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5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2.4-2.5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201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20 07:2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如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④处,膀胱收缩属于反射
B.排尿反射发生时,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
C.若④处兴奋时膀胱收缩,则④属于交感神经
D.在④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尿意
2.下列选项不能说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是(  )
A.指尖采血时,针刺指尖不能引起缩手反射
B.运动员听到枪声时迅速起跑
C.司机看见路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等候
D.婴儿膀胱充盈时,引起膀胱排尿
3.2024年5月25日,全国女子足球乙级联赛全面展开。在小组赛首轮争夺中,山西女足1比0小胜山东队。足球运动员在球场上奔跑、接球等,需要体内多个器官、系统的配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在听到哨声后停止奔跑,需要大脑皮层的H区参与
B.运动员在奔跑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速度,说明大脑皮层能调控低级中枢
C.运动员夺取冠军时产生的兴奋,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
D.守门员经长期训练能够完成守门动作,可能与大脑皮层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4.人类说话和唱歌时,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这属于随意呼吸运动;睡眠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仍进行有节律性的呼吸运动,这属于自主呼吸运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意呼吸运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B.人体自主呼吸运动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C.大脑皮层受损的“植物人”仍能进行自主呼吸运动
D.睡眠时进行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属于条件反射
5.如图是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与躯体各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去医院验血取样时,针刺指尖能感觉痛但手不缩回来是因为缩手反射受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调控
B.某人脑卒中,可能是第一运动区局部受损
C.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都有对应区域,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D.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相关
6.如图所示为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
B.膀胱等内脏的活动受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C.憋尿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排尿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大脑皮层对各级中枢的调节,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7.下列关于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鹦鹉能学舌,说明语言功能并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C.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
D.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8.人的语言、学习和记忆等都是脑的高级功能,使人类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创造出更灿烂的文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属于脑的高级功能
B.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建立非条件反射的过程
C.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第三级记忆、第四级记忆
D.若大脑皮层的言语区的S区损伤,会导致患者不能发出声音也说不了话
9.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阻塞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脊髓、脊神经、四肢都没有损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短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损伤发生在言语区H区时,不能听到声音
C.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正常的排尿活动不受影响
D.若四肢不能随意运动,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10.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的神经系统只包括脑和脊髓
B.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不能形成各种感觉,不能有效进行学习、记忆等
C.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D.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加强
11.“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从发现至今已有150余年,病因至今不明,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 霍金所患即为该病。该病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但因不明原因导致患者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不能运动,包括吞咽和说话困难,直至呼吸衰竭,身体就像逐渐被冻住一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脑有很多复杂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患者说话困难,说明受损的神经元扩展至大脑皮层,导致言语区中的S区功能障碍
C.患者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元正常,但其自主神经功能极有可能受损
D.渐冻症发病早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未受影响的肌肉,防止肌肉痉挛
12.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刺激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的防御行为。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说明记忆可以通过特定的RNA向海蜗牛的其他个体传递
B.该实验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
C.本实验的对照组需注射从未经电击的海蜗牛腹部神经元提取的RNA
D.该实验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
二.解答题(共3小题)
13.古有“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洒脱;今有“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的释怀。举杯畅饮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健康问题,为研究酒精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测试若干志愿者饮酒后血液中乙醇浓度和对视觉信号的反应速度、视觉保留(5秒内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    。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    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
(2)受试者的视觉保留属于记忆过程四个阶段中的    。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简单反应时能力指数相对值下降,请推测原因:   。
(3)与初始时相比,受试者饮酒后7小时后各项能力指数恢复正常,说明    。
(4)科研人员为进一步研究乙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大鼠培养场所安装直径为7cm的木棒,底部铺铜栅栏,通电时木棒转动,铜栅栏带电,为防止大鼠主动跳下,实验前24h需要对其进行训练,选取能在木棒上停留3min以上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乙醇灌胃组(高、低2个剂量组)。试验中记录    ,并观察其行为变化以便获得乙醇中毒的模型鼠。
②将乙醇中毒的模型鼠进行处理后进行DA(多巴胺,一种能使人和动物产生愉悦感的神经递质)和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的测定,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对照组 低剂量组 高剂量组
DA含量/(ng g﹣1) 1367 9714 15752
DOPAC含量/(ng g﹣1) 3552 11455 2990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4.人体排尿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反射是指    。
(2)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因被动牵拉而发生冲动,冲动传入位于    中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完成一次排尿反射。同时,当尿液进入尿道时,又刺激尿道感受器,冲动再次传入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促进排尿反射进一步加强,这种调节方式叫作    调节。此外,大脑皮层能调控排尿低级中枢的活动,这说明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存在    调节。
(3)当人体大量失水时,其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会    。请从水盐平衡调节的角度分析,人体大量失水后尿量减少的原因是    。
(4)某同学为了减少在校期间排尿的次数,几乎不饮水,这样做的危害是    。
15.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与排尿相关的肌肉主要有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尿道外括约肌以及内脏运动神经支配的尿道内括约肌和膀胱逼尿肌。如图所示。
