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2.概述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在维持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
聚焦·学案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学案设计]
(一)理清免疫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类型 形状 分布 功能
扁桃体 形状像扁桃 咽腭部 其内部有免疫细胞,具有 功能
淋巴结 呈圆形或豆状 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 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胸腺 呈扁平的椭圆形 胸骨的后面 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脾 呈椭圆形 胃的左侧 含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 与清除衰老的 等
骨髓 — 骨髓腔或骨松质内 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地,是 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二)辨明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1.来源: 。
2.主要种类
项目 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模式图
分布 在 中成熟,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在 中成熟,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和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 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
功能 T细胞特异性识别靶细胞膜表面的信号,分裂并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特异性识别抗原,分裂、分化为 和记忆B细胞 具有强大的吞噬、 功能 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3.抗原与抗原呈递细胞(APC)
(1)抗原: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 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这些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2)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 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
细胞。
|情|境|探|究|思|考|
树突状细胞(DC)因其成熟时在形态上像神经元上的树突而得名,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曼发现。斯坦曼利用自己发现的树突状细胞治疗自己的胰腺癌,使自己多活了4年多。
(1)树突状细胞(DC)是一种免疫细胞,它具有什么功能?
(2)人体内与树突状细胞(DC)具有类似功能的主要还有哪些细胞?它们统称什么细胞?
(3)斯坦曼靠着自己的这一套免疫疗法使自己多活了4年多,在这种疗法中与他自身免疫系统斗争的抗原是外源的吗?为什么?
(三)举例说明免疫活性物质的种类和作用
项目 抗体 溶菌酶 细胞因子
来源 由浆细胞分泌 由免疫细胞、唾液腺、泪腺等产生的蛋白质 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
举例 抗毒素、凝集素 —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作用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 的蛋白质 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而使细菌溶解,使病毒失活 主要介导白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迁移训练]
1.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
(1)抗原呈递细胞(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 )
(2)干扰素、抗体、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三者发挥相同的免疫作用。( )
(3)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
(4)抗原、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
2.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具有抗原处理等功能
B.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白细胞介素等,只有免疫细胞才能产生
C.胸腺是T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D.免疫细胞是指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各种淋巴细胞
3.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B.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都是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骨髓、胸腺、脾等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的场所
D.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聚焦·学案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
[学案设计]
(一)理清人体免疫系统三道防线的组成
1.第一道防线: 。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3.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 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 免疫。
(二)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含义 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 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 都有防御作用 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 起作用,具有特异性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特点 ①先天性;②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③作用弱、范围广、时间短 ①后天性;②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③作用强、范围小、时间长
基础 第一、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联系 ①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形成的;②特异性免疫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会加强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③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辨清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典例] 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一系列免疫反应,下列叙述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抗毒素(一种抗体)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尝试解答:选________
[思维建模]
判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三个依据
[迁移训练]
1.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 )
(2)特异性免疫形成的时间晚于非特异性免疫。( )
(3)机体中衰老或突变的细胞被及时识别和清除以实现免疫自稳。( )
(4)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会有持续的病毒感染或肿瘤发生。( )
(5)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病或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 )
2.连线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3.免疫调节作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人体的三道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
B.第一道防线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第二、三道防线构成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C.“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无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侵入人体
D.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4.如图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细胞的活动既可以由神经系统调节,也可以通过有关激素调节
B.由图可以推断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
C.激素、神经递质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
D.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可能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
一、建构概念体系
二、融通科学思维
1.研究发现,胸腺发育不良的小鼠体内几乎检测不到T淋巴细胞,其原因是什么?
2.提取某病毒感染康复者的血清输给临床病人,有助于病人康复的原因是什么?
3.从免疫系统的功能分析,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易发生肿瘤的原因是什么?
