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7课《陈情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7课《陈情表》(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3 09:1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第七课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陨首(yǔn)   切峻(jùn)   猥以微贱(wèi)
B.矜育(jīn)
宦达(huàn)
刘病日笃(dù)
C.希冀(jì)
优渥(wò)
过蒙拔擢(zhuó)
D.盘桓(yuán)
侥(jiǎo)幸
气息奄奄(yǎn)
【答案】 C(A.猥:wěi;B.笃:dǔ;D.桓:huán)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答案】 B(A.古义:申诉苦衷;今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给人听,使人知道。C.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D.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3.下列关于“表”这种文体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如同现代史书的大事纪年表,比如《史记》就有“十表”。
B.“表”是臣下向皇上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有分条陈述之意。
C.“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D.“表”还有一种是向敌对一方发的宣战书,称作“战表”。
【答案】 B(无分条陈述意。)
4.下面6句话分编为4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的一项是(  )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③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⑤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答案】 B(①与④,主角是祖母,不是李密。)
5.下列各项说法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伶仃,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答案】 B(“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错,原文是说“九岁的时候还不会走路”。)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及特色的概括与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晋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而自己由于要赡养祖母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作者这样写,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B.文章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及政治理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第四段则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晋武帝,从而达到陈情目的。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精练
( http: / / www.21cnjy.com )准确,饱含强烈感情。如第三段“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象地把病重的祖母喻为要落山的太阳,来日不多,气息微弱,生命之烛即将熄灭,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写得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D.本文主要是以情动人。作者陈述了他的苦情、亲情、忠情及怨恨上司之情,情真意切,令人怜悯,最终打动了晋武帝,让他在家侍奉祖母。
【答案】 D(“怨恨上司之情”和“让他在家侍奉祖母”都不对。)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7~10题。
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到“谨拜表以闻。”原文见课本。
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职:职务。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渥:优厚。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审察。
D.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听:听任。
【答案】 A(A项“职”是动词,担任。)
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B.①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②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D.①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②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答案】 D(A项“矜”,①动词,怜悯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动词,自夸。B项“过”,①副词,过度;②名词,过错。C项“薄”,①动词,接近;②形容词,少、不厚。D项“所”,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9.下列语句能分别表明李密想“报答祖母养育之恩”与想“尽心效忠晋武帝”的一项是(  )
A.①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②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B.①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C.①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②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D.①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②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答案】 D(A项②不能表达尽心效忠;B项②不能表达尽心效忠;C项①②都是表明想报答祖母之恩。)
10.下列对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高举“以孝治天下”的大旗,说自己应当得到同情;再转到自陈宦历、称颂君恩上来,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得皇帝的谅解。
B.自陈宦历一节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为起点,表达了至为恳切的感情。说刘病一节,语语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C.最后一段开头就亮出具体的时限,清楚地陈述“报国恩”跟“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是为了进一步请求晋武帝的恩准。
D.李密在《陈情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晋武帝讲道理,而是充分地摆事实,以具体的实情说服晋武帝体谅他的苦衷。
【答案】 B(B项“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为起点”错误。从文段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总结句。)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文,回答11~14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课文部分)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乃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亲自
B.数使吴,有才辩
数:多次
C.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服阕:服丧期满
D.华善之
善:好
【答案】 D(善:意动用法,认为……好。)
12.下面文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  )
①密奉事以孝谨闻 ②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④门衰祚薄 ⑤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⑥后刘终,服阕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答案】 C(“悲恻动人”主要表现在对祖母以及自己身世不幸方面。)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太子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隶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答案】 C(实现“忠孝两全的夙愿”不当。)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一点都不假啊!
