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本节聚焦:
1.什么是过敏原?过敏反应是怎样发生的?
2.什么是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HIV感染人体的机理是什么?怎样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4.3 免疫失调
旧知识回顾:免疫系统的功能
看你敢来!
你敢叛变!
老没用了!
①免疫防御(对外):
排除外源的抗原性异物。
②免疫自稳(对内清除老残):
清除自身衰老或损伤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
③免疫监视
(对内清除叛徒):
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
防止肿瘤发生。
思考
判断上面三句话分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什么功能。
过敏反应
01
1.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在 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
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
2.过敏原:
①概念:引起过敏反应的 物质叫作过敏原。
②实例:鱼、虾、牛奶、蛋类、花粉、花生
室内尘土、磺胺、奎宁、宠物的皮屑、棉絮
等都是(或含有)过敏原。
再次
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抗原
过敏反应
01
思考
抗原一定是过敏原吗?
不一定
过敏原
抗原
项目
性质 一般是
大分子物质 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
如青霉素
感染对象 不具有
个体差异性 具有个体差异性,
不同过敏体质的过敏原不同
来源 不一定
是外源物质 一定
是外源物质
抗原
过敏原
过敏反应
01
过敏原
B细胞
相同的过敏原
释放 等物质
皮肤过敏
呼吸道过敏
全身过敏反应
消化道过敏
导致
刺激
活化
产生
吸附
浆细胞
抗体
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的表面,这些细胞常分布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
组胺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
红肿、发疹
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
食物过敏性
肠胃炎
过敏性休克
3.反应机理:
过敏反应
01
思考
第一次接触过敏原会发生过敏反应吗?为什么?
比较项目 体液免疫 过敏反应
激发因素 抗原
反应时机 第一次或以后每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吸附在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的表面,这些细胞常分布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
反应结果 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等物质,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使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联系
过敏原
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
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过敏反应
01
4.反应特点
①有 之分。
(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出现反应,
也可能24h后才有症状)
②有明显的 和 。
5.预防措施:
找出过敏原且尽量避免 接触该过敏原。
遗传倾向
个体差异
再次
快慢
如果自己不能找到过敏原,可由医生通过医学方法来检测;
过敏反应·判断正误P71
01
(1)所有的过敏原都是抗原,所有的抗原都是过敏原( )
(2)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
(3)过敏体质的人,一旦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
(4)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
×
√
过敏原≠抗原,过敏原一定是抗原,抗原不一定是过敏原。
×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会出现过敏症状。
×
过强。
1.如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
B.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C.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将立即发生过敏反应
D.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
过敏反应·落实思维方法P72
01
C
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02
1.概念:
免疫系统对 发生反应,且对 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2.实例:
自身成分
组织和器官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
02
【资料1】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分子,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损伤,这就是风湿性心脏病。
思考
结合资料信息完善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流程图?
某种链球菌表面的抗原分子
刺激
B细胞
活化
分泌产生
某种链球菌表面的抗原分子
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
攻击
浆细胞
抗体
消灭病菌
心脏受损
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
02
【资料2】与风湿性心脏病相似,抗体攻击关节组织,引起关节粗糙,关节面液增多,压力升高等症状。患者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阻等。
思考
结合资料信息完善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流程图?