三、综合检测反馈
1.溶菌酶是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抗感染物质,人的泪液和唾液中含有溶菌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菌酶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溶菌酶的合成离不开核糖体、内质网、溶酶体
C.唾液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一部分
D.溶菌酶参与的机体的免疫防御过程不具有特异性
2.自然杀伤细胞(NK)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等有关,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其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
B.颗粒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
C.NK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
D.NK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3.免疫调节是人体内的护卫队,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常见的有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B.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二者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C.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后者针对性强
D.人体识别并清除侵入人体的病菌,这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4.气管黏膜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在抗原刺激下,分泌型抗体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甲细胞的内质网发达
B.与普通抗体相比,IgA二聚体有更多的抗原结合位点,与相应病原体有更高的亲和力
C.sIgA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
D.sIgA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聚焦·学案一
[学案设计]
(一)防御 T细胞 血细胞 血细胞 B细胞
(二)1.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2.胸腺 骨髓 细胞毒性 辅助性 浆细胞 呈递抗原 3.(1)蛋白质 (2)摄取和加工处理
[情境探究思考]
(1)提示: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2)提示:巨噬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APC)。
(3)提示:不是,与他自身免疫系统斗争的抗原是体内产生的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三)抗原
[迁移训练]
1.(1)× (2)× (3)× (4)×
2.选A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A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错误;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C错误;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D错误。
3.选C 各种免疫细胞,如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都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的细胞分化,A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几类主要的细胞因子,B正确;免疫细胞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C错误;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相互联系,D正确。
聚焦·学案二
[学案设计]
(一)1.皮肤、黏膜 2.杀菌 3.特定的抗原 特异性
(二)遗传 多种病原体 特定的抗原
(三)抗原性异物 衰老或损伤 突变
[典例] 选D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不属于人体的免疫,C不符合题意;体液中的抗毒素属于抗体,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属于特异性免疫,D符合题意。
[迁移训练]
1.(1)× (2)√ (3)× (4)√ (5)×
2.Ⅰ-③ Ⅱ-② Ⅲ-①
3.选A 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第一、二道防线都是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才是特异性免疫,B错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和分泌物,消化道中的黏膜和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C错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但唾液不属于体液,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错误。
4.选B 由题图分析可知,免疫细胞上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又有相关激素的受体,故免疫细胞既受神经调节又受激素调节,A正确;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免疫细胞分泌,也可以由其他细胞分泌,如溶菌酶可以由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分泌,B错误;激素、神经递质都可以与特定受体结合,从而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C正确;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可能导致神经递质的分泌量改变,进而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D正确。
随堂小结
二、融通科学思维
1.提示: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2.提示: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针对该病毒的抗体。
3.提示: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的功能,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免疫系统可识别突变的肿瘤细胞并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
三、综合检测反馈
1.选D 溶菌酶不一定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也可以产生溶菌酶,A错误;溶菌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不需要溶酶体的参与,B错误;唾液不属于体液,因此唾液中的溶菌酶不参与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错误;溶菌酶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过程不具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
2.选C 机体的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其功能属于免疫监视,A正确;由题意可知,颗粒酶和穿孔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正确;NK细胞能非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通过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C错误;NK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是免疫细胞,D正确。
3.选A 免疫活性物质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常见的有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其中溶菌酶可由唾液腺细胞产生,A错误;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在骨髓中产生,胸腺中成熟)和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产生、骨髓中成熟),二者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B正确;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其物质基础包括第一、二道防线,作用范围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正确;人体识别并清除侵入人体的病菌,是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的体现,D正确。
4.选D 图中甲细胞能分泌抗体,内质网发达,A正确;结合图示可知,与普通抗体相比,IgA二聚体有更多的抗原结合位点,与相应病原体有更高的亲和力,B正确;sIgA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C正确;sIgA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D错误。
8 / 8(共71张PPT)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概述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在维持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聚焦·学案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聚焦·学案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
课时跟踪检测
目录
随堂小结
聚焦·学案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一)理清免疫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学案设计
类型 形状 分布 功能
扁桃体 形状像 扁桃 咽腭部 其内部有免疫细胞,具有
_____功能
淋巴结 呈圆形 或豆状 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 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防御
