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8 10:4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凛冽(lǐng) 要塞(sài) 轻盈(yínɡ) 锐不可当(dǎng)
B.颁发(bān) 仲裁(zhòng) 履行(lǚ) 屏息敛声(liǎn)
C.悄然(qiāo) 翘首(qiáo) 湛蓝(zhàn) 摧枯拉朽 (xiǔ)
D.凌空(lín) 镌刻(juān) 督战(dū) 惮精竭虑(dān)
2.下列词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叱咤风云 摧枯拉朽 一泄千里
B.从容不迫 锐不可当 白手起家
C.眼花瞭乱 山呼海啸 惊心动魄
D.惮精竭虑 一丝不苟 振耳欲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文化是什么?是吃到舌尖上的满足,是藏进针线里的惊艳,是刻进基因的抑扬顿挫,也是融入血脉的悠扬婉转。它是自信自强的立足点,更是“读懂中国”的关键词。一同发布的中华文化主题宣传片中,不乏名山大川、文物遗址、航天科考、国际盛会等令人(  )的“名场面”,也有市井人家的“烟火气”,朴素生活的“微镜头”:(  )的饮食文化,口耳相传的诗词韵律,家中摆设的玩具土偶,服饰表面的花纹图样……文明古国一脉传承, ,形成文化印记,凝聚民族认同。近年来,传统文化融入新的载体,赢得了年轻消费群体。“着华服、习汉礼”。从外显元素到内涵式发展,文化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  )实现了价值增值,形成了品牌效应,(  )吸引更多爱好者深入探寻,由“消费者”变成体验者、创造者、传播者。
(摘自默达《让中华文化刻进基因融入生活》,有删改)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心潮澎湃 川流不息 不管 都
B.心血来潮 川流不息 不管 都
C.心血来潮 源远流长 不仅 还
D.心潮澎湃 源远流长 不仅 还
4.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其精髓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点滴
B.其精髓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点滴,传统文化与时俱进
C.其精髓与时俱进,传统文化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点滴
D.传统文化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点滴,其精髓与时俱进
5.文中“消费者”的引号,与下列句中引号的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山水画,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C.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D.我从放大镜中见蝉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二则》的作者是毛泽东,两则消息报道的都是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事情。
B.《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对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的介绍是消息的主体。
C.《“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记叙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冠一事。
D.《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航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写的是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8.名著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第二天一早,街上停止一切交通,城门口的所有道路都遍布宪兵和军队的岗哨。沿路农民都被赶出了家。有些不雅观的破屋就干脆拆除,不致使人觉得难看。原来是蒋介石总司令突然光临西安府。那时我们的卡车要再沿原路回渭河就不可能了,因为这条道路经过重兵把守的机场。
总司令的驾到同我记忆犹新的场面—毛泽东、徐海东、林彪、彭德怀毫不在乎地走在红色 中国的一条街上—截然不同, 令人难忘。而且总司令并没有人悬赏要他首级。这生动地说明谁真的害怕人民,谁信任人民。但是即使西安府所采取的全部保护总司令生命的措施后来也证明是不充分的。就在保卫他的军队中间,他的敌人也太多了(指后来东北军发动西安事变-笔者注)。
(1).这两段文字节选自《 》 , 本书的作者是 国的 。
(2).上面的文字使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本报讯(记者杨升通讯员王凯李波)从上周开始,江汉区城管部门在辖区人口稠密区域增设了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这些停车位都可供共享单车停放,但并非专属。昨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停放点,采访中市民表示,希望能设置共享单车专属停车点位。通过前期多次调查、研究,江汉区城管部门拟定在辖区内的京汉大道、解放大道、青年路、香港路等20条主次干道共设置42个单车停放点,主要集中在商场、医院、学校、地铁口、客运站等共享单车“曝光率”高的区域,且多数停车点位为新增的。
(1)本则消息的导语是:
(2)假如你是《长江日报》社的一名记者,想就此事采访江汉区城管部门的张主任,你准备向他提出什么问题 (至少两条)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10.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以花寄情。
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
D.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已流露出了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些许责备。
11.这首诗歌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2.这则消息的“电头”是 ,“导语”部分是第 句(两句,只填序号)。
13、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 , ”。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 ”。(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14、请从语言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句子: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分析加点词作用)
15、“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各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三)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古人认为合乎礼仪的坐姿有三种。一是“坐”,背部挺直,两膝着地,脚背向下,臀部微落于脚后跟。这是最普通又恭敬的坐姿,在古代生活中比较常见,成语“席地而坐”“正襟危坐”的“坐”字便是此意。二是“跪”,两膝着地而臀部不落在脚跟上,上身空悬,非常费力,以此动作表达出敬意。例如《后汉书 列女传》中记载:“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三是“跽”,这是两膝着地但直起上身、将要起身的一种坐姿,表示尊敬对方,有时也用于事发突然,要随时做好起身的准备。《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想在鸿门宴上暗杀刘邦,刘邦的随从樊哙得知后,凶神恶煞般地冲了进来,项羽立刻从原先的“坐”改为了“按剑而跽”。
不合礼仪的坐姿主要是“箕踞”和“蹲踞”。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箕踞,则臀着席,而伸其脚于前。”因为这种坐姿像簸箕,所以叫“箕踞”。而“蹲踞”则是臀部着席,膝盖立起。这两种坐姿虽比较舒适自在,但在古人看来十分不雅观、不礼貌,有轻视对方的意味。
材料二
中国古代坐具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渡。殷周时期,古人席地而坐,相应的坐具有席、筵、茵,均为低型坐具。汉代末期,胡服、胡帐、胡床等物从西域传入,胡床被少数贵族接受和使用,坐具正经历由低型坐具向高型坐具的过渡,坐姿也由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发展,这一过渡阶段的坐具有床、枰、榻。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的融合与佛教的传播,垂足而坐开始普及,胡床的样式也从折叠小凳演化为带靠背的直腿椅,高度大约平行或略高于膝部。《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从中可以看出像禅椅、靠背椅、坐墩等椅凳类坐具已然出现在上层贵族的家居生活中。相较而言,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______。此后至两明清时期,多种式样的坐具相继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
《清明上河图》椅凳类坐具出现场景统计表
出现场景 政府机构 官邸宅第 市井生活
商铺 民居农舍 游船 街道
图中数量 1 5 164 5 4 2
所占比例 0.55% 2.76% 90.61% 2.76% 2.21% 1.10%
材料三
古人对于座次的讲究十分严格,不同的座次表示不同的地位。堂中的座次,以朝南为尊,以朝北为卑,所以古代有“南面为君”“北面称臣”的说法。室内的座次,以朝东为尊,以朝西为卑。最尊的位置是在西墙前铺席,坐在席上,面向东,即所谓的东向坐(坐西朝东);其次是北墙前铺席,面向南而坐(坐北朝南);再次是南墙铺席面向北而坐(坐南朝北);最卑的位置是东边朝西的席位(坐东朝西)。例如,在“鸿门宴”的故事中,项羽在军帐中宴请刘邦,座位应按照室内排序。陪同人员有项羽的叔父项伯、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军师范增,以及刘邦的谋士张良。按照常理,刘邦是客,应坐在最尊贵的位置,但却被安排北向坐,项羽自己则东向坐,可见项羽自高自大,轻视刘邦。此外,人们还经常将坐西朝东的座次用来礼敬老师,即西席,后来人们就用“西席”“西宾”来指代受业之师与幕友。与之相对,坐东朝西是主人的座次,因此被聘用的塾师、幕友以及被雇佣的职工就用“东家”来称呼主人。
1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古人认为,“坐”“跪”“跽”都可以表示对他人的敬意。
B.项羽“按剑而跽”表明他很紧张,要提高警惕以作防备。
C.“北面称臣”的意思是,臣子上朝时应站在朝堂的北面。
D.鸿门宴中,客人刘邦本应坐在坐西朝东的最尊贵的位置。
