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结合注释自主疏通文意,想象诗歌描绘的场景。 2.品读赏析,学习诗歌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荒凉的意象和沉郁忧愁的意境。 3.与诗共情,领略建安风骨,体会作者关心天下黎民的悲悯情怀。
课前学习任务
1.划分诗歌节奏,结合朗读要领,自由朗读《梁甫行》。
2.了解曹植的生平经历以及建安时期的相关文学作品。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因声求义,感知边海民风。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朗读要领: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情感。 2.借助注释和阅读提示,完成“诗文释义”部分。
【学习任务二】品析赏读,体会悲悯情怀。
1.思考:诗中从哪些方面写了边海百姓的艰难生活? 示例:首联“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体现了边海百姓生存环境恶劣。同样的气候,在海边是那样寒冷;同样的风雨,在海边是那样的凄凉。诗人以宏大的视角引入,通过自然环境的差异,暗示社会现实的复杂与多变。 2.学习白描手法的知识。 (1)知识卡片: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2)思考:本诗运用白描手法的表达效果。(角度:意象、意境、情感) (3)知识迁移:根据白描手法的相关知识,赏读《商山早行》的表达效果。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知识迁移 赏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三】知人论世,领略建安风骨。 助读资料1:曹植在少年时期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年仅十岁便能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深受曹操的宠爱,甚至一度被考虑为太子人选。黄初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同年十月,曹丕上位。在他称帝后,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既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 助读资料2:曹植在少年时期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年仅十岁便能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深受曹操的宠爱,甚至一度被考虑为太子人选。黄初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同年十月,曹丕上位。在他称帝后,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既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 【学习任务四】与诗共情,对话千古英雄。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当你看到曹植发出这样感慨的时候,你有何感想?请试着给他留言。
推荐的学习资源
1.王玫:《曹植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 2.刑培顺:《曹植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3.吴怀东:《曹氏家族与汉晋社会文化变迁》,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张兴海:《风雅三曹建安骨》,陕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
作业练习
一、基础性作业 1.作业内容:有感情地诵读诠释全诗。 2.时间要求:1分钟以内。 3.评价设计:采用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指标水平总体评价结果优秀良好合格诵读准确无误流利、有感情
【参考答案】 在规定时间内,声情并茂地诵读全诗。 二、实践性作业 (一)随诗配图 1.作业内容:为本诗创作一幅画,能够让欣赏者通过画面了解诗意,捕捉到诗人的情感。 2.作业时间:15-20分钟 3.评价设计:采用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内容要点综合分值:分值自评生评师评画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10分能够阐述诗句的意思,突出景物特点15分配以适当的文字10分能突出表达的主题15分
【参考答案】 (二)拓展性作业 1.作业内容:查阅资料,和家人分析建安时期的故事。 2.作业时间:30分钟 3.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互评、家长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班级群集中展示。 评价指标水平综合分值:分值学生互评家长互评结果(取平均分)内容准确无误10分涉及素材丰富多样10分表达富有新意10分
【参考答案】 故事一:曹操横槊赋诗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英雄辈出。曹操,这位一代枭雄,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更在文学上有着非凡的造诣。一日,曹操率领大军征战归来,途经长江之畔。他站在船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心中豪情万丈。此时,他拿起手中的长矛,即兴赋诗一首,高声吟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他的声音回荡在江面上,与波涛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曹操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他深知人生短暂,但他不愿虚度光阴,而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一番事业。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一刻,曹操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他的豪情壮志和文学才华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故事二:蔡文姬的悲凉人生与诗才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才女。她自幼聪颖过人,精通音律,擅长诗文。然而,她的人生却充满了坎坷与悲凉。战乱中,她被南匈奴所掳,后虽被曹操赎回,但已家破人亡,身世飘零。蔡文姬的诗歌,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她曾写下《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以深情的笔触,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愤与无奈。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蔡文姬卓越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建安风骨中那种直面人生苦难、勇于表达真情的风格。(共26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
年 级:八年级 学 科:语文(统编版)
梁甫行
因声求义,感知边海民风
一
品读赏析,体会悲悯情怀
二
知人论世,领略建安风骨
三
与诗共情,对话千古英雄
四
诗人名片
曹植
(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人
曹操第三子,魏文帝曹丕之弟,又称陈思王。
才思敏捷,工诗善文。
钟嵘称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任务一:因声求义,感知边海民风
梁甫:泰山下的一座小山。
行:古代诗歌体裁之一,通常以“歌”“行”“歌行”命名,音韵、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富于变化,适合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故事。如曹操的《短歌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解读诗题】
了解诗歌体裁,走进诗歌。
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曹植
朗读要领: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情感
任务一:因声求义,感知边海民风
【因声求义】
朗读诗歌,感知边海民风。
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曹植
朗读要领: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情感
任务一:因声求义,感知边海民风
(无奈悲凉)
【因声求义】
朗读诗歌,感知边海民风。
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曹植
任务一:因声求义,感知边海民风
异气:气候不同 殊:不同 剧:艰难
妻子:妻子儿女 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翔:自在地行走 宇:房屋
【因声求义】
朗读诗歌,感知边海民风。
任务一:因声求义,感知边海民风
诗文释义
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曹植
异气:气候不同 殊:不同 剧:艰难
妻子:妻子儿女 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翔:自在地行走 宇:房屋
【因声求义】
朗读诗歌,感知边海民风。
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曹植
任务二:品析赏读,体会悲悯情怀
【寻找诗眼】
从诗中找出一个能高度概括边海百姓生活状态的词语。
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曹植
任务二:品析赏读,体会悲悯情怀
【寻找诗眼】
从诗中找出一个能高度概括边海百姓生活状态的词语。
剧哉
艰
难
啊
!