胸腺 呈扁平的 椭圆形 胸骨的后面 _______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脾 呈椭圆形 胃的左侧 含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_______与清除衰老的_______等
骨髓 — 骨髓腔或 骨松质内 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地,是______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续表
T细胞
血细胞
血细胞
B细胞
(二)辨明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1.来源: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种类
项目 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模式图
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分布 在_____中成熟,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在____中成熟,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和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 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
功能 _________T细胞特异性识别靶细胞膜表面的信号,分裂并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______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特异性识别抗原,分裂、分化为________和记忆B细胞 具有强大的吞噬、__________功能 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续表
胸腺
骨髓
细胞毒性
辅助性
浆细胞
呈递抗原
3.抗原与抗原呈递细胞(APC)
(1)抗原: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_______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这些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2)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___________
____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蛋白质
摄取和加工处理
树突状细胞(DC)因其成熟时在形态上像神经元上的树突而得名,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曼发现。斯坦曼利用自己发现的树突状细胞治疗自己的胰腺癌,使自己多活了4年多。
(1)树突状细胞(DC)是一种免疫细胞,它具有什么功能
情境探究思考
提示: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2)人体内与树突状细胞(DC)具有类似功能的主要还有哪些细胞 它们统称什么细胞
提示:巨噬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APC)。
(3)斯坦曼靠着自己的这一套免疫疗法使自己多活了4年多,在这种疗法中与他自身免疫系统斗争的抗原是外源的吗 为什么
提示:不是,与他自身免疫系统斗争的抗原是体内产生的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三)举例说明免疫活性物质的种类和作用
项目 抗体 溶菌酶 细胞因子
来源 由浆细胞分泌 由免疫细胞、唾液腺、泪腺等产生的蛋白质 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
举例 抗毒素、凝集素 —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作用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_____的蛋白质 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而使细菌溶解,使病毒失活 主要介导白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抗原
1.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
(1)抗原呈递细胞(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 )
(2)干扰素、抗体、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三者发挥相同的免疫作用。( )
(3)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
(4)抗原、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
迁移训练
×
×
×
×
2.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具有抗原处理等功能
B.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白细胞介素等,只有免疫细胞才能产生
C.胸腺是T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D.免疫细胞是指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各种淋巴细胞
√
解析: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A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错误;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C错误;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D错误。
3.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B.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都是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骨髓、胸腺、脾等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的场所
D.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
解析:各种免疫细胞,如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都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的细胞分化,A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几类主要的细胞因子,B正确;免疫细胞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C错误;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相互联系,D正确。
聚焦·学案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
(一)理清人体免疫系统三道防线的组成
1.第一道防线:____________。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_____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3.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___________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_______免疫。
学案设计
皮肤、黏膜
杀菌
特定的抗原
特异性
(二)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含义 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_____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___________都有防御作用 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___________起作用,具有特异性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遗传
多种病原体
特定的抗原
特点 先天性;②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③作用弱、范围广、时间短 ①后天性;②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③作用强、范围小、时间长
基础 第一、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联系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形成的;②特异性免疫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会加强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③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免疫功能 续表
(三)辨清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突变
抗原性异物
衰老或损伤
[典例] 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一系列免疫反应,下列叙述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抗毒素(一种抗体)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
[解析]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不属于人体的免疫,C不符合题意;体液中的抗毒素属于抗体,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属于特异性免疫,D符合题意。
[思维建模]
判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三个依据
1.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 )
(2)特异性免疫形成的时间晚于非特异性免疫。( )
(3)机体中衰老或突变的细胞被及时识别和清除以实现免疫自稳。( )
(4)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会有持续的病毒感染或肿瘤发生。( )
(5)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病或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 )
迁移训练
×
√
×
√
×
