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章神经调节第2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章神经调节第2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14 23:46:09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课标要求]
1.用概念图来描述反射弧的组成。2.结合生活实例,分析非条件反射及条件反射的建立、强化与消退。3.比较分析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异同以及条件反射的意义。
考点一
考点一 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 产生感觉≠发生反射
(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_______反应。
(2)实例: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等。
应答
(3)结构基础——反射弧
①基本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______→传出神经→效应器。
②结构模式图
神经中枢
2.兴奋
(1)概念: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2)传导方向
①可在____________中传导。
②可在____________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反射弧
脑与脊髓
(1)用手触碰含羞草的叶片,叶片会合拢,这是反射。(  )
含羞草是植物,植物体内没有神经系统,不会发生反射。
(2)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
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不属于反射。
×
×
(3)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必须有脑或脊髓的参与。(  )
(4)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
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
[探究] 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可经反射弧传至效应器,引起肌肉活动或腺体分泌;也可经脊髓传至大脑皮层相应感觉中枢,形成相应感觉。其结构基础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对应图中的数字为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膝跳反射示意图与缩手反射示意图相比,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膝跳反射只有两个神经元,即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参与,没有中间神经元
(3)产生痛觉的中枢的位置在____________,针刺手指皮肤时,人会感到疼痛,写出人体接受针刺产生痛觉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觉到疼痛是反射吗?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脑皮层
感受器(手指皮肤)→传入神经→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不是
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4)如果传入神经受到严重损伤,那么针刺手指是否会产生痛觉?__________,是否会产生缩手反射?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传出神经受损,那么针刺手指是否会产生痛觉?______________,是否会有反应?________。
不会
不会
传入神经受损后兴奋无法传导到大脑皮层,也无法传导到效应器

不会
判断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端(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中枢端(靠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结论: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节,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
1.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在缩手反射中,兴奋会从脊髓的低级中枢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相应的感觉
C.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大脑皮层是所有感觉的产生部位,兴奋可从脊髓的低级中枢传导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B正确;反射完成的条件之一是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C正确;在反射弧中,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
2.下图是人体神经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那么刺激感受器,大脑皮层依然有感觉
B.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那么刺激感受器,大脑皮层依然有感觉
C.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那么刺激感受器,效应器依然有反应
D.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那么刺激感受器,效应器依然有反应
解析:据题图分析,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那么刺激感受器,其产生的兴奋无法通过神经中枢传到大脑皮层,所以没有感觉,A错误;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那么刺激感受器,兴奋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传到大脑皮层,所以大脑皮层依然有感觉,B正确;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那么刺激感受器,兴奋无法传到神经中枢,因而无法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因此效应器没有反应,C错误;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那么刺激感受器,兴奋不能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因此效应器没有反应,D错误。
反射、反应、感觉的区别
(1)反射的发生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条件的刺激。
(2)反应指效应器产生的规律性应答,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3)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考点二
02
考点二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出生后____________就具有的反射,如缩手反射等。
2.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无须训练
(2)条件反射的建立(以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关系为例)
无关
条件
(3)条件反射的消退
原因 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__________刺激
机理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实质 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的参与
非条件
大脑皮层
(4)建立意义
①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__________和适应性。
②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灵活性
复杂环境变化
(1)人看到酸梅时分泌大量的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  )
人看到酸梅时分泌大量的唾液,属于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
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不一定是条件反射,如脑干控制的呼吸属于非条件反射。
×
×
(3)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
(4)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直至完全丧失。(  )


[探究] 下图为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属于____________反射,其反射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食物”属于______________刺激,“铃声”属于_________________刺激。
食物刺激味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唾液分泌中枢→传出神经→唾液腺分泌唾液
