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第3章 第2节第一课时
激素调节的过程
1.以人体血糖的平衡调节为例,说出激素反馈调节维持
机体稳态的机制
2.说出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
学习目标
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
血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糖类。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为3.9-6.1mmol/L,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
问题探讨
马拉松比赛
1.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
÷5=1.098min
5×3.9=19.5mmol=0.0195mol×180=3.51g÷5=0.702min
300g÷60min=5g/min
5×6.1=30.5mmol
=0.0305mol
×180=5.49g
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
血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糖类。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为3.9-6.1mmol/L,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
马拉松比赛
2.长跑过程中大量消耗葡萄糖,会导致血糖含量持续下降吗?
问题探讨
可能会略有下降,但不会持续下降,应该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思考:为什么人体的血糖含量总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这是如何实现的?
研究表明,血糖调节主要依靠激素的作用
一、激素调节的实例
小学数学题
请问如何保持水桶中的液面高度不变?
注水
排水
相同时间注水量=排水量
若为血糖
来源
去路
血糖平衡的调节,也就是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使其处于平衡状态(教材P51)
1. 血糖的定义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主要是葡萄糖。
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P51第1自然段, 尝试构建血糖来源和去路模型。
2.血糖浓度
正常人空腹时
3.9~6.1mmol/L
人体的血糖含量是如何维持在这样稳定的水平呢?
3.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正常情况下)
血糖
食物中的糖类
肝糖原
脂肪等
非糖物质
消化、吸收
分解
转化
氧化分解
合成
转化
CO2+ H2O+ 能量
肝糖原、肌糖原
甘油三酯(脂肪)、
某些氨基酸
血糖的主要来源
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
(3.9~6.1 mmol/L)
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
讨论:根据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分析,你知道当血糖升高或降低时,它们是怎么变化的吗?
思路: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
来源
去路
抑制
促进
2、当血糖浓度降低时
来源
去路
促进
抑制
那么具体怎么做?
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
研究发现,机体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激素来调节血糖的代谢速率,其中最主要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4. 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
十二指肠 胰腺
散布着胰岛
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
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
分泌
胰岛素
促进
抑制
血糖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
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肝糖原分解
胰岛B细胞
胰高
血糖素
分泌
非糖物质转变成糖
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促进
血糖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
刺激
刺激
胰岛A细胞
血糖
肝糖原
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消化、吸收
分解
转化
CO2+H2O+能量
氧化分解
合成
肝糖原、肌糖原
甘油三酯、
某些氨基酸
转化
3.9~6.1mmol/L
胰岛B细胞活动增强,分泌胰岛素
促进
升高
抑制
胰岛A细胞活动增强,分泌胰高血糖素
促进
降低
为什么激
素调节时不会调得过高或过低呢?
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
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血糖水平升高
(+)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血糖水平恢复
(-)
血糖水平下降
(+)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
血糖水平恢复
(-)
负反馈调节(抑制)
负反馈调节(抑制)
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
膀胱壁的感受器
脊髓
膀胱壁的逼尿肌
尿液
体外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排出
尿道上的感受器
传入神经
刺激
尿液
刺激
大脑皮层
如:排尿反射(如下图中的虚线部分)
正反馈: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肾上腺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促进糖异生作用、抑制糖原的合成。
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小肠粘膜对葡萄糖的吸收,在胰岛素存在的条件下,大剂量促进糖原分解。
糖皮质激素:抗胰岛素作用,抑制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生长激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葡萄糖、抑制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
生长抑素:由胰岛D细胞分泌的,能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同胰岛素作用相反。
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的激素
拓展延申
多种激素参与了血糖的调节,可直接或间接提高血糖浓度
除了激素调节,还有别的调节方式吗?