2.连线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3.免疫调节作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人体的三道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
B.第一道防线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第二、三道防线构成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C.“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无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侵入人体
D.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
解析: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第一、二道防线都是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才是特异性免疫,B错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和分泌物,消化道中的黏膜和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C错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但唾液不属于体液,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错误。
4.如图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免疫细胞的活动既可以由神经
系统调节,也可以通过有关激素调节
B.由图可以推断免疫活性物质都是
由免疫细胞分泌的
C.激素、神经递质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
D.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可能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
√
解析:由题图分析可知,免疫细胞上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又有相关激素的受体,故免疫细胞既受神经调节又受激素调节,A正确;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免疫细胞分泌,也可以由其他细胞分泌,如溶菌酶可以由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分泌,B错误;激素、神经递质都可以与特定受体结合,从而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C正确;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可能导致神经递质的分泌量改变,进而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D正确。
一、建构概念体系
二、融通科学思维
1.研究发现,胸腺发育不良的小鼠体内几乎检测不到T淋巴细胞,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2.提取某病毒感染康复者的血清输给临床病人,有助于病人康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针对该病毒的抗体。
3.从免疫系统的功能分析,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易发生肿瘤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的功能,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免疫系统可识别突变的肿瘤细胞并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
三、综合检测反馈
1.溶菌酶是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抗感染物质,人的泪液和唾液中含有溶菌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菌酶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溶菌酶的合成离不开核糖体、内质网、溶酶体
C.唾液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一部分
D.溶菌酶参与的机体的免疫防御过程不具有特异性
√
解析:溶菌酶不一定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也可以产生溶菌酶,A错误;溶菌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不需要溶酶体的参与,B错误;唾液不属于体液,因此唾液中的溶菌酶不参与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错误;溶菌酶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过程不具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
2.自然杀伤细胞(NK)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等有关,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其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
B.颗粒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
C.NK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
D.NK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
解析:机体的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其功能属于免疫监视,A正确;由题意可知,颗粒酶和穿孔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正确;NK细胞能非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通过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C错误;NK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是免疫细胞,D正确。
3.免疫调节是人体内的护卫队,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常见的有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B.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二者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C.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后者针对性强
D.人体识别并清除侵入人体的病菌,这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
解析:免疫活性物质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常见的有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其中溶菌酶可由唾液腺细胞产生,A错误;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在骨髓中产生,胸腺中成熟)和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产生、骨髓中成熟),二者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B正确;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其物质基础包括第一、二道防线,作用范围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正确;人体识别并清除侵入人体的病菌,是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的体现,D正确。
4. 气管黏膜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在抗原刺激下,分泌型抗体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甲细胞的内质网发达
B.与普通抗体相比,IgA二聚体有更多
的抗原结合位点,与相应病原体有更高的亲和力
C.sIgA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
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
D.sIgA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
√
解析:图中甲细胞能分泌抗体,内质网发达,A正确;结合图示可知,与普通抗体相比,IgA二聚体有更多的抗原结合位点,与相应病原体有更高的亲和力,B正确;sIgA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C正确;sIgA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D错误。
课时跟踪检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器官只借助于淋巴循环相联系
B.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C.B细胞和T细胞成熟的场所分别在骨髓和胸腺
D.溶菌酶、干扰素等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产生
√
6
7
8
10
11
12
1
2
3
4
5
解析: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器官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联系,A错误;T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B错误;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化,B细胞和T细胞成熟的场所分别在骨髓和胸腺,C正确;溶菌酶可由非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细胞,D错误。
9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2.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是重要的淋巴细胞,二者共有的特点是 ( )
A.均能识别并裂解靶细胞 B.均在骨髓中成熟
C.均参与特异性免疫 D.均能吞噬病原体
√
9
解析:B淋巴细胞不能裂解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裂解靶细胞,A错误;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错误;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均可参与特异性免疫,C正确;吞噬病原体的是吞噬细胞,D错误。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3.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动物受伤后用舌头舔舐伤口可以杀菌是由于唾液中含有溶菌酶
