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免疫失调
[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了解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等的致病机理。2.阐述HIV感染人体的机理,了解怎样预防艾滋病。
考点一 过敏反应
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1.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______________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
2.过敏原: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抗原物质。
3.反应机理及症状
4.特点: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防措施
抗原不一定是过敏原
(1)找出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该________。
(2)医学方法检测。
[答案自填] 组织损伤 过敏反应 抗体
再次 组胺 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过敏原
(1)所有的过敏原都是抗原,所有的抗原都是过敏原。( )
(2)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
(3)过敏体质的人,一旦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
(4)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
答案:(1)× 过敏原一定是抗原,抗原不一定是过敏原。
(2)√
(3)× 过敏体质的人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时才会出现过敏症状。
(4)× 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
[探究] 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据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过敏体质者初次接触过敏原时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2)图中肥大细胞产生的组胺释放到人体内的____________中,发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敏原与抗原概念等同吗?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中都有抗体的产生,在这两个过程中产生的抗体的分布及作用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不会
(2)细胞外液 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
(3)不等同。过敏原一定是抗原,抗原不一定是过敏原。过敏原有个体差异,抗原无个体差异
(4)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中,在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时就会发生免疫反应,其作用结果是消灭病原体;过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并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才产生过敏反应,作用结果是引起过敏症状
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类型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区别 发生时间 再次接触过敏原 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 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 主要在血清中
联系 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1.(2025·安徽十校高二期末)下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IgE抗体由过敏原引发的体液免疫产生
B.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引发组胺释放
C.组胺能引起血管壁通透性下降、平滑肌舒张
D.组胺作为体液因子引发过敏症状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解析:选C。过敏原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A正确;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会与过敏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引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B正确;组胺能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C错误;组胺作为体液因子引发过敏症状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
2.(2025·贵州六盘水统考)二次免疫应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免疫系统发挥记忆效应快速地清除抗原。下列关于二次免疫应答及过敏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敏原是指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
B.二次免疫应答与记忆细胞能存活较长时间有关
C.二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相应抗体的浆细胞都来自B细胞的分化
D.二次免疫应答、过敏反应都是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
解析:选C。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作过敏原,A正确。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产生的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二次免疫应答与记忆细胞能存活较长时间有关,B正确。二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相应抗体的浆细胞来自B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分化,C错误。二次免疫应答、过敏反应都是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D正确。
考点二 自身免疫病[学生用书P87]
[答案自填] 症状 链球菌 心脏瓣膜
系统性红斑狼疮
(1)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能力过弱造成的。( )
(2)自身免疫病指的是抗原入侵机体后破坏机体的某种结构引起的疾病。( )
(3)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
答案:(1)× 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即免疫错误造成的。
(2)× 自身免疫病是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
(3)√
[探究]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的病因是机体产生了“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性抗体(TSAb)”,该抗体能持续刺激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该病由遗传因素和环境诱因(放射、碘摄入、压力、环境毒物等)相互作用引起。
分析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GD属于________病。
(2)G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哪种疾病相似?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自身免疫 (2)甲状腺功能亢进
