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一着惊海天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一着惊海天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6 11:3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一着惊海天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zhuó( )陆 lǐn( )冽 默qì ( )
dān( )精竭虑 juān( )刻 wéi( )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浩瀚 镌刻 舰载机 白手起家
B.娴熟 默契 试验场 一丝不芶
C.咆啸 绽放 照像机 殚精竭虑
D.桅杆 堕毁 检控台 惊心动魄
3.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_,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__,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___: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
A.眼花缭乱 应接不暇 啼笑皆非
B.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忍俊不禁
C.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啼笑皆非
D.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忍俊不禁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在挑战现场,同学们大胆尝试 ① 各展所能。这边,“纸桥承重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② 有的同学熟练地折叠纸张,利用三角支撑结构增强纸桥的稳定性;有的同学聚精会神地加粗桥墩,用多排圆柱形卷筒提高纸桥的承重能力。那边,挑战者化身“灌篮高手”,通过调试控制程序,向机器人发出指令,让机械臂托起篮球、精准投篮。这些活动增加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在文段中①②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
A.① , ② 。 B.① 、 ② : C.① 、 ② 。 D.① , ② :
5.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使整个文段逻辑清晰、语言连贯。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你经过一架紫藤萝时,眼前的紫色云霞让你立即想到了《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想到了正是因为亲眼目睹过紫藤花的稀零与繁茂,宗璞才会在亲历人生的悲痛之后,由花及人,感悟生命的真谛。当你在秋风中看见开得热烈而深沉的菊花时,你想起了母亲对史铁生说的“好好儿活”这句话。正是因为沉沦过,痛苦过,沉淀过,所以史铁生才能在看到泼泼洒洒的菊花时,恍悟生命的真谛。 ,其中蕴含的哲思更让我们深受启迪。
所以,在你写自己的故事时,不妨也尝试着反思,写出你对生活的重新发现和重要理解,展现出生活的温度与深度。
A.花由盛而衰,人由低迷走向昂扬,我们为作家笔下的故事动容
B.花由盛而衰,人由低迷走向昂扬,作家笔下的故事令我们动容
C.从自然景物到生命感悟,从痛苦挫折到精神升华,我们为作家笔下的故事动容
D.从自然景物到生命感悟,从痛苦挫折到精神升华,作家笔下的故事令我们动容
7.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讯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B.通讯不仅具有新闻性,还具有形象性。
C.通讯是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D.通讯有细节描写,以描写与议论为主,一般篇幅不长。
8.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1-4段,回答问题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作最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难题。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9.课文的标题《一着惊海天》有何妙处?
10、第1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1、第3-4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2.请从新闻语言客观准确的角度,简要分析下面这段话。、
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新网酒泉10月15日电 本社记者孙自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现场报道,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十多分钟后,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此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
北京时间15日上午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由“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此间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神箭”升空十多分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
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全世界第241次载人飞行和第952人次进入太空。同时,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飞行,也是1996年10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13.给这则新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14.找出新闻的导语部分并画出来。
15.“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此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你能说出我国古代有关飞天梦想的故事吗?
16.从新闻结构的五部分考虑,第3段属于结构中的哪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不完美的世界》,完成各题。
不完美的世界
①在李墨白的脑中,世界仅是快速流动的黑与白。脚下湿润的土地随着太阳升起变得干燥,闪电从天空降落到地面,在他的脑中只不过是一串又一串字符的变化,出现、迭代、消失,需要的数据就保留,不需要的数据则删除。
②每每看到这些,李华总是温柔地对他说:“李墨白,你的世界运行太快了。”
③公元23世纪,因气候异常、土壤的异变让大部分植物丧失了食用性,粮食危机一轮又一轮地爆发。面对生存危机,一部分人选择进入冷冻舱,等待遥遥无期的苏醒;剩余的人开始尝试制造有思想有情感的机器人。
④一些科技机构首先开始了试验,他们不断尝试将人的思想和情感赋予机器人,千万个失败的案例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最终问题——大脑。
⑤思想情感的关键,是大脑。起初,脑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无论怎么设计机器人的大脑,迎来的只有失败。五年后,第一个成功案例出现,原因却未知。最终,这被认定为一个偶然性事件。
⑥李墨白是世界上仅存的有思想的机器人。“他”的母亲李英在怀孕期间由于粮食短缺而长期营养不良,生下的孩子仅仅存活了三天。李英的哥哥——植物学家李华,为了安慰痛失爱子的妹妹,为其领养了“机器人”李墨白。但李英终因伤心过度离开了人世,李墨白便跟随李华在远离都市的实验室一起生活。
⑦李华一直将李墨白当做普通孩童抚养。但是,15年过去了,虽然李墨白的思考能力不断提升,但情感功能依旧显示为“未激活”。李墨白对世界的认知与普通人类不同,他对这一切显得“毫不动情”,“时间”只是一个参数。但对李华来说,李墨白对世界的认知与感受必需要做出改变,他决定做一次与以往不一样的尝试:“墨白,我们一起去A市,可能需要在A市生活几天。”
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没有21世纪那么多了,人们利用市区内的高楼种植果蔬粮食,产量不高但也足够维持生活。
⑨李华带着李墨白往前走,最终停在了一个市中心的老房子面前,他说:“墨白,我们到了。”
⑩眼前是一栋破败的楼房,墙体布满了斑斑点点的痕迹,泛着黄灰色。进门后,李墨白看着客厅的木制家具,一个一个把它们扫描进了自己的数据库里,就像扫描森林里的植物一样。
这时,他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可称之为既视感,或者幻觉记忆,他感觉自己对这些家具十分熟悉,窗边的躺椅反射的光线也仿佛与他多年前存储的记忆重叠。
那天之后,留在A市的李墨白通过既视扫描,缓慢地恢复着过去删除的环境参数:路过的人流、晒太阳的老人们、每天都要停在窗边的斑鸠……A市很大,大到他的数据库在一个月之后就快装满了,而这样的情况以前从未出现。以往,李墨白帮李华采集的植物数据,采集完成后就会转移到李华实验室的硬盘中。
在他和李华提到自己的内存即将存满的时候,李华摸了摸他的头:“不是所有数据都需要存着的。我们平常都会忘记很多东西,就这样生活在不完美的世界里。”
可是,需要删除哪些数据呢?