B.儿童易患皮癣等疾病与其皮脂腺功能发育不良、脂肪酸分泌量少有关
C.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是一切免疫防御的基础
D.人体免疫系统能够监控并清除衰老和癌变的细胞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
9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解析:溶菌酶属于杀菌物质,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所以动物受伤后用舌头舔舐伤口可以杀菌,A正确;儿童皮脂腺功能发育不良、脂肪酸分泌量少导致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弱,从而易患皮癣等疾病,B正确;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是一切免疫防御的基础,C正确;人体免疫系统清除衰老的细胞体现了免疫自稳的功能,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癌变的细胞体现了免疫监视的功能,D错误。
9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9
4. 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骨髓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体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增后降
B.抗体都是蛋白质,大多数抗原也是蛋白质
C.特异性免疫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
D.机体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9
解析: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体积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增后降,A错误;抗体都是蛋白质,大多数抗原也是蛋白质,B正确;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个体发育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C正确;机体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正确。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9
5.人体免疫系统概念模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
B.乙是在与抗原接触的过程中建立的
C.丙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D.丁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9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丙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丁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甲(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A正确;乙是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是在与抗原接触的过程中建立的,B正确;丙是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C错误;丁是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D正确。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9
6.如图为四种免疫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它们都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B.甲细胞和乙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发育成熟
C.四种细胞均只参与特异性免疫
D.丙细胞和丁细胞都具有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功能
√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9
解析:甲~丁分别是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四种免疫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A正确;甲是B淋巴细胞,乙是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成熟于骨髓,T淋巴细胞成熟于胸腺,B正确;丙是树突状细胞,丁是巨噬细胞,吞噬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均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C错误;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均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D正确。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9
7.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淋巴细胞都能识别抗原
B.入侵人体的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游离抗原
C.胸腺能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并清除衰老的血细胞
D.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9
解析: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都能识别抗原,但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不是淋巴细胞,A错误;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寄生菌,入侵人体的结核分枝杆菌表面具有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抗原,B错误;脾能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并清除衰老的血细胞,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C错误;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体液中的溶菌酶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正确。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9
8.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机体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成熟的DC细胞具有多个分支与其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相适应
B.DC细胞与巨噬细胞都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属于淋巴细胞
C.DC细胞在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中都可以发挥作用
D.DC细胞能够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但B淋巴细胞不能
√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9
解析:DC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DC细胞与巨噬细胞都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但它们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DC细胞在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C正确;B淋巴细胞能够识别抗原,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D错误。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9
9.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DC细胞(功能较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和NK细胞(一类无需预先致敏就能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等的天然免疫细胞)在机体对抗肿瘤细胞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DC细胞和NK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B.DC细胞能通过胞吞的方式摄取抗原,并加工处理
C.DC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后激活非特异性免疫
D.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
√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9
解析:DC细胞和NK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A正确;抗原是大分子物质,DC细胞能通过胞吞的方式摄取抗原,并加工处理,B正确;DC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后激活特异性免疫,C错误;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D正确。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10. 研究表明,接种过天花病毒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有一定的抵抗力。为此,我国生产了分离于天花病毒的“天坛株”疫苗备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猴痘病毒可能与天花病毒的抗原结构相似
B.疫苗可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C.“天坛株”可诱发非特异性免疫预防猴痘病毒
D.疫苗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9
