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14 23:55:26

文档简介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课标要求]
1.阐明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2.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认同器官捐献。
考点一 疫苗
1.概念:通常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具有抗原性但不具有致病性
2.目的: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___,
       属于免疫预防
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3.实例
(1)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等。
(2)HPV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______________的疫苗。
(3)DNA疫苗。
4.特点
(1)特异性。一种疫苗通常只能预防一种特定的传染病
(2)记忆性。接种一种疫苗后能获得对特定
传染病较长时间的抵抗力
[答案自填] 灭活的或减毒 抗体 癌症
(1)注射某种疫苗后,体内可能有细胞毒性T细胞的产生。(  )
(2)只有用灭活的病原体才可制成疫苗。(  )
(3)疫苗必须包含完整的病原体。(  )
(4)抗原和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所以市面上没有一种疫苗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
答案:(1)√ 
(2)× 减毒的病原体也可用于制作疫苗。
(3)× 疫苗不必包含完整的病原体,只要保留其抗原部分即可。
(4)× 联合疫苗可预防多种疾病,如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探究] 某同学在流感流行前接种了流感疫苗,可是没过一两个月,她患流感了;而她听说接种过一次麻疹疫苗,终生就不会得麻疹了。回答下列问题:
(1)注射的流感疫苗没有起到预防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接种麻疹疫苗后,对麻疹病毒具有终生免疫能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才起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可预防由HPV引起的几种子宫颈癌,我国内地首针预防子宫颈癌的HPV疫苗于2018年5月接种,该疫苗将分三次接种,该疫苗分三次接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流感病毒的种类很多,一种流感疫苗只能预防相应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并且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注射的流感疫苗所预防的流感与该同学所患的流感可能不是同一种类型
(2)接种麻疹疫苗后,体内经过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对该病毒具有终生记忆能力
(3)疫苗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传递、识别以及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
(4)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目前应用的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减毒活疫苗、灭活的死疫苗和新型疫苗,三种疫苗各有优缺点。
(1)减毒活疫苗
接种后能感染人体而使人产生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效果。如“糖丸”就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口服后可预防脊髓灰质炎。
(2)灭活的死疫苗
这类疫苗中的病原体已被杀死,安全性较高,但产生的免疫效果不如减毒活疫苗,常需要多次强化免疫,如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
(3)新型疫苗
1.(2025·广东湛江高二期末)被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即研制“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糖丸”属于新型疫苗
B.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都可以通过吃“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C.接种该疫苗后,机体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
D.给脊髓灰质炎患者口服“糖丸”可治愈该疾病
答案:C
2.(2025·湖南长沙高二调研)目前应用的疫苗类型有减毒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等。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免疫应答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分裂、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B.病毒进入人体后,记忆B细胞快速合成并分泌大量抗体,与病毒结合
C.二次免疫时抗体的量更多,免疫效果更强
D.注射疫苗后可对人体进行永久保护
解析:选C。抗原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B细胞在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A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B错误;二次免疫时抗体的量更多,免疫效果更强,C正确;接种疫苗后,机体患病风险降低,但记忆细胞和抗体不能终生存在,因此接种疫苗后,对人体并不是永久保护,注射疫苗后也应采取防护措施,D错误。
考点二 器官移植[学生用书P92]
1.概念: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__________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
2.面临的问题
(1)免疫排斥主要是细胞免疫
①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______________,指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的一组与别人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成败关键: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③移植条件: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________________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2)供体器官短缺。
3.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
[答案自填] 生理功能 HLA 蛋白质
供者与受者 一半以上 免疫排斥 病原体 肿瘤标志物 免疫增强 免疫抑制
(1)只有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完全相同,才可进行器官移植。(  )
(2)器官移植存在的普遍问题包括免疫排斥和供体器官短缺等。(  )
(3)免疫系统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对移植的器官产生排斥反应。(  )
(4)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除了免疫预防,还包括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  )
答案:(1)× 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2)√ (3)√ (4)√
[探究] 器官移植是指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1954年,第一例成功的肾移植手术由美国医生约瑟夫·默里进行。迄今为止,全世界仅心、肝、肾人体三大器官的移植已经达到50万例。我国器官移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虽然开展比国外晚,但进展却很快。结合教材P83思考·讨论“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及希望”,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都要先检查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常因严重免疫排斥而失败,可通过哪些途径减轻或避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越相近,在进行移植时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就越低,移植的器官或骨髓就越容易存活;如果配型不合适,发生排斥的可能性较大,则不适合移植
(2)移植的组织、器官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几乎不发生免疫排斥
(3)①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器官进行移植;②利用配型成功的异体器官进行移植;③异体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1.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不会有免疫排斥反应
B.受者在手术后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会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D.攻击移植器官的免疫细胞主要是释放抗体的浆细胞
解析:选B。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时,相对来说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较小,A错误;器官移植后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器官移植受者在手术后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正确;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降低免疫能力,C错误;在器官移植中,T细胞攻击被移植的器官,造成免疫排斥反应,D错误。