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
直接
+
下丘脑
直接
+
胰岛B细胞
某一区域
另一区域
血糖低
胰岛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
+
+
分泌
促进
血糖氧化分解
血糖合成糖原
血糖转变为甘油三酯
抑制
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促进
胰岛素
非糖物质转化
肝糖原分解
血糖升高
趋于正常
去
路
来
源
传入神经
交感神经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
副交感神经
传入神经
血糖高
血糖降低
趋于正常
调节中枢
血糖平衡神经—体液调节的模型
与社会的联系——糖尿病
糖尿病的主要表现:
______和____,可导致多种器官的功能损害。
高血糖
尿糖
糖尿病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胰岛功能受损,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病。
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确切的发病机理目前不明确。如: 胰岛素受体减少→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下降。
胰岛B细胞受损
胰岛素减少
血糖浓度升高
超出肾脏重吸收的能力
血糖随尿排出
糖尿病症状
“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葡萄糖随尿液排出
带走大量的水分,即“多尿”
导致机体供能不足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机体为满足能量需求
口渴
多饮
“多食”
机体消耗大量脂肪、蛋白质
“消瘦”
与社会的联系——糖尿病
血糖调节的过程
调节方式
参与激素
反馈调节
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糖尿病
(2) 糖尿病症状及原因
(3)糖尿病的治疗
课堂总结
三来源、三去路
神经-体液调节
正反馈
负反馈
(1)人类的糖尿病类型及病因
1.当人体饥饿时,下列细胞活动或生理过程加强的是( )
①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 ②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
③胰岛素合成增多 ④胰高血糖素合成增多 ⑤糖原合成
⑥糖原分解 ⑦糖转变成非糖类物质如甘油三酯
⑧脂肪酸等非糖类物质转化为糖类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④⑥⑧ D.②③⑤⑦
2.当餐后血糖浓度上升时,使血糖水平达到相对稳定的是胰岛( )
A.A细胞活动减弱 B.B细胞活动加强
C.A细胞活动减弱,B细胞活动加强 D.A细胞活动加强,B细胞活动减弱
课堂检测
C
C
3.图为某人餐后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曲线可反映正常人血糖含量的变化
B.AB段上升的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逐渐增加
C.BC段下降的原因是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
D.CD段逐渐上升主要是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补充
A
正常血糖浓度3.9~6.1 mmol/L
胰岛B细胞
正常血糖含量0.8~1.2 g/L
第3章 第2节第二课时
激素调节的过程
1.说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机制及其意义
2.概述激素调节的特点
一、激素调节的实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同学们想象一下站在在寒风中你,会有哪些行为变化?
肌肉运动(搓手、蹦跳等);浑身发抖,肌肉紧绷;手指、耳朵等末梢部位冰冷;流清鼻涕;关节僵直等
2、那么,我们机体内会发生什么变化来抵御寒冷?
身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动员起来,共同抵御寒冷
起动员作用的是神经冲动和激素,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寒风
(神经中枢)
神经冲动
分泌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
提高细胞代谢速率,
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全身细胞
作用于
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阅读课本P53思考与讨论,梳理实验,并得出结论
①
②
③
④
摘除
垂体
(萎缩)
甲状腺
导致
分泌
甲状腺激素
(减少)
垂体提取物
(部分恢复)
甲状腺
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问题1: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中,垂体和甲状腺之间有何关系?
甲状腺激素
(部分恢复)
垂体能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资料一
垂体
分泌
某些物质
促进
甲状腺
分泌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下丘脑分泌)
促进
垂体
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
(TSH)
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资料二
实验结论:
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促进垂体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甲状腺激素 (TSH)
下丘脑某区域能分泌TRH
(损毁)
微量
甲状腺激素
血液中的TSH明显降低
资料三
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下丘脑分泌的TRH可以促进垂体分泌TSH。
2、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垂体分泌TSH。
实验结论:
进一步说明:
甲状腺激素可抑制垂体分泌TSH。
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临床发现:
组别 甲状腺激素水平 TSH水平
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状腺机能减退
升高
下降
降低
升高
加法
减法
讨论1:
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中,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有何关系?
资料四
垂体分泌的TSH可影响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资料一)
下丘脑分泌的TRH,可以促进垂体分泌TSH。(资料二)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资料三、四)
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中,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有何关系?
讨论1
下丘脑
TRH
垂体
TSH
甲状腺
TH
甲状腺激素
细胞代谢
(-)
反馈
(-)
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寒冷等刺激温度感受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甲状腺激素(TSH)
甲状腺激素
细胞代谢加强,抵御寒冷
(-)
(-)
讨论2、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这是通过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共同实现的。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时,会反馈抑制TSH和TRH的分泌,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当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时,负反馈作用减弱,TRH分泌量增加,促进垂体分泌TSH,TSH分泌量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通过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反馈调节
下丘脑
垂 体
甲状腺
分级调节
过多时
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垂体-靶腺体轴
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哈里斯提出了下丘脑调节垂体的神经体液学说:下丘脑产生一类“促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血液作用于垂体。
20年后,相继从动物下丘脑中分离鉴定各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垂体
2.归纳比较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3个“下丘脑—垂体—靶腺体”轴,并完善示意图。
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下 丘 脑
垂 体
甲状腺
肾上腺皮质
性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性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性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下丘脑-垂体-靶腺体轴
讨论1: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原因(俗称大脖子病)的人。患者脖子肿大,呼吸困难,劳动时心跳快,气短等,饮食长期缺碘,导致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是什么?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垂 体
促甲状腺激素(TSH)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
促进
-
-
缺碘
不足
抑制减弱
抑制减弱
增多
增多
如何预防和治疗?