√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解析: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接种过天花病毒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有一定的抵抗力,故推测猴痘病毒可能与天花病毒的抗原结构相似,A正确;疫苗可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正确;“天坛株”属于疫苗,疫苗主要通过诱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预防猴痘病毒,C错误;疫苗进入机体后可激发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正确。
9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二、非选择题
11.“健康中国,万步有约”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发起、在全国推广的健走活动,旨在传递健康生活理念,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参赛者佩戴健走计步器,记录每日健走步数、强度和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其中人体胃壁细胞分泌的胃酸杀死食物中细菌的过程属于第一道防线,这道防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长期坚持健走活动可促进人体内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增强人体的_______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9
特异性
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解析:人体胃壁细胞分泌的胃酸存在于消化道中,其杀死食物中细菌的过程属于第一道防线。这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故长期坚持健走活动可促进人体内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增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9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2)人体的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其中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_____,T细胞又可分为_______T细胞和_________T细胞。
9
细胞毒性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胸腺
辅助性
解析: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胸腺;T细胞又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3)健康强大的免疫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免疫系统通过其免疫防御、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功能,实现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9
免疫监视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自稳
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脾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12.树突状细胞(DC)在免疫反应中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DC与T细胞的作用模式图(S1、S2表示信息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9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1)DC接受病毒、细菌等外来物质刺激后,可通过______的方式将其摄取,并进行处理、呈递,由此推测DC在特异性免疫中的功能与_______细胞类似。
(2)DC具有长的突起,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DC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后,可将__________暴露在细胞表面,并与T细胞表面相应的_____________结合,激活T细胞内的信息分子,从而引起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
9
巨噬
胞吞
增大了与T细胞的接触面积,有利于DC呈递抗原
(特异性)受体
抗原信息
1
5
6
7
8
10
11
12
2
3
4
(4)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对机体的免疫系统有抵御和抑制作用,使得免疫细胞不能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科学家将肿瘤患者的单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诱导生成DC,并制成负载肿瘤抗原的DC,再将这些DC注入患者体内后刺激体内的肿瘤杀伤性淋巴细胞增殖,进而恢复患者免疫系统的 _________功能。上述DC治疗相比传统药物治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_______。
9
特异性强、副作用小
免疫监视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
A.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器官只借助于淋巴循环相联系
B.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C.B细胞和T细胞成熟的场所分别在骨髓和胸腺
D.溶菌酶、干扰素等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产生
2.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是重要的淋巴细胞,二者共有的特点是 ( )
A.均能识别并裂解靶细胞 B.均在骨髓中成熟
C.均参与特异性免疫 D.均能吞噬病原体
3.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动物受伤后用舌头舔舐伤口可以杀菌是由于唾液中含有溶菌酶
B.儿童易患皮癣等疾病与其皮脂腺功能发育不良、脂肪酸分泌量少有关
C.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是一切免疫防御的基础
D.人体免疫系统能够监控并清除衰老和癌变的细胞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4.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骨髓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体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增后降
B.抗体都是蛋白质,大多数抗原也是蛋白质
C.特异性免疫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
D.机体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5.人体免疫系统概念模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
B.乙是在与抗原接触的过程中建立的
C.丙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D.丁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6.如图为四种免疫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它们都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B.甲细胞和乙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发育成熟
C.四种细胞均只参与特异性免疫
D.丙细胞和丁细胞都具有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功能
7.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淋巴细胞都能识别抗原
B.入侵人体的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游离抗原
C.胸腺能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并清除衰老的血细胞
D.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8.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机体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成熟的DC细胞具有多个分支与其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相适应
B.DC细胞与巨噬细胞都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属于淋巴细胞
C.DC细胞在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中都可以发挥作用
D.DC细胞能够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但B淋巴细胞不能
9.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DC细胞(功能较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和NK细胞(一类无需预先致敏就能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等的天然免疫细胞)在机体对抗肿瘤细胞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DC细胞和NK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B.DC细胞能通过胞吞的方式摄取抗原,并加工处理
C.DC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后激活非特异性免疫
D.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
10.研究表明,接种过天花病毒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有一定的抵抗力。为此,我国生产了分离于天花病毒的“天坛株”疫苗备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猴痘病毒可能与天花病毒的抗原结构相似
B.疫苗可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C.“天坛株”可诱发非特异性免疫预防猴痘病毒
