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7 10:5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野蛮(mán) 抵赖(lài) 警惕(tì) 国行公祭(jì)
B.悼念(diào) 颠倒(diān) 呓语(yì) 铸兹宝鼎(zī)
C.隆重(lóng) 修宪(xiān) 大肆(sì) 祀我国殇(shāng)
D.大阪(fǎn) 变迁(qiān) 誓言(shì) 辱没真相(mò)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集会 杀戮 纪念 建议 苍海桑田
B.扭曲 书籍 大肆 抢劫 丑态百出
C.摧残 饱受 典形 悠久 振聋发聩
D.恐怖 彰显 磅礴 誓言 无处盾形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楚图南先生于1953年奉调北京,一直居住在东四四条5号院,直到1994年病逝。楚老亲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八年抗战,自投身革命,便一心奔赴,心无旁骛。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中,即便面对艰难险阻,他始终坚守初心,未曾有过丝毫退缩。楚老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凭 “博闻强识” 积累深厚学识,以“独具匠心” 把握时代机遇,成就斐然,为后人留下诸多宝贵财富。楚老的一生,是风雨兼程的一生,是治学严谨的一生。
我们怀念这位伟人,永远纪念他的革命风范。
3. 你检查了文中成语使用的情况。下面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心无旁骛 B.博闻强识 C.独具匠心 D.风雨兼程
4. 文段中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请你判断文段①②处使用的标点符号,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通过部署智能感知设备与云端计算平台,系统可实时采集车流速度 ① 道路拥堵等动态数据,借助算法自动优化信号灯配时,缓解高峰期通行压力。氢燃料公交,光伏智慧公路,磁耦(ǒu)合技术补能 ② 各种新能源技术正重塑交通能源供给模式,加速碳中和目标实现。车路协同技术使路侧设备与车载终端双向通信,提前预警潜在风险。科技赋能的畅通、绿色、安全交通,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A.① ,② 。 B.① 、② ……
C.① ,② …… D.① 、② 。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你遇到什么事,人家才肯帮助你。
①这样的人不需要考虑何时会露出马脚,自己的内心会一直很踏实。
②同时,因为你人前、人后脸孔合一,别人与你相处,内心也更加踏实。
③人前、人后脸孔一致的人,更有机会走向人生的远方。
④一个人内心踏实,想干点正经事就放得开手脚,假以时日,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⑤别人的内心踏实了,自然也就愿意向你交出心来。
A.③④②①⑤B.③①④②⑤
C.④③①②⑤D.⑤②①③④
7.下列对《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篇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新闻评论主要述说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及历史背景。
B.文章针对国家公祭日有感而发,论述的过程中饱含着爱国情感。
C.文章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事例,强调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D.文章写南京的变化,突出和平的珍贵,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热爱和追求。
8、综合性学习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回顾中国十四年的抗战历史,我们不由感慨万千。你校准备开展以“历史的记忆”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了以下4个国家级纪念日,请你依照示例,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则宣传标语。
日期 国家级纪念日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30日 中国烈士纪念日
12月4日 中国国家宪法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示例:不为记住仇恨,是要珍惜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小明同学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后,非常气愤地发了一条微博:“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如果请你在小明的微博下留言劝说他,你将怎么说?
(3)某班要以“中国烈士纪念日”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需要引用古诗,请你从下面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清·康有为)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
C.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屈原)
D.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清·黄遵宪)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②《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年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③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属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
④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⑤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2017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阿门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⑥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9.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则新闻评论,你从标题获取了哪些信息?