1.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关于该病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A.注射药物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细胞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解析:选A。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导致神经递质无法和受体结合,无法将兴奋传递给突触后膜,肌肉无法收缩,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药物抑制抗体产生,以便受体能和神经递质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兴奋,使肌肉收缩,A符合题意;受体蛋白被抗体破坏,再多神经递质也不能和受体结合,B不符合题意;注射的受体蛋白也会被抗体破坏,无法增加受体数量,C不符合题意;注射细胞因子增强免疫能力会使自身抗体数量增加,破坏更多的受体蛋白,D不符合题意。
2.(2025·广东东莞高二校联考期中)Graves氏病的病因如下图所示,是由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激发,产生高水平X激素所致的。研究发现寡核苷酸UDP能够减弱Graves氏病症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Graves氏病和类风湿关节炎一样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可能会有容易激动、食欲亢进、体重下降等症状
C.患者高水平X激素由Y激素含量显著增高所致
D.UDP可能具有抑制浆细胞产生或分泌该抗体的作用
解析:选C。Graves氏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较多,是受抗体刺激导致的,且通过反馈作用,会使Y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水平,C错误。
考点三 免疫缺陷病[学生用书P88]
1.概念
由机体免疫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疾病。
2.类型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____________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的,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如艾滋病。
3.艾滋病
(1)原因
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传播途径:______________传播、____________传播和母婴传播。
(3)预防措施
①采取安全的________,如使用避孕套。
②避免注射时经血液传播,不吸毒。
③发生易感行为后主动检测并积极治疗。
④不与他人共用________和剃须刀。
⑤不用________的器械文眉、穿耳等。
[答案自填] 不足或缺乏 遗传 疾病和其他因素 辅助性T细胞 性接触 血液
性行为 牙刷 未经消毒
(1)HIV主要攻击人体的细胞毒性T细胞,导致人体特异性免疫基本丧失。( )
(2)HIV的病毒包膜来源于病毒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 )
(3)与HIV感染者握手、拥抱等不会使人感染HIV。( )
(4)处于潜伏期的艾滋病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
答案:(1)×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
(2)√ (3)√
(4)× 处于潜伏期的艾滋病感染者体内有HIV病毒,具有传染性。
[探究]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以下为艾滋病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削弱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A阶段,HIV的浓度上升后又快速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阶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阶段,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出现症状之前,应如何对HIV进行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IV是一种囊膜病毒,除核酸和蛋白质外壳外,还包括病毒包膜和逆转录酶。HIV携带逆转录酶进入人体的意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HIV在侵入人体后的初期迅速增殖,由于此时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大量病毒被消灭,因此HIV浓度快速下降
(2)HIV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
(3)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HIV破坏辅助性T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基本丧失
(4)检测体内是否含有抗HIV的抗体
(5)HIV为逆转录病毒,宿主细胞无逆转录酶,HIV携带逆转录酶进入人体为HIV在细胞内增殖提供条件
1.HIV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2.艾滋病的致病机理
(1)对人体的破坏:HIV侵入人体后,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互补的DNA并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中,从而复制出新的HIV,导致辅助性T细胞被破坏,从而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
(2)患者直接死因: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1.(2025·浙江高二校联考期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的病原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
B.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能形成双链DNA
C.HIV入侵人体细胞时,仅遗传物质进入宿主细胞内
D.HIV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其脂质膜上有宿主细胞的膜蛋白
解析:选C。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A正确;HIV的遗传物质是RNA,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能形成双链DNA,B正确;HIV入侵人体细胞时,除遗传物质RNA外,逆转录酶等也可进入宿主细胞内,C错误;HIV是一种具有膜结构的病毒,其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其脂质膜上有宿主细胞的膜蛋白,D正确。
2.下列有关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表面的表面蛋白能使HIV和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
B.HIV在T细胞内进行增殖所需的模板、核苷酸和ATP都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
C.检测到血液中无HIV抗体,可以确定一个人一定没受到HIV的侵袭
D.HIV进入人体后攻击辅助性T细胞使机体丧失免疫力,其数量一直呈指数增长
解析:选A。HIV表面的表面蛋白能使HIV和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A正确;HIV在T细胞内进行逆转录所需的模板不是宿主细胞提供的,B错误;抗体的产生需要一定时间,如果在感染HIV后抗体产生前进行检测,结果也是阴性,C错误;HIV进入人体后攻击辅助性T细胞使机体丧失免疫力,但在感染人体的早期其数量不呈指数增长,D错误。
【知识框架】
eq \o(\s\up7(),\s\do5([学生用书P90]))
1.(教材P80“概念检测”T1改编)一些人对猫过敏。目前研究发现,在猫体内存在的过敏原约有1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猫唾液中的蛋白质Fel d1(简称F蛋白)。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 )
A.对F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可能会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
