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组成要素,能从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构建简单数据库的方案。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方法,体会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思想。进一步感受使用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及高效检索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一定的数据库构建和管理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信息数据库的使用给我们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体验数据库的使用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能够用辩证的态度对待数据库的使用。
2、内容分析:
在信息资源管理中,使用数据库管理是大型信息管理中最常见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了解数据库的组成和管理方法,对本章内容起着总结提高的作用。
重点:(1)数据库的组成。
(2)
数据查询的思想和方法。
难点:(1)
设计构建简单数据库的方案。
(2)
分析多表查询过程。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信息资源管理方式中接触了数据库管理方式,知道了数据库管理方式的特点。也对数据库管理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切的想了解数据库的具体使用方法。但还未对数据库的组成有基本的认识。
4、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本章的最后一堂理论课,在内容上提高了深度和广度。考虑到数据库的抽象,我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办法进行教学,就是从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学生资料表”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数据库的组成,思考数据的添加和查询,再进一步实践数据库的管理。课堂上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动手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理解和运用共同提高。
5、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收集素材,制作好本节课的课件。
预习本节内容。
使学生先熟悉内容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3’
1、投影:大家了解网上购物吗?展示准备好的淘宝网店管理页面。查看出售中的商品有多少种?每种还剩多少?仓库里有哪些商品?
2、投影:同学们,我们学校有多少学生啊?一个学生有几门功课?每一次考试共有多少成绩的数据呢?请大家算一算?
大家算出来了吗?是不是些很大的数啊!要在这么多数据中找出自己有用的东西,如谁是第一?前100名?哪个班强些等?是不是很麻烦呢?(教师给出学校一次考试的原始数据)。
上学生了解新颖的购物方式,体验当老板的管理过程;思考学校学生成绩管理的难度,积极参与,发表观点,说出解决的办法。
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电子商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学生身边实际问题,让学生参入到学校管理中,增强学习兴趣。
新课讲解:
数据库的组成6’
1、通过展示学校学生管理数据库,引出数据库的组成教学。学生管理数据库是由若干个二维表组成。学生基本资料表和学生视力情况表就是其中的两个表。
投影:学生基本资料表和学生视力情况表。
2、通过上述数据库实例,教师讲解数据库中的一些概念,如字段等。
投影:学生基本资料表并指明字段和记录的区别。
3、引导学生观察,其中有两个同名“张海”,引出主关键字字段。
教师:主关键字字段,它是用来在同一张表中识别每条记录的唯一的字段。
观看课件,包括学生基本资料表与学生视力表,了解表的组成。在教师的启发下仔细观察,找出表中的两个“张海”,与教师探讨如何区分每个学生的数据记录。
1、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知。
2、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概念。
3、让学生自己发现表中的两个“张海”,并指出在表中是如何区分的。
新授:
数据库的管理-—--数据的添加8’
高二(1)班来了个新同学江晓云,大家思考该如何为她添加记录?为什么编号必须不同?
投影:展示学校学生管理数据库中记录的添加。
在学生基本资料表中增加一条记录,输入江晓云的信息。但编号作为主关键字必须不同。
教师:演示整个添加记录的过程。
仔细思考如何为江晓云添加记录,观看课件,思考和分析范例,掌握记录添加的方法。
问题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新授:
数据库的管理-----数据的查询13’
1、如果你是数据库管理员,你如何知道学校有多少外男生呢?
教师讲授查询的概念,指出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具有“查找”功能,有的还有数据统计输出。
投影:演示在学生管理数据库中统计有多少男生。
2、你又如何查找性别是“男”并且年龄是17岁的所有学生?
教师演示按多个版权条件查找。
3、你又是如何查找高二(1)班平均视力在1.0以上的学生。
教师:在学生基本资料表中找出所有班级字段值为“高二(1)班的记录;在找到的记录中查找编号;按编号到学生视力情况表中查找“平均值”字段值大于 1.0的记录;把找到的记录放到新的表中。
教师:指出本例是关系数据库,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学“数据管理技术”课程。
认真观看教师演示如何查找和统计,体验使用数据库管理的方便和快捷。
由浅入深的设计,使学生比较容易了解和掌握数据库查找方法。
学生操作
13’
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在指定的数据库中进行记录的添加和间单查询。
积极思考,认真操作。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归纳总结2’
投影: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据库的组成和管理的基本方法。
回忆,记录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梳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
6、教学反思
本课时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学生要理解和掌握的困难较大。教师要从实际问题出发,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本节课虽然安排了13分钟的学生操作时间,但有些学生还是感到操作困难,为此建议在本堂课后要安排一课时的上机课或作为家作上学生多操作,在具体操作中提高对数据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