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1.通过理解食物中的各类营养物质对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构建物质和能量观。
2.通过比较各类维生素、无机盐的作用的差异,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3.通过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了解各营养物质的来源,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观点。
重点:说出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类别,说出人体内的糖类、蛋白质、脂质和维生素的作用。
难点:1.举例说出糖类、蛋白质、脂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及缺乏症。
2.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观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和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我国的饮食文化丰厚久远,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享誉世界。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观看图片,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请同学们拿出所收集的食物,对照教师提供的“食物营养成分表”查找它们所含有的营养物质的名称和含量。(学生拿出所收集的食物,如鸡蛋、花生、苹果、橘子、面包、菜饼等) 2.师生共同总结: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3.设疑: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 (二)糖类、脂质和蛋白质是人体需要量最多的有机物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P5图5.1—2,把需要识记的知识标记在课本上。 2.(糖类)教师展示食物图片和问题: ①糖类主要从哪些食物中获得 ②糖类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③尝试说出糖类对人体的作用 学生根据“食物营养成分表”汇总每个小组收集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其他小组同学再补充。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学生认真积极地看书,观察课本图片,自学课本内容,动手画出课本上的重点知识,独立完成自学。 通过鼓励学生讲述,引导学生讲述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课件说出糖类的组成以及对人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直观明了,学生很容易接受。
3.分组展示,师生总结: (1)糖类的来源:谷类和根茎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糖类。 (2)成分: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还有少量的麦芽糖、葡萄糖等。 (3)作用:①构成组织细胞的物质;②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快速供能)。 4.(蛋白质)教师展示食物图片和提出问题: ①主要从哪些食物中获得 ②蛋白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②尝试说出蛋白质对人体的作用 5.分组展示,师生总结: (1)蛋白质的来源:主要存在于瘦肉、鱼、奶、蛋、大豆及豆制品等食物中。 (2)成分: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一类有机物。 (3)作用:①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②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等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③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脂质)教师展示食物图片和提出问题: ①主要从哪些食物中获得 ②脂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②尝试说出脂质对人体的作用 7.分组展示,师生总结: (1)脂质的来源:主要存在于肥肉、蛋黄、花生、大豆和坚果类等食物中。 (2)成分:主要是脂肪,还有少量的磷脂、胆固醇等。脂肪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它们都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3)作用: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备用能源物质(储存在皮下等处)。 8.教师总结:总之,糖类、蛋白质、脂质对人体都有两方面的作用,即构成组织细胞和提供能量,但它们发挥作用的主次不同。糖类以提供能量为主,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脂质也可以提供能量,但一般情况下是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以构成组织细胞为主。 (三)维生素是人体需要量很少的有机物 1.由海员患坏血病的故事引入维生素。 2.探究活动: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先用屏幕出示:维生素C的特性。 实验后提问:西红柿和西瓜中,谁的维生素C含量高呢 教师提醒:①为了提高准确性,测试不同果蔬时应使用同一支滴管,保证所滴液滴大小基本一致。 ②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防止滴管中残留第一种汁液,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师生交流:在探究活动中保证实验准确性的措施。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 学生明确蛋白质的来源、成分以及作用。 学生观察图片,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行思考解决。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进一步记忆。 学生听讲故事。 学生分组,根据教材实验步骤进行探究活动。 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在课堂上力求做到学生自己能学会,不多讲。教师稍做点拨即可。 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同学间的互助,帮助学生掌握新知。 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再一次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从而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教师提出:若将果蔬提取液加热到80 ℃,冷却后再进行滴定实验,仍然能使2,6—二氯酚靛酚溶液褪色,只是提取液的需要量明显增加,这说明什么问题 我们在食用水果蔬菜时,如何才能减少维生素C的流失 小组交流总结后,教师总结:高温会破坏维生素C。食用水果蔬菜时,不要高温处理。 4.指导学生自学课本第8页,学生识记四种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和缺乏时的症状。出示图片找出四种维生素的食物来源,教师提问,学生抢答。最后教师强调指出:黄玉米、胡萝卜中不含维生素A,但含有胡萝卜素;鱼肝油、动物肝脏内主要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 5.教师总结:夜盲A,脚气B1,坏血C,佝偻、骨质疏松D。 (四)水和无机盐是人体需要的无机物 1.指导学生自学课本P8~9,学生掌握水、无机盐的作用及异常症,膳食纤维的作用。 2.出示问题 (1)水:细胞内含量 ,但 提供能量。 (2)无机盐: ①人体含量 ,但 。 ②主要有 、 等。 ③无机盐缺乏症: 。 (3)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预防 的发生,并且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3.师生交流总结。 实验后分组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然后回答教师提问。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然后回答教师提问。 (1)60%~70% 不能 (2)①少 作用大 ②钙 铁 ③佝偻病、骨质疏松、缺铁性贫血等 (3)便秘 学会操作方法,认识维生素C的特性。 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相应维生素缺乏症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收集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盘点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掌握了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对人体的重要作用,维生素的作用、种类及相应的缺乏症,水的作用,无机盐的作用、种类及相应的缺乏症。 学生小组内总结、归纳,全班交流补充。 归纳记忆课堂知识点。
四、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给以下病症找出原因,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1)傍晚我就看不清东西了,而且皮肤很粗糙。 (2)我的脚患了脚气病,怎么办呢 (3)牙龈怎么出血了 (4)走起路来腿呈X形。 学生汇报总结: (1)体内缺乏维生素A。 (2)体内缺乏维生素B1,会患脚气病。 (3)体内缺乏维生素C。 (4)腿呈X形是佝偻病,体内缺乏维生素D。 学以致用,巩固提升,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第五单元 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
第一章 人体需要营养物质
第一节 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课前让学生收集食物,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图片和实物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问题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课堂上的问题讨论、阅读理解、图片分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