(1)婴幼儿不能有意识的控制排尿,是因为此时的排尿反射属于    控制的    反射。成长过程中学会有意识的控制排尿,这种长时记忆的形成可能与    的改变及    有关。
(2)当婴儿膀胱充盈时,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此时参与的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    ,该反射的效应器是    。
排尿过程中,尿液持续刺激尿道壁感受器,不断传入中枢,反复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该过程属于反馈调节中的    调节。
(3)请完善病人在医院尿检时,没有尿意仍可以完成排尿的反射弧:医生要求→听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传导束→   →   →   (写出具体肌肉名称)→排尿。
新课预习衔接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如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④处,膀胱收缩属于反射
B.排尿反射发生时,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
C.若④处兴奋时膀胱收缩,则④属于交感神经
D.在④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尿意
【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的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B
【分析】分析图可知,在②上有神经节,所以是传入神经,①是感受器,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解答】解:A、分析图可知,在②上有神经节,所以是传入神经,①是感受器,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刺激④处,不属于反射,反射弧不完整,A错误;
B、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排尿反射发生时,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B正确;
C、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进而使尿液排出,则若④处兴奋时膀胱收缩,则④属于副交感神经,C错误;
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④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不会产生尿意,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下列选项不能说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是(  )
A.指尖采血时,针刺指尖不能引起缩手反射
B.运动员听到枪声时迅速起跑
C.司机看见路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等候
D.婴儿膀胱充盈时,引起膀胱排尿
【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的活动.
【解答】解: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神经活动,指尖采血时,针刺指尖不能引起缩手反射,说明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故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A正确;
B、运动员听到枪声时迅速起跑属于条件反射,需大脑皮层和脊髓等中枢的参与,故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B正确;
C、司机看见路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等候,属于条件反射,需大脑皮层和脊髓等中枢的参与,故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C正确;
D、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膀胱充盈时,引起膀胱排尿,说明大脑皮层不能抑制脊髓的低级中枢,故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3.2024年5月25日,全国女子足球乙级联赛全面展开。在小组赛首轮争夺中,山西女足1比0小胜山东队。足球运动员在球场上奔跑、接球等,需要体内多个器官、系统的配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在听到哨声后停止奔跑,需要大脑皮层的H区参与
B.运动员在奔跑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速度,说明大脑皮层能调控低级中枢
C.运动员夺取冠军时产生的兴奋,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
D.守门员经长期训练能够完成守门动作,可能与大脑皮层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语言功能及其分区;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专题】对比分析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C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一个应答反应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称为反射,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解:A、大脑皮层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在听到裁判的哨声后停止奔跑,该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H区参与,A正确;
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可通过对脊髓中低级神经中枢的调控进而控制躯体的运动,运动员在奔跑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速度,与大脑皮层对低级中枢的调控有关,B正确;
C、完整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基本条件,在大脑皮层产生感觉的过程不属于反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
D、守门员经长期训练能够完成守门动作,属于长时记忆的形成,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系统的结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层次的考查。
4.人类说话和唱歌时,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这属于随意呼吸运动;睡眠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仍进行有节律性的呼吸运动,这属于自主呼吸运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意呼吸运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B.人体自主呼吸运动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C.大脑皮层受损的“植物人”仍能进行自主呼吸运动
D.睡眠时进行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属于条件反射
【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专题】对比分析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D
【分析】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
【解答】解:A、呼吸运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脑干,脑干呼吸中枢对脊髓呼吸中枢起了调节作用,这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A正确;
B、人体自主呼吸运动受呼吸中枢的调节和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共同调节,B正确;
C、大脑皮层受损的“植物人”下丘脑和脑干结构和功能完整,仍能有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C正确;
D、睡眠时进行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不属于条件反射,而是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5.如图是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与躯体各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去医院验血取样时,针刺指尖能感觉痛但手不缩回来是因为缩手反射受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调控
B.某人脑卒中,可能是第一运动区局部受损
C.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都有对应区域,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D.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相关
【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D
【分析】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3)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3、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指脑的某一动脉突然阻塞或破裂,因失去供血而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脑梗死)并产生突发临床症状。
【解答】解:A、控制缩手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脊髓,所以大脑可以控制缩手反射,A正确;
B、脑卒中患者的脑部血管阻塞使得大脑某区出现了损伤,其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可能有损伤,B正确;
C、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都有对应区域,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即下肢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顶部,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下部,C正确;
D、在第一运动区手的代表区面积与整个下肢代表区的面积相当,说明代表区范围大小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无关,而与该部分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均有关,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大脑其他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如图所示为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
B.膀胱等内脏的活动受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C.憋尿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排尿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大脑皮层对各级中枢的调节,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反射的过程.