B.猫的舔毛行为会增加人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
C.若有家庭成员对猫过敏,则应尽量避免在家中养猫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答案:D
2.(2025·河南开封高二期末)下图是过敏反应机制的示意图,过敏者常出现皮肤红肿、发疹等症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过敏原初次进入内环境,不会诱导抗体E的生成
B.Fc受体能与过敏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C.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典型的过敏反应
D.抑制组胺释放、阻断组胺的作用可能是抗过敏药的作用原理
解析:选D。过敏原初次进入内环境,在过敏原的刺激下,B细胞会活化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A错误;由题图可知,Fc受体能与抗体E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典型的自身免疫病,不是过敏反应,C错误。
3.(2025·山东济南高二期末)入侵人体后的乙肝病毒与肝细胞特异性脂蛋白结合,形成的新抗原诱发自身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损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抗原被巨噬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呈递给B淋巴细胞
B.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可以对乙肝病毒进行识别
C.新抗原经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细胞内的新抗原特异性结合
D.乙肝病毒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是免疫监视功能过强导致的
解析:选B。新抗原被巨噬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A错误;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可以对乙肝病毒进行识别,B正确;细胞内的抗原需经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后释放出来,才能与抗体结合,C错误;自身免疫病是由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导致的,D错误。
4.(2025·辽宁沈阳高二期末)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与这种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析:选D。题图表示自身免疫病的致病机理。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属于免疫排斥反应,A不符合题意;接触某些花粉引起荨麻疹属于过敏反应,B不符合题意;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C不符合题意;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D符合题意。
5.(教材P79“思考·讨论”改编)下图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和辅助性T细胞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HIV对人体辅助性T细胞有攻击作用,所以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
B.HIV浓度与辅助性T细胞浓度成正比
C.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D.直到艾滋病病发时,机体仍会继续分泌抗HIV的抗体
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在感染初期,辅助性T细胞浓度升高,HIV浓度先升高后降低,故机体不会在HIV侵入后立即丧失细胞免疫,A错误;由题图可知,HIV浓度与辅助性T细胞浓度并不成正比,B错误;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HIV,并作出免疫应答,C错误;直到艾滋病病发时,机体仍会继续分泌抗HIV的抗体,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8张PPT)
第3节 免疫失调
[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了解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等的致病机理。2.阐述HIV感染人体的机理,了解怎样预防艾滋病。
考点一
考点一 过敏反应
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1.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______________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
2.过敏原:引起___________的抗原物质。
组织损伤
过敏反应
3.反应机理及症状
抗体
再次
组胺
4.特点: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防措施
(1)找出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该________。
(2)医学方法检测。
抗原不一定是过敏原
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过敏原
(1)所有的过敏原都是抗原,所有的抗原都是过敏原。( )
过敏原一定是抗原,抗原不一定是过敏原。
(2)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
(3)过敏体质的人,一旦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
过敏体质的人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时才会出现过敏症状。
(4)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
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
√
×
×
×
[探究] 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据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过敏体质者初次接触过敏原时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2)图中肥大细胞产生的组胺释放到人体内的____________中,发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会
细胞外液
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
(3)过敏原与抗原概念等同吗?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中都有抗体的产生,在这两个过程中产生的抗体的分布及作用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等同。过敏原一定是抗原,抗原不一定是过敏原。过敏原有个体差异,抗原无个体差异
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中,在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时就会发生免疫反应,其作用结果是消灭病原体;过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并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才产生过敏反应,作用结果是引起过敏症状
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类型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区别 发生时间 再次接触过敏原 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 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 主要在血清中