非条件
非条件
无关刺激和条件
(3)反复进行图3所示操作(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一段时间后,图4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________。此时,铃声已转化为食物(非条件刺激)的信号,称为__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建立了。
(4)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________。
①眨眼反射 ②婴儿吮吸乳头 ③谈梅止渴
④望梅止渴 ⑤吃梅止渴
分泌唾液
条件
③④
1.条件反射的建立、维持与消退
2.“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1.(2023·北京等级考)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
C.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
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

解析: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是人类先天就有的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是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B符合题意;运动时大汗淋漓来增加散热,这是人类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不符合题意;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是其与生俱来的行为,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D不符合题意。
2.让宠物狗不再随“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是创建良好卫生环境的基本要求。宠物狗的主人可在宠物狗将要排便的时候,对其排便的地点进行固定,在其排便完成后进行语言或动作“鼓励”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建立上述反射的过程中,语言或动作由非条件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
B.宠物狗定点排便的条件反射消退之后,可再建立相同的条件反射
C.若条件反射消退,则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可能会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D.条件反射经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建立,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解析:在建立题述反射的过程中,语言或动作属于排便完成后的“鼓励”行为,不属于非条件刺激,且并未转化成条件刺激,A错误;条件反射消退之后,经过训练可以再建立相同的条件反射,B正确;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C正确;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其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从而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D正确。
【知识框架】
随堂 效果检测
03
1.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
B.反射都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C.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
D.效应器有反应不一定是反射

解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错误;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错误;不仅要有足够的刺激,还要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C错误;反射活动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效应器有反应不一定是反射,D正确。
2.(教材P23“膝跳反射示意图”改编)下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
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在③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D.若①处受损,则膝跳反射现象消失
解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共同组成了效应器,A正确;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错误;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完成,C正确;若①(传入神经)处受损,则膝跳反射不能发生,D正确。
3.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吃山楂分泌唾液和看到山楂分泌唾液的反射类型不同
B.望梅止渴和膝跳反射这两个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大脑皮层
C.军训时蚊子叮在手上感到很痒属于非条件反射
D.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时十分惊恐的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

解析:吃山楂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是出生后无须训练就有的;看到山楂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A正确。望梅止渴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而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B错误。军训时蚊子叮在手上感到很痒只是产生感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时十分惊恐,这种反应是后天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D错误。
4.荷兰科学家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在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装置上部就会掉落食物到圆台来奖励乌鸦的这种行为,多次训练之后,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下列对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
B.乌鸦将烟头扔进容器属于条件反射
C.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的最高级神经中枢在脊髓
D.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食物立即掉落,这一过程为强化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乌鸦经过多次训练之后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是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A、B正确;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C错误;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食物立即掉落,这一过程为强化,目的是训练乌鸦形成把烟头扔进容器的条件反射,D正确。
5.(2025·福建福州高二期末)科学家将脊蛙(剪除脑部的青蛙)分三组进行反射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步骤1 步骤2 结果
第一组 不处理 将脊蛙右后腿脚趾尖浸入硫酸溶液,观察右后腿的反应 发生屈腿反射
第二组 剥除脊蛙右后腿脚趾皮肤 不发生屈腿反射
第三组 用解剖针插入椎管破坏脊蛙的脊髓 不发生屈腿反射
A.反射活动不需要脑也能进行
B.脊髓上有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
C.脊蛙右后腿脚趾皮肤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分布
D.脊蛙右后腿上既有传入神经也有传出神经分布
解析:题干所述的反射活动不需要脑也能进行,如第一组中脊蛙(剪除脑部的青蛙)发生的屈腿反射,A正确;对比第一、三组可知,脊髓上有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B正确;由该实验只能得出脊蛙右后腿脚趾皮肤有感受器,不能得出其有效应器,C错误;由第一组可知,脊蛙右后腿上既有传入神经也有传出神经分布,D正确。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课标要求]
1.用概念图来描述反射弧的组成。2.结合生活实例,分析非条件反射及条件反射的建立、强化与消退。3.比较分析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异同以及条件反射的意义。
考点一 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 INCLUDEPICTURE "箭头C.TIF" 产生感觉≠发生反射