【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A
【分析】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而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婴儿因大脑发育不完善,所以婴儿排尿无意识,常尿床。
【解答】解:A、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A错误;
B、根据图示分析,膀胱的活动受大脑、脊髓的分级调节,B正确;
C、憋尿是有意识地不发生排尿反射,所以需要大脑皮层参与,但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所以在没有大脑参与的情况下,排尿反射也能完成,C正确;
D、大脑皮层对各级中枢的调节,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即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具有调控作用,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知识内容,主要是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学习时通过分析模式图、归纳总结等方式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调节过程进行理解是关键,还要能够准确分析题中信息作答。
7.下列关于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鹦鹉能学舌,说明语言功能并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C.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
D.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考点】人脑的其他功能.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A
【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答】解: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
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
C、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一般抑郁不超过两周,C正确;
D、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人脑高级功能相关知识的了解,属于识记层次的内容,难度较易。
8.人的语言、学习和记忆等都是脑的高级功能,使人类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创造出更灿烂的文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属于脑的高级功能
B.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建立非条件反射的过程
C.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第三级记忆、第四级记忆
D.若大脑皮层的言语区的S区损伤,会导致患者不能发出声音也说不了话
【考点】语言功能及其分区;人脑的其他功能.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A
【分析】1、人脑具有记忆、语言、思维、情绪等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利用语言,人类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具有意识。
2、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通过学习形成的。
【解答】解:A、语言功能、学习和记忆、情绪等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A正确;
B、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B错误;
C、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C错误;
D、S区受损是不能说话,但是可以发出声音,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阻塞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脊髓、脊神经、四肢都没有损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短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损伤发生在言语区H区时,不能听到声音
C.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正常的排尿活动不受影响
D.若四肢不能随意运动,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考点】人脑的其他功能;语言功能及其分区.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D
【分析】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解答】解:A、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错误;
B、损伤发生在言语区H区时,听觉正常,但听不懂别人说话,B错误;
C、高级中枢可以对低级中枢进行调节,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可以控制脊髓的排尿反射低级中枢,故损伤发生在大脑时,可能出现排尿不完全,C错误;
D、四肢不能随意运动,是因为高级中枢不能完全控制低级中枢,但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若脊髓的低级中枢没有损失,缩手反射仍可发生,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的神经系统只包括脑和脊髓
B.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不能形成各种感觉,不能有效进行学习、记忆等
C.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D.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加强
【考点】人脑的其他功能;神经系统的结构.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B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解答】解:A、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A错误;
B、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中枢,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不能形成各种感觉,不能有效进行学习、记忆等,B正确;
C、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元细胞,C错误;
D、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减弱,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从发现至今已有150余年,病因至今不明,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 霍金所患即为该病。该病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但因不明原因导致患者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不能运动,包括吞咽和说话困难,直至呼吸衰竭,身体就像逐渐被冻住一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脑有很多复杂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患者说话困难,说明受损的神经元扩展至大脑皮层,导致言语区中的S区功能障碍
C.患者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元正常,但其自主神经功能极有可能受损
D.渐冻症发病早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未受影响的肌肉,防止肌肉痉挛
【考点】语言功能及其分区;人脑的其他功能;神经系统的结构.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B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效应器,感觉神经末梢,或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感受器。
2、机体所有的感觉都是由大脑皮层做出的。
【解答】解:A.语言、学习、记忆等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所特有的,A正确;