2.(2025·广东惠州高二期末)免疫治疗是应用免疫制剂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使机体对疾病产生恰当的免疫应答的治疗方法。如注射抗体以治疗慢性疾病,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免疫增强剂以控制机体的免疫状态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
B.利用免疫增强剂可增强体液免疫对癌变细胞的清除
C.免疫抑制剂能使T细胞增殖受阻,有利于器官移植
D.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处理后可以呈递抗原信息给其他免疫细胞
解析:选B。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A正确;利用免疫增强剂可增强细胞免疫对癌变细胞的清除,B错误;免疫抑制剂能使T细胞增殖受阻,使细胞免疫减弱,有利于器官移植,C正确;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处理后可以呈递抗原信息给辅助性T细胞,D正确。
【知识框架】
eq \o(\s\up7(),\s\do5([学生用书P94]))
1.在天花病毒的第四代疫苗研究中,可利用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在感染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制作疫苗。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多次注射该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
B.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C.该方法制备的疫苗不会在机体内增殖
D.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疫苗中的抗原物质
答案:B
2.(2025·江西抚州高二期末)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的传染病,分别由不同的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三种疾病的发病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切除胸腺后,人体只有细胞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
B.接种疫苗后,只引发特异性免疫不引发非特异性免疫
C.人体对花粉或某些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弱所致
D.接种该疫苗后体内出现三种能分别抑制三类病菌的抗体
解析:选D。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辅助性T细胞既可参与细胞免疫,也可参与体液免疫,因此切除胸腺后,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会受到影响,A错误;疫苗作为抗原,既能引发特异性免疫,也能引发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人体对花粉或某些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所致,C错误;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三联体疫苗接种后,体内会出现三种能分别抑制三类病菌的抗体,D正确。
3.部分新冠疫苗生产的途径及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4类疫苗均可引起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注射核糖核酸疫苗后,该疫苗能直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如果接种者曾经感染过腺病毒,不会影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功效
D.大规模人群免疫接种,染病人群中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可能会上升
解析:选D。传统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不能侵染细胞,不会引起细胞免疫,A错误;注射核糖核酸疫苗后,mRNA在细胞中表达形成的病毒蛋白分泌到内环境中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B错误;如果接种者曾经感染过腺病毒,则体内已有的抗体会特异性结合腺病毒,使其不能侵染细胞,影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功效,C错误。
4.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分子标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LA分子是细胞膜上一种特异的蛋白质
B.人体免疫细胞能识别自身细胞的HLA分子
C.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识与人体HLA分子不同
D.世界上每一个人细胞膜上的HLA均不相同
解析:选D。同卵双胞胎个体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故同卵双胞胎个体细胞膜上的HLA分子应该相同,D错误。
5.(2025·山东潍坊高二期中)随着免疫系统研究的逐步深入,免疫学在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和器官移植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关于免疫学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预防接种不是人体获得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唯一途径
B.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可用于病原体和肿瘤的临床诊断
C.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常使用免疫增强疗法
D.对于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可应用免疫抑制疗法
解析:选C。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的自身免疫病,使用免疫增强疗法可能会加重病情,C错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课标要求]
1.阐明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2.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认同器官捐献。
考点一
考点一 疫苗
1.概念:通常是用______________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具有抗原性但不具有致病性
灭活的或减毒
2.目的: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___,
       属于免疫预防
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3.实例
(1)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等。
(2)HPV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_______的疫苗。
(3)DNA疫苗。
抗体
癌症
4.特点
(1)特异性。 一种疫苗通常只能预防一种特定的传染病
(2)记忆性。 接种一种疫苗后能获得对特定
传染病较长时间的抵抗力
(1)注射某种疫苗后,体内可能有细胞毒性T细胞的产生。(  )
(2)只有用灭活的病原体才可制成疫苗。(  )
减毒的病原体也可用于制作疫苗。
(3)疫苗必须包含完整的病原体。(  )
疫苗不必包含完整的病原体,只要保留其抗原部分即可。
(4)抗原和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所以市面上没有一种疫苗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
联合疫苗可预防多种疾病,如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
×
×
[探究] 某同学在流感流行前接种了流感疫苗,可是没过一两个月,她患流感了;而她听说接种过一次麻疹疫苗,终生就不会得麻疹了。回答下列问题:
(1)注射的流感疫苗没有起到预防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感病毒的种类很多,一种流感疫苗只能预防相应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并且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注射的流感疫苗所预防的流感与该同学所患的流感可能不是同一种类型
(2)人体接种麻疹疫苗后,对麻疹病毒具有终生免疫能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才起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种麻疹疫苗后,体内经过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对该病毒具有终生记忆能力
疫苗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传递、识别以及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
(4)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可预防由HPV引起的几种子宫颈癌,我国内地首针预防子宫颈癌的HPV疫苗于2018年5月接种,该疫苗将分三次接种,该疫苗分三次接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目前应用的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减毒活疫苗、灭活的死疫苗和新型疫苗,三种疫苗各有优缺点。
(1)减毒活疫苗
接种后能感染人体而使人产生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效果。如“糖丸”就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口服后可预防脊髓灰质炎。
(2)灭活的死疫苗
这类疫苗中的病原体已被杀死,安全性较高,但产生的免疫效果不如减毒活疫苗,常需要多次强化免疫,如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
(3)新型疫苗
1.(2025·广东湛江高二期末)被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即研制“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糖丸”属于新型疫苗
B.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都可以通过吃“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C.接种该疫苗后,机体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
D.给脊髓灰质炎患者口服“糖丸”可治愈该疾病