(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______________反应。
(2)实例: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等。
(3)结构基础——反射弧
①基本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______→传出神经→效应器。
②结构模式图
2.兴奋
(1)概念: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__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2)传导方向
①可在____________中传导。
②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答案自填] 应答 神经中枢 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反射弧 脑与脊髓
INCLUDEPICTURE "辨正误LLL.TIF"
(1)用手触碰含羞草的叶片,叶片会合拢,这是反射。(  )
(2)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
(3)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必须有脑或脊髓的参与。(  )
(4)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
答案:(1)× 含羞草是植物,植物体内没有神经系统,不会发生反射。
(2)× 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不属于反射。
(3)√ 
(4)× 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INCLUDEPICTURE "合作探究LLL.TIF"
[探究] 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可经反射弧传至效应器,引起肌肉活动或腺体分泌;也可经脊髓传至大脑皮层相应感觉中枢,形成相应感觉。其结构基础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对应图中的数字为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膝跳反射示意图与缩手反射示意图相比,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生痛觉的中枢的位置在____________,针刺手指皮肤时,人会感到疼痛,写出人体接受针刺产生痛觉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觉到疼痛是反射吗?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传入神经受到严重损伤,那么针刺手指是否会产生痛觉?__________,是否会产生缩手反射?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传出神经受损,那么针刺手指是否会产生痛觉?______________,是否会有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2、4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膝跳反射只有两个神经元,即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参与,没有中间神经元
(3)大脑皮层 感受器(手指皮肤)→传入神经→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不是 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4)不会 不会 传入神经受损后兴奋无法传导到大脑皮层,也无法传导到效应器
(5)会 不会
INCLUDEPICTURE "微归纳LLL.TIF"
判断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端(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中枢端(靠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结论: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节,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
INCLUDEPICTURE "对点训练LLL.TIF"
1.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在缩手反射中,兴奋会从脊髓的低级中枢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相应的感觉
C.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解析:选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大脑皮层是所有感觉的产生部位,兴奋可从脊髓的低级中枢传导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B正确;反射完成的条件之一是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C正确;在反射弧中,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
2.下图是人体神经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那么刺激感受器,大脑皮层依然有感觉
B.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那么刺激感受器,大脑皮层依然有感觉
C.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那么刺激感受器,效应器依然有反应
D.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那么刺激感受器,效应器依然有反应
解析:选B。据题图分析,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那么刺激感受器,其产生的兴奋无法通过神经中枢传到大脑皮层,所以没有感觉,A错误;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那么刺激感受器,兴奋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传到大脑皮层,所以大脑皮层依然有感觉,B正确;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那么刺激感受器,兴奋无法传到神经中枢,因而无法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因此效应器没有反应,C错误;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那么刺激感受器,兴奋不能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因此效应器没有反应,D错误。
eq \a\vs4\al()
反射、反应、感觉的区别
(1)反射的发生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条件的刺激。
(2)反应指效应器产生的规律性应答,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3)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考点二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学生用书P19]
INCLUDEPICTURE "新知导学LLL.TIF"
1.非条件反射:出生后____________就具有的反射,如缩手反射等。
2.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INCLUDEPICTURE "箭头D.TIF"
(2)条件反射的建立(以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关系为例)
(3)条件反射的消退
原因 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__________刺激
机理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实质 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的参与
(4)建立意义
①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__________和适应性。
②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答案自填] 无须训练 无关 条件 非条件 大脑皮层 灵活性 复杂环境变化
INCLUDEPICTURE "辨正误LLL.TIF"
(1)人看到酸梅时分泌大量的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  )
(2)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
(3)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
(4)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直至完全丧失。(  )
答案:(1)× 人看到酸梅时分泌大量的唾液,属于条件反射。
(2)× 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不一定是条件反射,如脑干控制的呼吸属于非条件反射。
(3)√ (4)√
INCLUDEPICTURE "合作探究LLL.TIF"
[探究] 下图为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属于____________反射,其反射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食物”属于______________刺激,“铃声”属于____________刺激。