联系 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1.(2025·安徽十校高二期末)下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IgE抗体由过敏原引发的体液免疫产生
B.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引发组胺释放
C.组胺能引起血管壁通透性下降、平滑肌舒张
D.组胺作为体液因子引发过敏症状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解析:过敏原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A正确;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会与过敏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引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B正确;组胺能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C错误;组胺作为体液因子引发过敏症状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
2.(2025·贵州六盘水统考)二次免疫应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免疫系统发挥记忆效应快速地清除抗原。下列关于二次免疫应答及过敏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敏原是指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
B.二次免疫应答与记忆细胞能存活较长时间有关
C.二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相应抗体的浆细胞都来自B细胞的分化
D.二次免疫应答、过敏反应都是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
√
解析: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作过敏原,A正确。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产生的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二次免疫应答与记忆细胞能存活较长时间有关,B正确。二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相应抗体的浆细胞来自B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分化,C错误。二次免疫应答、过敏反应都是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D正确。
考点二
02
考点二 自身免疫病
症状
链球菌
心脏瓣膜
系统性红斑狼疮
(1)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能力过弱造成的。( )
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即免疫错误造成的。
(2)自身免疫病指的是抗原入侵机体后破坏机体的某种结构引起的疾病。( )
自身免疫病是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
(3)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
×
√
×
[探究]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的病因是机体产生了“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性抗体(TSAb)”,该抗体能持续刺激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该病由遗传因素和环境诱因(放射、碘摄入、压力、环境毒物等)相互作用引起。
分析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GD属于________病。
(2)G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哪种疾病相似?________________。
自身免疫
甲状腺功能亢进
1.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关于该病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A.注射药物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细胞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
解析: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导致神经递质无法和受体结合,无法将兴奋传递给突触后膜,肌肉无法收缩,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药物抑制抗体产生,以便受体能和神经递质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兴奋,使肌肉收缩,A符合题意;受体蛋白被抗体破坏,再多神经递质也不能和受体结合,B不符合题意;注射的受体蛋白也会被抗体破坏,无法增加受体数量,C不符合题意;注射细胞因子增强免疫能力会使自身抗体数量增加,破坏更多的受体蛋白,D不符合题意。
2.(2025·广东东莞高二校联考期中)Graves氏病的病因如下图所示,是由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激发,产生高水平X激素所致的。研究发现寡核苷酸UDP能够减弱Graves氏病症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Graves氏病和类风湿关节炎一样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可能会有容易激动、食欲亢进、体重下降等症状
C.患者高水平X激素由Y激素含量显著增高所致
D.UDP可能具有抑制浆细胞产生或分泌该抗体的作用
√
解析:Graves氏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较多,是受抗体刺激导致的,且通过反馈作用,会使Y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水平,C错误。
考点三
03
考点三 免疫缺陷病
1.概念
由机体免疫功能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疾病。
2.类型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_________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的,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_______________引起的,如艾滋病。
不足或缺乏
遗传
疾病和其他因素
3.艾滋病
(1)原因
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传播途径:______________传播、____________传播和母婴传播。
辅助性T细胞
性接触
血液
(3)预防措施
①采取安全的________,如使用避孕套。
②避免注射时经血液传播,不吸毒。
③发生易感行为后主动检测并积极治疗。
④不与他人共用________和剃须刀。
⑤不用________的器械文眉、穿耳等。
性行为
牙刷
未经消毒
(1)HIV主要攻击人体的细胞毒性T细胞,导致人体特异性免疫基本丧失。( )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
(2)HIV的病毒包膜来源于病毒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 )
(3)与HIV感染者握手、拥抱等不会使人感染HIV。( )
(4)处于潜伏期的艾滋病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
处于潜伏期的艾滋病感染者体内有HIV病毒,具有传染性。
×
√
√
×
[探究]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以下为艾滋病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削弱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A阶段,HIV的浓度上升后又快速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阶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IV在侵入人体后的初期迅速增殖,由于此时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大量病毒被消灭,因此HIV浓度快速下降