(2)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今彭山)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有一个名字叫虔。出生不久就死了父亲,母亲何氏改嫁了。那时李密才几岁,他性情淳厚,恋母情深,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祖母刘氏生病,他就痛哭流涕,夜不解衣,膳食、汤药一定亲口尝后才让祖母用。有空的时候就不知疲倦地讲学,并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早年李密曾任蜀尚书郎。多次奉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都称赞他。蜀汉灭亡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因祖母年老,没有人奉养,就没有奉命。于是上疏《陈情表》说:“我因为命运坎坷,幼年便遭不幸……“
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名声,一点都不假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氏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比一比。”张华问他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小人而衰落。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讲的道理很好。
(后来)李密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做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为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了家中。
四、高考热点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
②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
③软弱的人往往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
④由此造成虚假的自信,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有益的盲目”
⑤真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真实的“自我”也不例外
⑥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为自己的弱点苦恼,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⑤③①④②⑥
1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公益广告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某电视台准备推出一则主题为“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的公益广告,意在用人们真实感人的行动来唤起人们的公德意识。
请仿照下面的镜头和画外音,从另一角度为这一主题再设计一个细节性镜头和画外音。
【主题】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
【镜头】一个正在跑步的小伙子,将别人扔在垃圾桶外面的废弃物放入了垃圾桶。
【画外音】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镜头①:在路边,一个装卸工人,默默地将挡在盲道上的箱子移开,以方便盲人的通行。
画外音①:有时候,文明也许只有几十厘米的宽度。
镜头②:在公园,一个小男孩,为了防止把椅子踩脏,用一张白纸垫在脚下去够挂在树上的风筝。
画外音②:有时候,文明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
镜头③:一个正在下着大雨的天气里,一个小伙子把伞给了一位老人。
画外音③:文明往往就发生在一瞬间,甚至我们都不曾察觉。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境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答案】 ①什么叫文化 ②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 ③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
五、读写创新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站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释是:“车站上下乘客或装卸货物的高于路面的平台。”站台上,人们聚散离合,出行归来。小小站台,演绎着人生的故事,寄寓着人生的感悟。
请以“站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向】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小小站台,演绎着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故事,寄寓着人生的感悟”这句话是审题的关键。小小站台,其实就是一个人生舞台。考生可以写叙事散文,记叙一个动人的故事;也可以写议论随笔,抒发一番人生的感悟。写作时要注意点面结合,注意虚实相生,注重真情实感,文章方能生动,才有意蕴。
参考文题:“相拥站台”、“孤独的站台”、“人生的站台”、“我从站台走过”、“站台,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佳作赏读】
下一站,停一下
临川一中 谢思楠
要知道,没有一辆永不停止的火车。
——题记
到下一站就停一下吧,你也不会是一辆永动的火车。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责任要担负,太多的梦想要追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太多的情感要回应,太多的伤疤要掩盖,太长的路途要跋涉,于是,人们匆匆忙忙,开足了马力向前跑,可是就像一台持续运行太久的机器,人们很容易就被磨损了:或者是三十岁的胸膛里跳动着一颗五十岁的心脏,或者是四十岁的脸上挂着六十岁的风霜。何苦来哉?
记得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河流其实非常想停下来/停下来/看一看两岸疾驰的风景/停下来/沉淀一下挟裹着泥沙的心事。
是啊,你跑得如此急切,无非是为了追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什么。可是,不停下来看一看,又怎么知道你要的东西是不是就等在你必经的某个站台呢?就在你无视而过的路途中,又有多少原本属于你的东西却被你遗落在人海中了呢?
或许是你爱的人,她在无涯的寂寞中苦等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轮沧海桑田,而你飞快地来了,却又匆匆地离开,未作片刻停留,只留给她几缕烟尘。或许是你的黄金,它收敛金光,只待你来擦亮,而你风一样驰过,它只好任他人拾走,再见面也只有怅然遥望。
不停站就无法获取,同样,不停站也不得宣泄。
人的大半生都像一个拾荒者,一路搜寻,不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把东西扔进背上的篓子里,可有时候不得不把委屈、苦闷、伤痛一同背负。背越来越弯,举步维艰。那么,何不歇一会儿,整顿一下自己的背篓,该留的留下,该扔的扔掉。
好比一列火车,哪有装一辈子货物的呢?总要到哪个站卸下来啊。不卸下旧的,又怎么装上新的,不卸下无用的,又怎么装上有用的呢?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愚蠢可笑至极,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那套精神胜利法,倒是帮他卸下了一切心理负担,痴傻倒也颇为快活地过了一生。从这点看来,倒也还让人有几分羡慕了。
我们诚然不能做阿Q,但也不见得总要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些阿猫阿狗之类的人、鸡毛蒜皮之类的事弄得疲惫不堪吧?该肩负的义不容辞,而不该负担的也没有必要压在身上。当卸则卸,当歇则歇!
你是一列勇往直前的火车,在原野上奔驰,在隧道里穿行,不知疲倦,也没有闲暇观赏一路的风景。
那么,兄弟,到下一站时就停一下吧!卸下一点负担,消除一下疲劳,清点一下行囊,养足一点精神。还有更远的地平线等待你去征服,岂能累死途中?
【名师点评】
人生如一列疾驰而过的火车,我们无法停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行的脚步。然而作者发现,一味地奔跑会让自己既疲惫又没有什么收获,于是发出“下一站,停一下”的呼吁。是呀,人生不是为了赶路,而是为了生活得更有意义。到某个站台停一下,这是养精蓄锐,这是休整待发,何乐而不为呢?我们终日行色匆匆,无暇欣赏沿途的风景,错过了一站又一站,何苦呢?“下一站,停一下”,这是心的呼唤,你准备好了吗?