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红岩》1-2章概括理解及填空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红岩》1-2章概括理解及填空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6 16:4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整本书阅读《红岩》1-2章
概括理解及填空阅读
第一章:狱中岁月长,人间秋色晚
1.主要情节:国民党统治即将覆灭的迹象在山城重庆随处可见:街道上残破的国民党宣传画被风雨撕扯,底层百姓的言谈中流露着对解放的渴望,就连国民党军官的妻子也开始变卖家产,预备逃亡。然而,在国民党反动派苦心经营的牢狱——渣滓洞和白公馆,却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白色恐怖。
故事以许云峰的视角展开。作为重庆地下党的重要领导人,许云峰刚刚从敌人的魔爪中逃脱,带着组织狱中暴动的重任,在老练的地下工作者华子良的帮助下乔装潜入城内。为了躲避无处不在的特务眼线,他藏身于贫民窟,秘密联络同志,筹划下一步行动。华子良则化身成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一边叫卖,一边传递情报。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寻找着黎明的曙光。然而,敌人的搜捕也随之而来,狡猾的特务头子徐远举对许云峰的行踪紧追不舍。为了不暴露身份,许云峰不得不舍弃原定的计划,冒险进入一个陌生人家中躲避追捕。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充满爱国热情的青年学生——成岗,并在交谈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位尚未经受革命洗礼的年轻人。
然而,成岗的热心肠也给许云峰带来了新的危险。特务跟踪成岗,发现了许云峰的行踪,并将他包围在贫民窟的破败小屋里。危急关头,华子良挺身而出,引开敌人,许云峰得以脱身,但他为了保护联络点,选择再次回到人间地狱般的渣滓洞监狱。
2.人物形象:
许云峰:作为地下党领导人,许云峰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展现出高超的斗争智慧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在贫民窟,他与成岗谈论时局,分析形势,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启发教育年轻人,也体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教育才能。
华子良: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行事低调,足智多谋,以看似平常的货郎身份为掩护,默默地为革命工作奉献,他就像一颗隐藏在黑暗中的星辰,散发着微弱却坚定的光芒。
3.情节意义:
渲染时代氛围:通过对重庆解放前夕的城市面貌和人物状态的刻画,展现出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的交织,烘托出黎明前夕的紧张气氛。
突显革命者形象:以许云峰的经历为主线,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充满斗争智慧的地下党领导人形象,并通过他的言行,彰显出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埋下伏笔:许云峰如何组织越狱,华子良的真实身份以及成岗的命运如何,这些悬念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继续阅读下去。
第二章:雾都迷雾浓,铁窗烈火燃
1.主要情节:第二章将故事的舞台聚焦在白公馆和渣滓洞两座监狱,展现了革命者身陷囹圄,依然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感人故事。在白公馆,以坚强著称的地下党员江姐受尽了敌人的酷刑,但她没有屈服,将狱中斗争视为革命的延续,用自己的坚定和乐观,感染着周围的难友,成为狱中斗争的精神支柱。
本章的另一条线索集中在渣滓洞监狱。年轻的学生成岗因参加爱国学生运动被捕,刚进入监狱时,他对狱中残酷的现实感到震惊和恐惧,但在亲眼目睹狱友遭受酷刑折磨后,他内心充满了愤怒,并逐渐开始参与到斗争中。在老练的地下党员刘思扬的引导下,他开始学习革命理论,并在江姐的精神感召下,逐渐意识到个人的命运应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并在狱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本章末尾,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情节:“小萝卜头”宋振中,一位在监狱中出生长大的孩子,因为年纪小,能够自由出入监狱大门,他成为了狱中难友与外界取得联系的桥梁。他的出现预示着狱中斗争即将迎来转机,革命的火种将在狱内外熊熊燃烧。
2.人物形象:
江姐:她勇敢、坚定,是狱中斗争的精神支柱,她教导狱友们要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将监狱变成战斗的场所。她还秘密组织学习小组,用革命理论武装大家,鼓舞斗志。江姐的形象体现了女性革命者坚韧不拔、临危不惧的崇高品质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成岗:从最初的恐惧和迷茫到最终的坚定和勇敢,成岗的转变是一个青年学生在革命洗礼下的成长过程,他的身上代表着千千万万觉醒的中国青年,他们将在革命的洪流中,为民族的解放和复兴而奋斗。
3.情节意义:
深入刻画狱中斗争:本章通过对江姐、成岗等人物的塑造和事件的描写,更直观地展现了狱中的斗争环境,特务们的残暴手段,以及狱友们团结互助,坚守信仰的精神。
展现人物性格变化:成岗的转变是一个典型,他代表着千千万万在革命道路上不断成长的年轻人,他们将在斗争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并最终成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推动情节发展:“小萝卜头”的出现,成为狱中难友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他的角色为后续情节中党组织对狱中同志的救援和越狱计划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一章填空
1948 年,抗日战争硝烟散尽后的重庆,在国民党统治下呈现出________的景象。闹市区里________,________,特务________,整个城市笼罩在________之中。工人________作为地下党成员,穿梭于大街小巷,向负责经济工作的地下党沙磁区区委委员________汇报情况。他神情凝重地讲述了国民党军统特务在________纵火的恶行,火光冲天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特务的嚣张跋扈让工人们________。
与此同时,余新江转达了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________的重要计划:为了更好地开展地下工作,需要在________开设一家书店作为备用________,联络人员已确定,并且打算让余新江的朋友、工人________担任书店店员。这个提议让甫志高眼前一亮,他深知书店作为联络点的________和重要性。不久后,甫志高便着手筹备,一家名为 “________” 的店铺在沙磁区悄然开张,陈松林正式成为店员,他热情周到,很快就吸引了不少顾客。
每周一,陈松林都会按照甫志高的指示,前往附近的________,为进步学生________送去上海、香港出版的________。这些刊物如同黑暗中的火种,传递着革命的思想。这一天,陈松林来到重庆大学,只见训导处门口________,一群学生正在激烈争论。文学系的进步学生________,作为学生代表,正________地发表讲话,支持揭发炮厂纵火案的真相。她的话语________,揭露了国民党特务的卑劣行径,赢得了不少同学的共鸣。然而,训导处却暗中放跑了特务学生________,这一行为引发了学生们更大的愤怒。混乱中,重庆大学《________》主编________被特务打伤,他受伤的样子让陈松林心生怜悯,对这位进步学生主编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和同情,却不知黎纪纲的真实身份早已被________渗透。
第二章填空
暮色四合时,甫志高来到沙坪书店,一个总在角落低声读着进步书籍的青年吸引了他的注意。这人叫________,自称________,每次来都捧着书读到忘神。陈松林按甫志高的吩咐上前搭话,郑克昌叹着气说:“这年头,找份正经工作太难了。” 他眼中的 “_______” 与 “_______” 让甫志高放松了警惕。当晚,甫志高兴奋地对陈松林说:“书店要扩充,得主动联系更多学生,把________散播出去。” 他没察觉,郑克昌每次离开书店后,都会绕道去某个隐秘街角,将书店的人员往来写成纸条塞进________。
周一的重庆大学宿舍里,陈松林撞见郑克昌躺在________的床上看书。“我是黎纪纲的________,来投靠表哥找工作。” 郑克昌笑得 “_______”,陈松林不疑有他,递给他一本《_______》周刊。去食堂的路上,却拽住陈松林:“你怎么能随便让陌生人进宿舍?郑克昌的眼神太_______,不像普通工人!” 华为是________进步学生,他提醒陈松林要警惕,却没说破自己的身份。这时________跑过来,她悄悄将学生募捐给炮厂工人的钱塞给华为,指尖触碰到一个纸包 —— 那是最新一期《_______》。成瑶心跳加速,她看着华为转身时________的背影,脸颊泛起红晕,却不知这份懵懂的情愫,即将被残酷的斗争碾碎。而此刻的沙坪书店里,甫志高正忙着规划新店,全然不知郑克昌那双 “求知” 的眼睛,正贪婪地记录着每一个进出书店的面孔。
参考答案
第一章
1.混乱不堪 2.物价飞涨 3.民生凋敝 4.横行霸道 5.白色恐怖 6.余新江 7.甫志高 8.炮厂 9.义愤填膺 10.许云峰 11.沙磁区 12.联络站 13.陈松林 14.隐蔽性 15.沙坪书店 16.重庆大学 17.华为 18.进步刊物 19.人头攒动 20.成瑶 21.慷慨激昂 22.铿锵有力 23.魏吉伯 24.彗星报 25.黎纪纲 26.特务
第二章
1.郑克昌 2.失业工人 3.迷茫 4.求知欲 5.进步思想 6.墙缝 7.黎纪纲 8.表弟 9.憨厚 10.时代11.活络 12.地下党 14.成瑶 15.挺进报 16.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