HIV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
(3)C阶段,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出现症状之前,应如何对HIV进行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HIV破坏辅助性T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基本丧失
检测体内是否含有抗HIV的抗体
(5)HIV是一种囊膜病毒,除核酸和蛋白质外壳外,还包括病毒包膜和逆转录酶。HIV携带逆转录酶进入人体的意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IV为逆转录病毒,宿主细胞无逆转录酶,HIV携带逆转录酶进入人体为HIV在细胞内增殖提供条件
1.HIV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2.艾滋病的致病机理
(1)对人体的破坏:HIV侵入人体后,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互补的DNA并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中,从而复制出新的HIV,导致辅助性T细胞被破坏,从而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
(2)患者直接死因: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1.(2025·浙江高二校联考期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的病原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
B.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能形成双链DNA
C.HIV入侵人体细胞时,仅遗传物质进入宿主细胞内
D.HIV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其脂质膜上有宿主细胞的膜蛋白
√
解析: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A正确;HIV的遗传物质是RNA,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能形成双链DNA,B正确;HIV入侵人体细胞时,除遗传物质RNA外,逆转录酶等也可进入宿主细胞内,C错误;HIV是一种具有膜结构的病毒,其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其脂质膜上有宿主细胞的膜蛋白,D正确。
2.下列有关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表面的表面蛋白能使HIV和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
B.HIV在T细胞内进行增殖所需的模板、核苷酸和ATP都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
C.检测到血液中无HIV抗体,可以确定一个人一定没受到HIV的侵袭
D.HIV进入人体后攻击辅助性T细胞使机体丧失免疫力,其数量一直呈指数增长
√
解析:HIV表面的表面蛋白能使HIV和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A正确;HIV在T细胞内进行逆转录所需的模板不是宿主细胞提供的,B错误;抗体的产生需要一定时间,如果在感染HIV后抗体产生前进行检测,结果也是阴性,C错误;HIV进入人体后攻击辅助性T细胞使机体丧失免疫力,但在感染人体的早期其数量不呈指数增长,D错误。
【知识框架】
随堂 效果检测
04
第四部分
1.(教材P80“概念检测”T1改编)一些人对猫过敏。目前研究发现,在猫体内存在的过敏原约有1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猫唾液中的蛋白质Fel d1(简称F蛋白)。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 )
A.对F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可能会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
B.猫的舔毛行为会增加人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
C.若有家庭成员对猫过敏,则应尽量避免在家中养猫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
2.(2025·河南开封高二期末)下图是过敏反应机制的示意图,过敏者常出现皮肤红肿、发疹等症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过敏原初次进入内环境,不会诱导抗体E的生成
B.Fc受体能与过敏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C.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典型的过敏反应
D.抑制组胺释放、阻断组胺的作用可能是抗过敏药的作用原理
解析:过敏原初次进入内环境,在过敏原的刺激下,B细胞会活化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A错误;由题图可知,Fc受体能与抗体E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典型的自身免疫病,不是过敏反应,C错误。
3.(2025·山东济南高二期末)入侵人体后的乙肝病毒与肝细胞特异性脂蛋白结合,形成的新抗原诱发自身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损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抗原被巨噬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呈递给B淋巴细胞
B.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可以对乙肝病毒进行识别
C.新抗原经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细胞内的新抗原特异性结合
D.乙肝病毒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是免疫监视功能过强导致的
√
解析:新抗原被巨噬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A错误;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可以对乙肝病毒进行识别,B正确;细胞内的抗原需经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后释放出来,才能与抗体结合,C错误;自身免疫病是由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导致的,D错误。
4.(2025·辽宁沈阳高二期末)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与这种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
解析:题图表示自身免疫病的致病机理。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属于免疫排斥反应,A不符合题意;接触某些花粉引起荨麻疹属于过敏反应,B不符合题意;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C不符合题意;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D符合题意。
5.(教材P79“思考·讨论”改编)下图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和辅助性T细胞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HIV对人体辅助性T细胞有攻击作用,所以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
B.HIV浓度与辅助性T细胞浓度成正比
C.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D.直到艾滋病病发时,机体仍会继续分泌抗HIV的抗体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感染初期,辅助性T细胞浓度升高,HIV浓度先升高后降低,故机体不会在HIV侵入后立即丧失细胞免疫,A错误;由题图可知,HIV浓度与辅助性T细胞浓度并不成正比,B错误;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HIV,并作出免疫应答,C错误;直到艾滋病病发时,机体仍会继续分泌抗HIV的抗体,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