10. 第②、③段着重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简单分析其作用。
11. 本文用词准确,针对性强。试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属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2)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12. 第⑥段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要求。丰台区政府高度重视,在近期发布了《丰台区创建乐学公园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试行版)》,推进“乐学公园”项目建设。“乐学公园”以“教育+公园+治理”为核心,以公园绿地为载体,以中小学校为主体,促进多方的互利、互助、互补。该项目创新推进学校教育、【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探索创建“乐学公园-乐学园地- 【乙】”三级乐学平台。这是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创新实践。
表1 丰台区“乐学公园”项目阶段目标
年代 核心指标
2025年 建成30处乐学公园,开发“3+X”课程体系,认证100名双栖教师。
2026年 60处公园全覆盖,自然教育普及率100%,形成校际课程共享机制,推动乐学园地建设。
2027年 创建10处全国精品乐学基地,培育教育产业新业态,发布《丰台模式白皮书》。
材料二
以“乐学公园”项目为切入点,丰台区首批33所“校·园结对”试点学校整合教育资源与城市绿地,展开了相关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丰台区太平桥学校与历史悠久的莲花池公园深度合作,通过公园自然资源与学科知识、心理疏导、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充分利用丰台花园自然景观和资源,开发一系列跨学科课程,将公园之美融入知识殿堂,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成长。这些试点学校突破校园围墙界限,让教育以更灵动、鲜活的形式融入日常,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体验。
材料三
“当自然成为课堂,教育便拥有了无限可能。”丰台区众多公园变身中小学“立体教科书”,每一片绿地都跳动着教育脉搏。北京园博园依托60多个中外园林景观,构建850种近3000万株的“植物立体教科书”,让学生足不出京便能读懂生态文明的世界语言。世界花卉大观园聚集了全球各地特色花卉和园林景观,让学生在沙漠多肉与热带雨林的对比中理解生态系统差异。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将建成“生物多样性监测站”,让学生在这里观测候鸟迁徙,见证湿地净化的生态奇迹,领略燕景台生态建筑的魅力,探索自然的奥秘。依托“乐学公园”体系建设,公园将自然资源课程化、特色化,让每一片树叶都成为教具,每一声鸟鸣都化作乐章。
1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丰台区推进的“乐学公园”项目建设是实现“五育”并举的创新性实践。
B.已对外发布的《丰台模式白皮书》是“乐学公园”项目建设的最新成果。
C.“乐学公园”的创建让教育融入日常,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D.世界花卉大观园让学生在沙漠多肉与热带雨林对比中理解生态系统差异。
14.根据材料一中表 1 的信息,在文中【甲】【乙】两处补写相关内容。
15.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丰台区推动“乐学公园”项目建设取得成效的主要举措有、、。(每空不超过15字)
(三)阅读《黄河路过玛曲》,完成各题。
黄河路过玛曲
①古老的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而来,越过青藏高原,像一台蒸汽列车,冒着白汽驶入陇原大地,开始了陇上的漫漫行旅。此刻,我就坐在这列火车上,我就是黄河的一朵浪花、一波微澜。河水一头扎入甘南,却猛地掉转方向,拐出一个180度的大弯。
②这里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玛曲,在藏语中的意思就是黄河。在我印象中,以黄河命名的县只此一家。
③耳边回响着歌唱玛曲、歌唱黄河的民歌,我登上这片草原的制高点之一——像剑一样直插天边的尼玛梁山梁,远眺黄河蜿蜒曲折,柔美地逶迤远去。在草原捧着云朵的地方,黄河像一条细细的白色飘带缓缓地舞动,安详、静谧、旷远。
④这个180度的大弯,是河流遭遇了群山的阻挡,折向西北而形成的。自古河水东流,玛曲的黄河却颠覆了人们长久以来对大江大河走向的一贯认知,她在这里开始西流。顺着蜿蜒流淌的黄河行走,我觉得自己的血脉也开始升温,对于黄河“母亲”一般的感觉在我心中不断滋长。黄河在这里来来去去,不断往复,由此滋生出一片广阔而美丽的湿地。无数的支流,还有支流的支流,再加上丰茂的水草、肥壮的牛羊,点缀出草原的原始生态之美,广袤而苍凉。
⑤因为河流不断复回,玛曲的土地大多是湿地。由源头的涓涓细流一路抵达玛曲的黄河,经过宽阔草原的滋养补给,渐渐变得湍急,变得清澈明亮起来。有人把这块湿地形象地称为“黄河之肾”。肾,是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排出废物、毒物的重要器官。它还具有再吸收功能,可以保留住水分和其他有用物质,调节人体内部的平衡。湿地的作用正与之相若。