2.(2025·湖南长沙高二调研)目前应用的疫苗类型有减毒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等。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免疫应答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分裂、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B.病毒进入人体后,记忆B细胞快速合成并分泌大量抗体,与病毒结合
C.二次免疫时抗体的量更多,免疫效果更强
D.注射疫苗后可对人体进行永久保护

解析:抗原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B细胞在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A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B错误;二次免疫时抗体的量更多,免疫效果更强,C正确;接种疫苗后,机体患病风险降低,但记忆细胞和抗体不能终生存在,因此接种疫苗后,对人体并不是永久保护,注射疫苗后也应采取防护措施,D错误。
考点二
02
考点二 器官移植
1.概念: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__________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
2.面临的问题
(1)免疫排斥 主要是细胞免疫
①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______________,指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的一组与别人不同的____________。
生理功能
HLA
蛋白质
②成败关键: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③移植条件: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____________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2)供体器官短缺。
供者与受者
一半以上
3.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
免疫排斥
病原体
肿瘤标志物
免疫增强
免疫抑制
(1)只有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完全相同,才可进行器官移植。(  )
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2)器官移植存在的普遍问题包括免疫排斥和供体器官短缺等。(  )
(3)免疫系统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对移植的器官产生排斥反应。(  )
(4)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除了免疫预防,还包括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  )
×



