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6课《逍遥游》(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6课《逍遥游》(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3 09:1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第六课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芥舟(jiè)  学鸠(jiū)   晦朔(huì)
B.问棘(jí)
斥安鸟(ān)
翱翔(áo)
C.加沮(zǔ)
北冥(mínɡ)
迁徙(xǐ)
D.齐谐(xié)
莽苍(mǎnɡ)
奚适(xí)
【答案】 A(B.安鸟:yàn;C.沮:jǔ;D.奚:xī。)
2.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C(两个“适”都当“去,往”讲。A.若:①像,②这样;B.去:①离开,②距离;D.及:①比得上,②到。)
3.下列句子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以五百岁为春 ③诸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惠爱为德 ④奚以知其然也 ⑤问征夫以前路 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⑦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⑧农人告余以春及
A.①②③
B.④⑥⑦
C.⑤⑥⑧
D.①④⑥
【答案】 D(D都当“凭借”讲。②③⑧都当“把”讲,⑤当“拿”讲,⑦当“用来”讲。)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庄子》的首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讲,都堪称《庄子》的代表作。
B.本文集中表现了庄子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思想,这种自由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C.这种绝对自由的思想,实际上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极虚无的态度。
D.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因而代表了先进阶级的思想。
【答案】 D(庄子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思想。)
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篇首以奇特的想象,展现了大鲲化为大鹏,大鹏由北溟徙于南溟的壮观图景。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B.文章以譬喻的手法,以水浅不能承大舟,风九万里之厚才能负大翼,解说大鹏高飞九万里的缘故,说理完全寓于形象之中。
C.与鲲、鹏的“大”相对应,作者举出了野马、尘埃、蜩和学鸠等“小”的形像,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D.作者批判了一些目光短浅的庸人,认为世人都称赞的宋荣子的修养还不够,而赞扬了“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子。
【答案】 D(“赞扬了……列子”错。作者认为他尽管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但还是有所待的。)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B.庄周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逍遥游》是最具代表性的。庄子所向往的逍遥游,是摆脱一切世俗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境界。
C.在两汉诸子散文中,庄周的作品想象丰富,言辞瑰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鲁迅说《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D.庄周思想也含有辩证法因素。毛泽东曾指出:“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
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答案】 C(应为先秦诸子散文。)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夫知效一官     效:效命
B.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劝:勉励
C.彼于致福者
致:招致
D.彼且恶乎待哉
待:依靠
【答案】 A(功效,引申为胜任)
8.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答案】 B(B是表选择的连词,“其……,其……”当“是……,还是……”讲。其它都是代词。)
9.宋荣子为什么“犹然笑”那四种人?选出解说正确的一项(  )
A.他们不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B.他们不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C.他们确有相当才智、善行、德行、能力,但他们和斥安鸟一样自视很高,所见甚小。
D.他们不值得夸耀而自我夸耀。
【答案】 C
10.文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御寇?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说明宋、列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所推崇的绝对精神自由的人。
B.反衬“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可笑。
C.为了说明宋荣子修养虽高,仍有未树;列御寇虽能免行,仍须御风。他们均有所待。
D.为了衬出自己理想中的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自己所追求的无所待无所限,绝对精神自由的理想的境界。
【答案】 C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欧阳生文集序
曾国藩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
( http: / / www.21cnjy.com )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犹前世所称江西诗派者也。
姚先生晚而主钟山书院讲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门下著籍者,上元有管同异之、梅曾亮伯言,桐城有方东树植之、姚莹石甫。四人者,称为高第弟子,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在桐城者,有戴钧衡存庄,事植之久,尤精力过绝人,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_襢①之后进,义无所让也。其不列弟子籍,同时服膺,有新城鲁仕骥絜非,吴兴吴德旋仲伦。
昔者,国藩尝怪姚先生典试湖南,而吾乡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门者,未闻相从以学文为事。既而得巴陵吴敏树南屏,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而武陵杨彝珍性农、善化孙鼎臣芝房、湘阴郭嵩焘伯琛、溆浦舒焘伯鲁,亦以姚氏文家正轨,违此则又何求?最后得湘潭欧阳生。生,吾友欧阳兆熊小岑之子,而受法于巴陵吴君、湘阴郭君,亦师事新城二陈。其渐染者多,其志趣嗜好,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
当乾隆中叶,海内魁儒畸士,崇尚鸿博
( http: / / www.21cnjy.com ),繁称旁证,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深摈有宋诸子义理之说,以为不足复存。其为文芜杂寡要。姚先生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必义理为质,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一编之内,唯此尤兢兢。当时孤立无助,传之五六十年,近世学子,稍稍诵其文,承用其说。道之废兴,亦各有时,其命也欤哉?