这是他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归类和整理自己的数据,却依旧无法抉择需要删除什么。于是他开始思考自己不愿意丢弃什么:A市中遇见的一起寻找植物的同行人,那把老旧的躺椅,还有他和李华生活了十几年的实验室……
静坐了一个小时后,他整理出了另一个数据包,并把它设置成了延时删除。选择完毕后,他开启了休眠模式,等待着第二天的到来。在夜里,他第一次做梦了,一幕幕场景像是走马灯一样,一丝丝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好像牧羊人甩着归家的铃铛。
熟悉的鸟叫声传来,李墨白自动开机,刺眼的阳光让他下意识眨眼,天亮了。他感觉异常沉重的,那是身体;十分昏沉的,那是大脑;沉甸甸的,是心脏。
在他记忆中闪过了曾经“见到”的很多场景,他“想起”了火山喷发,冰川断裂,山洪倾泻的场景,“听到”了树叶和树叶摩擦、麻雀振翅的声音,这一刻,他的感官开始与人类相通。世界的运行变慢了,慢到不可思议,他用与人类相似的“感官”感受着世界,感受皮肤与空气的接触。
“我感受到了。”
他这么想着,跑到了屋顶的天台,天台上长了一些野草,随着风轻轻地飘着。李墨白躺了下来,像一朵云的阴影一般,陷在了这片野草丛中。
然后,他意识到,一切才刚刚开始。
(选自《舱外》作者何之洲 有删改)
17.小说讲述了“机器人”李墨白的经历:他是有思想的“机器人”,被领养后和舅舅李华在远郊的实验室中一起生活;15年后, ,使他拥有了与人类相同的感官。
18.文章第②段和第 段加点字描述了李墨白对世界的不同感受,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解释“快”和“慢”的内涵以及这种变化的原因。
19.对比第 段画线句和下面的句子,说说哪句话的表达效果更好,请根据文意做简要的分析。
20.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一切才刚刚开始”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兄弟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①烹宜,翔雁燔②宜。”竟斗而讼于社伯③。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           
①舒雁:行动缓慢的雁,这里指活动在地上的鹅。②燔(fán):烤。③社伯:相当于现在的村主任。社,古代地区单位之一,二十五家为一社。
2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已而索雁      . 
22.翻译句子。
将援弓射之。
2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答案
1.着陆 凛冽 默契 殚精竭虑 镌刻 桅杆 2.A 3.B 4.D 5. 示例:这些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6.D 7.D 8.课文记叙了我国辽宁舰战斗机首架次着舰实验并取得成功的经过。
9.“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着”与“惊海天”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强烈的画面感,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0.交代了环境特点,展现了舰母、海洋、风浪构成的壮美画卷,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做铺垫。
11、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做铺垫。
12、①列举数据,“80%”“1000多架”“700多名”这些数据准确客观地介绍舰载机着舰过程危险之大。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限定时间范围,“绝大部分事故”限定事故发生的频率。这些语言有分寸,准确客观。
13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
14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十多分钟后,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此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
15.万户飞天。
16.背景。补充介绍“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在我国乃至世界航天史上的历史意义。
17.答案示例:都市生活,激活了李墨白的情感功能
18.答案示例:“快”指李墨白作为机器人,感知世界的方式是进行快速的数字化处理,缺乏情感;“慢”是指他在城市生活后,情感功能被激活,开始用人类的方式感受世界,速度变慢,能感受到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他从实验室来到城市,在市井生活中积累了情感和记忆,开始像人类一样感知世界。
19、答案示例: 段画线句表达效果更好。这句话采用倒装语序,先强调“四肢沉重”“头脑昏沉”“沉甸甸的”等感受,再依次点明是身体、大脑、心脏所对应的感受,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李墨白身体上的不适与内心的沉重,突出了李墨白情感功能被激活后,对自己四肢、大脑、心脏的再认识,也暗示了他感官功能觉醒。
20.答案示例:这句话蕴含着希望与可能性。对李墨白而言,他的身体和情感功能刚刚开始被激活,他将开始像人一样真正感受世界,他的生活与认知将发生巨大变化,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的开始。从整个故事来看,人类在恶劣的环境下不断探索与尝试,有情感的机器人的出现也代表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希望,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一切都有了新的可能性,未来值得期待。
21、寻找
22、(那个人) 将要拉弓射大雁。
23、 要少说空话,莫错过良机,争取多干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