(3)反复进行图3所示操作(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一段时间后,图4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________。此时,铃声已转化为食物(非条件刺激)的信号,称为__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建立了。
(4)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________。
①眨眼反射 ②婴儿吮吸乳头 ③谈梅止渴
④望梅止渴 ⑤吃梅止渴
提示:(1)非条件 食物刺激味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唾液分泌中枢→传出神经→唾液腺分泌唾液
(2)非条件 无关刺激和条件
(3)分泌唾液 条件
(4)③④
INCLUDEPICTURE "微归纳LLL.TIF"
1.条件反射的建立、维持与消退
2.“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INCLUDEPICTURE "对点训练LLL.TIF"
1.(2023·北京等级考)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
C.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
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
解析:选B。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是人类先天就有的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是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B符合题意;运动时大汗淋漓来增加散热,这是人类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不符合题意;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是其与生俱来的行为,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D不符合题意。
2.让宠物狗不再随“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是创建良好卫生环境的基本要求。宠物狗的主人可在宠物狗将要排便的时候,对其排便的地点进行固定,在其排便完成后进行语言或动作“鼓励”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建立上述反射的过程中,语言或动作由非条件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
B.宠物狗定点排便的条件反射消退之后,可再建立相同的条件反射
C.若条件反射消退,则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可能会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D.条件反射经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建立,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解析:选A。在建立题述反射的过程中,语言或动作属于排便完成后的“鼓励”行为,不属于非条件刺激,且并未转化成条件刺激,A错误;条件反射消退之后,经过训练可以再建立相同的条件反射,B正确;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C正确;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其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从而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D正确。
【知识框架】
eq \o(\s\up7(),\s\do5([学生用书P21]))
1.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
B.反射都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C.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
D.效应器有反应不一定是反射
解析:选D。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错误;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错误;不仅要有足够的刺激,还要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C错误;反射活动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效应器有反应不一定是反射,D正确。
2.(教材P23“膝跳反射示意图”改编)下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
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在③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D.若①处受损,则膝跳反射现象消失
解析:选B。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共同组成了效应器,A正确;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错误;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完成,C正确;若①(传入神经)处受损,则膝跳反射不能发生,D正确。
3.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吃山楂分泌唾液和看到山楂分泌唾液的反射类型不同
B.望梅止渴和膝跳反射这两个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大脑皮层
C.军训时蚊子叮在手上感到很痒属于非条件反射
D.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时十分惊恐的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
解析:选A。吃山楂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是出生后无须训练就有的;看到山楂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A正确。望梅止渴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而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B错误。军训时蚊子叮在手上感到很痒只是产生感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时十分惊恐,这种反应是后天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D错误。
4.荷兰科学家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在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装置上部就会掉落食物到圆台来奖励乌鸦的这种行为,多次训练之后,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下列对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
B.乌鸦将烟头扔进容器属于条件反射
C.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的最高级神经中枢在脊髓
D.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食物立即掉落,这一过程为强化
解析:选C。分析题意可知,乌鸦经过多次训练之后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是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A、B正确;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C错误;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食物立即掉落,这一过程为强化,目的是训练乌鸦形成把烟头扔进容器的条件反射,D正确。
5.(2025·福建福州高二期末)科学家将脊蛙(剪除脑部的青蛙)分三组进行反射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步骤1 步骤2 结果
第一组 不处理 将脊蛙右后腿脚趾尖浸入硫酸溶液,观察右后腿的反应 发生屈腿反射
第二组 剥除脊蛙右后腿脚趾皮肤 不发生屈腿反射
第三组 用解剖针插入椎管破坏脊蛙的脊髓 不发生屈腿反射
A.反射活动不需要脑也能进行
B.脊髓上有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
C.脊蛙右后腿脚趾皮肤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分布
D.脊蛙右后腿上既有传入神经也有传出神经分布
解析:选C。题干所述的反射活动不需要脑也能进行,如第一组中脊蛙(剪除脑部的青蛙)发生的屈腿反射,A正确;对比第一、三组可知,脊髓上有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B正确;由该实验只能得出脊蛙右后腿脚趾皮肤有感受器,不能得出其有效应器,C错误;由第一组可知,脊蛙右后腿上既有传入神经也有传出神经分布,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