[探究] 器官移植是指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1954年,第一例成功的肾移植手术由美国医生约瑟夫·默里进行。迄今为止,全世界仅心、肝、肾人体三大器官的移植已经达到50万例。我国器官移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虽然开展比国外晚,但进展却很快。结合教材P83思考·讨论“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及希望”,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都要先检查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越相近,在进行移植时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就越低,移植的器官或骨髓就越容易存活;如果配型不合适,发生排斥的可能性较大,则不适合移植
(2)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常因严重免疫排斥而失败,可通过哪些途径减轻或避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移植的组织、器官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几乎不发生免疫排斥
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器官进行移植;②利用配型成功的异体器官进行移植;③异体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1.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不会有免疫排斥反应
B.受者在手术后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会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D.攻击移植器官的免疫细胞主要是释放抗体的浆细胞

解析: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时,相对来说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较小,A错误;器官移植后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器官移植受者在手术后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正确;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降低免疫能力,C错误;在器官移植中,T细胞攻击被移植的器官,造成免疫排斥反应,D错误。
2.(2025·广东惠州高二期末)免疫治疗是应用免疫制剂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使机体对疾病产生恰当的免疫应答的治疗方法。如注射抗体以治疗慢性疾病,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免疫增强剂以控制机体的免疫状态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
B.利用免疫增强剂可增强体液免疫对癌变细胞的清除
C.免疫抑制剂能使T细胞增殖受阻,有利于器官移植
D.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处理后可以呈递抗原信息给其他免疫细胞

解析: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A正确;利用免疫增强剂可增强细胞免疫对癌变细胞的清除,B错误;免疫抑制剂能使T细胞增殖受阻,使细胞免疫减弱,有利于器官移植,C正确;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处理后可以呈递抗原信息给辅助性T细胞,D正确。
【知识框架】
随堂 效果检测
03
1.在天花病毒的第四代疫苗研究中,可利用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在感染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制作疫苗。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多次注射该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
B.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C.该方法制备的疫苗不会在机体内增殖
D.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疫苗中的抗原物质

2.(2025·江西抚州高二期末)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的传染病,分别由不同的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三种疾病的发病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切除胸腺后,人体只有细胞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
B.接种疫苗后,只引发特异性免疫不引发非特异性免疫
C.人体对花粉或某些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弱所致
D.接种该疫苗后体内出现三种能分别抑制三类病菌的抗体

解析: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辅助性T细胞既可参与细胞免疫,也可参与体液免疫,因此切除胸腺后,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会受到影响,A错误;疫苗作为抗原,既能引发特异性免疫,也能引发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人体对花粉或某些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所致,C错误;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三联体疫苗接种后,体内会出现三种能分别抑制三类病菌的抗体,D正确。
3.部分新冠疫苗生产的途径及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4类疫苗均可引起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注射核糖核酸疫苗后,该疫苗能直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如果接种者曾经感染过腺病毒,不会影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功效
D.大规模人群免疫接种,染病人群中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可能会上升
解析:传统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不能侵染细胞,不会引起细胞免疫,A错误;注射核糖核酸疫苗后,mRNA在细胞中表达形成的病毒蛋白分泌到内环境中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B错误;如果接种者曾经感染过腺病毒,则体内已有的抗体会特异性结合腺病毒,使其不能侵染细胞,影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功效,C错误。
4.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分子标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LA分子是细胞膜上一种特异的蛋白质
B.人体免疫细胞能识别自身细胞的HLA分子
C.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识与人体HLA分子不同
D.世界上每一个人细胞膜上的HLA均不相同
解析:同卵双胞胎个体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故同卵双胞胎个体细胞膜上的HLA分子应该相同,D错误。

5.(2025·山东潍坊高二期中)随着免疫系统研究的逐步深入,免疫学在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和器官移植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关于免疫学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预防接种不是人体获得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唯一途径
B.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可用于病原体和肿瘤的临床诊断
C.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常使用免疫增强疗法
D.对于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可应用免疫抑制疗法

解析: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的自身免疫病,使用免疫增强疗法可能会加重病情,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