对于缺碘地区,要选择含碘食盐,对于患病较重的需要手术治疗。
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
垂体
促性腺激素
(-)
性腺
性激素
(-)
增多
增强
增强
减少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讨论2:有些运动员服用睾酮衍生物(激素类兴奋剂)来促进肌肉生长,请结合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分级调节特点,分析使用该兴奋剂可能导致的后果。
(1)概念: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 ,称为分级调节。
(2)分级调节系统
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② ;
③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
(3)意义: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 。
分层调控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维持机体的稳态
分级调节
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二、激素调节的特点
阅读课本54--55页,小组合作完成相关问题,并总结激素调节的特点
Pr1 临床上为什么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中激素的水平?
Pr2 激素能定向运输吗?
Pr3 众多激素分子弥散在体液中,是不是对所有细胞都起作用呢?
Pr5 激素进入细胞直接发挥作用吗?
Pr4 小组合作,写出常见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Pr6 激素含量及作用效果?
Pr1:临床上为什么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中激素的水平?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特点一: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选择靶器官、靶细胞,是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的。
思考:激素只能作用于靶细胞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1)只有靶细胞含该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注意:
①不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靶细胞可能相同;
②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并不是指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而是运往到全身各处;
③激素只能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直接原因:只有靶细胞膜上或膜内有与相应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胰岛素与肝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细胞内的一系列酶磷酸化,然后就把这个信号传到了细胞的内部,引发一系列的反应。
讨论2:如图所示为肝细胞,请据图分析胰岛素是如何使血糖降低的呢?
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糖;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增
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降低了
葡萄糖进入细胞之后,可以进行
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合成脂肪等,使血糖
的浓度降低
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生命活动,只起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拓展延伸
【拓展】激素对靶细胞的作用
蛋白质类激素不容易穿过细胞膜,其受体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受体负责把细胞外信号转化为细胞内信号,细胞内信号再通过转导和放大,最终激活了某种酶,从而改变细胞的代谢情况。
甲状腺激素和固醇类激素(性激素)很容易穿过细胞膜,其信号受体在细胞质或细胞核中。激素和受体结合后,连接到DNA上,调控基因的转录,诱导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例如某些酶)。
Pr4:小组合作,写出常见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几种常见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与靶器官
激素名称 靶细胞或靶器官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生长激素
垂体
甲状腺
几乎全身的组织细胞促进细胞新陈代谢)
几乎全身的组织细胞
肝细胞
几乎全
身细胞
甲状腺
下丘脑
垂体
TRH
TSH
TH
靶器官
靶器官
靶细胞
全身各细胞
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①激素犹如信使,将信息从内分泌细胞传递给靶细胞,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
②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思考:激素能持续作用吗?
4、微量和高效
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中激素浓度都很低,一般为10-12~10-9 mol/L。
一旦体内激素含量偏离了生理范围,就会严重影响机体机能
nmol/L
nmol/L
mIU/L
pmol/L
pmol/L
激素(肾上腺素)的生物放大效应
无活性蛋白激酶A
无活性糖原
磷酸化酶
G蛋白
激活的蛋
白激酶A
激活的糖原
磷酸化酶
肝糖原
葡萄糖
1分子受体
102分子活化G蛋白
104分子cAMP
105分子活化蛋白激酶A
通过体液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微量和高效
01
03
激素调节特点
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注意】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三不一变
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起增强效应的作用。
*老教材称为“拮抗”
三、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
2.相抗衡作用:
动物激素、酶、神经递质的比较
项目 动物激素 酶 神经递质
不
同
点 来源
化学本质
作用部位
发挥作用
后去路
相同点
内分泌腺或
内分泌细胞
几乎所有的活细胞
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
蛋白质类、氨基酸衍生物类、固醇等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靶器官、靶细胞
与底物结合,细胞内外或体外都可起作用
被失活
不改变
被降解或回收
1、都有生物活性;2、均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3、都不提供能量;4、都不组成细胞结构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多种多样,大多为小分子
激素调节
的过程
一 激素调节的实例
二 激素调节的特点
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微量、高效
三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图示为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激素③分泌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的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反馈调节
D.图中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C
2.下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器官甲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
B. a、b、c均靠体液运输,只运输给靶器官和靶细胞
C. 激素c分泌增加,对器官甲、丙均有抑制作用
D. 器官丙还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c的作用为协同作用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