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曹植
任务二:品析赏读,体会悲悯情怀
【字句关情】
诗中围绕“剧哉”二字,从哪些方面写了边海贫民的艰难生活呢?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生活环境恶劣
居住条件不堪
生活粗俗艰苦
家园荒芜破败
剧哉
正面
反衬
任务二:品析赏读,体会悲悯情怀
【表现手法】
全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
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知识卡片
任务二:品析赏读,体会悲悯情怀
【表现手法】
全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
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知识卡片
草野
柴门
狐兔
禽兽
意象
心 怀 天 下
悲 天 悯 人
任务二:品析赏读,体会悲悯情怀
【表现手法】
全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草野
柴门
狐兔
禽兽
意象
心 怀 天 下
悲 天 悯 人
意境
沉
愁
郁
忧
任务二:品析赏读,体会悲悯情怀
【表现手法】
全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游子凄苦 思乡情烈
任务二:品析赏读,体会悲悯情怀
【表现手法】
全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游子凄苦 思乡情烈
知识迁移
任务三:知人论世,领略建安风骨
【知人论世】
浪花淘尽英雄——曹植生平经历介绍。
助读资料:
曹植在少年时期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年仅十岁便能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深受曹操的宠爱,甚至一度被考虑为太子人选。黄初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同年十月,曹丕上位。在他称帝后,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既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
任务三:知人论世,领略建安风骨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世说新语 文学》
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
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王世祯
【知人论世】
浪花淘尽英雄——曹植生平经历介绍。
任务三:知人论世,领略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走进建安时期社会现实,体会建安文学特色。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助读资料:
“建安文学”是指东汉末年至三国曹魏年间的文学作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意境宏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任务三:知人论世,领略建安风骨
代表作家:
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女诗人蔡琰。
【建安风骨】
走进建安时期社会现实,体会建安文学特色。
任务三:知人论世,领略建安风骨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王粲《七哀诗》
【建安风骨】
走进建安时期社会现实,体会建安文学特色。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诗人以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抒发自己的报国之志。
诗人以秦代统治者驱使百姓修筑长城的史实为背景,
揭露了无休止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诗人目睹了白骨遍野,饥妇弃子的惨景,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同情。
社会动乱 民生疾苦
统一天下 积极进取
任务四:与诗共情,对话千古英雄
【与诗共情】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当你看到曹植发出这样感慨的时候,你有何感想?请试着给他留言。
任务四:与诗共情,对话千古英雄
【与诗共情】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当你看到曹植发出这样感慨的时候,你有何感想?请试着给他留言。
留言
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曹植
任务四:与诗共情,对话千古英雄
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曹植
任务四:与诗共情,对话千古英雄
勤奋学习
立志成才
不负青春
不负时代
课后作业
基础性作业
1
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实践性作业
2
(1)为本诗创作一幅画,能够让欣赏者通过画面了解诗意,捕捉到诗人的情感。
(2)课后查阅资料,和家人分享建安时期的故事。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
教学目标
朗读诗歌,结合注释自主疏通文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感。 品读赏析,学习诗歌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荒凉的意象和沉郁忧愁的意境。 与诗共情,领略建安风骨,体会作者关心天下黎民的悲悯情怀。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把握诗歌整体情感和主题。
2. 品读赏析,体会诗歌荒凉的意象和沉郁忧愁的意境。
教学难点: 1. 知人论世,领略建安风骨,体会作者关心天下黎民的悲悯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这是南朝诗人谢灵运对曹植的高度赞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梁甫行》,体会曹植笔下的苍凉与悲悯。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位“才高八斗”的诗人。 通过诗人名片,简单了解曹植。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人,为曹操第三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他才思敏捷,工诗善文。钟嵘称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通过情境创设,初步进入诗歌。 建安时期,诗人来到一个贫困的边海地区,目睹了下层人民为了躲避朝廷的徭役和不堪重负的赋敛,过着有家不能回,逃到荒山野岭、与野兽为伍的日子。情之所至,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之作《梁甫行》。