17.根据材料二的图文信息,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18.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从 ① 、 ② 、 ③ 三个方面对古代的“坐”进行了介绍。(每空限2个字)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天舟”去太空干什么
摩媛
①“‘天舟’是专门为我国空间站设计建造的货运飞船。”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二号货适飞船总指挥冯永介绍,天舟货运飞船是中国空问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中国空间站运输物资、补给燃料并下行废弃物的使者,它还将配合空间站进行组合和姿态控制,协助开展验证货运飞船能力的技术性实验。
②天舟货运飞船由货物舱和推进舱两舱组成,采用型语化、模块化设计思想开展平台构型和布局设计。冯永介绍,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是空间站工程建造阶段的首艘飞船,其发射重量135吨,运货能力69吨,在轨寿命不小于1年,供电能力不小于2700瓦。
③“天舟”此行的主线任务是把航天员和空间站所需的物资送上天,除了运输生活物资外,飞船还要给空间站“加油”。也就是补加推进剂。由于推进剂是危险品,为此货船系统为“天舟”设计了多个“油箱”,在密封舱外通过管路运输,使其与密封舱隔离,保证航天员在舱内的安全。
④储藏室是天舟二号的另一个“重要身份”,其既要保障航天员日常生活、工作物资随取随用,还要收纳废弃物、人体排泄物,最终离轨坠入大气层烧毁。在保证航天员舱内活动空间的同时,舱内货物装载空间高达18立方米,不仅要大小布局合理、重量均衡,最重要的是方便航天员上天后取用。
⑤为了充分利用装载空间,货船舱内结构进行了特殊设计,利用蜂窝板形成一个个货格,每个货格都可以装载多个规格的货包,不同规格的货包如积木般可组合放置在货格内,保证装载合理且高效。科研团队还借鉴飞机座椅的安全锁扣,每个货包都能被稳稳当当固定住、单手筒简单单取下来。
⑥据介绍,在轨运行期间,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将保障首批3名航天员进驻天宫空间站,完成为期3个月的驻留任务,并开展遥操作交会、前向对接口补加试验、机械臂转位试验等关键技术验证。后续,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后向对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前向对接空间站核心舱,将完成中国空间站首个“一”字构型。
19、请说说以“‘天舟’去太空干什么”为标题的妙处。

20、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1、“天舟”二号的主线任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括。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父亲脑海中的橡皮擦 郭娟
  ①从客厅到厨房,再到阳台,现在是父亲的疆域。
  ②自从前年冬天在酷寒的夜里险些找不到家,父亲就很少下楼了。之前他还能到附近市场买菜,或到饺子馆吃午饭。父亲经常拿着百元大钞买几根葱或买二斤肉,不等找零就走了。父亲一度天天买肉、绞肉馅,冰箱都装不下了;一度爱买香其酱,家里经常放着十几袋。我们说,就当是父亲撒些零钱做善事了。那时父亲还能下楼走动,还能走回自己的家。自从那次找不到家,冰天雪地里冻了大半夜,父亲一度被反锁在家里。现在不必反锁了,父亲已经没有外出的欲望了。
  ③家里空荡荡的。上班上学的走了,从早6点半到晚6点半,父亲在他的疆域里巡视,无人说话。电视渐渐也想不起打开看。报纸,从看报,到叠报,叠得整整齐齐,码成一摞儿。渐渐地,父亲的脚步慢了,一点一点地挪动。沙发矮,他一次一次地试图起来,又一次次跌坐,像发动马达似的,最后,使很大劲,头和身子费力地向前探,屁股撅着,才能慢慢从沙发里站起来,直起腰。刚站起来还有一些摇晃,父亲伸着两只胳膊维持着平衡,停片刻,感觉稳当了,才小心地挪出一小步。一点一点挪,有可以扶的桌、柜、墙,他都依靠着;无所依靠时,就摆动着胳膊,迈着京剧里老员外的那种步子,慢慢地晃着、挪着。我知道以后打电话,要等着多响几声,等父亲从沙发里艰难起身,一步一步来接电话。
  ④父亲一步一步挪过长长的客厅,到他转进厨房,我可以看完两页书。我悄悄起身,跟过去,看见父亲在厨房里这儿摸摸,那儿摸摸,又挪到阳台上,不知要干什么,也是摸摸,抚抚。然后转回来,站在卧室门口,停下,半天一动不动,茫然,后来伸手弄了弄门边角柜上摆着的零零碎碎,就退出来,还把卧室门关上了。父亲一生勤劳,白天从不肯上床睡一会儿,虽然现在他更多的时候是坐在沙发里打盹。
  ⑤睡着的父亲还像是原来的父亲。他脑中的那块橡皮擦是一刻不停地擦着,还是也有时停一下?最初,擦去一点记忆时,谁也没有察觉;等到又擦去一些,父亲就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常常把一日当成几天;渐渐地,在亲人的错愕和轻忽中,父亲对于自己的记忆失去了自信。当我在电话中问他,姑姑最近来了没有?宝宝还上课外班吗?他不再给出肯定回答,经常是说“好像吧”,“我没怎么注意”,还爽朗地抱歉似的笑两声,到被我问到第四问、第五问时,他干脆投降,诚恳地说:“我记不清了。”这样考问他,我常常觉得伤了他的自尊。
  ⑥那块橡皮擦一直擦,擦,当父亲失去了他的大部分能力或者说失去了他的部分自我,他还能保持自尊吗?目前,父亲爱整洁的习惯还在,他经常费劲地收拾烟灰缸、垃圾桶,地板上有一粒黑点或水迹,他都要撕块卫生纸,弓着腰去擦干净;饭后,他总表示要自己去刷碗。目前,父亲还认得大部分亲人,我不敢想那一天,当他不再认识我们时,在他的意识里究竟是完全不想我们,还是焦灼地找却找不到我们,尽管我们就在他身边。
  ⑦我尽量不再回忆父亲以往的叱咤挥洒、谈笑风生,也不愿预判他的未来,预支悲伤。谁不是百年过客?生命本是向死而生的一次逆旅。当我有机会和他在一起,我就快乐地、温柔地待他,尊敬地对他,耐心地和他聊一聊。那些还没有被擦去的往事,是我和他栖息的花园小岛,一片温馨———尽管这个小岛终将被淹没。我有时会精心挑两块奶酪点心,做一两个可口的菜肴,看他吃完后心满意足的样子……
