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14 20:3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本节聚焦:
1.免疫系统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2.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
是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并清除“非己”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
自身衰老、死亡、损伤、癌变的细胞。
侵入身体的各种病原体(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等)。
“侵略者”
“叛徒”
免疫系统的组成
01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位于 、 和 中)
(在 中成熟)
(迁移到 成熟)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免疫系统
免疫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免疫 :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器官
细胞
淋巴液
血液
淋巴结
胸腺
骨髓
活性物质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
01
扁桃体
胸腺
淋巴结

骨髓
构 成
→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
→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
血液循环
淋巴循环
淋巴组织
中枢
骨髓
胸腺
外周
扁桃体

淋巴结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
01
扁桃体
胸腺
淋巴结

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质内,
是各种 的发生地,
是 细胞 、 、 的场所。
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注:免疫细胞从根本上都
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免疫细胞
B
分化
发育
成熟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
01
扁桃体
淋巴结

骨髓
位于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
分左、右两叶。胸腺随年龄而增长,
在 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胸腺是 细胞 、 、 的场所。
青春期
T
分化
发育
成熟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
01
胸腺
淋巴结

骨髓
正常
不正常
通常指咽颚部的扁桃体,
左右各一个,形状像扁桃。
其内部有很多 ,
具有 功能。
免疫细胞
防御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
01
扁桃体
胸腺
淋巴结
骨髓
呈椭圆形,在胃的左侧,
内含大量的 ;
也参与 与
等。
淋巴细胞
制造新的血细胞
清除衰老的血细胞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
01
扁桃体
胸腺

骨髓
呈圆形或豆状,
是 集中的地方;
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能 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淋巴细胞
阻止和消灭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
01
1.概念:执行 的细胞。
2.来源:免疫细胞来自 的 。
3.类型:包括各种类型的 ,如 、 和 等。
免疫功能
骨髓
造血干细胞
白细胞
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分布
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
及 内; 几乎分布于机体的
中;
特征 成熟时 分支; 成熟时 分支;
功能
具有强大的 .的功能; 具有 、
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
01
上皮组织
淋巴器官
具有
吞噬、呈递抗原
各种组织

吞噬消化
抗原处理和呈递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分布 位于 、 和 中;
区别与
联系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
01
包括: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淋巴液
血液
淋巴结
分化、发育、成熟
胸腺
迁移至
淋巴器官
细胞
细胞
骨髓中
造血干细胞
分化、发育、成熟
骨髓
B
T
相关信息:抗原
01
1.概念:能引起 的物质称为抗原。
2.作用方式:与免疫细胞表面的 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3.化学本质:大多数是 (还有 等)。
4.分布:既可以 ,也可以存在于细菌、病毒等 以及 上。
免疫反应
受体
蛋白质
多糖
游离
病原微生物
细胞
异物性
大分子性
特异性
如:肺炎链球菌的荚膜
多糖就是多糖类的抗原。
相关信息:抗原
01
思考
新冠病毒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
还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吗?
新冠病毒示意图
可以,病原体上的抗原不被破坏,
就可以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新冠病毒表面所携带的三种蛋白质即
刺突蛋白(S)、包膜蛋白(E)、膜糖蛋白(M)都属于抗原。
注:一种病原体可以携带多种抗原。
相关信息:抗原呈递细胞(简称:APC)
01
抗原呈递细胞是指一类细胞:



