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美丽的颜色
教学目标
1. 了解传记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特点。 2. 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归纳传记的真实性体现。
2. 感受细节描写带来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 传记的特点及领悟人物的精神。
2. 细节描写的感染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可以用语文的方式,为母亲写小传,报以爱与感恩。 《美丽的颜色》是一篇自读课文。请你借助单元导读说明、课文阅读提示、本单元写作--学写传记等助学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推断本文的学习目标。 二、任务驱动 【学习任务一】:概括行为,领略精神 本文围绕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请概括其重要行为,完成统编版配套语文作业本任务二的表格内容。 【学习任务二】:学习引用,感受真实 作者在叙述真人真事的同时,为了增强传记的真实性,还引用了居里夫人的原话。请你略读课文,圈画文中作者引用居里夫人原话的句子,在旁做上你的感悟式批注。 句子: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 批注:居里夫人在简陋的工作条件下,做着高强度的科研工作。却评价为这是她最美好且最快乐的几年,这种以苦为乐的乐观态度,可以让我深切感受到她对科学的无比热爱。 句子:“我们在实验室里只有很少的几个客人......他们就在黑板前谈话......并不打断思考的进程,也不扰乱平静专注的空气,这是实验室的真正气氛。” 批注:居里夫妇在科研路上虽然条件困难,但和志同道合的科学家交流,体会到的是平静而专注的快乐,我感受到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思考:在叙事的同时,作者为什么要引用传主的原话呢? 明确:补充历史细节,展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变换文章的叙事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灵活。 【学习任务三】:聚焦细节,感受生动 真实性是传记的主要生命力。但是,当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时候,作者为何不再引用居里夫人原话?关注下面的段落,跟你的前桌一起探讨原因。 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是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探讨:引用有度,传记除了真实性,也有要生动性。发现镭的那晚最能表现她们的是神态、是动作。这是作者对当时情景的温情想象,这样传主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便于作者抒情和描写。 【学习任务四】:探究语言,生动温情 传记强调真实性,但并非简单的实录。跟你的同桌一起有感情的读读女儿视角下充满深情的语句。体会诗意语言的表达,共话妙处。 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 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 妙处:情感真实。这是作者在合理想象上的补白,这些细节描写体现着文学性。一组组充满深情的慢镜头,还原现场,让读者有画面感。无不体现着亲情视角下的温柔情意。 三、总结 传记真实性:(行为+引用) 真人真事、真情真言 传记生动性:(语言表达) 想象补白、细节描写 人物的精神:热爱科学、乐观专注 四、拓展提升 为母亲写小传: 1、筛选人物的典型事迹材料。 2、初步构思能列出小传提纲。 3、真实性和生动性兼而有之。 助读资料推荐: 【课内】 1.七下第一单元:《邓稼先》 2.七下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 3.八上第二单元:《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 【课外】 1.人物通讯:《“煮火车”的“机车大夫”》 2.人物传记:《邓稼先传》《苏东坡传》《鲁迅传》《居里夫人自传》《居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