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备课:《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6-07-08 22:2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学会区分信息与信息的载体;
3、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
4、用生活实例具体说明信息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列举现象并进行探讨,归纳总结出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信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性,感受信息文化。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并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按照正常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已经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对于信息,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和理解。老师在教学过程只需适当地提问,引导学生说出现象,并让学生从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什么是信息及其特征。
三、教材分析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本章涉及知识概念较多,如果只是单纯由教师阐述知识点,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举出现象并进行探讨,归纳总结知识点,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进行补充。这样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重难点分析
1.
教学重点:信息的含义;信息的主要特征。
2.
教学难点:对信息的理解;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区别。
五、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实例激发法
讨论法
分析评价法
六、教学准备
1.硬件准备:计算机1台、投影仪1台、矿泉水1瓶
2.软件准备: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
引课
师:“信息”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存在哪些信息?
生:上课铃声、广告、红绿灯、网络、报纸。。。
引出教学内容
信息无处不在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都非常正确,我们再来看一下教室里都有什么能够传递给我们信息那?
师:我们能不能将身边存在的信息列举完全那?
师:通过以上同学们的举例和分析能够说明什么?
课件演示:信息无处不在
师: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没有被获得的信息是不是就不存在哪,如桃花源之外的信息?
生:桌子、椅子、墙壁、老师、同学。。。
生:不可能
生:信息无处不在
总结
生:(讨论)不是,只不过没有被桃花源中的人获得而以,信息本身还是存在的。
活跃课堂,让学生体会信息无处不在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加深学生对“信息无处不在”的理解,同时引出信息的普遍性
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
依附性
共享性
价值性
时效性
师:这说明了信息具有什么特征?
课件演示: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
师:非常正确,信息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它们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就会有信息的存在。
师: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大家,早晨的闹铃声是信息吗?
师:那么什么是信息?
师:闹铃声又是什么那?
师:大家还能举出其它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实例吗?
师:能不能找到那种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的?
师:这说明了什么?
课件演示:依附性:
1、所有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
师:信息载体的形式多样。。。
课件演示:文字、数字、符号、图片、声音、情景、状态等
师:(先喝一口矿泉水)这瓶水是凉的。
师:现在同学们知不知道这瓶水是凉的?
师:你们获得这个信息的信息载体是什么?
师:老师获得这个信息的载体是什么?
师:这说明了什么?
课件演示:2、相同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载体
师:“这瓶水是凉的”这个信息现在同学们都知道了,其他班级的同学通过老师讲解也能知道这个信息,这说明什么?
师:可是这个信息并没有同时、同地被同学们知道,那么在这个共享过程中信息自身是否有损耗那?
师:这是同物质能源的本质区别
课件演示:共享性
1、同一信息可以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
2、在共享过程中,信息本身不会有损失
师:同学们能不能举出其它体现信息共享性的实例?
师:我们知道信息是普遍存在的,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那,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为什么非要使用信息那?
师:那也就是说信息具有什么特征?
课件演示:价值性
师:还有哪些实例能够体现信息的价值性?(引导学生回答)
师:信息没被人利用是不是就没有价值,请举例说明?
师:非常正确,信息没被利用只是信息的价值性没有得到体现而以。信息作为人类社会三大资源之一,总是有价值的。
课件演示:
1、信息总是有价值的
师:那么信息能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那?(注意引导)
师:也就是说。。。
课件演示:2、信息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只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或者促进物质和能量的产生和应用
师:我们知道信息在共享的过程中不会有损失,那么为什么同学们同样听老师讲课,而考试的结果会不同那?
师: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结构、理解认识能力以及对信息需求的不同,致使他们处理信息的结果也会不同,也就是说。。。
课件演示:3、信息价值大小的体现是因人而异的
师:教材中提到,信息经过我们的加工会产生新的信息,进而产生新的价值,同学们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请举例说明?
师:这说明了什么?
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增值
师:我们知道信息本身总是有价值的,那么一条信息对于获得者来说是不是一直有价值那?请举例说明。。。(引导回答)
师:这说明了信息具有什么特征?
课件演示:时效性
师:同学们提到了昨天的天气预报对于我们今天的出行没有价值了,那能说明它对所有人都没有价值了吗?
师:这说明了什么?
师:十分正确。我们要结合信息的价值性来理解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是针对价值性而言的。
师:信息的时效性有长有短,如理论、技术知识的时效性就要长一些
课件演示:
1、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2、信息的时效性是针对信者获得者而言的
3、信息的时效性有长有短
生:普遍性
总结
听课
思考
生:(讨论后会统一观点)不是
生:该起床了
生:信息的载体
生:敌情依附于烽火、书信的内容依附于文字、老师讲课的内容依附于声音、高兴依附于面部表情。。。
生:(讨论)不能
生: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
总结
思考
生:知道
生:老师的声音
生:(讨论)水
生:相同的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载体
总结
生:信息具有共享性
生:(讨论)没有
总结
生:老师上课、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等
生:不使用信息我们就什么都不知道;信息能给我们帮助;信息是有用的;有价值的。。。
生:价值性
总结
生:天气预报指导增减衣物;信号灯指挥交通;看书增长知识;商机促进经济发展;军事情报影响战局等
生:(讨论)不是。比如:高二的知识我们没学可是对我们是有价值的;我丢了东西,可是我不知道,但这个信息对我是有价值的。。。
总结
生:(讨论)不能。只能通过处理获得的信息,然后采取行动才能满足物质需求。。。
总结
生:(讨论)考虑问题方式不同;理解能力不一样;能力问题。。。
思考
总结
生:天气预报产生穿衣信息;上网找参考资料写论文;犯罪线索经过分析得到破案依据。。。
生:信息是可以增值的
总结
生:(讨论)不是。如昨天的天气预报;商场促销的信息;考试时间;军事情报。。。
生:时效性
总结
生:(讨论)不能。对于气象专家来说它还是有有价值的
生:信息的时效性也是相对获得者而言的
思考
总结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信息的普遍性
引领同学主动思考问题
加强对信息与信息载体区别的理解
让学生理解、总结信息的依附性
了解信息载体形式多样
活跃课堂
引发学生思考
加深印象
从存在的问题中归纳总结
引出信息的共享性
带领同学主动思考,理解信息与物质、能源的区别
加深对信息共享的理解
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归纳总结价值性
加深对信息价值性的理解
体会信息总是有价值的
体会信息不能直接满足物质需求
让学生体会信息价值大小的体现因人而异
体会信息是可以增值
引出信息的时效性
总结时效性
体会信息价值的时效性是相对获得者而言的
了解时效性和价值性的关系
扩展知识
课堂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考考大家对信息的理解情况
课件演示:
练习题:请分析如下几个实例分别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性
1、
奥运新闻需要借助各种媒体才能传遍全球
2、“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3、“神七”上天的消息众人皆知
4、使用旧地图有时找不到要去的地方
5、∨君十六计”被延用至今,甚至被应用到商战中
6、记者到地震灾区采访,将编辑后的文字和图片及时上传到网络上供大家查看、下载
思考
回答
考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总结、延伸
师:通过同学们的举例分析,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什么是信息,并总结出了信息的主要特征。从课堂练习完成的情况来看,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都很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要更多地去体会信息,不断增强自己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思考
总结
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