欧阳生名勋,字子和,殁于咸丰五年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年二十有几。其文若诗,清缜喜往复,亦时有乱离之慨。庄周云:“闻人足音跫然②而喜,而况昆弟亲戚之謦欬③其侧乎!”余之不闻桐城诸老之謦欬③也久矣,观生之为,则岂直足音而已!故为之序,以塞小岑之悲,亦以见文章与世变相因,俾后人得以考览焉。
注:①襢,同“禅”,传授。②跫(qióng)然:形容脚步声。③謦欬(qǐng
kài):咳嗽声,引申为谈笑。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子既通儒硕望     望:名望
B.笃好而不厌
厌:满足
C.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
易:容易
D.而后文有所附
文:文采
【答案】 C(易:替代)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姚鼐学术成就影响的一组是(  )
①善为古文辞 ②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 ③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 ④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 ⑤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 ⑥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 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对桐城派代表人物,特别是姚鼐,表现出崇敬之情,进一步肯定了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的文学思想。
B.作者曾经对湖南没有人学习姚鼐的文章感到奇怪,后来获知一些人喜欢并学习姚鼐,而这些人中最优秀的是作者朋友之子欧阳勋。
C.文章虽然是为欧阳生文集作的序,但对该文集着笔不多,更多是介绍了姚鼐之后桐城派的衍演发展、流传分布和主要成员。
D.文章指出桐城派延绵而有生命力的原因,张扬了桐城派的思想,揭示了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颇有现实意义。
【答案】 B(“而这些人中最优秀的是作者朋友之子欧阳勋”不对。)
1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
襢①之后进,义无所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文若诗,清缜喜往复,亦时有乱离之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自己觉得坚持本乡先辈贤人的学说,传授给后辈,在道义上不应该谦让。
(2)考证一个字,堆积几千字不能停止。另树旗号标志,叫做“汉学”。
(3)他的文章和诗篇,清新细密,喜欢酬答唱和,也不时有乱离的感慨。
【参考译文】
乾隆末年,桐城姚姬传先生姚鼐,善于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文,仰慕、效仿他的同乡先辈方苞所作的文章,还向刘大櫆和他的伯父姚范学习写作道法。这三位先生已是学识渊博名望极高的儒者,而姚鼐先生研究文章道法更加精湛。历城的周永年为此说道:“天下的文章的精华,大概就在桐城吧!”因此学习的人大多归依桐城,号称“桐城派”,好比前代所称的江西诗派一样。
姚鼐先生晚年主讲钟山书院,列名弟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元有管同、梅曾亮,桐城有方东树、姚莹。这四个人称做优秀弟子,各自把学习所得传授给学生朋友,所到之处衣钵相传,没有断绝。在桐城的,有戴钧衡,跟从方东树学习很久,更是刻苦用功超过众人,他自己觉得坚持本乡先辈贤人的学说,传授给后辈,在道义上不应该谦让。那些没有列入弟子名册而同时衷心敬服自许弟子的,有新城鲁仕骥,吴兴吴德旋。
从前,我曾经奇怪姚鼐先生在湖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持科举考试,而出自他门下的我那些同乡士人,没听说跟从他把学习文章作为事业的。不久得知巴蜀的吴敏树,称扬述说姚鼐的学术,深深喜爱而不满足,而武陵的杨彝珍、善化的孙鼎臣、湘阴的郭嵩焘、溆浦的舒焘,也都认为姚氏是文人写作的正道,违背了这个还追求什么呢?最后得知还有湘潭的欧阳生。欧阳生,是我朋友欧阳兆熊的儿子,他跟从巴陵的吴君、湘阴的郭君学习为文之道,也师从新城的二陈。那些接触了同派学说而深受影响的人很多,他们志趣爱好所向,就是集中天下全部精美事物,也无法替代他们对桐城姚氏的仰慕。
在乾隆中期,海内的大儒奇士,崇尚宏大博
( http: / / www.21cnjy.com )杂,旁征博引,文风浮华;考证一个字,堆积几千字不能停止。另树旗号标志,叫做“汉学”,十分排斥宋代诸子的义理之说,认为不值得再保留。他们写的文章更加杂乱无章,不得要领。姚鼐先生独自排除各种议论,认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一定要以义理为实质,然后文辞才有所附丽,考据有所归依,一篇文章里面,只有这个特别要小心谨慎。当时孤立没人支持,传授了五六十年,近来的学士,逐渐诵读他的文章,接受他的学说。思想主张的废弃和兴旺,也各有时机,这大概就是命吧!
欧阳生名叫勋,字子和,在咸丰五年三月去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龄二十几岁。他的文章和诗篇,清新细密,喜欢酬答唱和,也不时有乱离的感慨。庄子说:“听到人的脚步声就高兴,何况是兄弟亲戚就在自己身边谈笑呢!”我没有听到桐城各位老先生的谈笑很久了,那么,看了欧阳生写的诗文,难道只像是听到脚步声而已?因此替他作了序,来弥补他父亲欧阳小岑的悲痛,也可以看出文章和世道的变化相关联,使后来的人能够查考审视。
四、高考热点
15.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用排比句概括苏州的美。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一木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它也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含蓄也是苏州的美。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工夫,你就别想领略它。苏州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走到那儿,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苏州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在苏州,你欢喜古朴,请到沧浪亭;你爱好清幽,就去拙政园;你喜欢疏朗,不妨到怡园;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狮子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苏州的美是含蓄的,苏州的美是多样的。
16.