机体
产生
多种自身抗体
关节滑膜
和关节软骨
损伤的炎症
攻击
导致
关节滑膜
关节软骨
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02
【资料3】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个器官的疾病,病程可有缓解和发作交替进行,其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红斑、大量脱发、白细胞减少等,本病大多见于年轻女性,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75‰。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与遗传、免疫失调、内分泌异常以及环境等多因素有关,病因不明给该病的治疗带来了困难。
但是,临床观察表明,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缓解病情是非常重要的。
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02
思考
请根据内环境稳态的观点提出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思路。
①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使用免疫抑制剂。
②重塑患者免疫系统: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身免疫病·落实思维方法P72
02
2.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者体内产生了能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从免疫学角度分析,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B.F代表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的过程
C.患者C分泌量多,是因为该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似的作用
D.长期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与Graves病患者血液中激素A、B
含量均偏高
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属于自身免疫病,√;
TRH
TSH
TSH受体
TH
如图,√;
如图,患者产生的相应抗体与TSH受体结合,TH分泌量增加,√;
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TH偏低,TSH、TRH偏高;
Graves患者,TH偏高,TSH、TRH偏低,×。
免疫缺陷病
03
1.概念:
由机体免疫功能 而引起的疾病。
2.类型
① 免疫缺陷病:
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的,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② 免疫缺陷病:
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如:艾滋病。
不足或缺乏
先天性
获得性
→大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
03
病原体: ,
发病机制:其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 。
辅助性T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思考
HIV病毒是逆转录病毒,请尝试写出
其增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
03
【扩展】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 进入细胞。
HIV的遗传物质是 ,在在辅助性T细胞中,通过 的作用合成互补的DNA,并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中。
经过长期的潜伏后,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病毒,并破坏 。
如此往复,从而导致大量的辅助性T细胞被破坏。由于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起着调节作用,因此大量的辅助性T细胞被HIV破坏后便会严重削弱免疫功能。
受体
RNA
逆转录酶
辅助性T细胞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
03
【资料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侵入人体后可潜伏2~10年甚至更长。期间,HIV经历迅速增殖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分泌抗HIV的抗体,此为目前HIV检测的重要依据。直到艾滋病发病时,机体仍会继续分泌该抗体。但是,随着病毒的复制,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免疫系统的功能减退,感染者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体重下降等临床症状。最终患者死于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
03
【思考1】A阶段,HIV的浓度为什么上升后又快速下降?
【思考2】B阶段,为什么辅助性T细胞浓度下降?
在HIV侵入人体后初期迅速增殖,
由于此时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常,
大量病毒被消灭,因此浓度又快速下降。
因为HIV主要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
03
【思考3】C阶段,临床出现艾滋病症状,最终患者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表明患者丧失了免疫系统的哪项功能?
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
注:艾滋病患者不是死于艾滋病病毒
引起的严重感染。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
03
【资料2】HIV病毒主要分布在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思考
HIV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该如何预防?
主要传播途径: 、 和 。
预防措施:
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①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如使用避孕套;
②避免注射时经血液传播,不吸毒;
③发生易感行为后主动检测并积极治疗;
④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⑤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文眉、穿耳等。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
03
【资料3】目前仍没有找到根治HIV感染的有效方法,大多数治疗方法是:控制和降低感染者体内HIV的数量,如用多种抗病毒药物组合进行治疗。我国对所有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实行“发现就治疗,而且免费”。
【资料4】HIV在进入人体后,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会导致真正的HIV感染,这个过程大约需要72小时。在此期间可以通过服用HIV阻断剂,来防止HIV感染的发生。只要坚持服用HIV阻断剂一定的时间,就有很大的概率防止HIV的感染。
免疫缺陷病·判断正误P72
03
(1)HIV主要攻击人的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免疫基本丧失( )
(2)HIV的病毒包膜来源于病毒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 )
(3)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也会使人感染HIV( )
×
√
辅助性T细胞。
×
不会。
3.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缺陷症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对患者采用的基因治疗方法是:取出患者的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转入正常ADA基因,再将这些淋巴细胞转入患者体内,使其免疫功能增强,能正常生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常ADA基因替换了患者的缺陷基因
B.正常ADA基因通过控制ADA的合成来影响免疫功能
C.淋巴细胞需在体外扩增后再转入患者体内
D.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缺陷症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落实思维方法P73
03
A
转入正常ADA基因可以表达ADA,但并没有替换缺陷基因,×。
A.HIV属于RNA病毒,可以在培养基上生长
B.fg段,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几乎不受影响
C.HIV可在辅助性T细胞内增殖,在cd段,HIV的增殖速度大于辅助性T细胞的
增殖速度
D.HIV与宿主细胞的结合依赖于HIV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
4.艾滋病是感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免疫缺陷病·落实思维方法P73
03
C
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
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重要作用,均受影响,×;
HIV病毒无细胞结构,×。
免疫失调
过强
对外
对内
过弱
先天
后天
随堂小结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随堂小练·书本P80
1.一些人对猫过敏。目前研究发现,在猫体内存在的过敏原约有1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猫唾液中的蛋白质Fel d1(简称F蛋白)。请判断下列推理是否合理。
(1)对F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
(2)猫的舔毛行为会增加人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 )
(3)若有家庭成员对猫过敏,则应尽量避免在家中养猫。( )
√
√
√
随堂小练·书本P80
2.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引起的。下列与该病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肝细胞表面的某种结构相当于抗原
B. 细胞因子和抗体没有参与攻击肝细胞
C. 在该疾病中所发生的肝损伤是由过敏反应引起的
D. 在该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只有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