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传染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1.通过理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科学思维能力。
2.举例分析常见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预防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通过说出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关注艾滋病及患者,增强公共卫生意识。
4.通过认识传染病的危害,注意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卫生习惯。
重点:1.传染病的定义及病因。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难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传染病)视频,提出问题: ①视频中提到了哪种疾病 ②视频中的人们为什么都戴着厚厚的口罩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尝试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1.出示各类疾病,要求学生分成两类: 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艾滋病、蛔虫病、足癣、肺结核、心脏病。 教师总结:根据能否传染,可以将疾病分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2.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艾滋病、蛔虫病、足癣、肺结核,引起这些传染病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 请学生连线。 3.根据以上的学习,教师提出: ①什么是传染病 ②传染病有何特点 ③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不同,传染病分为哪几类 师生交流总结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4.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133,完成传染病类型的学习。 类型病原体常见疾病病毒性传染病病毒乙型肝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等细菌性传染病致病细菌淋病、结核病、细菌性痢疾、百日咳等寄生虫病寄生虫疟疾、血吸虫病、蛲虫病等
(二)艾滋病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1.指导学生自学课本P134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①艾滋病的英文缩写和全称分别是什么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②艾滋病的致病机理是什么 ③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应怎样预防 学生尝试分类: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艾滋病、蛔虫病、足癣、肺结核为一类,心脏病为另一类。 学生连线。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①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②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③分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填写。 学生自主学习后,组内思考交流,及时指导:①英文缩写为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致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③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自学、互学、展学让学生掌握人类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并知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学生展示,教师点评,最后总结: 艾滋病(AIDS)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致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不能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从而引发感染或形成肿瘤等,直至全身器官衰竭、死亡。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阻断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三)多种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135第一自然段,学习后让学生介绍如何区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教师演示:面粉作为流感病毒,沾到手上后会在体内大量繁殖,教师是一个病毒工厂,所以教师是传染源。没有沾到面粉的同学是易感人群。教师和同学握手,握手过程是传播途径。 3.假如教师是一只蚊子,这只蚊子是传染源还是传播途径 教师点拨:蚊子只是携带病毒,但自身不能繁殖病毒,不是一个病毒工厂,所以蚊子是传播途径。 4.指导学生观看课本P135观察思考,说出: ①六张图片分别对应传染病流行的哪个环节 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分为哪三个方面 5.教师归纳总结,重点强调: 控制传染源是传染病预防的一项重要措施。有些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传染性,一般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所以,对传染病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阻止传染病蔓延。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食物、血液、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严格消毒,做好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工作来实现。接种疫苗,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 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争执不下时,教师出手讲解。 学生观看思考,讨论:①消灭蚊虫、不随地吐痰、开窗通风对应传播途径;及早隔离传染病患者对应传染源;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按时做好预防接种对应易感人群。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让学生自学来认识艾滋病,并让学生知道和艾滋病患者进行正常的交往不会感染艾滋病,建立一个不歧视艾滋病患者的良好社会环境,并使他们得到关爱与治疗,有利于防止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单纯看文字描述相对枯燥,不易理解,所以用身体示范和语言描述,帮助同学理解三个环节,区分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知道怎么做才能预防传染病,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措施来预防传染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课堂总结 盘点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的特点、分类以及流行环节、预防措施等知识。 学生小组内总结、归纳,全班交流补充。 归纳并记忆课堂知识点。
四、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有一位同学因感染水痘回到家中,很快传染给了弟弟。水痘患者为唯一的传染源,请分析: (1)导致弟弟患病的传染源是 ,弟弟很快也感染了此病,说明他患病之前属于 。 (2)该病属于 传染病。 (3)从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看,对他们的饮食用具进行消毒属于 ;及时给其他小朋友注射疫苗属于 。 学生积极而又热烈地分析讨论,有序抢答问题: (1)感染水痘的同学 易感人群 (2)病毒性 (3)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学以致用,巩固提升,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节 传染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一、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二、艾滋病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三、多种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这节课学生参与度很高,所有学生都积极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学台,同学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资料分析、讨论交流,相互学习,汲取并互补了各自的经验,从被动的“知识容器”转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