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排放形式
排放量(万吨)
贡献率(%)
煤炭燃烧
2179
86.7
炼钢
168.5
6.7
炼油
68
2.7
机动车
99.8
4
合计
2513.3
100.0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造成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文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治理雾霾天气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煤炭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它污染物结合形成的固体污染物。
(2)改善能源结构,控制由煤炭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加大环保管理力度,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17.仿照下面关于孔子的一段话,写一段关于庄子的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不一定要与例句句式完全一致,不少于50字。
例:孔子是一缕和煦的风,从历史的深处吹来,拂过两千多年的山高水低,礼而闲雅,仁而宁静,让君子如沐暖阳坦荡荡,让小人如临深渊长戚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庄子是一首悠扬的歌,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心灵深处唱起,响彻九万里的山山水水,恣情挥洒,浩荡奇警,教我们感慨世人之数数然,赞叹圣人之游无穷。
五、读写创新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金克木先生在《说“边”》一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对“边”有过相当精彩的辨析,他指出:“现在的人喜欢讲中心,不大讲边,其实边上大有文章可做。没有边,何来中心?中心是从边上量出来的。”任何事物都有中心,有边缘。处在中心固然辉煌荣耀,处于边缘未必黯淡无光。
请以“中心与边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向】
“中心”与“边缘”可以是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或问题的两个部分,也可以是人的两种处境。对此,我们可以谈边缘与中心同样重要、要善于把边缘做成中心的问题,两个方面不必平均用力,可以以某方面为重点。如果从人的两种处境出发,我们还可以阐述人如何正确处理身处中心和边缘两种不同的处境的问题,当然也可以通过事例阐述对二者的辩证认识,如果能结合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去谈会更好。在文体上,记叙文或议论文均可。
要明确的是,话题作文题目中的材料虽然不是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写作的中心(写作中只要扣住话题即可),但毕竟是一种参考,不是可有可无的部分,题中的“处在中心固然辉煌荣耀”与“处于边缘未必黯淡无光”应引起考生的注意,因为这里也传达出了写作话题作文的一定导向,可以成为写作的视角之一。
【佳作赏读】
玫瑰与野百合
花朵因对称和谐而美丽,花朵有中心,中心是花蕊;花朵也有边缘.边缘是花瓣。中心与边缘的完美结合组成了让人们惊羡的花之美。
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梳着两个小辫子,童稚红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脸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似乎能够穿越空间距离的障碍寻访到真正美的风景。她迈着轻盈的步子,跳着,舞着,在落满花瓣的芬芳花园中展示着优美的舞姿,沉浸在美丽的花海中,她成了这百花园的中心,是美的主角,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百花园中的玫瑰,昂着她盛气凌人的头颅,因为她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园中最娇艳的花朵,是园中的核心风景。很快,小女孩来到了她的面前,嗅着玫瑰散发的芬芳,沉迷中露出并不满足的微笑。女孩悄悄地离开了,依旧是寻找的眼神,对美的渴望牵动着女孩的心,令她走向了另一处美的画境。
玫瑰固然耀眼,它被植于园中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为百花的核心,辉煌荣耀,但终究是太过于世俗和娇艳。受了世人的惊扰,世俗不免占去了它大部分的威望。还有什么能比清新更令人赏心悦目呢?感觉,一开始就是醉人的。
小女孩蹦蹦跳跳地来到了百花园的边
( http: / / www.21cnjy.com )缘地段。边缘地段是无人精心照料的,或许是因为边界太荒芜了。于是,在这里随意开着许多充满生机的野百合,含苞待放的,开花的,一个一个争抢着组成美丽的画面,带给人清新安静的美的感受。小女孩扑了过去,在花的地毯上尽情玩耍。采摘下来一朵,细细端详,突然发现精致的美就在眼前。这开在边缘的美更令人赞叹,它们象征着脱俗、清幽,以至于完美。
思绪在女孩的头脑中突然萌生。细看一朵花,整个花园仿佛融入其中。玫瑰伸着脖颈站成花蕊,而野百合在它的周围铺散着,成为一片片花瓣。
把花瓣都折下来,花心似乎已凋零、枯萎,显不出一丝的美。
海洋的中心是水,边缘还是水,中段可能暗藏着旋涡;沙漠的中心是沙,边缘还是沙,中段可能会有狂猛的沙尘暴。
但中心与边缘和谐而生美。花因完整而美,花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和谐而美。我也用小女孩那般的智慧塑造着自我的美,我习惯于站在边缘或中心,或许有一天会站在极点看世界。
中心固然荣耀,边缘也必不可少。
【名师点评】
这篇作文充满纯真的美,以一种灵性的笔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写着小女孩在花园中看到的一切——中心的玫瑰、边缘的野百合,紧扣话题。接着把一派艳丽的花园中心和展现出清丽素雅的景致的花园边缘进行对比,揭示出对话题的认识。这是一个有点像寓言的小故事,文中的小姑娘是这一切的观察者与思考者。虽然故事已对话题做了诗意的表达,但作者仍不忘篇末点题,联系个人,写出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并进一步阐述“中心与边缘和谐而生美”,显示出认识上的全面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