(教师范读) 二、新课 任务一:因声求义,感知边海民风 【解读诗题】了解诗歌体裁,走进诗歌。 “梁甫”:泰山下的一座小山。古人迷信,认为人死后魂魄会归于泰山和梁甫。“行”:古代诗歌体裁之一,通常以“歌”“行”“歌行”命名,音韵、格律比较自由,形式富于变化,适合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故事。如曹操的《短歌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因声求义】朗读诗歌,感知边海民风。 学生化身边海百姓的一员,朗读诗歌。 借助注释和阅读提示,完成“诗文释义”。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来探求和理解诗意,感知边海地区的民风和生活。) 任务二:品析赏读,体会悲悯情怀 【寻找诗眼】从诗中找出一个能高度概括边海百姓生活状态的词语。 明确:剧哉 【字句关情】诗中围绕“剧哉”二字,从哪些方面写了边海百姓的生活状态? 首联: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生存环境恶劣) 同样的气候,在海边是那样寒冷;同样的风雨,在海边是那样的凄凉。这里的“剧哉”体现在“生活环境恶劣”。诗人以宏大的视角引入,通过自然环境的差异,暗示社会现实的复杂与多变,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基调。 颔联: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居住条件极差) 承接上文,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具体的社会现实。一个“剧”字,宛如重锤一般,重重地突显了边海百姓的生活悲惨到了极点。 颈联: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生活粗俗艰苦) 真是苛政猛于虎啊。“边海民”是逃亡出来的,他们不能抛头露面,只能寄住在山林间,昼伏夜出,与野兽为伍,生怕被人发现抓走。一个“依”字,就像一座城墙,把边海民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他们生活在野林中,生活在黑暗中,生活在毫无希望的未来中。他们是“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中最最悲惨的一类人。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边海人民生活的艰辛和无奈,进一步加深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尾联: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家园荒芜破败) 已经成为空巢的房子,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的吹拂下,仿佛就要掉下来,实在是可悲啊!人去楼空的房间,反倒成了狐狸和野兔自由跳跃纵情嬉戏的王国,人与物的对比,形成多么讽刺的反差。前两联是从正面描写边海百姓生活的悲惨。这两句话从侧面烘托出边海人民不得已背井离乡的无奈与凄楚。 【表现手法】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知识卡片:白描手法简介。 2. 知识运用:赏析《梁甫行》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的表达效果。 明确:诗人通过“草野”“禽兽”“柴门”“狐兔”等荒凉的意象,营造了一个沉郁忧愁的意境,将人民的苦难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些描绘也透露出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3. 知识迁移:通过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巩固白描手法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细致入微地赏析,体会诗歌荒凉的意象和沉郁忧愁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波动和内心世界。) 任务三:知人论世,领略建安风骨 【知人论世】浪花淘尽英雄——曹植生平经历介绍。 曹植在少年时期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年仅十岁便能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深受曹操的宠爱,甚至一度被考虑为太子人选。但到曹丕称帝后,他担心这个既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也因此多次被迫迁徙封地,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郁郁而终。 据《世说新语 文学》记载: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就是《七步诗》的由来。 清初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建安风骨】走进建安时期社会现实,体会建安文学特色。 助读资料:“建安文学”是指东汉末年至三国曹魏年间的文学作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意境宏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代表作家: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女诗人蔡琰等。 2. 典型诗句 (1)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王粲《七哀诗》 (2)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明确:建安风骨的作品常常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它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同时也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全面了解曹植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建安风骨的特点与魅力。) 任务四:与诗共情,对话千古英雄 对话英雄:生逢盛世,何其有幸,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你看到曹植发出这样感慨的时候,你有何感想,请试着给他留言? 诵读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微信留言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三、结语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曹植的《梁甫行》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学习了白描手法的表达效果,也进一步感受了建安文学的魅力。惜前人往事,回首如今,我们更应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不负青春,不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