⑥湿地辽阔,长河曲折。从襁褓中走出来的黄河,保留着本真的模样,就像一个新生的婴儿。她一边走一边摸索,一边成长,一路吸纳各个支流。源源不竭的水源补给赐予她巨大的力量,在这里她终成大河。从此她再也不用惧怕下游那些传说中的崇山峻岭、高峡低谷了。终成大河的她,在柔美尚多于壮美之时,与玛曲黄河大桥相遇。
⑦站在桥上,我望见成群的牛羊,互相交错的雪山与湖泊,还有目光所及处那些红色屋顶的房子。云层低垂,阵阵风起,让一片辽阔苍茫多了秀丽与妩媚。不用问,那一定是牧民们生活的村庄,那里一定有好多身穿长袍的卓玛,弯腰弓背,在劳作,在歌唱,不紧不慢地维系着人们与自然的关系。这样想着,果然看到两个穿绛红长袍的女子俯身从河中取水。她们先将水弹向天空,再弹向大地,最后抹一下头顶。她们感恩黄河,将黄河时刻呵护在手心,捧上额头,百般怜爱疼惜。她们是一群真正热爱黄河的人。
⑧一名当地的青年告诉我,在玛曲的乡镇,但凡是有黄河和其支流流过的地方,每一段河流都有一名乡镇干部来担任河长。青年是尼玛镇的干部,也是一名河长,每周都要巡河。他必须发现细节,查补漏洞。他要想方设法拦住垃圾,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黄河,把一河清水放心地交给下游。黄河的下游,多到无以计数的地方、无以计数的人,与他素未谋面,此刻却与他的心相牵挂。在这里,人与河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跨越辽阔的空间而变得更加紧密。
⑨千百年来,因为河流的阻隔,岸边百姓各自谋生,风俗殊异。人们要想渡河完成贸易或交流,常用的方法就是揪着马尾巴游过去。40多年前,玛曲黄河大桥飞架河上,从此结束了玛曲人世代揪着马尾渡河的历史。40多年后,又一座玛曲黄河特大桥横空出世。这座上千米长的大桥,让玛曲驶入了开放发展的快车道。因为桥,河水也收敛了不羁。在桥上站了太久,我的裤脚被风鼓鼓吹起,我知道黄河已经翘首远方,催我出发了。那么,走吧!与这条壮阔河流一道,且行且回顾,在一往情深地投身于苍茫群山间的谷地后,重新回到青海的怀抱。
⑩黄河就是一个丹青高手,左勾白云,右挑山脉,笔墨所到之处,画下一条条曲线,描摹出一片片水草丰美的牧场、一个个原始古朴的本真天地。我使劲地招手,黄河的背影漫漫汤汤、一望无际。
我久久站在甘南,站在玛曲的湿地,期待西去的她再次东返,在另一个路口再一次与我相遇。
(取材于马宇龙的同名文章)
16.本文记叙作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沿黄河游览的所见所感: ① ,远眺黄河折向西北、缓缓远去,想到玛曲的黄河与人们对她的认知大不相同;顺着蜿蜒流淌的黄河行走,看到 ② ,对黄河“母亲”般的感受不断滋长;站在玛曲黄河大桥上,望见草原美景及两个女子从河中取水, ③ 。
17.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8.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⑤段中有人把这块湿地称为“黄河之肾”的原因。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期待与黄河再次相遇。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卧 铺
刘洪文
①在外地实习半年的刘凤放假了,因为几个高中时的好友要来这边聚一聚,所以刘凤没有马上回家,没想到这一耽搁就是一周多的时间,于是就赶上了春运。
②刘凤只买到了无座火车票。八九百公里的路程要一直站到家,这让刘凤很是懊恼。
③母亲不合时宜地打来了电话:“凤,咋样?买到火车票了吗?”
④母亲显得很着急,声音里满是期待。
⑤“没有,今年不回去了!什么忙也帮不上,就知道问问问!” 刘凤没好气地吼道,然后恼火地挂断电话,拖着拉杆箱朝候车大厅走去……
⑥火车上的人真是太多了,刘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放好了行李,人已经被挤到了车厢连接处,紧贴在门口旁边站着。早知道这么挤,还不如过了春节再回呢!她又懊恼不已。
⑦人要是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这不,紧挨着刘凤站着一个农民工,蓬头垢面,衣着邋遢,胡子似乎有几天没刮了,眼圈微黑,显得很疲惫。
⑧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他的身上竟然散发着一股汗馊味,很难闻。
⑨刘凤皱了皱眉头,想往墙角里挪,可是那里已经没有任何空间了。刘凤一脸厌恶,大声说道:“离我远点儿!”
⑩农民工先是一怔,然后拼命向后挤,希望能挤出一点空间。可是哪里挤得动,外面的人还急着往里挤呢。他急得脸都红了,不住地说着“对不起”,样子尴尬极了。刘凤瞥了他一眼,不再理会。
正在这时,农民工的电话响了,他赶紧接听,用一只手拢在耳朵上,显得那么老土:“妈,我上车了,很快就能到家了。嗯,您放心……对,是卧铺……很舒服……”
刘凤的心里猛地一动,似乎被碰触到了某根敏感的神经,让她如芒在背,不由得多看了几眼旁边的农民工。他的年龄并不大,跟刘凤应该算是同龄人,只是因为穿着打扮的原因,显得有些老气。
那个农民工挂了电话,见刘凤愣愣地看着他,脸更红了,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你为什么要那么说呢?”刘凤好奇地问。
农民工笑了,一脸纯朴:“这样她才放心嘛。儿行千里母担忧,她担心也好,不担心也罢,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又何必让她操心呢?”
