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环境的稳态-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内环境的稳态-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14 19:5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BY YUSHEN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BY YUSHEN
本节聚焦
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它有什么意义?
01
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
02
03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BY YUSHEN
问题探讨
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下图是某人的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的一部分。
肝功能
血 糖
心肌功能
肝功能
血脂
①葡萄糖、糖化血清蛋白含量超标,可能是糖尿病;
②甘油三脂超标,可能是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1.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动态平衡
BY YUSHEN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内环境为什么会波动呢?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内环境(如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任务一 探究·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温度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P7-8内容,明确本探究实验过程。
2.找出此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
3.找出本实验的实验原理。
BY YUSHEN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自变量
因变量
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如:HPO42-/H2PO4-)能使溶液pH的变化减弱;自来水不能。
组成: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
作用:维持溶液pH的相对稳定。
空白对照
已知具有减缓pH变化的能力的溶液,阳性对照
BY YUSHEN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材料
(25mL) 0.1mol/L的HCl滴数 0.1mol/L的NaOH滴数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6.8 6.5 6.3 6.0 5.0 4.1 3.8 7.0 8.8 9.4 9.8 10.0 10.5 11.0
缓冲液 7.0 7.0 6.8 6.6 6.5 6.4 6.3 7.0 7.2 7.3 7.5 7.8 8.0 8.2
肝匀浆 6.4 6.2 6.1 6.0 6.0 5.9 5.9 6.3 6.4 6.5 6.7 6.7 6.8 7.0
自来水
肝匀浆
磷酸缓冲液
BY YUSHEN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思考与讨论
1.缓冲液的pH变化为什么与自来水不同?
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
2.请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尝试对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机体内含有缓冲物质: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pH的变化起缓冲作用。
BY YUSHEN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
内环境的其他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也维持在一定范围吗?
思考·讨论

BY YUSHEN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
1.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图表,并分享你从中得到的信息。
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1℃;
3.尽管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左右。
体温一日变化曲线图
BY YUSHEN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血浆pH:7.35~7.45
体温:接近37 ℃
渗透压:770 kPa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homeostasis)。
稳态是如何实现的呢?
思考

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BY YUSHEN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任务二 阅读教材P9-10,完成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并对稳态的意义进行总结和理解。
1.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尿毒症: 肾功能衰竭时,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导致的。
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
思考

BY YUSHEN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857年,贝尔纳提出: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1926年,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Y YUSHEN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2021年5月22日,甘肃一山地马拉松赛遭遇极端天气,21人死亡多人受伤。一群热爱运动、热爱生命的人却被意外无情地剥夺了生命,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失温。
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一般来说,如果人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5度,就是医学上的失温,也就是低体温。
BY YUSHEN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2.人体有维持稳态的能力,但是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思考与讨论
此项资料说明外界环境对内环境是否有影响?人体对稳态的调节是否是无限的?
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
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稳态失调)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危及机体健康。
(外因)
(内因)
稳态失调
BY YUSHEN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尿毒症
乳酸中毒
抽搐
血钙过低
化谢废物积累
02缺乏
pH失调
酸中毒、碱中毒
体温失调
发热、中暑
组织水肿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血糖平衡失调
低血糖、糖尿病
内环境
BY YUSHEN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稳态的意义:细胞代谢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血糖及氧气含量正常
体温、pH相对稳定
渗透压相对稳定
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正常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代谢废物排出含量降低
防止机体中毒
BY YUSHEN
三、稳态概念的发展
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
种群数量变化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态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
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
分子水平
细胞水平
器官水平
群体水平
BY YUSHEN
学以致用
1.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哪一项不是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 (  )
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2.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细胞之间均充满组织液
B.酵母菌的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机体的内环境不会变化
D.内环境稳态是体内细胞酶促反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BY YUSHEN
课堂小结
外界环境
细胞
物质交换
物质交换
内环境
器官系统协调运行
稳态
基础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调节机制
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参与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