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青少年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危害;
2、掌握有关网络道德规范的知识;
3、掌握一些国内外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学会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增强在网络交流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争做“网络社会”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分析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网络使用道德规范;
(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难点:
(1)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了解;
(2)对网络游戏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互联网已把社会各部门、各行业以及各国、各地区联成一个整体,形成了所谓的“网络社会”或“虚拟社会”,人们的网络交往和网络活动无论在广度或深度上,都是现实社会所无法比拟的。但由此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影响了网络的易用性和安全性。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虚拟性和开放性,单纯从技术角度只能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而不能从长远和全面角度规范、保障信息安全。所以大家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便利和机遇,也不得不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问题。怎样才能趋利避害?怎样才能挑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青少年
问题探讨
1、学生通过教师讲解思考以下问题:在信息活动过程中主要出现了哪些问题?
2、你认为,除了技术手段之外,还应该采用哪些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播放《网络让我欢喜让我忧》的视频资料
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信息活动存在的问题(课件显示):
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犯罪问题,比如: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并造成重大危害的行为属于计算机犯罪,由此引出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
在网上传播不良信息(色情、暴力、邪教、恐怖……),毒化了网上“空气”,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危害;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在网上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非法侵入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散布计算机病毒……),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虚假信息严重影响了网络信息的可信性,使青少年难于辨别;信息垃圾泛滥成灾,使人们无所适从,难于做出正确有效的选择。
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信应该采用哪些手段来解决息活动存在的问题。
1、充分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
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开展自主学习,扩展自己的学习深度和广度,提高学习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广泛的合作学习。Bbs、网页作品、电子邮件等。
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合适把握好适度的原则,做到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是为了达到目的服务的,因此,用不用、用哪些、如何用,关键是考查运用了信息技术后所产生的效果。
2、可以依靠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技术及网络道德规范来解决这些问题。
尊重他人的只是产权。
加强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和礼仪
3、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病毒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保护好自己的作品
避免网络陷阱的伤害
警惕信息污染,随时用批判思维来审视自己浏览的网站内容
保护自己的心理与生理健康
4、终身学习,迎接挑战
三、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网络道德规范和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某中学校园网上的BBS刚开通不到一个星期,就发生了震惊全校的事件。由于该BBS系统采取完全开放的方式,任何人在校园网任何一台电脑上都可以以虚假身份或以匿名的方式发表言论,于是出现了令人始料不及的问题。一天下午学生于自由活动时间往BBS上发了大量帖子,部分内容粗俗下流,恶浊不堪,还有的针对个别教师恶毒漫骂攻击。”在讨论过程中,老师浏览学生所发表的看法,并作必须的引导。
学生利用学习支持网站(www.)的BBS进行网上讨论,发表对此事件的看法。
四、课后练习
1、查找我国和其他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让每个活动小组将他们的活动成果在班里展示并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任务并进行总结。
2、草拟一份“争做网络社会的好学生”倡议书。
每个小组草拟一份“争做网络社会的好学生”倡议书,并在班上展示交流。
五、小
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再一次强调网络使用的道德规范和遵守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倡导做一个“网络社会”的好学生。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