B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B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说明:
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游离的抗原,
只能识别APC呈递的抗原。
功能:
能 和 抗原,
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 在细胞表面,
以便 给其他免疫细胞(如:T细胞)。
摄取
暴露
呈递
加工处理
相关信息:抗原呈递细胞(简称:APC)
01
思考
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机理:
①摄取抗原的方式是 。
②加工处理抗原主要与 (细胞器)有关。
③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主要与 (细胞器)有关。
④呈递抗原信息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功能。
胞吞
溶酶体
高尔基体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活性物质
01
1.概念:指由 或 产生的,并 的物质。
2.分类:
免疫细胞
其他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
免疫
活性物质
抗体
溶菌酶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补充:抗体
01
【相关信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提取这样的血清输给临床病人,其中的抗体可以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使病毒失活,有助于病人康复。
1.概念: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 。
2.特性: 性(一种抗体只能与特定抗原结合)。
3.分布:随 和 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蛋白质
特异
血液循环
淋巴循环
①血清(主要)
②组织液
③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补充:溶菌酶
01
1.来源: 、 、 等。
2.分布: 、 、 、 等。
3.作用机理:能溶解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 )。
免疫细胞
唾液腺细胞
泪腺细胞
血浆
唾液
泪液
乳汁
肽聚糖
动物唾液中含有溶菌酶,
溶菌酶能杀死细菌,
促进伤口愈合。
思考
生活中很多动物都有舔舐伤口的
习惯,可加速伤口愈合,从免疫
学角度分析原因是什么?
免疫系统的组成·判断正误P62
01
(1)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2)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产生(  )
(3)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
(4)抗原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5)血液、淋巴液和淋巴结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
×
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器官不能产生免疫细胞。
×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
×
T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
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也可能为多糖、脂质等。

免疫系统的组成·落实思维方法P62
01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免疫细胞只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B.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高峰
C.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A
免疫细胞还有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免疫系统的组成·落实思维方法P62
01
2.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D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是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
病原体上的抗原不被破坏,就可以引起人体产生抗体,×;
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也可能为多糖、脂质等,×。
思考
人体如何抵御这些病原体攻击的呢?
据调查,某地下商场空气细菌总数范围为524~78635个/m3,空气真菌总数范围为629-23590个/m3,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
问题情境
我们人体有三道防线在保卫我们!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02
①皮肤的表面有一层死细胞(角质细胞),病原体不易在这种环境下生存;
②皮肤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也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汉水丑生侯伟作品
皮肤、黏膜
第一道防线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02
汉水丑生侯伟作品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第一、二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
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 。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02
第三道防线
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
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 。
特异性免疫
随堂小练
02
人体感染白喉杆菌(白喉杆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常在咽部黏膜生长繁殖)后,
将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下列情况属于哪道防线?
①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 ;
②体液中的溶菌酶消灭白喉杆菌- ;
③唾液中的溶菌酶消灭白喉杆菌- ;
④体液中的抗体与白喉杆菌反应- ;
⑤吞噬细胞将白喉杆菌吞噬消化- ;
⑥胃液中的盐酸可以破坏细菌的结构- ;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三道防线判断技巧:
第一道:体表(体外)
第二道:体液/无特异性
第三道:体液/有特异性
【易错小结】
①泪液、唾液和胃液等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属于第 道防线。
②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 道防线; 体液中的溶菌酶则属于第 道防线。



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02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别 来源
范围
特点
免疫基础
联系 起主导作用的 免疫是在 免疫的基础上形成,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
过程中遗传下来的
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
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
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特异性
非特异性
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03
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
正常: ;
异常: ;
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
正常: ;
异常: ;
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正常: ;
异常: ;
免疫
防御
免疫
自稳
免疫
监视
机体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
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
可识别突变的肿瘤细胞并将其消除
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免疫系统的功能·判断正误P63
03
(1)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
(2)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我调节(  )
(3)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时,人体的三道防线同时起作用(  )
(4)免疫防御过强可能导致组织损伤等问题(  )
(5)体内肿瘤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

×
免疫自稳。
×
第一、二道防线先发挥作用,最后由第三道防线清除体液中剩余的病原体。

免疫监视。
×
免疫系统的功能·落实思维方法P63
03
3.下列关于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皮肤、黏膜和抗体等杀菌物质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A
抗体(体液中)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免疫系统的功能·落实思维方法P64
03
4.下列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机体排除流感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B.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低下
C.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D.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D
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如过敏,×。
随堂小练(书本P70)
1.依据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细胞因子可以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
(2)人体内的白细胞可以抗击多种细菌, 因此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被免疫细胞识别的外来分子是( )
A.抗体 B.抗原 C.细胞因子 D.溶菌酶
3.某患者被确诊为肿瘤, 则这与该患者免疫系统的功能低下有关的是( )
A.免疫防御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免疫识别

×
辅助性T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
无特异性-第二道防线。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