刘凤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忙掏出手机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妈,我上车了。嗯,遇到了一个好心的老乡帮我买的票。对,是卧铺……”
火车在苍茫的山野间飞驰着,一路温情……
(选自“共产党员公众号”)
20.根据本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刘凤的心理变化,完成下列表格。
故事情节 刘凤心理变化
开端 在外地实习的刘凤因事耽误,遇上春运,只买到站票回家 懊恼
发展 ① 不耐烦
② 更加懊恼不已
刘凤遇见衣着邋遢,满身汗臭的农民工 ④
高潮 ③ ⑤
结局 刘凤给母亲打电话说自己买到了卧铺票 ⑥
21.赏析下列文中划线句子。
(1)这不,紧挨着刘凤站着一个农民工,蓬头垢面,衣着邋遢,胡子似乎有几天没刮了,眼圈微黑,显得很疲惫。

(2)火车在苍茫的山野间飞驰着,一路温情……
22.结合文章第⑩至 段的内容,分析农民工的人物形象。
23.文章最后刘凤为什么要向母亲撒谎?你如何看待这样的行为?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案
1、A 2.B 3.C 4. 我们怀念这位伟人,永远铭记他的革命精神。5.B 6.B 7.A
8.(1)(示例)不为牢记杀戮,是要警示未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示例)小明同学,我们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不是为了记住仇恨,只是为了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再说,如果“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不是又要有战争发生吗?所以,呼吁全社会的人们珍爱和平,才是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你说呢?
(3)C
9.点明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
10、将第②段正义之士四个不同的纪念活动与第③段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战争、扭曲历史的两个反面事例进行对比,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辱没真相和良知的丑恶行径,呼唤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热爱和平。(大意对即可)
11、(1)“却”字暗含“莫名其妙”“不可思议”之意,点出大阪市市长此举不仅与人类的共识、良知背道而驰,也无视城市间平等、自由交往的基本准则。
(2)“狠批”“要求”体现出人权理事会的严正态度,严重不满日本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对他们提出了正义的要求。
12、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这样写突出国家公祭的意义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和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13、B
14、【甲】自然教育 【乙】乐学基地
15、①政府制定规划 ②学校整合教育资源与城市绿地 ③公园将自然资源课程化、特色化
16、①登上尼玛梁山梁 ②黄河滋生出广阔而美丽的湿地 ③感受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17、示例:“捧”用拟人的手法将草原、云朵、黄河连成一个整体,描绘了低垂的云朵与广袤的草原相接,黄河绵亘其间的美丽景象;将黄河比作“白色的飘带”生动地写出黄河蜿蜒细长、柔美流动的形态,营造了静谧、旷远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喜爱和赞美。
18、示例:这块湿地净化黄河水质,补给黄河水源,调节黄河流经地的生态平衡。
19、示例:作者期待与黄河再次相遇,既被黄河流经地玛曲的原始生态美震撼,又被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们的淳朴与善良打动,还为黄河流经地玛曲的发展和变化而欣喜。期待与黄河再次相遇写出了作者对黄河的深厚感情。
20.①母亲打来电话关心行程 ②拥挤的车厢里,刘凤紧贴门口站着 ③农民工对母亲的谎言及其原因触动了刘凤 ④厌恶 ⑤惭愧/后悔⑥开心
21.(1)①运用外貌/肖像描写,②表现了农民工的生活坚信,身份卑微,③与后面农民工的高贵品质形成对比/衬托后文农民工表现出的高贵品质。
(2)①运用环境描写,②渲染出一种温馨的气氛,③烘托人物想要回家的急切/高兴心情,④收束全文,与文章主要情节形成照应。
22.①从第⑩段农民工“一怔”“拼命向后挤”“急得脸都红了,不住地说‘对不起’,样子尴尬极了”等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中可知,他是一个纯朴善良、性格腼腆、爱为他人着想的人。②从他向母亲撒谎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孝顺的人。
23.①刘凤听了农民工的话,深受感触,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她向母亲撒了谎,说自己买到了卧铺票。②刘凤打电话说谎的原因,就是受到农民工的影响,深受触动,不想让妈妈担心,是善意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