D.疫苗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二、非选择题
11.“健康中国,万步有约”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发起、在全国推广的健走活动,旨在传递健康生活理念,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参赛者佩戴健走计步器,记录每日健走步数、强度和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其中人体胃壁细胞分泌的胃酸杀死食物中细菌的过程属于第一道防线,这道防线的特点是 ,而是 ,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长期坚持健走活动可促进人体内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增强人体的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人体的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 和 等,其中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 ,T细胞又可分为 T细胞和 T细胞。
(3)健康强大的免疫系统包括 、 和 ,免疫系统通过其免疫防御、 和 的功能,实现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2.树突状细胞(DC)在免疫反应中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DC与T细胞的作用模式图(S1、S2表示信息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DC接受病毒、细菌等外来物质刺激后,可通过 的方式将其摄取,并进行处理、呈递,由此推测DC在特异性免疫中的功能与 细胞类似。
(2)DC具有长的突起,其生理意义是
。
(3)DC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后,可将 暴露在细胞表面,并与T细胞表面相应的 结合,激活T细胞内的信息分子,从而引起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
(4)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对机体的免疫系统有抵御和抑制作用,使得免疫细胞不能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科学家将肿瘤患者的单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诱导生成DC,并制成负载肿瘤抗原的DC,再将这些DC注入患者体内后刺激体内的肿瘤杀伤性淋巴细胞增殖,进而恢复患者免疫系统的 功能。上述DC治疗相比传统药物治疗的优点是 。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1.选C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器官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联系,A错误;T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B错误;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化,B细胞和T细胞成熟的场所分别在骨髓和胸腺,C正确;溶菌酶可由非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细胞,D错误。
2.选C B淋巴细胞不能裂解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裂解靶细胞,A错误;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错误;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均可参与特异性免疫,C正确;吞噬病原体的是吞噬细胞,D错误。
3.选D 溶菌酶属于杀菌物质,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所以动物受伤后用舌头舔舐伤口可以杀菌,A正确;儿童皮脂腺功能发育不良、脂肪酸分泌量少导致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弱,从而易患皮癣等疾病,B正确;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是一切免疫防御的基础,C正确;人体免疫系统清除衰老的细胞体现了免疫自稳的功能,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癌变的细胞体现了免疫监视的功能,D错误。
4.选A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体积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增后降,A错误;抗体都是蛋白质,大多数抗原也是蛋白质,B正确;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个体发育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C正确;机体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正确。
5.选C 由题图可知,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丙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丁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甲(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A正确;乙是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是在与抗原接触的过程中建立的,B正确;丙是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C错误;丁是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D正确。
6.选C 甲~丁分别是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四种免疫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A正确;甲是B淋巴细胞,乙是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成熟于骨髓,T淋巴细胞成熟于胸腺,B正确;丙是树突状细胞,丁是巨噬细胞,吞噬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均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C错误;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均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D正确。
7.选D 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都能识别抗原,但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不是淋巴细胞,A错误;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寄生菌,入侵人体的结核分枝杆菌表面具有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抗原,B错误;脾能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并清除衰老的血细胞,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C错误;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体液中的溶菌酶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正确。
8.选C DC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DC细胞与巨噬细胞都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但它们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DC细胞在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C正确;B淋巴细胞能够识别抗原,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D错误。
9.选C DC细胞和NK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A正确;抗原是大分子物质,DC细胞能通过胞吞的方式摄取抗原,并加工处理,B正确;DC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后激活特异性免疫,C错误;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D正确。
10.选C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接种过天花病毒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有一定的抵抗力,故推测猴痘病毒可能与天花病毒的抗原结构相似,A正确;疫苗可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正确;“天坛株”属于疫苗,疫苗主要通过诱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预防猴痘病毒,C错误;疫苗进入机体后可激发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正确。
11.解析:(1)人体胃壁细胞分泌的胃酸存在于消化道中,其杀死食物中细菌的过程属于第一道防线。这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故长期坚持健走活动可促进人体内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增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2)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胸腺;T细胞又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3)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脾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
答案:(1)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特异性 (2)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胸腺 辅助性 细胞毒性 (3)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12.(1)胞吞 巨噬 (2)增大了与T细胞的接触面积,有利于DC呈递抗原 (3)抗原信息 (特异性)受体 (4)免疫监视 特异性强、副作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