  ⑧我离家那天的午后,父亲坐在窗前,背对着我,望着外面。阳光白花花的,父亲坐在阳光里,垂着头,轮廓是那么孤单。之前,他穿上了一只袜子,又奋力穿另一只,却怎么也穿不上,因为他要把两只袜子穿在同一只脚上。他受了一点挫折。外边有小贩的叫卖声,还有收废品一会儿一敲的闷闷的鼓声,远处的街道、楼宇、人们,江沿儿的太阳伞和江上的游船,都与父亲无关了。
⑨我走了,父亲不知,也许这朝夕相处的三天也已经忘了。我说:“爸,8月我还回来看你。”他郑重而干脆地说:“好!”我不知他能否记住对我的期盼。
2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从早6点半到晚6点半,父亲在他的疆域里巡视,无人说话。
(2)那些还没有被擦去的往事,是我和他栖息的花园小岛,一片温馨———尽管这个小岛终将被淹没。
23.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24.选文第⑧段为什么要写外边小贩的叫卖声等?
25.根据文意,说说文题“父亲脑海中的橡皮擦”的含义。
三、作文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1)往事历历在目,岁月悠悠情深。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在祖国发展历程中,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铭刻在心,不能忘却,也不曾忘却。请以“岁月不曾忘却”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舍,可以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克制,也可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的坚守,还可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的奉献……你对“舍”有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将“我舍了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
答案
1.D 2、A 3.D 4.A 5.D 6.传统文化融入新的载体,受到了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或:赢得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7.B 8.(1)《红星照耀中国》 美埃德加. 斯诺
(2)对比手法 是作者在书中使用的最多的表现方法之一。通过对比,不仅产生了不少戏剧性的效果(前文中游击队的材料正体现了这一点),更表现了红区与白区两个世界的区别的感慨,同时在这种对比中,国民党当局与共产党人之间,高下立判。
9.(1)从上周开始,江汉区城管部门在辖区人口稠密区域增设了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这些停车位都可供共享单车停放,但并非专属。(2)示例:①张主任,你们对新添的非机动车停车位有哪些管理措施 ②请问张主任,你们近期有设置共享单车专属停车点位的计划吗
10、D
11、独赏美景的孤寂,对远人的思念,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奈。
12、电头是: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导语是:①②句
13、词语是: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四字词语:锐不可当。
14、①“歼灭”“击溃”“占领”“控制”等动词的连用,使语言雄健有力,②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无敌的气概。
15、①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②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敌军厌战。
16、C
17.答案示例:椅凳类坐具则在百姓的市井生活中大量出现。
18.答案示例:①坐姿 ②坐具 ③座次
19、点明说明对象“天舟”,以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标题生动、新颖、别致;以疑问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0、画线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重量、运货能力、寿命、供电能力等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天舟二号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1、向中国空间站运输航天员和物资,补给燃料,下行废弃物。
22、(1)“巡视”本指巡行视察,在句中指父亲每天只能在客厅、厨房、阳台慢慢来回挪走,表现了父亲的孤单。
(2)“淹没”本指浸没,消失,在句中指父亲终将会忘记我们之间温馨的往事,表现了父亲失忆的严重。
23、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试图从沙发上站起来的使劲,费力比喻成“发动马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站起来的艰难,表现了“我”对父亲严重衰老的心疼。
示例二:运用动作描写,具体传神地写出了父亲从沙发上站起来的艰难过程,表现了“我”对父亲严重衰老的心疼。
24.写外面小贩的叫卖声等与父亲无关,从侧面烘托父亲记忆力减退的严重性,表现了他的孤单。
25.指父亲的记忆力慢慢减退,他渐渐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和原来的记忆,失去自我和自尊,父亲变得孤单和无助。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