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唐诗五首(《野望》等五首)课后练习+课件 (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唐诗五首(《野望》等五首)课后练习+课件 (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7 22:13:31

文档简介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秋季)
课题 (与PPT封面课题一致)
作业练习
(一)常规目标作业 【作业目标】诵读诗歌,疏通诗歌大意 【作业内容】 1.阅读课本P63《关于律诗》的补白,看这五首诗都是什么诗体?从结构上看都有什么特点? 篇目关键词添加成分组成句子《野望》野:郊野 望:看谁,结果怎样(1)《黄鹤楼》黄鹤楼谁,在哪里,干什么(2)《使至塞上》 使:出使 至:到 塞上:边塞 谁(3)《渡荆门送别》渡:乘船 荆门:地名山,在湖北(地势险要)谁,从哪里,去哪里(4)《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杭州西湖 春:春天 行:走/散步谁(5)
2.结合注释,整体感知全诗内容。 【参考答案及赋分点】 1.[解析] 都是律诗(1分)。《野望》《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为五言律诗,《黄鹤楼》《钱塘湖春行》为七言律诗(2分)。 2.[解析] 整体感知全诗内容,可以从题目入手,抓住关键词,用组词和添加成分的方法,把组成一个“谁干什么”的完整句子,下列括号内的内容为添加成分,每空1分,共5分。 (1)写(诗人王绩在东皋)郊野看到的景象。 (2)写(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看)看到的景象。 (3)(诗人王维)出使到边塞看到的景象。 (4)(诗人李白)乘船经过荆门山,(即将进入楚国),送别(家乡蜀国)时看到的景象。 (5)春天(某一天诗人白居易)到西湖走看到的景象。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明确律诗特点。整体感知诗歌,为下一步赏析作准备。 【作业建议时间】 13分钟 (二)核心目标作业 【作业目标】 1.体会诗歌的意境,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作业内容】 《野望》《钱塘湖春行》两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表达什么情感?然后填写表中下划线处(5分) 诗歌季节景物描写景物特点集中体现 情感的句子情感野望秋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宁静 祥和徙倚欲何依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孤独无依 避世退隐钱塘湖春行春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生机勃勃 欣欣向荣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喜悦
【参考答案及赋分点】 下划线处需填写答案(每空1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景物描写句,体会诗歌景物描写的特点。 【作业建议时间】13分钟 (三)素养目标作业 【作业目标】 初中阅读技能目标之一,能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作业内容】 诗人在尾联抒发的情感都是在前三联,尤其是在颔联与颈联的基础上总结而来的。请选自己最喜欢的一联进行赏析,感受景物描写所展现的美好情景,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及赋分点】 示例一:晴川历历汉阳,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的芳草长得苍翠茂盛。(2分)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1分)。境界阔大,色彩鲜明(1分)。 示例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1分)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1分)。讲究景物的画面感: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空间阔大,层次丰富;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简约的线条勾勒景物的形态;色彩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色彩鲜明,引人想象。(2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析文句,体会景物所构成的情境,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作业建议时间】(10分钟)(共24张PPT)
唐诗五首
年 级:八年级
学 科:中学语文(统编版)
回顾预习任务
这五首诗在诗歌体式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五首诗都由八个诗句组成,并且每句诗的字数整齐,有的每句五个字,有的每句七个字。
同学分享
五首诗都有对仗很工整的句子,例如“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 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 通常的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
律诗知识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3. 一般说来,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律诗知识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 全诗通押一个韵,而且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则可押可不押。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律诗知识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绩(jì)
薄(bó)暮
徙(xǐ)倚
驱犊(dú)
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在郊野远望。
东皋:皋,水边地。东皋,王绩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名。
薄:接近。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两人忠于旧朝,“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采食野菜为生。
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人情感
王绩(约589-644年),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哥哥王通是隋朝的大学者,他自己在隋朝曾被举荐孝廉,做过秘书正字、扬州六合县丞等官职。
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人情感
唐朝建立不久后,他自觉难以位列台阁,于是弃官还乡。王绩性情清高,自负其才,放诞纵酒,常常赞美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人物以及隐逸诗人陶渊明,嘲讽周、孔礼教,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展开联想与想象,为诗歌配图
哪一幅更贴合诗歌的意境呢?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感受诗歌体式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展开联想与想象,为诗歌配图
哪一幅更加契合诗歌的内容与意境?请你结合诗歌内容与诗人情感说明理由。
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
——《太平寰宇记》
把握诗中风景的特点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空灵
明丽
朦胧
展开联想与想象,为诗歌配图
理解诗人的情感
崔颢在《黄鹤楼》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思考呢?
理解诗人的情感
关于生命真相的困惑
对于故土家园的思念
本课作业
1. 熟读并背诵课上所学的两首唐诗。
2. 完善、修订自己为这两首唐诗绘制或选择的插图。
3. 小结阅读和理解诗歌的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