B、由题意可知,“渐冻症”患者说话困难,主要原因是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使肌肉萎缩,导致患者吞咽和说话困难,其言语区的S区功能不一定发生障碍,B错误;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因此患者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元正常,但其自主神经功能极有可能受损,因此致使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不能运动,C正确;
D、渐冻症发病早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未受影响的肌肉可以正常收缩和舒张,防止肌肉痉挛和挛缩,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刺激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的防御行为。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说明记忆可以通过特定的RNA向海蜗牛的其他个体传递
B.该实验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
C.本实验的对照组需注射从未经电击的海蜗牛腹部神经元提取的RNA
D.该实验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
【考点】人脑的其他功能.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答案】D
【分析】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2、自变量是可以人为直接改变或施加的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只能观察或测量获得。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解答】解:A、根据题意“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说明记忆可以通过特定的RNA向海蜗牛的其他个体传递,A正确;
B、该实验以海蜗牛的记忆形成为研究对象,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B正确;
C、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对照组需注射从未经电击的海蜗牛腹部神经元提取的RNA,C正确;
D、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但不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获取题干信息准确答题。
二.解答题(共3小题)
13.古有“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洒脱;今有“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的释怀。举杯畅饮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健康问题,为研究酒精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测试若干志愿者饮酒后血液中乙醇浓度和对视觉信号的反应速度、视觉保留(5秒内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  大脑皮层和脊髓 。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  反射弧 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
(2)受试者的视觉保留属于记忆过程四个阶段中的  第一级记忆 。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简单反应时能力指数相对值下降,请推测原因: 乙醇能延缓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时间,从而使反应时间延长(或乙醇影响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等) 。
(3)与初始时相比,受试者饮酒后7小时后各项能力指数恢复正常,说明  人体能通过自身调节维持稳态 。
(4)科研人员为进一步研究乙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大鼠培养场所安装直径为7cm的木棒,底部铺铜栅栏,通电时木棒转动,铜栅栏带电,为防止大鼠主动跳下,实验前24h需要对其进行训练,选取能在木棒上停留3min以上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乙醇灌胃组(高、低2个剂量组)。试验中记录  大鼠在棒上的停留时间 ,并观察其行为变化以便获得乙醇中毒的模型鼠。
②将乙醇中毒的模型鼠进行处理后进行DA(多巴胺,一种能使人和动物产生愉悦感的神经递质)和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的测定,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对照组 低剂量组 高剂量组
DA含量/(ng g﹣1) 1367 9714 15752
DOPAC含量/(ng g﹣1) 3552 11455 2990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低剂量的乙醇促进DA的释放和分解,高剂量的乙醇促进DA的释放,抑制DA的分解 。
【考点】人脑的其他功能.
【专题】数据表格;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1)大脑皮层和脊髓;反射弧
(2)第一级记忆;乙醇能延缓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时间,从而使反应时间延长(或乙醇影响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等)
(3)人体能通过自身调节维持稳态
(4)①大鼠在棒上的停留时间;②低剂量的乙醇促进DA的释放和分解,高剂量的乙醇促进DA的释放,抑制DA的分解
【分析】1、分析图:①人饮酒后血液中乙醇浓度变化曲线:饮酒1.5时乙醇浓度达到高峰,之后缓慢下降;②人饮酒后神经行为能力变化:饮酒0.5h时视觉保留能力最低,饮酒1.5h时简单反应时能力最低,之后都逐渐恢复。
2、表是科研人员为研究乙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的实验,与对照组对比发现:低剂量组的DA和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都升高,高剂量组的DA的含量升高,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降低。
【解答】解:(1)对视觉做出判断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低级中枢是脊髓;由题意,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则说明受试者的反射弧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
(2)视觉保留属于接收到外界信息最开始的阶段,因此属于第一记忆。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即机体反应变慢,因此可以推测乙醇能延缓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时间,从而使反应时间延长(或乙醇影响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等),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人体能通过自身调节维持稳态,因此受试者饮酒后7小时后各项能力指数恢复正常。
(4)①试验中要选取能在木棒上停留3min以上的大鼠,故试验过程中要记录大鼠在棒上的停留时间。
②低剂量组的DA和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都升高,高剂量组的DA的含量升高,其分解产物DOPAC含量降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低剂量的乙醇可以促进DA的释放和分解,高剂量的乙醇除了可促进DA的释放,还可抑制DA的分解。
故答案为:
(1)大脑皮层和脊髓;反射弧
(2)第一级记忆;乙醇能延缓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时间,从而使反应时间延长(或乙醇影响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等)
(3)人体能通过自身调节维持稳态
(4)①大鼠在棒上的停留时间;②低剂量的乙醇促进DA的释放和分解,高剂量的乙醇促进DA的释放,抑制DA的分解
【点评】本题图文结合,考查了神经—体液调节的模式、需要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结合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结论。
14.人体排尿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反射是指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
