因此夜间应减少使用电子设备(发蓝光),D正确。
15.选D 为了排除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影响,实验前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并且保证所选家兔的生理状况相同,A、B正确;为了不影响家兔体内的渗透压,激素需要用生理盐水配制,C正确;由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两者作用效果相抗衡,D错误。
16.选D 图中甲状腺激素、⑥(肾上腺素)的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的本质主要是类固醇,而③(抗利尿激素)、④(胰岛素)、⑤(胰高血糖素)属于蛋白质或多肽类,即图中共有3种激素的本质不是蛋白质或多肽,A正确;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把兴奋传到②(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渴觉,B正确;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都位于①(下丘脑),C正确;据图可知,血糖低于正常值时,⑤(胰高血糖素)和⑥(肾上腺素)协同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④(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D错误。
17.选A 由题图可知,褪黑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故睡眠过程中人体内褪黑素不会逐渐增加,A错误;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松果体,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属于激素,因此信息分子既有神经递质也有激素,B正确;有灯光存在会影响睡眠质量,因为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减少,C正确; 由题图可知,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18.选C 由图可知,白天时,人体血糖浓度较夜晚低,说明白天人体的血糖代谢较夜晚旺盛,夜晚人体胰岛素的分泌量较白天低,A、B合理,C不合理;夜晚光照时血糖浓度较白天光照时高,说明夜间光照时的胰岛素含量可能较白天时光照低,D合理。
19.选B 抗利尿激素(ADH)化学本质是多肽,其受体位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A正确;ADH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降低,B错误;ADH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通过血液运输,最终作用于靶细胞,C正确;据图所示,ADH通过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从而促进水的重吸收,D正确。
20.选D 据图可知,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作为第一信使,先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该物质促进细胞内ATP转化为cAMP,cAMP作为第二信使激活细胞的特殊机能,A正确;图中5'-AMP转化为ATP的过程属于ATP的合成,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B正确;由于性激素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中,因此细胞膜上可能没有性激素受体,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C正确;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其靶器官是垂体)为第一信使,则其受体分布在垂体细胞的细胞膜上,D错误。
21.解析:(1)下丘脑通过垂体对卵巢分泌的雌二醇进行调节,这种分层调控属于分级调节;雌二醇为脂溶性物质,故能以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运输。
(2)胰岛素在抑制血糖来源方面的作用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以降低血糖来源。
(3)1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卵巢功能异常,据图分析,原因可能是机体分泌的胰岛素水平降低导致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影响到卵巢的功能;同时卵巢功能的异常使雌二醇和黄体生成素分泌减少,进一步加深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答案:(1)分级 自由扩散 (2)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3)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 减少 减少
22.解析:(1)据题图可知,如果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作出综合分析并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心率减慢,血管紧张度下降,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
(2)如果大量出汗,失去较多水分,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激活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作用到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该过程主要是通过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分,因此水分吸收方式主要是协助扩散。
(3)体温升高时,机体主要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加等途径增加散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b,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激素c作用于甲状腺,因此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作用是促进(腺)垂体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体温调定点为37 ℃左右,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38.5 ℃时,与正常状态相比,体温调定点上移,此时温度相对恒定,说明产热等于散热。
答案:(1)(特异性)受体 神经 (2)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协助扩散 (3)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汗腺分泌增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腺)垂体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上移 等于
23.(1)应增加两组小白鼠的数量,避免偶然因素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相同的较低温度环境中 (2)甲组小白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组小白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甲、乙两组小白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
24.解析:(1)过度紧张、焦虑时机体能调控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故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后,“ ”处的生理效应是促进肝糖原合成以及转变成非糖物质。
(2)图1中激素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ORT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故激素a与CORT共同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交感神经兴奋对肠道L细胞起着抑制作用,即表现为使肠道L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状态。
(3)据图1分析,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等应激状态下血糖升高,一方面机体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促进CORT的分泌,该激素与Ins(胰岛素)会竞争性结合InsR(胰岛素受体),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降血糖效果下降;另一方面交感神经兴奋使GLP-1分泌减少,从而直接或间接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糖升高,诱发2型糖尿病。
(4)①由图2可知,高糖应激下经过程A、B会进一步加剧炎症,加速神经细胞的凋亡,导致糖尿病脑病的发生,这种调节机制为正反馈调节。②与组别1相比,组别2中的实验动物是糖尿病脑病大鼠,在高血糖环境中,IKKs、NF-xB含量上升,诱发炎症反应,进而激活氧化激酶,最终导致PRX2表达量升高。③综上研究,利拉鲁肽对糖尿病脑病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相关蛋白的合成,对高糖环境引起的炎症反应有所缓解,进而使Klotho含量上升,激活TRX/PRX系统,使PRX2的合成增多,进而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使神经细胞凋亡减少,进而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答案:(1)促进肝糖原合成以及转变成非糖物质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外正内负 (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GLP-1分泌减少 (4)①正反馈调节 ②IKKs、NF-xB ③通过抑制相关蛋白的合成,对高糖环境引起的炎症反应有所缓解,进而使Klotho含量上升,激活TRX/PRX系统,使PRX2的合成增多,进而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使神经细胞凋亡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