(2)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因被动牵拉而发生冲动,冲动传入位于  脊髓 中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 副交感神经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完成一次排尿反射。同时,当尿液进入尿道时,又刺激尿道感受器,冲动再次传入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促进排尿反射进一步加强,这种调节方式叫作  (正)反馈 调节。此外,大脑皮层能调控排尿低级中枢的活动,这说明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存在  分级 调节。
(3)当人体大量失水时,其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会  增多 。请从水盐平衡调节的角度分析,人体大量失水后尿量减少的原因是  人体大量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促进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收,减少尿量的排出 。
(4)某同学为了减少在校期间排尿的次数,几乎不饮水,这样做的危害是  饮水不足使排出的尿量过少,代谢废物不能及时随尿排出体外,就会引起中毒而损害健康 。
【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的过程.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答案】(1)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2)脊髓 副交感神经 (正)反馈 分级
(3)增多 人体大量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促进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收,减少尿量的排出
(4)饮水不足使排出的尿量过少,代谢废物不能及时随尿排出体外,就会引起中毒而损害健康
【分析】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
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解答】解:(1)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因被动牵拉而发生冲动,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位于脊髓中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此时副交感神经兴奋才会导致膀胱缩小,从而完成一次排尿反射。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当尿液进入尿道时,又刺激尿道感受器,冲动再次传入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脊髓,促进排尿反射进一步加强,这种调节方式叫作(正)反馈调节。大脑皮层能调控排尿低级中枢脊髓的活动,这说明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存在分级调节。
(3)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所以当人体大量失水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其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会增多。人体大量失水后尿量减少的原因是人体大量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促进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收,减少尿量的排出。
(4)饮水不足会使排出的尿量过少,进而尿素等代谢废物不能及时随尿排出体外,从而就会引起中毒而损害健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适量饮水,及时排尿。
故答案为:
(1)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2)脊髓 副交感神经 (正)反馈 分级
(3)增多 人体大量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促进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收,减少尿量的排出
(4)饮水不足使排出的尿量过少,代谢废物不能及时随尿排出体外,就会引起中毒而损害健康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与排尿相关的肌肉主要有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尿道外括约肌以及内脏运动神经支配的尿道内括约肌和膀胱逼尿肌。如图所示。
(1)婴幼儿不能有意识的控制排尿,是因为此时的排尿反射属于  脊髓 控制的  非条件 反射。成长过程中学会有意识的控制排尿,这种长时记忆的形成可能与  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 的改变及  新突触的建立 有关。
(2)当婴儿膀胱充盈时,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此时参与的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  外负内正 ,该反射的效应器是  由副交感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膀胱壁肌肉组成 。
排尿过程中,尿液持续刺激尿道壁感受器,不断传入中枢,反复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该过程属于反馈调节中的  正反馈 调节。
(3)请完善病人在医院尿检时,没有尿意仍可以完成排尿的反射弧:医生要求→听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大脑皮层排尿中枢 →传导束→ 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 → 交感神经 → 膀胱尿道括约肌舒张 (写出具体肌肉名称)→排尿。
【考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其他功能;反射的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专题】正推反推并用法;信息转化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1)脊髓 非条件反射 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 新突触的建立
(2)外负内正 由副交感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膀胱壁肌肉组成 正反馈
(3)大脑皮层排尿中枢 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 交感神经 膀胱尿道括约肌舒张
【分析】1、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2、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婴儿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
【解答】解:(1)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婴儿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2)神经冲动到达相应位点时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效应器由运动神经(图中副交感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膀胱壁肌肉)组成。排尿过程中,尿液持续刺激尿道壁感受器,不断传入中枢,反复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该过程属于反馈调节中的正反馈调节。
(3)在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依次为:大脑皮层排尿中枢→传出神经→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传出神经(交感神经)→膀胱尿道括约肌舒张→尿液排出。
故答案为:
(1)脊髓 非条件反射 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 新突触的建立
(2)外负内正 由副交感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膀胱壁肌肉组成 正反馈
(3)大脑皮层排尿中枢 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 交感神经 膀胱尿道括约肌舒张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知识内容,主要是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学习时通过分析模式图、归纳总结等方式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调节过程进行理解是关键,还要能够准确分析题中信息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